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朝女人 > 第112章

明朝女人 第112章

作者:简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1:04:25 来源:免费小说

  “我一个人快活的不得了,磐石兄就不要给我念紧箍咒啦!”

  “你说你是真痴还是假癫?妻族于我等是何其重要,你是咱们闽南这几届科举成绩最好的,当之无愧的领头羊。若是能结一门好亲,仕途不知顺利多少。你还这般年轻,前程远大,怎么就不知道为自己谋划呢!”顾行舟语重心长道。

  “磐石兄与小弟推心置腹,小弟岂是不识好歹之人。只是人各有志,我这一辈子,并不想求显达,考个进士,能庇护家人,就是快活日子了。等日后散馆,我也想外放,天地这么大,则能龟缩一隅?”柳娘十分鲜明的表达了“环游世界”的梦想。

  “你呀!”顾行舟摇头叹息,“一个你,一个温之,简直让人操碎心!”

  “好了,好了,我这上门道贺的,倒让你拉着一顿教训,再这样,我可不来了。”柳娘“威胁”道,不是十分亲密之人,不敢这么说话。

  “你且舍不得小厨房的炸荷花呢!”顾行舟哭笑不得,打趣一句,不再劝。

  柳娘抱着茶杯安静喝茶,这是顾行舟自林峰外放后第一次提到他。以往他来顾宅,顾行舟总会拐外抹角问一问林峰的近况。如今顾行舟考试倒数,却也沾了官场有人的光,进来吏部这个被外人称做“天官”的地方,还是其中最热门的文选清吏司,掌管五品以下外地官员升迁,位高权重!

  时间转瞬而过,等到回乡探亲的同年们回来,翰林院就开始选拔庶吉士了。身为探花,柳娘直接被授予编修的职位,正式开始仕途。

  柳娘本以为,在仕途中最难的是掩藏自己的身份,却不想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他。人们总是先入为主,能考上探花的人,怎么可能是女人。科举要查三代,不是清白人家谁能入这个门槛。柳娘又不是一心“谈情说爱”的主儿,自然无人来关注他。自己没有想象中重要,柳娘还有一瞬间的失落呢!

  秦玉军带回了黄氏的家信,黄氏只在心中说让他“一切自便,家中均无异议”。柳娘也知道作为一个正常人,她应该娶妻生子,哪怕是找个男人结契兄弟,也要给打探他终身的同僚一个交待。

  第182章 渔家傲

  现在朝廷有一种奇怪的风气, 叫做人无癖不立。一个人做官, 没有明显的爱好是没人有愿意与他交朋友的。理论大约是如果没有爱好, 证明这个人十分中正持平, 不偏不倚, 已经接近无欲则刚的圣人境界了。没有爱好等同与没有缺陷, 所以人们不愿与之交往。

  这样的狗屁理论居然在文官中流行起来,是以每个人都要有一两项拿得出手的爱好,哪怕的“恶癖”呢?

  柳娘这种年纪轻轻功成名就, 长得不差, 却不成亲, 很容易遭人揣测。闽南来的, 你要是喜好男风不愿成亲还有个说头, 不喜欢男人、不喜欢女人, 该不是有病吧?

  柳娘入了翰林院之后,再以家母远在闽南为由推辞,就说不过去了,现在已经有流言。柳娘此时一心想在朝廷安稳平顺走下去, 哪怕一生不能显露女子身份也愿意, 谁知日后呢?因此她还是十分愿意合群的,委屈一点儿也甘愿,正想方设法找个合适的人选成亲。

  以往没留意, 而今突然想起要成亲,人选又哪里是那么好找的,尤其是柳娘这特殊情况。

  这日, 柳娘下衙回家,走在路上突然看见前面一堆人簇拥着,她骑在马背上,自然看的更清楚些,好似出了乱子,已经有巡城兵丁在交涉了。只是双方都是有身份的人,兵丁并不能租住,只等双方自己商量。这条街并不是主街,才有这么多人围着看,不然早被清理开了。

  柳娘下马,慢慢走过去,只见两俩马车擦挂,而今双方正对峙在街上呢。

  “吴兄,怎的是你?”柳娘拨开人群,发现其中一方就是翰林院同僚吴军,他们这科的状元。

  “黄贤弟,你来的正好,快来帮我评评理。这人好不知礼,我这马车好端端走在路上,他们却来撞我,瞧我这额头,损了仪容,明日还怎么上衙。”吴军指着自己的额头道,也就红了,暂时还看不出什么。

  “这位大人,我等并非有意,只因前面有顽童跑到街中,马夫避让不及才撞上了。”对面是一位大约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身曳撒,十分精干。

  “那顽童呢?”吴军没好气问道。

  对面那人举目四望,刚刚他们避让的那个顽童已经不见踪影。能在街上玩儿的,大约就是附近人家,看着闯祸了,怕担责任,肯定一溜烟儿跑了。现在人群重重围着,怎么还找得到。

  “本官亦不是不通情理的人,撞了就撞了,好生说话,难道不会吗?瞧你家下人那趾高气昂的模样,真以为京城是老家县城呢!”吴军没好气道,他生气主要还是气对方下人不识礼数。

  柳娘听了双方言辞,又打量了一下双方神色,凑到吴军耳边道:“官声!轻拿轻放,可否?”

  吴军就是这个意思,不然他明明占理,又是官身,早就让兵丁拿人了。但见对方显然也是有家世的,在京中谁也不知道一块板砖下来能砸着几个亲贵王公,吴军寒门出身,比谁都小心谨慎。可这话不能自己来说啊,不然就落了下成,显得自己好欺似的。柳娘一来,自己就有代为说话的人了,吴军微微颔首。

  吴军从喉咙里挤出一个不明显的嗯字,柳娘就放心大胆的走到对面,请人群让开她瞧一瞧对方的车轮。

  看了之后,柳娘朗声道:“瞧这这车轮,明显有外别的样子,地上也划出一条印记来,可见这位兄台说的是真话。吴兄生气,一是气这位兄台说谎,二是气下人不知礼数。在下翰林院编修黄柳,觍颜做个见证。而今证明兄台说的是真话,兄台为这下人无礼给吴兄致个歉,就都一笔勾销了吧。”

  那人也巴不得,赶紧拱手道:“下人无礼,是我这个做主家都没调/教好,兄台见谅。”

  吴军也拱手道:“这也罢了,只兄台在京不可莽撞啊!”

  那人连连谢过,又问吴军姓名,想要登门致歉。吴军也不是小气人,现在一摸额头都没那么痛了,看一眼柳娘,做高人状登车走了。

  吴军走了,看热闹的也散了,对面这人才走过来抱拳道:“在下山东戚昌国多谢黄大人仗义解围。”

  “适逢其会,不必多礼。我看兄台家眷是否有病症在身,还是不要耽搁了,赶紧去吧。”柳娘一拱手就要上马。

  “兄台稍等!”戚昌国赶紧说明情况:“不瞒大人,我等险些撞人,也是因为赶车赶得急了。小妹突发疾病,身上药丸吃完了,这才急着找大夫。我等初来乍到,不知哪里有医馆……”

  “那还啰嗦什么,赶紧上车,我前面带路!”柳娘打断他啰嗦,翻身上马掉头带路。

  戚昌国喜之不尽,让刚刚下车等待处理事故的家眷赶紧上车,自己也一个健步跳坐在车夫的位置上,亲自执鞭赶车。

  柳娘带他们来最近的大药铺,药童赶紧把人迎进去。

  戚昌国带着两个小孩子,跟在他身边的那个妇人还有身孕,柳娘也不忍心甩手不管,让药铺伙计端了暖汤和麦芽糖来,给几人定惊安神。别看是药铺,可适合孩子吃的零嘴也不少。

  “当真多谢黄大人了,在下乃是入京应武举的,拙荆有孕,幼妹有疾,这两个孩子也是懵懂顽童,若非大人仗义相助,在下真是抓瞎了。”戚昌国感激不尽,“且让这两个孽障拜谢大人。”

  说着就叫两个孩子磕头,柳娘哪儿受的了这个,赶紧拦着,把孩子拢在身边,拿麦芽糖给他们吃。笑道:“机缘巧合,若论先前事故是吴大人心胸宽广不计较,若论之后带路,眼见着旁人有难,帮一把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大人高义!”戚昌国叹道:“话虽如此,又有几人能做到呢,大人真有古贤人遗风!还请大人告知被在下撞了的那位大人名讳,也好登门赔罪。”

  “不必,不必,我看吴兄并不远计较,兄台也不必放在心上。”

  “吴大人不计较是吴大人胸宽似海,在下岂有不效仿思齐的道理。”

  柳娘推让几回,才道:“那是翰林院编撰吴军吴大人,乃今科状元!”

  “状元郎?冲撞这等文曲星的,当真是罪过。”戚昌国连连叹息,“说来在下也是山东人,与吴状元也算同乡,不知……”

  戚昌国话还没说完,他妻子就从里面小跑出来,泣道:“妹妹抽搐起来了!”

  “什么!”戚昌国拍案而起,问道:“大夫怎么说?”

  “大夫也无法,只说要国手行针,可这上哪儿找能行金针的人,就是找到了,恐也来不及……”戚昌国妻子眼泪直流。

  大夫也跟在后面出来拱手致歉:“这位老爷明鉴,非小老儿不用力,实在是力所不及。贵家千金乃是心疾,受了惊吓,如今已经喘不上气来。”

  “非大夫之过,在下知道。”戚昌国拱手,虎目含泪。大夫叹息着走远,若是人死在他们医馆,对医馆也名声是莫大的损伤,可有什么办法呢?

  柳娘在街上就看见那个对幕离的姑娘指尖微微泛紫,果然是心疾。

  “这位兄台,在下粗通医理,不忍见令妹受苦,医者仁心,顾不得礼数避讳,自请为之施针,兄台可应允否?你我今日才刚刚相识,兄台可敢信我?”柳娘心中突然冒出一个主意,赶紧抓住机会请缨。

  戚昌国看了一眼远走的大夫,再看看妻子泪流不止的模样,应承道:“大人仗义执言、慷慨相助,我等虽见面不足半个时辰,也知大人高行。我二人正应了倾盖如故的话来,在下信大人。还请大人施针,事且从权,大人冒着名声有碍施以援手,便是……在下也绝不外传。”

  柳娘赶紧找大夫借金针:“行了,银子在这儿,就是出事了也不让你们担责任!赶紧的!”

  拿了金针就往里屋跑,戚昌国等人也拥了进来。柳娘把脉,看舌苔和眼睑,对还在流泪的戚昌国妻子道:“夫人暂缓悲伤,男女授受不亲,在下看诊多有不便,要救这位姑娘,还需夫人出力。”

  “请大人吩咐!”戚昌国妻子脆声应下,别看她一副弱不禁风的模样,内里也是刚强之人。

  “我要施针,请夫人解开她衣领,露出脖子。”柳娘净手,拿金针在火焰上灸烤,随后利落下针。

  “挽起袖子……擦汗!不是给我,是给她!……撩起头发!”柳娘一步步指挥,戚昌国只听解开衣领就背过身去,即便是亲兄妹,也要避讳。

  等柳娘满头大汗的行完针,长叹道:“成了,病情暂且稳住了。”

  最先接话的确是不知什么时候溜进房中的大夫,那大夫胡须都三寸长了,见柳娘停了,赶紧拱手问道:“大人好手段,这用的是闻名遐迩的九转梅花针吧?据说乃是老御医国手文林郎李大人的独门绝技,大人怎么会?”

  柳娘长吁一口气道:“待我擦擦汗吧,瞧我这一头冷汗。夫人照料的时候,注意观察,有什么不对,立刻来叫我。我等外面说话——”

  柳娘一句话换了三个对象,把人都请出了病房,一边走一边后悔,忘了这是李时珍的绝招了,以前跟他请教过,现在下意识用出来,却忘了正版还在呢。现在李时珍还活着,若是他听到这消息找来,自己怎么解释,说我上上上辈子和你学的吗?

  “我先给这位姑娘开几幅药,多巩固巩固。心疾最忌大喜大悲,像今日这等受惊之事也不可再有。”柳娘先去柜台开方子,现在他写惯了馆阁体,写药方都不如其他大夫那样写“天书”了,真是不合群。

  柳娘慢吞吞磨药方,心里转着该怎么忽悠过去。药方就那么长,做出一副思考的模样来,也没拖多久。

  “哎呦,我的少爷,您这么在这儿啊,家中来了客人,您先前交待若是有神父到访,千万及时找您。”及时雨—小宇突然到了。柳娘大喜,把药方往戚昌国怀里一塞,一把拉过小宇就往外跑。“先走一步,失礼,失礼。”

  “少爷,不用这么急,小的已经先请神父在家中安坐了。小的一路打听过来,才知道您给人断官司去了,多亏您的马神俊,翰林院的先生都坐轿、坐车,就您爱骑马。一身显眼的官服,不然小的还找不到人呢!”小宇表功道,“那先生在后面叫您呢,您要不略等一等?”

  “就你话多,赶紧走!”不走就要露馅儿了。

  风风火火回了黄宅,大厅中的人见他来了赶紧起身,拱手道:“黄大人,鄙人泰西传教士玛缇欧.利奇。”

  “玛缇欧神父,您好,欢迎您来我家作客,您的中文说的真好,您就是约瑟夫神父信中提到的大学者吧?”柳娘帮约瑟夫神父保管着他的房子,就是要送给这位同伴的。

  “西方的学问与大明的学问不同,我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玛缇欧神父笑道,“听闻你对西方数学和天文十分感兴趣,也许我们可以相互交流。”

  不,不,但看你说明朝用“大明”,而不像约瑟夫神父一样用“明”,就知道你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约瑟夫神父之上。一个简单的大字,不仅仅是称呼上的讲究,更是文化骄傲和民族认同。玛缇欧神父穿的不是僧侣服装,而是读书人的儒袍,不看容貌,说话行事活脱脱一个大明人。

  “太好了,我对西方知识的确十分感兴趣。”柳娘击掌赞道:“我听说你原来在肇庆居住,短时间内不会上京,怎么突然来了?当然,如果这个问题不冒昧的话。”

  “现在广东总督对传教士的态度并不友好,我在肇庆的仙花寺已经被封闭,听闻总督还将驱逐我们。在这时我接到了约瑟夫的来信,他说京城有您这样友好的大人,愿意与传教士成为朋友。趁着总督大人还没下驱逐令,我先离开也算缓和关系。”

  仙花寺,这名字怎么这么耳熟呢?柳娘没放在心上,道:“当然,京城是皇朝中心,天下最有见识的人都在这里,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为你引见对西方文化感兴趣的学者们。他们睿智而宽容,并不会因不同文化而产生障碍,前提是,不大肆传教。”

  玛缇欧神父苦笑,他受到教皇的命令,到大明来,不正是为了传教吗?“当然,我明白的。”经过这么多年,玛缇欧神父也明白,大明人对西方学说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先用文化、艺术做外衣,等到时机成熟,再宣扬主的光辉不迟。大明是举世无双的伟大国度,除了没有沐浴在天主教的神圣信仰中之外,再没有别的缺点,而玛缇欧神父决心把这样的神圣带到这片神奇的土地。

  “约瑟夫与我说过,您是个慷慨热情的人呢,还会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教你说扶桑语。”玛缇欧神父笑道。

  “太感谢了,我正该向你这样博学的人请教。”柳娘在闽南的时候也接触过日语,毕竟前些年和倭寇打得厉害,“倭语”也是一门时兴技艺。

  “您可以直接称呼我的名字,我为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叫利玛窦,这也是大明人说的入乡随俗。”

  没有咳嗽,没有呛茶,柳娘真佩服自己的定力。

  “原来是利玛窦神父啊,久仰大名!听闻你带来了许多西方书籍,里面有欧里的《几何原本》,对吗?他是为最佩服的数学家之一。”

  “当然,书我就放在客栈,如果需要的话,我马上送过来。”利玛窦这才明白约瑟夫所受的精通,是精通到什么程度。

  “不必着急,你先安顿好,我们有很多时间相聚。”柳娘把约瑟夫神父留给他的地契找出来交给利玛窦,并陪他去看房子。约瑟夫神父赠送的东西都还摆在宅子里,利玛窦看见那幅《海上旭日升图》惊讶道:“原来在大明,还有人精通西方油画。”

  “算不上精通,您见过许多画家的名品,它并不算什么。如果你喜欢,就送给你吧。约瑟夫神父走的时候,我也赠送了他一幅肖像话,这幅画就当做是欢迎你的礼物。”柳娘正好做个顺水人情。

  “非常感谢,我还有许多珍贵的书籍,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直接来看。请原谅这是独本,没有办法赠送。”利玛窦叹道。

  利玛窦新来,人生地不熟的,柳娘还借了个仆人给他,帮助采买木炭、吃食之类的东西,照顾十分周详。

  柳娘用心结识利玛窦,不是对历史名人好奇,而是对他带来的学问感兴趣。柳娘为的也不仅仅是语言、音乐、绘画之类的东西,她更感兴趣的是《山海舆地全图》,这是利玛窦从欧洲一直道大明的经验结晶。在大明私印地图是死罪,也许等熟悉之后,自己可以看看原本。

  待到休沐日,先前救过的戚昌国一家上门拜访,因沾了“救命之恩”的大义,这家人十分隆重,居然举家到访。上次在医馆没来的及好好道别,但她自保过家门,戚昌国找上门来不足为奇。

  柳娘受宠若惊,赶紧迎了进来。

  “山东戚昌国,拜谢大人大恩。”戚昌国弯腰作揖,这是大礼。

  “哎哎,快快请起,相逢即是有缘,我这也算是另类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了。只战胜病魔,非我一人之功,小姐爱惜自己、兄台照料有方,都是功臣。”柳娘赶紧扶起,只听他来考武举,就知道家里是有世袭武职的人,不是平头百姓。

  柳娘赶紧招呼众人坐下,又吩咐人上茶水。

  那个姑娘等进了大厅,便褪去纱帽,婷婷袅袅上前福身:“多谢大人救命之恩。”

  “姑娘请起,不必多礼,恰逢其会而已。姑娘日后戒大喜大悲,饮食清淡,勿要跑跳,可享永年。”柳娘打量了一下这姑娘的神态,指尖紫色已经淡了许多。这个时代的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也不会有运动伤身的情况。

  尔后就是戚昌国的两个儿子上前拜见,“大儿名盘宗,二儿名显宗,快来拜谢大人。”

  两个小家伙虎头虎脑得十分可爱,柳娘赶紧解了身上的玉佩递过去。

  至于戚昌国妻子,柳娘起身先行礼,面脸长什么样儿都没看清楚。

  一家子都来了,柳娘身边又没有女眷,十分不好招待。特意去请了隔壁主母过来帮忙,怪不得说远亲不如近邻呢,尤其是柳娘这情况。自从他住下,就十分注意交好邻居。她的隔壁是户部给事中卢大人,卢夫人前来帮忙,解了柳娘大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