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朝女人 > 第134章

明朝女人 第134章

作者:简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1:04:25 来源:免费小说

  “张家内院皆由张杨氏打理,张孟氏每日药材都是由府中丫鬟领来,在厨房煎煮好之后服用的。平时在张孟氏院中还有一个茶水房,可供热药。抓药、煎药、服侍用药的奴婢都已收押审问,请大人明察。”

  口供刘大人已经熟记于心,此时还是装模作样再看了一遍,又拍惊堂木道:“带人证!”

  第219章 老太太

  “回大人, 奴婢是负责保管药材的, 太太一应物品都是奴婢负责照管。大夫第一次开了十二幅药都吃完了, 第二次又开的十二幅, 就没经奴婢的手, 剩下的药是华嬷嬷负责照管的。嬷嬷说, 此药难得,不必奴婢费心。”

  “奴婢是大厨房熬药的,二少爷去后第二天, 华嬷嬷就吩咐熬药移到太太院中小厨房, 不在大厨房淘神费力了。”

  “奴婢是小厨房负责煎药的, 药开始是春雨姐姐送来的, 后来是华嬷嬷送来的, 奴婢只管熬药而已。药好之后, 都是由华嬷嬷送给太太的。奴婢发誓,全都是安大夫叮嘱做的,绝无错漏。”

  ……

  众多丫鬟的供词合起来,隐约拼凑出的真相, 关键在华嬷嬷。

  “带华嬷嬷!”

  刘大人传唤华嬷嬷过堂, 华嬷嬷已经遭过刑讯,是让两个衙役拖上来了。

  “华嬷嬷,你为何毒害主母, 说!”

  “启禀青天大老爷,奴婢乃是太太的贴身嬷嬷,素来受太太倚重。可奴婢的男人是老爷长随, 太太嫁进张家之后,为尽快融入,才让那奴婢嫁了。奴婢男人福薄,多年前就去了,只留下一个儿子。儿子因烂堵,家也败了,媳妇儿也跑了,只留下一个孙儿与奴婢相依为命。奴婢的孙儿一直在老爷安排的庄子上过活。二少爷落水去了之后,大老爷令奴婢在太太饮食药汁中下药,不然就杀了奴婢唯一的孙儿。”华嬷嬷转身看向站在一旁的柳娘,嘭嘭三个响头,哭道:“太太,是奴婢无用,奴婢也是逼不得已。老爷说那些药材是平心静气的,只是让太太安静过完少爷头七,奴婢这是误信了……”

  “一派胡言!”正在这时,张辽进来了,身后还跟着衙役。张辽现在还是官身,衙役去请,他自然要来配合调查,可也不是像犯人一样押解回来,衙役反而成了他的护卫一般。

  “张主事来了,设座。”刘大人吩咐衙役看座,这是对未定罪官员的基本礼遇。

  “张主事,先前审了贵府丫头,人证物证一致指向华嬷嬷。华嬷嬷供述,毒害张孟氏乃是受你的指使。张主事,可有此事?”刘大人好整以暇的问道。

  “大人明鉴,下官怎会做出这等事情!下官刚才也听了两句,不过这老奴一派胡言,大人可派人搜查我张府名下田庄铺子,绝无囚禁之事。下官不知这奴婢是受了谁的指使,居然有胆子污蔑朝廷命官。”张辽义正言辞道。

  “华嬷嬷,自你被带到府衙之后,本官就查了,你的孙子并不在庄子上,而是在张家大奶奶的陪嫁铺子上做工,你可知道?”

  “大人明鉴,奴婢孙儿一直在田庄上,奴婢一月前还见过。后来二少爷落水之后,奴婢就没见到人。老爷拿了孙儿的贴身银锁威胁奴婢,奴婢才不得已下手的。大人明鉴!大人明鉴!”华嬷嬷跪地叩头不止。

  “传张杨氏陪嫁绸缎铺掌柜、伙计。”刘大人喝道,这些相关人证,早就等在后堂了。

  不一会儿,绸缎铺掌柜和伙计就来了。

  “华嬷嬷的孙子,是多久到铺子去的?”

  “回大人的话,是一月前去的。一个月前,小人入府向大奶奶禀告铺子经营状况,大奶奶亲**待有人会拿着信物找小的,让小的以远房侄子的名义安排在绸缎铺。小人虽不解,可还是应下了。”掌柜的一脸和善,长得就是一副老实巴交的模样。

  “胡说八道、血口喷人,我何时吩咐过你!”跪在一边的张杨氏破口大骂。

  “肃静,肃静!”刘大人一拍惊堂木道:“本官没问你话,你不许答!”

  张杨氏安静之后,刘大人继续问案:“伙计呢?”

  “回大人,掌柜的的确一个月前把远房侄子接到了绸缎铺,让他一个人住在后堂,只做熨烫、检查的活计,十分照顾。那人也不出屋,绸缎铺连通小的一共三个伙计,小的们还议论过掌柜的偏心呢。”伙计十分不好意思道。当初那人躲在屋子里做轻省活计,他们却在寒冬腊月的浆洗晾晒,本来就有怨言,碍于掌柜的身份没说。现在想来,幸亏没说,谁能想到这是主子们在斗法,谁能想到这里面居然牵扯着人命!

  绸缎铺两人说完供词,又被请了下去。

  张辽长叹道:“大人,事实如此明显,就是有人蓄意诬陷老夫。老夫与拙荆相伴二十年,这情分岂是作假的?老夫有何理由,非要致枕边人于死地?再这说了,这奴婢言辞前后矛盾,老夫乃是张家主子,想要吩咐一个奴婢做什么,直接吩咐就是,还用拿什么子嗣威胁?简直是笑话!”

  “华嬷嬷,还不如实招来!到底是受了谁的指使?说!”刘大人一拍惊堂木,本就跪在地上的华嬷嬷吓得瑟瑟发抖,牙齿打架道:“奴婢,奴婢所言句句属实啊!老爷自然不会明目张胆的拿孙儿威胁,可孙儿的银锁在他手上,奴婢是签死契的奴仆,怎能反抗?”

  “你这刁奴不见棺材不落泪啊!”刘大人喝问道:“你说你媳妇儿跑了,她明明是张杨氏的陪嫁丫鬟,怎么跑得了?你的孙儿在张杨氏的陪嫁铺子里被搜到,你又如何解释?”

  “奴婢不知,奴婢真的不知啊!”华嬷嬷吓得软瘫在地上,磕头入捣蒜。

  刘大人不再一个死犟的奴婢身上废功夫,问道:“张杨氏,掌柜的指认你让华嬷嬷之孙躲在绸缎铺,你可认?”

  “不认!”张杨氏斩钉截铁道:“民妇不认!一月前掌柜的确入府禀告过嫁妆收益,可民妇绝未指使什么。一月之前,二弟健在,什么都没有发生,民妇岂能未卜先知,事先安排好一切。”

  “唉!终究是妇道人家!”这时,张辽叹道:“回禀大人,此事下官倒是知道一些,也是下官内帷不修、治家不严的过错,而今却顾不得什么脸面不脸面了。下官而今之妻乃是继妻,长子是原配所出,男人们心胸宽广,并不以血脉为念,两兄弟十分和睦,都是我张家子孙,不分彼此。可女人们心思细,总有些小想头。为了内宅管家之权,老妻与儿媳多有不睦,下官一向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准则,不爱过问内宅之事。连下官都听说的事情,可见内宅之争激烈到什么地步了。因此,下官猜想,儿媳……唉,张杨氏多半也是未雨绸缪,想用华嬷嬷做些什么。可没想到内宅之争没用上,就出了这样的丑事。”

  张辽的解释倒也合情合理,周围观看的人也是一阵嘘声,婆婆媳妇儿斗法这是常有的事情,但斗到杀人的地步,那就太过分了。

  “张杨氏,你可认罪?”刘大人问道。

  “民妇不认,民妇从未做过的事情,不论旁人如何栽赃,民妇都不会认。民妇与婆婆相处甚好,绝不是老爷污蔑的那般。民妇从未做过毒杀婆婆的事情,请大人明察!”张杨氏还是咬死不忍。

  “张孟氏?”刘大人唤柳娘。

  “回大人,民妇与儿媳关系确实还不错,并未有大矛盾。可民妇不敢肯定下毒的就不是她,民妇的儿子死了,凶手是她的儿子或者丈夫。女子为母则强,为了夫君、儿子杀人,也在情理之中。”柳娘福身道。

  这么说,毒真是张杨氏下的吗?刘大人玩味一笑,大拍惊堂木道:“张杨氏,你还不认罪?”

  “大人,民妇冤枉!”

  周围众人几乎已经认定这是例行喊冤,自来被判刑的人,没一个不喊冤的。刘大人却兴致勃勃的停了下来,问道:“张杨氏,你可有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若是不能,本官就只能判你一个绞刑了。”

  张杨氏还没回答,张辽便掩面痛苦,“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出了这样的儿媳,大孙儿日后如何有脸面在京城过活?一家子只能迁去老家乡下度日了!”

  张杨氏愣住了,呼吸都在颤抖,神情变幻莫测,显然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张伯海在后堂,也听见了前面审讯的声音。今日审的是毒杀柳娘一案,他不是案中人,只在这里等候传讯。此时张伯海也紧张得拽紧了袖子,只盼张杨氏能认罪。

  半响,张杨氏仿佛被抽了脊椎骨一般瘫软在地,喃呢道:“民妇……”

  “大人,学生有证据!”就在这时,人群外响起一声高呼!

  轰得一声,众人闻言散开,今日的庭审十分精彩,简直和戏台上一般,高/潮迭起。先前已经有一个关键时刻到来的张辽,现在又有了一个“力挽狂澜”的。

  只见一个头戴儒巾、身穿长袍的读书人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个家丁,家丁压着一个蓬头垢面的瘦小之人。

  “学生杨岚,乃国子监监丞之子,被告张杨氏之弟,辛丑科秀才,见过大人。”杨岚大方介绍自己,躬身行礼。

  “起来吧,你说你有证据?”刘大人问道。

  “是!”杨岚一挥手,让家丁带上那个被绑着的人,禀告道:“大人容禀,此乃在逃逃犯汪澈,犯了偷盗罪。学生机缘巧合抓住了,特来交与衙门。”

  “一个在逃逃犯,他能证明什么?”难不成他知道张家的恩怨?

  “回大人,这个逃犯乃是家姐嫁妆铺子上掌柜的侄儿。掌柜的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向来爱若珍宝。这汪澈一直养在京郊乡村中,受掌柜的供养,日后为掌柜的摔瓦扛幡,名为侄儿,实比亲子。学生昨日游猎到张家田庄,偶然遇上了此人鬼鬼祟祟,觉得可疑,抓一起来一看,各村还有他的缉捕画像呢!”

  第220章 老太太

  “大人明鉴, 一月之前躲在家姐铺子中的, 真是掌柜的侄儿——汪澈!伙计们并未见到真人, 还请掌柜的辨认一下吧。”杨岚挥手让家丁取除汪澈口中的布巾。那汪澈疯了一般扑到掌柜的跟前, 痛哭嚎啕道:“叔叔, 救我, 叔叔,救我!”

  掌柜的看了一眼张辽,又看了看自己这涕泪横流的侄儿, 长叹一声, 萎靡在地:“回大人, 小人说谎了, 一月前躲在铺子中的人, 的确是汪澈。他在村中偷盗, 被衙门判刑,却不愿坐牢。小人为保他平安,便藏他在铺子中。十日前,张老爷找到小人, 说侄儿在他手中, 并教了小人方才那套说辞。小人有罪,请大人责罚。”

  见掌柜的如此轻易就认了,张辽一张老脸胀得通红, 骂道:“出尔反尔、反复小人,你的话,岂可取信!大人, 下官冤枉!”

  “回大人,学生抓住汪澈之后,居然有人胆敢拦截。学生起先以为是汪澈同伙,后来才发现居然是张府家丁!”杨岚真的是有备而来,一挥手,又有两人被缚押上来。

  张辽见了,登登后退两步,险些站不稳。

  “你二人是什么身份?为何袭击杨岚?为何抢夺汪澈?”刘大人问道。

  “奴乃是张府家丁,奉老爷之名,看守汪澈。”那家丁看了一眼场上局势,十分干脆道:“老爷吩咐,不得放汪澈出庄子,待案子完结之后,再行处置。”

  刘大人连连点头,这桩案子马上就能水落石出了。

  这时,师爷在刘大人耳边说了几句话,刘大人顺势传捕头上堂。

  “回禀大人,小的在张大人房中搜出一张烧断的纸张,上面沾有药粉。经大夫验证与张孟氏所中之毒吻合。小人查问了全城大夫,在南城小药铺里,找到了药粉。药铺大夫已被带回。”

  刘大人又传药铺的大夫,大夫颤颤巍巍上来,叩首道:“青天大老爷恕罪,小老儿这药原本是用来毒耗子的,小老儿并不知有人用它来害人啊!”

  “你可还记得是谁买的药吗?”刘大人问道。

  “记得,正是这位大人。”大夫指着张辽道:“城南乃荒僻穷困之所,都是平民百姓买药。那日有一位衣着光鲜的老爷恰巧路过,又买的是□□这种东西,所以,小老儿记得十分清楚。”

  “张辽!人证物证聚在,你可还有什么可说的?还不速速招认!”

  刘大人的喝问犹如惊雷炸响在张辽耳边,他能说什么?事情如此急转直下,完全出乎张辽的预料。张辽没想到杨家动作如此迅速,居然找到了汪澈,看来终究是娘家陪嫁过来的铺子,怎会让他一个外人得了先机。还有衙门,张辽也没想到衙门居然能不厌其烦在京城药铺中搜寻,这可是京城啊,那么多铺子,怎么就能在短短十多天内找到。这……这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啊,自己面面俱到谋划了这么久,怎么过堂才两天,就让人给拆穿了呢?张辽原本还想,让张杨氏背了这个罪名,自己从容而退,也可谋求日后。

  说一千道一万,就是……没想到啊!

  “下官……噗……”张辽刚想说什么,一口鲜血就喷了出来,摇晃两下,摔到在地上。这么多年的心血煎熬,寒门子弟一步步往上爬的艰辛,家族的兴衰荣辱……什么都成泡影了。

  张辽倒在地上,恍惚中看见柳娘似乎冲他笑了一下,那微笑真渗人啊!

  柳娘面无表情的看着倒下的张辽,但凡出手害人,必定留下痕迹,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

  “来人,把张辽押下。待本官向吏部、都察院请示之后,再做定夺!”

  威武声过后,围观的众人都散了,事情如此出乎预料,这样直接了当的结束了,众人都有些意犹未尽。仿佛一段说书正在高/潮处,突然就结尾了。张辽杀/妻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只是张辽还没认罪画押,晕得恰到好处。众人议论纷纷,都在猜测张辽杀/妻的原因,你说要是和刚刚一样说婆媳关系还能理解,虽然少见可也不是没有,可张辽图什么?

  “肯定是外面有人了?让想让老妻腾位置呗?”有人猜道。

  “放狗屁!谁家能为了一个外室杀嫡妻!就算外面真有人来,接回来就是,那张孟氏娘家远在边关,难道还能给她撑腰不成?女人最要紧的就是贤惠,用得着杀/人吗?”

  “嗨,老兄这是正常人的想法,能杀/人的会是正常人吗?谁知道那些疯子想什么?”

  今日这桩儿媳毒/杀婆婆案最终成了丈夫杀/妻案,都是人伦惨剧,围观之人心满意足的去了,决定再次开审,还得来听。

  柳娘既没有向被冤枉的张杨氏致歉,也没有去张辽面前耀武扬威,她只是默默被差役带回牢房。她状告了两个案子,一是谋/杀张仲和,二是毒杀/自己。毒/杀的事情现在基本尘埃的落定,谋/杀张仲和的案子却迟迟没有进展。

  坐在牢房干草上,柳娘从未如此感谢自己的当机立断。对她而言,只要走进了衙门大门,一切就顺理成章起来。国家机关力量强大,渴求真相,报案之后,刑事案件就是国家司法机关的责任了。自己站在干岸上,让那些身在局中的人去撕扯,让国家机关去抽丝剥茧,自己只需要等待结果就行了。

  “婆婆,今日之事您可看见了,非……”柳娘和张杨氏在衙役的陪同下回到女牢,在路上,张杨氏忍不住搭话。案情基本清楚,可张辽尚未签字画押,衙门也未正式宣判,张杨氏还不能离开。

  柳娘看病人一样看了她一眼,叹道:“一如既往的拎不清,我儿的案子还没结呢。”她们之间终究隔着一条人命,现在就来搭话,不嫌太早了吗?难得娘家给力,免除劳役之灾,还没出狱呢,就忍不住耀武扬威起来。

  晚间,师爷小跑着去书房找刘大人,“东翁,好消息!惠民堂传来消息,那张光宗刚刚醒了,虽片刻之后又昏睡过去,可病情已有好转,再等一等,就能听他亲自说了。”

  刘大人捋着山羊胡,自豪道:“看来本官先审毒/杀案,做的不错,张家大小主子都被关在牢中,无人在外奔走,事情也就更明朗了。”

  刘大人对自己的谋略十分自得,师爷奉承道:“大人高明!”

  “对了,张仲和之妻呢?”刘大人问道。

  “大人放心,底下人看着呢!张仲和与娇妻新婚不到三月,张家出了这种事情,马上就让白家接回去了。一直待在白家从未出来,白家也注意避嫌,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师爷回禀道。

  “不可大意,一家子都牵连进来了,张白氏虽然嫁进去日子短,但说不定知道些什么,只是她不说而已。如今她安分守己,本官也找不到传讯的理由,一旦她出手,你们必定抓住!”

  “是,大人放心!”师爷保证道。

  刘大人揉了揉眉心,又整理起桌案上的文书来。他近日真是痛并快乐着,这样的人伦大案最是考验人性,每走一步,都让他兴致勃勃。可这桩案子影响深远,不仅全城百姓都关注着,刘大人还在围观人群中找到了乔装打扮的官场同僚。御史、六科给事中、刑部、大理寺……这桩案子,完全有可能成为审判模板的“律”。刘大人更加小心,宽严相济,不骄不躁,争取圆满结案,快到年底了,这也是一笔政绩。

  毒/杀案基本尘埃落定,谋/杀案的关键人物,一是病倒在惠民堂的张光宗,二是押解在牢中的张伯海,三是今日刚收押进来的张辽。根据证据推断,这三人之中,必定有一人是凶手。只是动机呢?

  刘大人也盘问过许多人,张家就是普通官宦之家,称不上父慈子孝“感动大明”美好家庭,但也没有深仇大恨,是什么激化了矛盾,突然之间就出手杀/人?这中间一定有什么被自己疏漏了!

  刘大人苦思冥想,把诸人供词又翻出来看。突然,刘大人指着张伯海同窗的供词问道:“有张伯海同窗的供词,张仲和的同窗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