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朝女人 > 第67章

明朝女人 第67章

作者:简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1:04:25 来源:免费小说

  “太子到了,先坐下歇歇。沉水,等太子歇好了,先带他去沐浴梳洗。”柳娘抬头看了太子一眼,就知道沉水调皮了。

  太子不敢反驳,明明在来的路上已经打好腹稿,可是看着柳娘沉静淡漠的眼神,他就什么也说不出。

  柳娘吩咐一声就不再关注太子,注意力重新回到自己的画作上。

  太子不愿耽搁,随意干了一杯茶,随沉水下去换衣裳去了。

  太子回来的时候柳娘正高搁笔,抬手印下印章,柳娘唤太子上前:“来瞧瞧我这幅画儿,可有长进。”

  太子幼年学的是四书五经,少年学的是治国理政,年轻识浅,琴棋书画这些陶冶情操的东西,还不如普通书生精通呢,只能胡乱应几句:“大姐姐的画色彩明丽、清新脱俗、浓淡相宜,自然是好的。”

  柳娘听着这些自相矛盾的评价,笑道:“该给你请个教画儿的师父。”

  太子本就是搜肠刮肚的找了几句赞美的画,重点并不在这上面,着急道:“大姐姐,你说的的没错,皇太极扣关了。”

  柳娘还在欣赏自己的画儿,她自觉进步不小。前阵子还遮不住笔下的刀光剑影,而今却渐渐学会藏锋了。

  “大姐姐!”太子忍不住再唤她,语带哀求。太子永远忘不了小时候听闻永平四城陷落,父皇那焦急不安的神情,用天塌来形容不为过,多亏袁崇焕千里勤王,不让你大明就完了。如今皇太极扣关,来势汹汹,若是一直打到京城怎么办?谁能做第二个袁崇焕?祖大寿能吗?孙承宗能吗、

  前线和满洲作战上一次大捷还是在天启年间的宁远大捷!而今的军队哪里打得过满洲!太子满心焦虑,生怕祖宗江山败坏在自己手里。

  “不必着急,锦宁防线由孙承宗老将军一手打造,年初虽然精简了祖大寿的军饷,可这几年的积累不是假的,我不是还以你的名义拨了他们一批军饷吗?短时间内应对满洲扣关不成问题,长期的准备,你和朝臣不能做吗?”

  太子被安慰到了,稍稍放心。太子心中暗怪朝廷上那些大臣,劝人都劝不到点子上,想想那些人相互攻伐,太子就留忍不住皱眉。心想,大姐姐在的时候,他们可不敢如此放肆。

  “大姐姐,我年纪轻,没经历过这些,还请大姐姐帮帮我。如今大姐姐住在京郊也不方便,不如搬回宫里。出来时候母后还叮嘱我,一定劝您回去呢。”

  “再等等吧,再过两个月就是长平的忌日呢。我回宫没得让母后心烦,连年都不好过了。”柳娘淡漠道,周皇后终究还是为长平公主的死和柳娘生了间隙,用周皇后的话俩说:“亲妹妹都下得去手啊,我怎么放心太子跟着她。”坤宁避居,朝堂压力是一方面,后宫中周皇后也没少出力。

  柳娘简直和这等人说不清楚,为人“忽智忽愚”,处世“忽功忽过”,让人不知如何评价。

  “大姐姐说的什么话,长平咎由自取,怎么能让您避讳她。”太子绝口不提自己当初也是默认的事实,叹道:“母后想大姐姐想道紧,炯儿也盼大姐姐回去呢。”

  “炯儿也大了,男孩子不能养在内宫,不识民间疾苦。我记得他性子温和,真要到外面历练我也不放心,刚好到我这庄子来,我看着他。”柳娘笑了,朱慈炯是让她最满意的弟弟,温和守礼,谦谦君子。

  柳娘没接进宫,反倒赔了一个出来,太子苦着脸,心里哀叹。

  太子下定决心,赶走侍女宫人,突然深深给柳娘作揖,赔罪道:“大姐姐,是我错了。悔不该不听你的话,削减各地军费开支,轻视皇太极,才有今日扣关之祸。按照大姐姐年初编制的计划,今年各地叛乱早就该消弭了,如今却还打得如火如荼,是我的错。”

  “起来吧,你是一国太子,岂能向我行礼。今日私下就算了,我府中奴婢也不是多嘴之人。你是父皇的嫡长子,名正言顺的太子,对不对的自有时间来检验,我或者哪个朝臣,都没资格评价。”柳娘既然放手给太子做,就做好了花钱买教训的打算。短时间内,大明不至于被折腾到亡国,除此之外,柳娘还有什么可担心呢?

  “大姐姐,我真的知道错了……”

  “嘘——别说,你是太子,错了也要绷着,让大臣去想办法解决。你的责任只是领导他们,使用他们,别做他们该做的事。去吧。”柳娘虚虚实实的说着箴语,就是不给一句准话。

  无论太子怎样认错道歉,柳娘也没从她那座无名的庄园里出来。

  眼看局势越来越糟,太子开始失眠,闭眼就是小时候满人扣关的场景,想象着京师血流成河,立刻就被吓醒了。

  太子求不来柳娘出山,不知道柳娘这是有意锻炼他,还是真放弃他了,吓得只能自己绞尽脑汁的想办法,最后还真然他折腾出一个好主意来——成亲。

  早就说过,太子临近成年,许多朝臣暗中推动公主还政。十五岁,该娶妻了,太子和周皇后一说,周皇后早就准备了厚厚一叠秀女资料,欢喜的递给太子。

  名单中已经汇集了下层小官和民间有孝名、善名、才名的女子,太子接过之后却看也不看,道:“母后,你觉得孙承宗老先生的小孙女如何?”

  孙承宗的小孙女儿乃是小儿子的幼女,年纪比太子大三岁,其实孙承宗还有曾孙女年纪更适合,可太子娶的不是佳人,而是佳人的家世。

  “这……不妥吧,太/祖有令,自来就没有高门贵女做妃嫔的啊。”周皇后愣住了,后宫是她的主战场,连她都一直炸晕了。

  “今时不同往日,太/祖他老人家也没料到有今天。都怪儿子无用,不能承袭祖宗勇武,不能扶正大明江山……若是大姐姐在就好了,她定有办法!”

  周皇后总算明白儿子想做什么了,娶亲是假,把柳娘叫进宫才是真。

  周皇后也不是为了小女儿的死不顾大局的人,她的儿子要做皇帝,只剩等崇祯咽下最后一口气了。为了儿子,宣自己并不那么喜欢的女儿入宫,并不困难。

  第119章 公主命

  周皇后派太康去京畿庄园传令, 以示郑重。太康原本是柳娘的人, 后来做了周皇后的贴身婢女, 成了有品级的女官, 这似乎还没有人知道。太康一向“一心只有皇后娘娘”, 喜周皇后所喜, 恶周皇后所恶。

  太康沉着脸回来复命,“启禀娘娘,坤仪公主有恙, 吩咐奴婢向娘娘告罪, 恐不能进宫请安。”

  周皇后诧异极了, 忽而想到什么, 手中茶水洒在身上都不知道。

  “娘娘~”太康轻呼, 赶紧招呼人来给周皇后换衣裳。

  周皇后却顾不得这些, 着急把人打发下去,紧张的拉着太康的手问道:“她是不是知道了?”

  周皇后这话问得没头没脑,太康却明白她的意思是,坤仪公主是不是知道了, 知道周皇后对她心有嫌隙, 知道周皇后不喜欢她。从抄了周家,到放任长平公主死亡,再到把一国太子教的与她离心, 满口“正统”“理应”,还有影影绰绰的皇帝昏倒之谜的流言。这些都是当时有谣言,过后就听不到一点儿风声, 周皇后的怀疑却慢慢累积起来,虽然没有证据,但心里总是不舒服。

  这些谣言现在找不到丁点儿消息,反而验证了坤仪公主势力之强大。至少周皇后是这么想的,对这个女儿想表达不满,都不敢只说,只敢在小处动手脚。

  但周皇后自信自己做的隐秘,每月逢五逢十坤仪入宫的时候她也温柔以对,还时不时赐下东西,给几个皇子皇女的东西也一视同仁,看不出偏差来。唯一的任性就是坤仪不进宫,她绝不宣召,这样小心翼翼的表达不满,坤仪应该没发现吧。不然那怎么会大半年都没有服软,一直是按时按点进宫。

  “她应该不知道,对吧?”周皇后惊慌的看着太康,她总想起外人对坤仪公主“智多近乎妖”的评价,也许坤仪早就发现了。她怎么可以这样,自己是她的母亲啊,知道母亲不满,难道不改想办法弥补挽救吗?为什么总是逢五逢十进宫,自己这个母后在她心里就没有丝毫地位吗?

  周皇后心思流转之间,又给远在京郊庄园的坤仪公主扣了个帽子,莫名其妙。

  太康轻轻扶起瘫软在凤椅上的周皇后,坤仪公主威慑这般强悍,只是猜测就让周皇后慌了手脚。

  “启禀娘娘,奴婢去的时候,坤仪公主正在服药,不若您宣御医来瞧一瞧?”太康着重说明柳娘的病是真的。

  “对,对,快去,快去。”

  太医不一会热就来了,带着给宫中贵人诊脉的详细脉案,“坤仪公主殿下脉案记录只到年初,太医鲜道远随行伺候,脉案尚未归档太医院。”

  周皇后听得心高高提起,这是说坤仪有意装病不进宫吗?

  “不过,昨日,鲜太医手持公主殿下手令,取走大量药材。”

  所以,坤仪是真的病了,并不曾敷衍,也没有发现?周皇后对心又放下了。既然没有近日的脉案,什么也查不出来。

  打发了太医,太康不解问道:“皇后娘娘何必猜测,不若等公主殿下好转,再宣召进宫当面问就是了。谁人能比公主殿下本人更清楚,太医和奴婢们都不懂的。”

  周皇后看了她一眼,“你果真不懂。”

  的确不懂,母女之间,就算有隔阂怀疑,血缘不是作假。有不睦,难道就没有温馨回忆吗?有事儿不亲自问本人,反而要问亲近大臣、奴婢,这是什么道理。

  晋武帝怀疑儿子痴傻,不亲自考校儿子,反问亲近大臣,得出“太子淳朴”的答案,因此定了痴傻的晋惠帝做皇帝。皇家人的思维都是一脉相承的吗?普通人真是想破脑袋也不明白啊!

  周皇后确定坤仪公主是生病才不来觐见的,放心赐下药材,并遣人去和太子说清楚。“参谋太子妃人选不在一时,等你大姐姐病好再说吧。”

  太子接到消息急得团团转,他是柳娘一手教出来的,相比周皇后更明白她的想法。太子原本想借周皇后宣召她进宫问策,一家子私下把话说开就是。如今她不进宫,太子妃人选当然不在一时,满人挥师南下可就在须臾之间。

  太子顾不得了,又带着大量药材跑到京郊庄园求见,到了才发现柳娘真的卧病在床。

  “大姐姐这是怎么了?可是奴婢们伺候不精,太医院有的御医国手,我这就派人来。”

  柳娘笑道:“哪儿有那么夸张,鲜道远太医医术精湛,小毛病,很快就会好的。”

  太子又关切的召了鲜太医来见,发现此人不负姓名,果然鲜得犹如一支春花,眉眼精致,气质温文。不先入为主知道他是太医,恐怕会以为是哪位世家公子,王侯世子。

  “鲜太医如此年轻,行医经验可丰富?”太子怀疑鲜太医根本技术不好啊。

  “臣父乃先太医院左院判,从小受教,别人四十岁才有的医术,臣二十岁就有了。”鲜道远也是个不客气的。

  太子就喜欢这样朝气蓬勃的人,哈哈大笑,鼓励了鲜太医几句。又以“辛苦”为由,赏赐他些许物品,连柳娘庄园中的奴婢也人人得了一份赏赐。

  柳娘就这么看着太子当着她的面儿收买人心,含笑不语。

  太子再提什么前线、大军、满人,柳娘就头疼,“我在病中,脑子都钝了,可不敢参议国事,想错了可怎么办?反正满人也不是三五天就能打到京师的,太子先和重臣们商议着,等我病好了,马上就来。”

  太子能有什么办法,再次关心了柳娘的身体,无奈告退。

  一出庄园大门太子就马上吩咐:“查一查那个鲜道远!”

  太子马上就要成亲,对男女之事忽然敏感起来,他意识到自己的大姐姐也到了适婚的年纪,身边有个那样明若春水、灿若春花的男人,真的只是太医吗?

  查出来结果还真是!鲜道远有个青梅竹马的妻子,已经育有一子一女,柳娘才曾经赏赐过他的妻子儿女,看样子并无私情。

  太子在乾清宫急得团团转,满人扣关,朝臣们还是那些老生常谈,能建议准备好后勤就是难得的“干事”之臣。可太子到如今都没定下政策,江南、湖广的粮食要运进来,也是要时间的,再不决策,就晚了。

  京郊庄园柳娘却依旧淡定从容喝她的补药,前几年累得狠了,经期有些紊乱,趁机调理一下而已。

  “主子,鲜太医回禀,太子殿下又有赏赐与他。”沉水一边伺候柳娘服药,一边轻声回禀内外大事。

  “哦?发财了,让他不许小气,请你们吃一顿好的,也沾沾太子殿下的贵气。”柳娘挑眉,太子的手段还真是一如既往的拙略啊。

  “太子殿下急得转圈,却不得法门,不若公主遣人提点一下。”也好顺势把他们的人安插在太子身边。

  “不必了,教他这么久,也该自己悟了。皇帝不是教出来的,是自己悟出来的。”

  柳娘并不着急,她已做好一切准备,而今不过趁势教导太子。柳娘这样神奇的经历,怎么会贪恋皇权,只是既然拥有了这样的身份,就要担起相应的担子。不做掌权之人,怎能挽救倾颓的大明江山,再任由崇祯皇帝当政几年,一家子携手赴黄泉吗?

  柳娘不想篡权篡位,不代表朝臣、太子和天下就能无视她的付出。当初风雨飘摇的时候听柳娘调遣,如今局势稍稍平稳就想把人一脚踢开。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不一次给他们足够的教训,柳娘怎么甘心!

  太子在乾清宫转圈,也不知怎的灵光一闪,转出一条妙计,道:“快去准备仪仗,孤要带着文武百官给大姐姐请安。”

  太子带着全幅仪仗,旌旗招展,华盖满天,随行护从仪仗就有三千人,加上诸位朝臣和他们带着的小厮奴婢,浩浩荡荡一大群人,遮天蔽日往京郊庄园而去。

  庄园连个名字都没有,空荡荡大门上也没个牌匾,可规制却是按照公主府规制修建的。宽阔的兽头正门三间,可容这样恢弘的仪仗队进入。

  沉水身着女官服侍,沉着应对太子突然来访。

  “臣拜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沉水姑姑请起,孤此次来探望大姐姐,不知姐姐的病怎么样了?”太子端坐上首,打起了官腔。

  “启禀太子殿下,公主殿下病情已稳定,但太医有言,离痊愈尚早,还需修养。此时公主殿下已服药睡下,不知太子殿下驾临,臣失礼,并未唤醒公主殿下。”沉水恭谨回道。

  嗯,都是唱大戏的高手,太子摆开全幅仪仗过来,未曾事先通知。柳娘就真摆出一副不知情的样子,安稳的睡着。

  “无妨,无妨,孤就在这里等着,等大姐姐醒了,还请姑姑通禀。”太子安静坐在大厅里等着,那些全套官服的内阁重臣也捞了把椅子,其他人就站在院中了。多亏这庄园面积大,不然还站不开这京城五品以上的官员。

  柳娘这一睡到了中午,施施然吃饭换装过后,才“诚惶诚恐”前来见面。

  “太子怎的到了,这些奴婢也是不醒事,也不知唤我起来。”柳娘进了正院,一通先声夺人。

  她给太子行礼,太子给她还礼,又升座受了诸位大臣的礼,安排院内站着的官员去厢房休息。真正能决定大事的太子和内阁重臣,在正院客厅说起话来。

  第120章 公主命

  “听说大姐姐微恙, 我在宫中急得不行, 真恨不得在大姐姐身边照顾。心想众位大人也肯定念着大姐姐, 因此一块儿来给大姐姐问安了。”太子特意坐在右边把左上首的尊位留给柳娘, 以示尊重。

  “太子弟弟有心了, 也谢过诸位大人, 不过小恙,这般兴师动众,我心何安?”柳娘微微一笑, “我并无大碍, 太医说好生养着, 少思少虑, 安心静养, 不可妄动神思。我虽贵为公主, 在这事儿上也只能听太医的。”

  太子顿了顿,道:“大姐姐说的是。”

  混迹在朝堂官场,身居高位,只有装傻的, 没有真傻的。今日来京郊庄园是为了什么, 请坤仪公主重新出山!谁都明白,可坤仪公主不接招,谁又有办法?若是以往, 李标还能仗着身份“劝谏”几句,这几年辅政下来,坤仪公主威望日盛, 李标不敢了。同一句话,太子说,李标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力图“说服”太子。坤仪公主说,李标则会反思是不是自己有什么地方想漏了,才被驳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