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朝女人 > 第132章

明朝女人 第132章

作者:简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1:04:25 来源:免费小说

  柳娘入了当铺,把所有首饰死当,换了银票在身上。

  柳娘一身素服,七拐八拐的在街上走动,最后进了成衣店,一两个时辰没出来,后面跟着的衙役觉得不对,进去找的时候,听店家说那就是个来借地更衣的妇人,早就走了。

  摆脱了盯梢之后,柳娘来到镖局一条街,冲着门脸最气派的那家走了进去。

  “兀那妇人,这看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快些去了,大爷不与你计较。”门口看门的看柳娘一身素服过来,心里忌讳。仔细打量她不是周遭居民,看样子也不像是大家奴仆,毫不客气驱赶道。

  “长盛镖局便是这般做生意的?”柳娘反问。

  “你这妇人,难不成是来做生意的?且去,且去,……”

  “我是来托镖的。”柳娘不愿和他掰扯,直接了当说了来意。

  那大汉能做守门人,也不是光长个子不长心眼儿,看自己怎么粗俗这妇人也不在意,十分认真的模样,难不成真是来托镖?大汉挠了挠后脑勺,不是他见识短浅,实在是闻所未闻啊!

  “你若做不得主,不如请能做主的出来。”柳娘补充道。

  “娘子进来说话。”看门大汉请柳娘进门到偏厅奉茶,把她当普通来托镖的人一般对待。安置好之后,走出她的实现,撒丫子就往内堂跑。

  “大当家的,今儿出奇闻啦!您快去瞧瞧?”

  “又来什么了?这回是托了猫狗还是豹子?别大惊小怪的,托什么我们长盛镖局都接的下!”大当家的四平八稳坐在官帽椅上。

  “嗨,来托镖的人太奇怪了,孩儿都忘了问。”大汉憨笑道:“你不知道,来了个俏寡妇,一身素服,也没说来托什么镖。那妇人衣着精良,可也不像是大家仆妇的模样,让人看着就觉威严。孩儿在镖局里长大,还没见过这般威严的女人,惊得都忘了问。”

  大当家的闻言来兴趣的,他们走江湖的,最重要的就是有眼力劲儿,能放在门口做脸面的,别看长得五大三粗,心眼儿可不粗。既然他这么说,难不成还真来了问有来历的?大当家的在心里过了个圈儿,心想威严的妇人,难不成和官府有关系?他们打点好了的啊?

  大当家的决定亲自去看看,等到了偏厅,才发现手下孩儿说的“威严”是什么意思。只见偏厅那位素服妇人坐在椅子上,也不见她摆什么姿势、做什么情态,只随意坐着,既让人觉得高山仰止,不敢放肆。

  “长盛镖局镖头王大年给这位夫人见礼了。”

  柳娘起身,微微颔首,道:“夫家姓张,王镖头客气了,唤我张太太即可。”

  “张太太客气……”王镖头笑道,想他老王也是走江湖小二十年的了,可说话怎么这么别扭。他一大老粗什么时候和大户人家女眷打过交道,能看得上他们镖局的,最多派个管事嬷嬷来,不能更多了。

  “今日来,是有一笔百两银子的贵重之物,要托给贵镖局。”

  一听百两银子,看门的大汉眼睛都在放光!王镖头却神色严肃的问道:“敢问是何贵重之物?”银子越多,东西越烫手,若是说得不好,王镖头可不敢接啊!

  “我!”

  “啊?”

  “我!”柳娘笑道,“我本人,王镖头可听明白了?”

  “我乃工部主事张辽之妻,七日前,我儿掉落池塘,不是意外,是为谋杀,凶手就是他那不同母的兄长。此事我已告到了帝都府,刘大人已立案,此时应当包围了张家。我虽是苦主,可张家俱是男丁,杀人都敢,若是再有鬼祟手段,不可不防。”柳娘微微一笑,“此时整个京城都快沸腾起来了吧?”

  “这……张太太啊……”王镖头一听有官员介入头都大了,根本不想再听下去。

  “刘大人派了两位衙役保护我的安全,可衙役能防皮面上的,私底下还要劳烦王镖头多费心。”

  “张太太……”

  “有多大风险,得多大回报。母告子,还是官员内帷,京城的说书人,不缺段子了。”若是长盛镖局能踏进来,完全就是免费的广告。

  王表头苦笑问道:“张太太稍后,粗人且和弟兄们商量商量。”

  王大年退到内堂,马上让人去打听消息。长盛镖局的人都被这西洋景儿吸引来了,从没听说过有女人上门托镖,镖还是自己的。镖局里的人有被一百两银子晃花眼睛的,也有怕沾惹官府的,更多的是来凑热闹的。

  张家今日出殡,却让官府衙役挡了。失足落水变成了故意杀人,慈父之心也成了别有用心,事涉官员,可以预见,这是本月京都最火爆的话题。市面上已经有流言出来了,长盛镖局想打听的事情并不是秘密。

  王大年听着各方消息,思量许久,一咬牙一跺脚道:“接了!”

  “大当家的,这可是和官府打交道啊!一个妇人,岂斗得过当官的?”

  “那可不是普通妇人。市面上的流言都说是官老爷怕继妻给儿子伸冤要毒死她,可她告到府衙的却是继子继媳要杀她。甭看只是告的人变了,可官府只要接了状纸,就非得把这个人查出来不可,告谁不重要。妻告夫加刑,母告子就没这说法了,轻轻一避,端得巧妙。再想想,一个深宅妇人,娘家又不在身边,从儿子死了到现在也才七天,这就下定决心了?往日可没听说张家老爷内宅不睦,这般有决断的人,跑江湖都是一号人物!心里有决断,手上有本事,这种人,可不是普通妇人!”王大年对围在厅堂里的人解释道。

  “听大当家的。”镖头抱拳道。王大年是他们中心思最缜密、本事最好的,听他的准没错。

  “孩儿们也听大当家的。”底下的小镖师们也摩拳擦掌的主动请缨,以往他们镖局能押运护送就是些货物,稀奇点儿的能有活物。真正的大户人家有自己的护卫队用不着他们,镖局能打交道的就是中层百姓。如今能参与进这样的大事里,说不定接下来几个月里,京城人嘴上说的、口里谈的就该是他们长盛镖局扶危济困的大仁大义了!

  搞定了安全事宜,柳娘又到牙行买了一所小小巧巧的院子,就在衙门旁边,买断,花了当铺带出来银子的一半。那房子在衙门旁边,做生意之类的都没人敢来买,房子又小,普通一家五口都住不下,可地段实在好,这么不上不下的一直空置在那里。

  赶巧柳娘赶上了牙行处置“不良资产”,干脆买断了。不是柳娘非要逞强,实在是她必须有个落脚的地方。柳娘在京里还有一处院子,郊外也有零散两个庄子,可她是张家太太。当初为了融入张家,她的陪嫁大多和张家奴仆成婚,已经张家连在一起了。现在去嫁妆产业居住,完全就是送羊入虎口。

  柳娘在府衙旁边买房子的消息,也瞒不过帝都府尹。

  第216章 老太太

  柳娘接下来的行为, 也证实了王镖头的猜测, 这的确不是一个普通妇人。

  在镖局的保护下, 柳娘散了几份的东西给各大茶楼、酒楼的说书人, 张家大案还未开审, 京城就已经沸沸扬扬传出许多消息。帝都府迫于舆论, 也加快了勘察步骤,加班加点围着这个案子转。

  舆论是把双刃剑,柳娘能用, 张家也能用。张家老爷到底是官员, 同年、同乡、同僚颇多, 看在他的面子上, 怎么也要留几分香火情, 更何况张老爷亲自联络说情。现在官场上, 倒是普遍同情张老爷。这个世界真正掌权的是男人,而男人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妻子是张太太这种类型的。一言不合,玉石俱焚,太烈了!

  张老爷博得了官场上的同情, 柳娘有了普通百姓的关注度, 看上去旗鼓相当。可话语权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柳娘该做的,是把关注转化为支持力量。

  双方各显神通, 等到开审的时候,帝都衙门里三层外三层围了无数人。还有会做生意的商家,派来好几个人轮流听着, 第一个人回去报信,第二个接着听,保证不漏听一个字。而在茶楼已经开了专门的说书会,众位感兴趣的看官,稳稳当当舒舒服服坐在椅子里,等着前方传来的第一手消息。酒楼、茶楼倒是趁机赚了一笔!

  刘大人一拍惊堂木,周遭围观人员立刻安静下来。衙役们杵着杀威棒,嘴里高呼“威武”。这样的仪式过后,大堂仿佛就有了威严公正的色彩。

  刘大人再拍惊堂木:“带原告!”

  柳娘还是那一身素服,看上去柔弱弱弱,因她有敕命在身,不必下跪,只福礼。

  “下站者何人?所告何事?”

  “启禀大人,民妇乃是工部主事张辽之继妻,状告继子谋杀我儿张仲和,状告继媳毒杀婆婆。”虽然早就听说过案情,可从当事人嘴里说出来,周遭还是忍不住一阵议论。

  “肃静!”刘大人一拍惊堂木,喝止住众人议论,威严道:“详细说来。”

  “冬月初三,我儿掉落家中池塘淹死。据说我儿张仲和调皮爬上假山,失足掉落淹水而亡。可据民妇所查,当时我儿与长孙在一起,我儿乃是被长孙推入池塘而亡。长孙犯事后不加悔改,阻拦仆妇救人,错上加错,这才导致我儿淹死。长孙今年九岁,乃是幼儿,幼子何辜。能做出此等伤心病狂之事,乃是其父养而不教,在其面前诋毁弟弟,才让幼儿生出恶心。因此,民妇状告继子杀了我儿。”

  “肃静!肃静!”这个情况倒是头一回听说,周围又响起了嗡嗡声。

  “你可有证据?”

  “回大人,证据有三。一是地形,张府池塘在后院,四面都是房屋,冬月初三,府中并无热闹喜事,并无喧哗之声。若是我儿落水,必然呼救,若无人阻拦,何以奴仆救治不及?此乃张府后花园地形图,这样短的距离,必定有奴仆听见呼救声。请大人明鉴!二是个性,我儿乃是进学的童生,今年正预备院试,若过了,就是秀才公。我儿平日里为人稳重,怎会如三岁小儿一般攀爬假山。他的个性,诸多同学同窗皆可做见证。三是尸身。这世上,人会说谎,尸身不会。我儿夭亡,尸身还未经过检验,他若是被人谋害,身上必有痕迹!”

  “你这恶毒妇人,和儿已经夭亡,你还有侮辱他的尸身,令他死后都不得安宁吗?”站在衙门围观人群最里面的张老爷忍不住怒斥。他不是被告、原告,可又关系亲密,忍不住过来听审。此时有验尸为侮辱的说法,若是表面查验还好,若是要开膛破肚,那就是尸身不全。当年有一孝子,宁愿背负毒杀老父的冤屈,也不愿老父尸身受损,这样的情节,别编为“孝子传”,广泛流传,可见一斑。

  柳娘沉默不答。

  刘大人问道:“怎么不答话。”

  “回大人,公堂之上,只认主审官员,旁人胡言乱语,何必应答。”中式审案就是这点不好,人情味儿太重,张主事身为局中人,哪儿有资格插话?“幼子含冤而死不为其讨回公道,老妻被毒杀不见关切,此等人,又有何可答?”

  “岂有此理,老夫……”

  张主事还想说什么,刘大人已经又拍惊堂木了。

  “你说毒杀,又有何证据?”

  “回大人,民妇的身子就是证据。民妇自独子夭亡之后,就觉身心俱疲,常常神情恍惚,开始还以为是伤心过度,后来却发现每每喝了所谓定惊安神的汤药之后,精神头更不好。民妇留了个心眼儿,药汤都是当面喝,背后吐。等到我儿出殡那日,民妇更是被灌了迷药。民妇催吐之后,在小厨房找到药渣,已作为证据呈给大人。大夫也为民妇诊脉,却是被人下毒。”

  “确实如此,脉案、药渣都已被作为证据收纳,那你怎么知道是你儿媳毒杀你?”

  “张府内宅已交给长媳照管,有机会行此后宅手段的,只有长媳。且这些药汁都是民妇奶嬷嬷亲手端来,良言劝慰喝下的。民妇奶嬷嬷的孙子,娶了长媳陪嫁的女儿。长媳也知我儿死得冤枉,为防民妇为子伸冤,这才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让我们母子地下团圆。长媳有动机、有能力毒杀于我。”

  刘大人颔首,再拍惊堂木,道:“带被告。”

  被告张家长子长媳相携而出,张伯海也是有秀才功名在身的人,见官不跪,只有长媳一人跪下磕头。

  “张伯海夫妻,对张孟氏的指控,你二人可认罪?”刘大人问道。

  “大人,学生冤枉!二弟确实是失足落水而死,母亲伤心过度犯了癔症。”

  “那张孟氏所说的那些证据,你作何解释?”

  “二弟性情的确稳重,可稳重之人也有跳脱之时,二弟年轻,在假山上登高望远也在情理之中,性情一说不足为证。再说呼救,溺水之人,常有呼喊不出的时候,花园地形宽阔,又有花木遮挡,仆人听不见也有可能。学生幼子当日并未与二弟玩耍,这都是母亲病重呓语,当不得真。”张伯海作揖道:“还请大人明察秋毫,还学生清白。”

  “自然要明察。传仵作!”

  衙门仵作被带上堂,还没问话,柳娘就阻止道:“大人且慢!民妇敢问,这位仵作可是先前核查死因的那位。”意外死亡之人,都需要禀告官府,由官府确定是意外死亡,才能办葬礼,入土为安。

  “是,则如何?”

  “大人,若是,仵作当回避。既然有疑,则不能由原仵作验看。民妇私下查问过奴仆,为我儿核定死因的仵作,乃是张伯海旧识。”

  “可有此事?”刘大人威严问道。

  “回大人,小人兄弟和张秀才乃是同窗。若说认识,都是多年街坊邻居,可小人敢担保,眼看尸身之时,绝无偏袒。”仵作躬身道。

  “《大明刑律》释疑有言,凡三代血亲、姻亲、同僚、邻里百丈内当避嫌。民妇再请,仵作已断错过一次,此次当避嫌。”柳娘寸步不让。

  刘大人斜眼看了看师爷,师爷微微点头,表示释疑里的确有这么一句。刘大人更明白柳娘是有备而来了,就是他这个做主官的,都不会这么熟悉《大明刑律》,自来《刑律》宽泛,无律按例。官府把各可堪参考的例子汇集成《释疑》指导官员断案。若是生疏些的刑名师爷,连《释疑》都没读完。

  京城不缺“能人异士”,能来凑这个热闹的都是见多识广、好奇心中的人,还真有熟悉《刑律》《释疑》的,当即高喊。刘大人再拍惊堂木稳住场面,换了个仵作来。

  等新仵作检验尸体的空挡,审讯暂停。刘大人带和师爷回去商议对策,事情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刘大人没料到柳娘知道的这么多,也没料到张家这般能言善辩。

  等仵作验看完毕,重新开审。

  新仵作回禀道:“回大人,死者张忠和口鼻中全是泥沙,尸体肿大,确是淹死的症状。其指甲中,有细小碎石泥土未清理干净,经比对,乃是张府假山碎屑。死者肩部、颈部有圆形淤痕,为身前被钝器所伤,后脑有撞击伤痕。”

  “这还有什么说的,肯定是被打伤了脑袋推到池塘里的啊。”

  “就是,张忠和身前曾攀住假山求救,被竹竿、木棍一类推入水中,不然身上的伤怎么来的?”

  “怪不得张娘子要来告呢,这种杀人犯就住在自己家里,谁放得下心?”

  围观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大人明鉴,我儿才八岁,哪里能重伤一个成年男子。二弟本就是从假山上掉落,指甲中有基三碎石泥沙太正常了。至于身上淤痕,怎么能肯定是当时就受伤的。也许是走路撞在门上也不一定……”张伯海辩解道。

  仵作看了一眼张伯海,心说,到底是读书人,就是会说,尸体早没送来检验,现在都过了最佳时间,的确检验不出具体是什么时候受的伤。

  “肃静!肃静!”刘大人喉咙都有些沙哑了,审这种关注度高的案子就是麻烦,不仅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就是审案过程也跟卖唱的似的,声音都吼哑了。

  第217章 老太太

  审案自然不能仅凭原告、被告互喷, 司法机关也要尽职尽责做到“公诉人”的责任。

  刘大人喝令肃静之后, 又传了负责此次案件调查的捕头。

  捕头上堂, 朗声道:“回禀大人, 自接到报案后, 小人立即带队在周家上下展开调查, 花园水池在捞尸的时候已经破坏过一次,时间过去太久,许多线索都已湮灭。”

  捕头话音未落, 周遭就响起一阵嘘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