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朝女人 > 第91章

明朝女人 第91章

作者:简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1:04:25 来源:免费小说

  遗折上徐达回忆从小和皇帝一起长大的情义,二十二岁那年,皇帝回乡募兵,他欣然前往。然后他们一起相扶走过,打过败仗,最后只剩下十几个人,啃草根树皮撑过来。有过辉煌,张士诚、陈友谅都倒下了,最后他们终于迎来了大明。这是中原汉人盼望了近百年的翻身做主啊!徐达泣不成声,每每回想往事,只觉倍感荣光。

  可是他们的敌人不止这些人啊,北元还躲在大漠深处,大明的威胁并没有消除!徐达献上自己哭思许久的彻底清剿北元残余策略,推荐蓝玉作为主将,请陛下挥师北上,一举定功。王师捷报传来,便是他坟前的哀乐了。“只盼来世再做陛下马前卒!”

  通篇没提家人一个字,连清剿北元的国策都是提前密封好的。

  徐达一边说,柳娘一边哭,晕开字迹,忍不住偏头任眼泪流干,才能继续。

  徐达气喘吁吁的说完遗折,他趴卧在床上,嘴角口水控制不住的留出。一代名将终成行将就木的病死鬼,他才五十三岁啊!

  徐达感觉自己的舌头应不太受控制了,问道:“燕王……”

  “已经派人去通知了,来人啊,通知王爷的人去了多久,预计什么时候回来?”

  守门的小将回禀,“同时通知王爷、王妃,王爷出关不远,想必今夜能到。”

  “孩子……”

  “是,我先叫孩子们进来。”柳娘转身招呼几个孩子进屋,连还在襁褓的小女儿安成郡主都抱来了。

  徐达忍着痛,和每个孩子都说了几句话,不忍心他们见自己闭眼,让他们又回去歇息了。孩子们如何睡得着,都等在东厢。

  徐达又拉着柳娘,断断续续交待了了他一生的经验。柳娘泣不成声,京中谢夫人已经去世,若是徐达再走,柳娘就成了失父失母的孤儿。人说有父母,才有归处。徐达走了,柳娘的路只剩征途,再不能回头。徐达教导柳娘、关爱柳娘、尊重柳娘,是她所遇难得的好父亲,难道连这样的温情老天都不允许她享受得太久吗?

  到了傍晚,燕王却还没回来,徐达撑不住了,叹道:“给我碗参汤吧。”

  “爹爹!”参汤是吊命用的,真用了,就回天乏术了。

  “舍不得?”徐达努力想轻松气氛。

  “来人,上参汤!”柳娘咬牙发狠。

  徐达喝了参汤,让人把他翻过来,背斜靠在软垫上。现在他的背已经没有知觉了,徐达不想死得那般狼狈。

  等啊,等啊,柳娘把孩子们都召集到了屋中,等啊,等啊,参汤的作用让徐达忘记了疼痛,大声说着当年的辉煌。他一生谨慎寡言,在最后时刻,好似要把一辈子没说的话都说了,一辈子没有的张狂都炫耀出来。等啊,等啊,参汤的效果都过了……

  子时一刻,燕王裹挟着北平凛冽的寒风进门,扑到床边。徐达颤抖着拉了柳娘的手放在燕王掌心,来不及说一句话,含笑而逝。

  悲切的哭声响彻云霄,柳娘心想,她这一生,大约就是一个又一个葬礼,送走每个人。

  徐达于燕王偶教导之情,半师之谊,可徐达的葬礼依旧不可能在北平办理。

  燕王是藩王,不可擅自离开。朱允熥和朱高炽做使臣,亲自送徐达灵柩回京。

  皇帝哀戚不已,他与徐达的感情比常遇春更深,那是发小、同袍、属下、朋友。皇帝亲临葬礼,以表哀思,徐达被追封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高悬在功臣庙,列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生死荣耀。

  未等出孝,当场赐徐达长子徐允恭承袭魏国公爵位。

  朱允熥和朱高炽既入了京城,便直接入学,不再回北平。

  皇帝考察了朱允熥的学识武艺,满意老四夫妻教养用心,朱允熥能文能武,关键是气质出众、落落大方,在皇帝面前也不怯场。

  太子也对朱允熥十分满意,在东宫收拾了房子,不让朱高炽回燕王府居住,就让他挨着朱允熥住在东宫。

  “回太子殿下,来时父王母妃嘱咐了,要守礼,东宫乃太子居所,我可住燕王府的。”朱高炽有模有样的拱手。

  “在北平,你不是和允熥一个院子吗?在京城也一样,东宫也有你的卧房,你和他一个院子。”太子笑道,这些年继妃李氏始终没有为他诞育子嗣,太子的嫡子,依旧只有朱允熥一人。

  “可父王母妃说要守礼……”

  “那你父王母妃有没有说要听话?”太子问道。

  “说了。”朱高炽还能怎么答。

  “那就好,去吧。”

  太子话音一落,朱允熥就拉着朱高炽小跑着去看他们的院子了。太子站在身后,看着朱允熥第一次露出笑脸,也忍不住欣慰一笑。朱允熥自进了东宫之后就没露过笑影,太子欣慰燕王夫妻养育他平安长大允文允武,可这孩子与他不亲,与东宫不亲,也是事实。太子真怕那不按牌理出牌的燕王妃,向朱允熥灌输他母妃是让东宫妃妾害死的之类的观念。现在看来还好,只是小孩子怕生,日后熟悉起来就好了。

  徐达再功高,也不过外臣,朱高炽身为龙子皇孙,明面上并不需要为外公服丧。可朱高炽还是默默吃了三个月素食,朱允熥知道原因后,也跟着吃。他喊婶娘做娘的人,怎么能和朱高炽不一样呢!

  柳娘觉得,徐达过世之后,日子过的是这么快。

  北平听不到别的声音,只有刀兵碰撞和战匹嘶鸣。北伐接连不断的进行,大元的势力一次比一次消减。

  第五次北伐,以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成功把辽东划入大明版图。

  第六次北伐,以永昌侯蓝玉为征虏大将军,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王庭,动摇蒙古统治根基,这是北伐中战果最大的一次。蓝玉因此大功,晋封凉国公。

  第七次北伐,皇帝能放心任用自己的儿子了,他的儿子终于成长起来,取代这些勋贵将领。此次北伐,晋王、燕王兵分两路,节制诸将,击败犯边的乃儿不花等人,悉数接受其部落,缴获牛羊马匹数十万。

  燕王以为他的一生就这样了,在最喜爱的战场上挥洒热血,等到老了,就让他的儿子继续他的征程。

  谁也没想到,变故来的这么快、这么突然。大明的继承人,被所有人看好的太子,在洪武二十五年突然病逝。

  “王爷,您准备怎么办?”柳娘拉着燕王的袖子问道,这么些年,燕王和柳娘相依为命走过,共同诞育三子四女,柳娘诞育小女儿之后,就不再怀孕。燕王也未曾有过其他妾室,燕王夫妻伉俪情深在大明也是出了名的。

  “不急,不急,待本王想一想。”燕王深吸一口气,去了书房。

  柳娘也没妄想燕王能瞬间决断,不打扰他想事情,只派人往书房送来夜宵和披风就不管了。

  半夜子时,阿孟却来禀告:“主子,王爷出门了,看方向,是往庆寿寺去了。”

  “知道了,去睡吧。”柳娘在黑暗中眼睛都没睁开,片刻又睡了过去。自洪武十五年道衍和尚来了燕王藩地主持庆寿寺之后,柳娘就感觉燕王的心思越来越不好琢磨。她已经做好了燕王纳妾的准备,可燕王却一直“情深”。她以为燕王会暗示什么,他却一直任自己作为,包括关心朱允熥。

  道衍和尚、柳娘,他们互知对方的存在,可谁也没有挑破过。

  柳娘在梦中也纠结,她要不要杀了这个善于蛊惑人心的妖僧?

  第154章 燕王妃

  “殿下此来, 可是有了决断?”道衍端坐蒲团, 好似对燕王深夜来访并不惊讶, 矮几对面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清茶。

  燕王盘腿坐在道衍对面,一口干了那茶,道:“太子病逝了。”

  “阿弥陀佛!”道衍低声宣佛号,叹道:“太子殿下无真龙之相, 老衲早已悉知,只未料到去了这样急。”

  “依大师所见,现在当如何?”

  道衍没有回答燕王的问题,反而问他:“王妃可有高见?”

  “出来的急,没有问。”燕王对道衍很少说假话,他有些不解:“大师对王妃好似十分关注。”

  “阿弥陀佛……”道衍再宣佛号, 笑道:“天下之人, 有王佐之才者, 老衲平生所见两人,一为王妃。王妃之能, 非区区内宅府务,甚至经营草原。王妃之才, 王爷不可小觑。”

  “大师所说,本王亦有体会。只王妃至情至性之人,恐不赞成大师的做法。本王以往倒没看出大师对王妃亦如此推崇, 她既有此才,大师难道不怕吗?”燕王问道。若王妃真有所谓王佐之才,那她佐的一定也是朱允熥, 那个她一手教养大的孩子,正统、名正言顺。和道衍的想法是两个极端,道衍怎么会在自己面前为王妃说好话。

  道衍神秘一笑,道:“殊途同归。”

  见道衍不说,燕王也不再问了。这些年燕王听道衍的建议,从未纳妾置婢,一直守着王妃过活。年轻时候还有不忿之意,到了现在也觉出少年夫妻老来伴的好处。男女之间□□的确迷人,可这肤浅的愉悦和王妃带来的家庭温暖、真金白银乃至朝堂助力相比不值一提。道衍也说了,王妃至情至性,对朱允熥的感情是感情,这么多年的夫妻之情难道不是感情吗?

  !

  燕王回想自王妃嫁给他之后,总是以情动人,先得母后欢心,再得父皇重视,他也慢慢改变在父皇心中地位。情之一字,有大用。

  “大师还未替本王解惑,而今当如何?”燕王把话题转回来。

  道衍起身,去书桌那里写了一张纸条塞在锦囊里,拿过来递给燕王。“待王爷问过王妃之后,再拆此锦囊,一切就明白了。”

  燕王接过,告辞回府。

  燕王一路上不是没有想过先拆开看看,可自古文人谋臣都爱做这些故弄玄虚之事,若真有什么天机在里面,自己提前打开,岂不坏事。反正问王妃的意见最迟明天早上,锦囊已经在自己怀里装着,迟几个时辰不碍事。

  第二天一早,用过早饭,燕王打发了几个在身边的孩子,挥退下人,皱眉道:“昨夜一晚没睡好,太子病逝,我等藩王当如何应对?”

  “当真是,怪我昨晚睡得太熟,瞧这黑眼圈,我去找个鸡蛋滚一滚。”柳娘抚摸他眼下靑黑,紧张得张罗。

  “别忙啦,老白菜梆子,黑就黑吧。”燕王问道:“依你之见,我们当如何应对。”

  “朝廷大事不急这一时半刻。”柳娘高声招呼下人送上煮好的鸡蛋,回身道:“王爷当这张俊脸是自己的,这是我的,我不不许你糟蹋。”

  燕王噗嗤一笑,自己这王妃啊,几十年了,还是总能逗笑自己。

  燕王紧张的情绪骤然放松,笑道:“是,是,小王就靠这张俊脸吃饭了,多谢王妃娘娘垂青。”

  不一会儿厨房送来白煮蛋,柳娘坐在软榻上,让燕王把头靠在她腿上,慢慢给他拿鸡蛋滚脸。

  “我与太子殿下并没有多深的交情,可他就这么壮年而逝,心中还是忍不住怅然。”燕王闭着眼睛听她说话,只听她轻叹一声道:“太子仁厚,即便有姐姐的死隔在中间,也无可否认殿下宽仁友爱,年轻时候我脾气火爆,也亏得殿下包容。”

  “你而今也很年轻。”燕王已经学会抓重点了。

  柳娘轻笑,“父皇开国之初就立了武选法,前些年又立了宗法,太子殿下是嫡子,他不幸往生,继位的当是嫡子嫡孙才是。父皇素来看中太子殿下一支,连太子庶长子都在宫中颇有脸面。王爷已定了做藩王,咱们就安心做藩王,朝中风云不必理会。秦王殿下、晋王殿下为人爽直,就是开始有不满,日后也会想通的。”

  燕王嗤之以鼻,他二哥和三哥,那脾气能用爽直来形容吗?父皇真的跳过儿子,直接把皇位传给孙子,他们俩保证造反。就是自己也觉得不忿,他们小时随着父皇南征北战,长大镇守藩地,为大明抛头颅洒热血,难道就比不上会投胎吗?都是父皇的子嗣,谁比谁又差了?皇孙一辈和父皇的血脉更远,皇孙能上位,他们更有资格!

  “你真是这样想的?”燕王问道。

  柳娘摇头,发现他还闭着眼睛,补充道:“不是我的想法,是父皇的想法。父皇不会放任藩王的,王爷若是不信,可等一等,秦王殿下如今占着长,又是母后所出,他若动作,也能给我们做参考。不急于一时,这事儿本就急不来。”

  “好了,王爷起来吧,已经消下去了。”柳娘拍他的肩膀,示意他起身,又给他拧了帕子擦脸。

  “你呢?你的想法是什么?你就不怕削藩吗?”燕王的脸上还蒙着布巾,声音瓮声翁气的传出来。

  半响,柳娘不答话,燕王取下布巾,眼神坚定的看着她,一定要她给个答案。

  “允熥嫡子嫡出的嫡孙,太子逝世,理应由他继位。允熥是我们一手教养长大的,他知道北疆的重要,不会轻易削藩的。”柳娘避重就轻。

  “若是他执意那么做呢?北平现在已经不在最前线了,没那么重要。你常说屁股决定脑袋,等他坐上皇位,一切就都变了。”

  柳娘闭目,不肯让燕王看到她眼中闪过的泪光。燕王微微错开眼,假装自己没发现,燕王有些愧疚,可仍旧执意要一个答案,他太想知道了。

  “请王爷留允熥性命,愿为李宪,看在多年情同父子的份儿上。”柳娘语带哽咽。

  燕王却一瞬间狂喜!柳娘这话分明是说两人若是真打起来,赢的绝对是他,只有胜利者才有资格宽恕失败者。道衍和柳娘这两个他最重视的人,对自己的实力有如此坚定的信心,燕王如何不高兴。或者还有更深刻的含义,若是自己起兵,王妃会站在自己这一边。是了,是了,抚养允熥的母子之情是情,与自己的夫妻之情更深。自己也非铁石心肠之人,到时给朱允熥封爵,让他做逍遥王,也就对得起王妃,也让王妃对得起先太子妃的嘱托了。

  燕王一把抱住柳娘,安慰道:“别哭,别哭,不过随意说笑,又不会真的到那地步。遥不可及的事情咱们不想了,还是说说现在吧,你说咱们该怎么应对?”

  柳娘吸了吸鼻子,道:“自然是跟着父皇走,父王希望王爷做什么,王爷就做什么,比如,请立皇太孙。”

  “立允熥?”燕王追问。

  “不必说,立谁全凭父皇心意,咱们只说立皇太孙,以示清白。咱们老老实实在藩地,我就不信有人会来捋虎须,太平日子谁不想过呢。”

  若是真被惹急了,那就只能奋起抵抗了!燕王把后半句补充完整,做了这么多年夫妻,燕王还是了解王妃的思维模式的。

  燕王从柳娘这里得到确切答案,回到书房,挥退下人,拿出在胸口捂了一晚上锦囊。从锦囊里取出一张素白纸条,上面只有五个大字“请立皇太孙”。

  “哈哈哈哈……”燕王在书房中哈哈大笑,皇太孙,好一个皇太孙,自己的王妃、谋士都料到了。那么如他们所预测,若真有那么一天,自己绝不会输。

  笑着笑着,大笑声又转为悲鸣。立皇太孙啊,自己这些年的努力父皇都没看到吗?秦王、晋王在藩地肆意妄为,自己却兢兢业业不敢丝毫怠慢,父皇也曾多次嘉奖,燕王以为父皇已经看到了他。可事到如今,燕王才发现自己仍旧是那个站在角落里的人。小时候父皇母后皇兄才是一家,他即便被养在坤宁宫,可只坐在最末,从不敢向父皇撒娇。长大了依然没变,他仍旧不入父皇的眼。

  我还是那个站在角落里的人,父皇考虑继承人的时候,从来不曾考虑过我。

  燕王这么想就悲观了,皇帝怎么会没有考虑过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