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朝女人 > 第89章

明朝女人 第89章

作者:简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1:04:25 来源:免费小说

  “这可得回去问嫂夫人了。”

  “你这叛徒,咱们不说好了的吗?”引起话题的人不干了,明明说好打趣王爷的,怎么说到他身上来了。

  “你叫谁叛徒呢,不服啊, 不服咱们出去比划比划!”两人装模作样的拉扯出去。

  燕王在他们即将走出房门的那一刻补充道:“操练全套三遍, 着重甲!”

  “嗷——”这些年轻将领这才追悔莫及, 像狼一样嗷嗷叫着冲向校场。

  “一群小兔崽子!”燕王轻声笑骂。

  “怪不得他们欢喜呢,王妃娘娘回来了, 老臣的饭食都要合胃口些。倒不是以往膳房的人不用心,实在人多量大, 无统筹之能的人,再做不了这些。”燕王长史笑道。

  “王妃治理内帷有方,常能辅佐本王。”燕王毫不谦虚道。

  “王妃家学渊源, 与王爷伉俪情深,长于内政,定可辅助王爷治理好藩地, 王爷当不负之。”别以为男人就瞧不起女人了,越是人生经历丰富的人越重视女人的作用,她不止让男人变得更细腻。在这个男人当道的世界,即便那么压抑,依旧有无数女人无法被掩盖光芒。老成持重之人,都盼着诸君夫妻和睦,其利断金呢!

  “本王省的。”燕王对老臣的谏言十分认可,他想着那萦绕在鼻尖的甜香味,再看看王妃回来之后井井有条的内帷和府务,心中对自己的决定更多了一分认可。

  柳娘重新接掌府务之后,立即招见了阿忠。柳娘有四个最心腹的属下,分别是阿孟、阿忠、阿淑和阿季。阿孟、阿季常随侍身边,阿淑为她处理内务,三人都算是有头右脸的女官,唯一阿忠是男子,且不显于人前。

  可对柳娘来说,阿忠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三人一时意外,尚有人代替,阿忠却一直找到合适的副手培养人选。

  “禀王妃,王爷回军营之后,吩咐心腹处理了城南金枝巷的外宅。王妃入京一年多来,金枝巷的宅子换了三个人。第一次换人是三个月后,外室企图要求王爷给予名分,被赐死。第二次是一年后外室未服避子汤有孕,被赐死。而今这人十分安分,王爷遣人赠了金银,送她离开。”

  柳娘端坐上首,静静听着阿忠的禀告,并不惊讶。

  燕王、柳娘夫妻二人久别重逢,如胶似漆,夫妻情深,可柳娘从未相信过燕王能守住下半身。

  房中只有柳娘、阿忠和阿孟,柳娘需要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掌握对燕王该有的态度。不要真把他当自己人!

  “王妃息怒,不过一二卑贱之人,王妃不在,王爷纾解而已,不值得您放在心上。”阿孟倒是第一回听说,条件反射般开始劝慰:“王爷心中是有您的,您看王爷连个名分都不给,分明没把那人放在心上。”

  “不是那人是那些人,我不在他需要纾解,他不在我也没找人纾解啊?”

  “王妃……”

  “怎么?我比他差了什么吗?”柳娘冷哼道。

  说是不生气,可怎么能不生气!柳娘深吸一口气,缓缓平复心境,道:“行了,瞧你吓得满头冷汗,不过玩笑罢了。王爷既然已经处置了,我就当不知道。那被放出去的女人能确定没有身孕吗?”

  “王妃放心,王爷外宅一直有赐药。”

  柳娘就是不放心,任何戏剧的开端都源于这样“巧合”“有缘”。

  “给她找个男人嫁了,要族人繁多的聚居之族,别刻意为难她,尽量往条件好的找。”不管那个女人有没有怀上燕王的孩子,冠了别人的姓,入了族谱,就不能更改。日后若是有个万一,柳娘也能让所谓“滴血认亲”之类的法子不管用。

  亲自现身杀人打胎危险太大,一个女人无所谓,可燕王势力遍布全城,不能让他知道柳娘暗中监视他,不能让他知道一切和睦都是假象。

  “是,属下遵命。”阿忠叩首。

  燕王府在边陲要塞,虽重要,却依旧不能与京畿相比。

  时间转瞬而过,太子妃逝世已经一年,朝中开始有了请立新太子妃的声音。皇帝拿不定主意,慢慢拖着选。

  皇帝翻着下面呈上来的新太子妃人选单子,皱眉不语。这太子妃日后是要做国母的,出身必须要好,可势力不能太大。不能威胁原太子妃诞下的子嗣,亦不能有左右朝政的家族势力。原本瞧着太子侧妃吕氏便是极好的人选,可惜有谋害主母的嫌疑在身,再不好的扶正。

  东宫,吕侧妃有孕,求得太子恩典,请她母亲进宫相陪。

  吕侧妃叹道:“这孩子来的不是时候。”

  “娘娘何出此言,皇子龙孙,求之不得。”吕侧妃之母轻叹,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她们在水榭上赏荷,四面皆空,无人可听到她们的谈话。“娘娘莫不是还未放下,以吕家的渊源,你父亲若还在,太子妃之位,你当有一争之力。如今你父亲已经去了,我无用,连个儿子都没养下,吕家嫡支已经断了。陛下如何会选这样的空架子做太子妻族?好闺女,放下吧。娘亲如今什么都不求,只求你一切安好,家中一切人脉、家私都送到你手中,只盼你好!”

  吕侧妃摇头不语,“母亲所言差矣,只因吕家如今是个空壳子,陛下才会选我。想吕家显赫数百年,由宋到元,再到如今,富贵绵延,比之淮右布衣,天差地别,奈何造化弄人啊!有我这样光有名声,没有实惠的继室好人选,我原也有这样的妄想。可惜,燕王妃诛心之论,让陛下起了疑心。其二这孩子来的太不是时候,岂不佐证太子偏宠于我。”

  天地良心,吕侧妃一直安安分分的待过了这么些年,从不敢出头。太子妻孝期间更是做足了礼数,出孝之后亦不敢留太子留宿,就一次,就那么一次!吕侧妃甚至有些痛恨自己的好身体了。都怪王氏可恶,勾结残元,谋害太子妃。更可恶的是燕王妃无中生有,中伤于她。

  “罢了,罢了,说这些做什么,天意不予,图叹奈何!”

  “娘娘既能揣测帝心,不如……”吕侧妃母亲本已绝望,可听女儿这么一说,又重新有了打算。

  “母亲,算了,今时不同往日,常家不会坐视不理的。”吕侧妃心想,赢面太小了,不值得拿孩子冒险。现在她需要的仅仅是好好活着,谁能想到出身高门、身体康健的太子妃能突然去世呢?只盼着太子继妃仍旧重复这样的命运。活着,多生养孩子,这才是她最大的赢面。

  吕侧妃母亲见女儿心志坚定,默认她的做法。常大人生前没有儿子,一直把女儿当成男子教养,等东宫选妃之时,才送她一举踏上青云路。吕侧妃母亲已经习惯了听从女儿的见解,女儿比她聪明是过世的丈夫亲口说的。

  太子妃人选久久不能定下,开平王遗孀常夫人给皇后上了一封折子。命妇也是可以上折子说内外命妇,天下女人的事情,只是少有人行使这样的权利罢了。

  开平王遗孀首先叩谢皇家天恩,让她的女儿得已永享香火。奈何她的女儿福气有限,不能承担这样的恩典。太子能为她守妻孝一年,是古之仁人君子都不能做到的事情,已经十分难得了。常家不能坐视太子孤寂,坐视东宫没有主母抚育子女、处理内务。因此狂妄的按照民间习俗,由岳家提出请姑爷重新选取继室。国朝新立,朝中能人无数,淑女无数,定能选出称心如意之人。

  开平王遗孀的奏折合情合理,太子妃的人选不能再拖了。

  最后,皇帝下令,聘崇山侯李新之女为太子继妃。自此,太子妃位一事落下帷幕。

  柳娘怀胎可能真的和丧事犯冲,京中传来马皇后病重的消息,此时柳娘又怀了第三个孩子。京中并没有召见藩王的意思,柳娘和皇后感情深,特意请旨能否床前侍疾。

  柳娘得到肯定回复之后,一路疾驰到了京中,迎接她的却是一个噩耗。不是马皇后病逝,而是朱雄英夭折!

  朱雄英五月初一夭折于东宫,他是马皇后生病之后被朱标接回东宫了,才短短一月的时间,就这么夭折了。

  柳娘按捺着怒气见过皇后,在她面前强颜欢笑,皇后此时还不知道朱雄英夭折的消息。一出坤宁宫正门,柳娘坐上软轿,吩咐道:“去东宫!”

  轿夫都抖了抖,燕王妃的战斗力有目共睹,宫中更是有无数传说,见燕王妃脸若冰霜的往东宫去,轿夫都替东宫的人捏把汗。

  得知燕王妃今日进宫,太子就特意推辞了政务,等在东宫。內侍禀告燕王妃软轿远远来了,太子随即站在东宫正殿门口等她,太子十分尊重柳娘。

  柳娘做足了礼数,在东宫门口就下了软轿。软轿是马皇后怜惜她有孕在身特意赐她代步,东宫乃储君居所,柳娘绝不让任何人有非议她的机会。

  柳娘扶着阿孟的手慢慢走进东宫,“燕王妃徐氏见过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柳娘隔着老远就行大礼,心虚的太子立刻叫人扶住。燕王妃眼神若坚冰刺得太子情不自禁躲了,躲了之后又反应过来,嘀咕自己心虚什么。朱雄英夭折自己难道不伤心,他未理朝政三日,专为他的儿子哀思。小辈丧事不惊动长辈,按理说太子有此行为,已是慈父一枚。

  “弟妹免礼,弟妹免礼,里面坐,里面坐。”

  柳娘未发一言,沉默行礼跟上。

  双方落座之后,太子才发现有些尴尬。因知道燕王妃是来做什么的,太子有意让人回避,殿中只有太子和他的心腹奴才。太子继妃还未进门,因此连个打圆场的女眷都没有。

  “太子殿下,雄英已夭折,不知殿下对允熥有何打算。”柳娘开门见山问道。

  太子一惊,没想到她居然问这个。太子已经把朱雄英的脉案,伺候宫人的口供,病情的发展变化,太医的药方等等一切都收拾好了做成卷宗等着给燕王妃。甚至朱雄英的葬礼也办的颇为隆重,他才八岁,未到封皇太孙的年纪,太子特意为他求了“虞王”的封号,礼部谥号“怀”,葬于钟山。哪知燕王妃居然问都没问夭折的朱雄英,直接把话题转到了朱允熥身上。

  “弟妹放心,允熥很好,待会儿让他来给你请安。你素来慈爱他,让他当面谢你。”太子温和笑道。

  “谢就不必了,我来是想请太子允准,待母后大安之后,我带允熥回北平教养。”

  太子脸色一僵,道:“弟妹,允熥在京中有父母教养,有祖父母疼爱,何须到边关,历练也太早了些。”

  “太子何必明知故问,我带允熥走是为什么,太子难道不知道吗?我姐姐在的时候,雄英健康聪慧,病都少生。母后安康精力充沛的时候,雄英也活得好好的。如今不过一月,母后病了不过一月,雄英回东宫不过一月,就夭折了!我带走允熥为什么?为他活着!”

  太子沉下脸色,他虽温和大度,友爱诸王,可也容不得柳娘如此冒犯太子威严。

  “放肆!你在暗指什么?孤的儿子在东宫,你有什么不放心的吗?那是孤的儿子!孤难道不可信吗?”太子怒道。

  “不可信!我不信!”柳娘直截了当噎了回去。“我不信虚言矫饰,我只信结果,我只知道东宫的确好,是对那些依旧活得好好的人而言。雄英夭折,这就是结果!允熥是姐姐留在世上的唯一骨血,当日姐姐临终,拉着我的手把孩子托付给我。已经夭折了一个,另一个太子也不愿看他活着吗?”

  “放肆!”太子怒发冲冠,双目赤红。

  “再放肆也是实话,我今日来东宫,就是对太子还有一线希望。您若真有慈父之心,就当明白东宫于原配嫡子来说是何等艰险之地,你护不住儿子,我来!”柳娘并不与他多废话,“太子若不应允,待母后大安之后,我去求母后。母后不允,我去求父皇。我就不信,皇室一家,都不想朱允熥活着了!”

  柳娘说完甩袖而走,全然不管太子在后面暴跳如雷。

  身后,太子气得直哆嗦,一口气喘不上来。待柳娘走远,吕侧妃才着急赶过来,扶着太子坐到椅子上,又倒来茶水给他顺气。

  “殿下息怒,殿下息怒。燕王妃有口无心,您当她伤心过度,不与她计较。若还生气,想想太子妃娘娘,娘娘九死一生诞下龙孙,您也最疼爱大皇孙的啊!”吕侧妃温言安慰道。

  太子闭目泪水滚滚而下,不只是被燕王妃气哭了,是悲愤、怒火和伤心。他的儿子,他难道不心疼吗?这几日太子把太医院的脉案都翻看得起了毛边,朱雄英真的是病逝的!事情到底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燕王妃不信她,是不是也代表着朝中、宫中一样有人用这样的恶意揣测他?只是燕王妃护崽心切,才第一个跳出来,那些隐在暗中的人呢?真的有人隐藏在暗中吗?

  太子拽着吕侧妃的手,越想越生气,情不自禁用力,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吕侧妃的手腕已经青紫了,吕侧妃却始终不肯出声,惊扰太子。太子连忙放开,叹道,“幸好有你。”不然他刚刚一口气厥过去都无人知晓。

  “殿下别这么说,妾身应尽的本分。唉,妾身而今在燕王妃眼中也是戴罪之身,还敢说什么。”

  “委屈你了!”太子轻拍吕侧妃臂膀,他相信吕侧妃的无辜。父皇和他联手都查不出的事情,太子认为不存在。吕侧妃温婉贤淑,并非歹毒之人。朱雄英的病要么是伪装的很好的意外,要么是幕后有人策划。后者的可能性很小,若真是,那策划的这个人当真歹毒,一步步挑拨着他和诸王的关系,破坏他的形象。

  吕侧妃轻轻摇头,并不言语。不委屈,真的,不委屈。今日的委屈,来日必将收到回报。吕侧妃看着东宫洞开的大门,心里好笑,燕王妃到底是名门贵女,脾气火爆,受不得一点儿委屈。这样和太子大吵大闹有什么用?只会把太子的心越推越远,一点点消磨先太子妃的情分。

  宫中都封锁着朱雄英夭折的消息,他是马皇后教养过的,若是听闻此等噩耗,还不让马皇后病上加病。可惜马皇后又不是傻子,她有恙,远在北平的燕王妃都请旨侍疾,一向孝顺的朱雄英怎么会不来。

  马皇后逼问之下,宫人不敢隐瞒,终于说出了皇长孙夭折的噩耗。马皇后闻言,立刻昏了过去。

  马皇后乃是就寝时风寒坐病,病症来得又急又快,短短十几日,瘦得脱了相。再被噩耗震动心神,病情急转直下,眼看就要不好。皇帝在威胁过太医,祈求过上苍之后,终于认命,给诸王发诏谕,让他们进京。

  诸王进京也不能挽回马皇后消逝的生命,临终之时,马皇后床前跪满了人。

  儿媳妇儿中,是柳娘打头跪在最前面。新太子妃只确定了婚期,还没嫁入皇室。秦王妃乃是王保保之妹,已伏诛,秦王暂时为立新妃。

  至于三皇子晋王,他乃骄纵之人,在藩国多有不法之事。皇帝训斥,他还仗着是亲儿子,当爹的不能杀了他,全然不听。马皇后曾装病叫他入京都劝慰,这次旨意一下,晋王还以为又是老把戏,不愿来京都受训,因此人还未到。

  数来数去,只有四皇子燕王妃跪在儿媳中最前列了。燕王亦跪在太子和秦王之后,泪眼婆娑的看着凤塌。

  柳娘跪在帘后,皇子、后妃都来拜见过了,隐约有哭泣之声。

  马皇后拉着皇帝的手道:“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

  皇帝拉着马皇后枯瘦的手泣不成声。

  马皇后又对柳娘招手,柳娘膝行上前,握住她的手:“不在跟前的,你给我带话。”

  “是,母后请吩咐,儿媳谨记。”柳娘泣下不止。

  “皇家子孙,外御内治,皇室女眷,妇人表率,唯正心爱民……”马皇后低声,断断续续的说着,柳娘立刻高声重复一遍:“皇家子孙,外御内治……”

  马皇后说的是晋王,柳娘却做成了代皇后向所有内外命妇宣读遗旨。

  在场藩王、宗室、后妃、外命妇皆俯首恭听。

  最终,马皇后在丈夫和孝子贤孙的哭泣中撒手人寰,享年五十一岁。

  马皇后病逝之后,晋王才携王妃匆匆赶来,皇帝怒极,斥责他不孝母后,枉为人子。晋王跪在马皇后灵前哀戚不已,太子为弟弟求情,又说马皇后生前往事,引得皇帝怀念痛哭,不再责备她的儿子。

  皇后凤驾归天,要紧的还是治丧。礼部有官员专管,可内外命妇这里必须有人揽总。皇帝后宫就不要想了,没人有这个资格,若是太子妃嫁进来了,也可名正言顺管理,奈何没有啊!

  无奈之下皇帝点了晋王妃和燕王妃两个儿媳妇主理。晋王妃谢氏乃永平侯谢成之女,谢成刚好是徐达最倚重的属下。晋王才遭了训斥,晋王妃理事也缩手缩脚,不求有功,但求武果,一切以柳娘马首是瞻。

  柳娘是什么人,国家都治理过的人,完全没把后宫上下、内外命妇的事情放在眼里,不合规矩的统统改,不管谁有脸面谁没脸面。雷厉风行,行事果决,马皇后大丧之后,柳娘还抄写了马皇后遗言分送各位妯娌。而马皇后的遗言,柳娘一字不漏皆能背诵。

  在这样紧张繁忙的时刻,柳娘的胎依然安稳的待在她肚子里,等到马皇后过了七七,才诞下燕王第二女。

  皇帝看着检校报上来的折子,朝中上下对燕王妃印象极好,得众人交口称赞。燕王妃做的事情是该太子妃做的,奈何机缘凑巧,只能落到她身上,闹得朝臣们看燕王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皇帝再看晋王妃的行为举止,两相对比只觉烂泥扶不上墙。事实上,晋王妃照顾好晋王,在晋王受训斥的情况下,为他奔走,请太子求情,为马皇后举哀,内外一把抓。奈何就是差那么一点儿,总被柳娘比下去。上上下下都只看到了燕王妃,多亏晋王妃心胸宽广,又无野心,不然不知气成什么样儿。

  皇帝长叹一声:“不负朕勇毅果决之论断,奈何不为太子妃!”瞧她一个人,内事、外物、生子、助夫……一个妻子能做的她全都做了。

  想想当初若是能再等一等,不娶常遇春的女儿做太子妃,也许事情就不一样了。当然,这话只能皇帝私下里说说,透出去半个字,都要有无数人头落地。

  皇帝提笔,亲赐燕王次女永平郡主之封号,以酬燕王妃之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