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红楼同人)琏二爷的科举之路 > 第191章

(红楼同人)琏二爷的科举之路 第191章

作者:风纪樱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6 19:38:06 来源:免费小说

  “明白就好。”

  “小的谢少爷!”

  “起来吧。”

  赖尚荣又对贾琏说了一番发自肺腑的感谢话,然后才离开,跑回贾府去找赖大和赖大家的。

  赖大夫妻两看到儿子手里拿着贾琏写的推荐信,两人都非常高兴。

  “谢琏少爷的大恩大德。”

  “娘,等明天把事情办好后,我们亲自去六元府谢少爷。”

  “这是肯定的。”

  “娘,少爷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您以后要继续帮少爷。”赖尚荣还算有良心,没有过河就拆桥。

  “这个不用你说,只要琏少爷还能用的着我,我就一直帮琏少爷。”

  赖尚荣买官当上知县一事就暂时结束,咱们把目光继续回到贾府和王家身上。

  王夫人问斩后,京城的一大热闹暂时告一段落,但是贾府和王家的官司并没有结束。

  贾府咬着这件事情不放,王家死不承认,两家就这么僵持了起来,弄得京兆府尹的头非常大,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前几天,隆武帝以王夫人的罪行,把王子腾狠狠地训斥了一番,说王家的教养不好,还罚了王子腾半年的俸禄。

  这件事情在京城里传开,王家的名声和地位瞬间一落千丈。

  王子腾被罚半年俸禄是小事情,主要是隆武帝说王家的教养不好,这句话对王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有了皇上这句话,京城里的世家哪还敢和王家来往,要是被传染教养不好,那整个家族都完了。

  京兆府尹本来还在发愁贾府和王家的官司怎么处理,没想到皇上会训斥王子腾一顿,这让他心里有了主意。

  贾府没有关键的证据,证明王家指使王夫人偷取贾府的银子,所以京兆府尹只能拐个弯,拿王夫人做借口,让王家赔一些钱给贾府,聊以安慰,毕竟王夫人曾经是王家的女儿,你王家的女儿对贾府做了那么多缺德事情,你们王家赔贾府一些钱做安慰也是应该的。

  京兆府尹判王家赔贾府五万两银子,这五万两银子不多,但是也不是很少。

  王家自然不想赔贾府五万两银子,但是王子腾刚刚被皇上训斥,王家不敢不赔贾府这五万两银子。

  贾府拿到五万两银子,心里稍微好受了点,但是心里还是嫉恨王家,毕竟王家从他们贾府偷走了几十万两银子。

  贾府和王家的官司算是结束了,京城里的热闹也算是结束了,回归了平静。

  一眨眼就到了年底,到了腊月。

  不管是世家,还是普通老百姓们都在为过年准备,忙碌着。

  就在大家以为今年能过个热热闹闹,平平安安的年的时候,朝廷里又爆发出一件令整个京城的人惊惶不安的事情。

  这件事情就是之前江南官员贪污受贿一案。

  隆武帝命令二皇子和三司彻查此事,历时了一个多月,将近两个月,这件事情终于调查完毕。

  经过调查,江南的官员四分之三的官员都贪污受贿,只有四分之一的官员是清清白白的。

  这一结果,让隆武帝雷霆大怒,下令严惩这四分之三的官员。

  江南四分之三贪污受贿的官员,被判死刑的有三四十个,被流放的有一两百个,剩下的几百人就被关入大牢。

  隆武帝这一道命令,是要彻底血洗江南的官员,把文武百官们吓得胆战心惊。

  本以为隆武帝血洗江南官员就够了,没想到还牵扯京城里的官员们。

  江南官员贪污受贿一案,京城里的很多官员也牵扯到其中。隆武帝震怒,下令砍了四个京城官员的脑袋,剩下的牵扯到其中的十来个京城官员被流放六千里,永世不能回京。

  其实,牵扯到江南官员贪污受贿一案的京城官员也不少,但是隆武帝不能把他们全杀了,所以只好找出一些重要的官员杀鸡儆猴。

  江南官员贪污受贿一案,不仅有京城的官员牵扯其中,还有大皇子和四皇子,尤其是四皇子。

  “老四,你真是太让朕失望了!”

  “父皇,儿臣是冤枉的,儿臣什么都不知道。”

  隆武帝把奏章往四皇子的脸上砸,怒声道:“这么多证据摆在这,你还叫冤枉!”

  大皇子很想这个时候落井下石,但是他自身难保,这个时候他还是什么都不要说比较好。

  “父皇,儿臣是真的不知道。”

  隆武帝懒得听四皇子辩解,冷声道:“贬晋亲王为郡王,幽禁郡王府,没有朕的命令,谁都不许看望。”

  四皇子听到这话,吓得瘫软在地,面如死灰地叫道:“父皇恕罪……”

  “把老四拉下去。”

  “是。”站在金銮殿大门口的侍卫走了进来,把四皇子架走了。

  第一百零八回

  四皇子被贬为郡王, 并且幽禁在郡王府, 还没有说什么时候解禁, 这代表有可能幽禁一生。

  不止四皇子被贬, 和四皇子有关的官员也贬了不少。一时间,四皇子的势力被削弱了一大半。不过, 颜太师没有任何事情, 这让四皇子的人心里稍微安心了点。

  只要颜太师不倒, 就算四皇子被幽禁郡王府, 还有可能会放出来的。

  文武百官和京城的老百姓们都认为皇上只是一时气愤,过段时间就会放四皇子出来。

  大皇子的人见四皇子的人被削弱,趁机打压四皇子的人, 扩大自己的势力,争取把四皇子和他的人打压的永远翻不了身。

  但是,大皇子的人明白,只要颜家不倒,四皇子就不会倒。要想彻底把四皇子打压的翻不了身, 那就要先把颜家扳倒, 这对大皇子的人来说, 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四皇子被贬的事情,让京城的气氛变得紧张了,拥护四皇子的大臣们胆战心惊, 就怕皇上找他们的麻烦。

  就在大皇子的人在想着怎么扳倒颜太师的时候,隆武帝的怒火对准了大皇子。

  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大皇子骂的狗血淋头, 收回了大皇子的兵权,并把拥护大皇子的人贬的贬,降的降。四皇子的人的悲剧,在大皇子的人的身上又上演了一遍。

  大皇子的人和四皇子的人,同样被削弱了一大半。不过,大皇子并没有被贬为郡王,这让大皇子的人的心里稍微松了口气。

  一直以来,整个朝廷的文武百官分为三派,支持大皇子,支持四皇子,和保持中立的。

  这次,江南官员贪污受贿一案,隆武帝把大皇子和四皇子的人都拔出了一大半,提拔了很多之前默默无为的官员。这些官员是二皇子的人,他们分别混在大皇子和四皇子的阵营里,因为一直没有明确支持大皇子或者四皇子,他们一直被打压。这些人非常有有才华,又是真心为朝堂和老百姓做事,就是因为没有支持大皇子或者四皇子,所以一直没有得到提升。现在大皇子和四皇子的人被隆武帝拔除了,他们这些人就有了出头之日。

  这段时间,朝堂的风云变幻无测,大皇子和四皇子的人被清除了不少,这让文武百官们的心里更加惊惶不安,就连老百姓们也变得忐忑不安,担心京城的天会变。

  不管是江南,还是朝廷,这次的动作太大了,前前后后牵扯到的官员将近一千人,可见这次隆武帝有多震怒。

  没有出事的大皇子和四皇子的人每天提心吊胆,就怕哪一天轮到自己。这些人一下朝,就回到自己府里,紧闭府里的大门,不让府里的人随便出去,也不让府外的人随便进来。

  这些人全都变了缩头乌龟,躲在自己的府里,变得非常低调。

  这段时间,京城变得非常安静。平时热闹纷纷的酒楼和青楼,也变得非常安静,没有什么客人。别说世家子弟,就连普通老百姓也不敢随便出门,就怕惹祸上身。

  不过,对于保持中立的大臣们来说,就不用受惊害怕了,相反这段时间他们变得非常忙碌,忙着接手新工作。

  贾琏是个小小的从四品官,这件事情和他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他没有什么烦恼和担心,继续搞他的研究。前段时间,他把灌溉工具弄出来,解决了京城这段时间的干旱没有水浇灌稻田的问题。从十月份开始,京城就一直没有下雨,干旱了一个多月,田地都干出裂缝了。眼看田地里的庄稼要被干死,这个时候新的灌溉工具出来,拯救了庄稼。

  之前的灌溉工具排不上用场,贾琏研究出来的新灌溉工具,灌溉的效果非常不错,解决了田地干旱的问题。

  因为新的灌溉工具是贾琏研究出来的,所以被命名为状元郎的灌溉工具,很受京城的农民的欢迎,这让贾琏在农民的心目中有非常高的地位。

  研究出新的灌溉工具后,贾琏就开始研究新的纺织机。

  隆武帝见他一门心思搞研究,就让他继续搞。所以,就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贾琏明明是内阁侍读学士,却大半天呆在工部里。之前贾琏弄出来的实验室在工部,不在内阁这边,所以他只能跑到工部去。

  内阁大学士,明学士见贾琏一门心思搞研究,提高生产力,心里很是欣赏和好奇,经常跟着贾琏跑到工部,这让工部的人觉得压力很大。

  隆武帝见贾琏一个内阁侍读学士,经常跑到工部去搞研究,也不是一个办法,就在内阁特意弄出一个房间,让贾琏把在工部的实验室,搬到内阁来。

  这样,贾琏就在内阁里搞起了研究,还把内阁大学士带坏了,让堂堂的大学士当他的助手,天天忙来忙去,这让内阁的官员们很是无语。

  明万举得知贾琏喜欢搞研究,也非常感兴趣,没事也经常跑来看贾琏搞实验,和他外公一样做贾琏的小助手,跑跑腿打打下手。

  过了段时间,贾琏就把新的纺织机弄出来了,实验非常成功,让布匹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新的纺织机出现,让京城里的气氛变得热闹了起来。因为之前大皇子和四皇子的事情,京城里的气氛非常紧张,老百姓们吓得都不敢出门,这样怎么能热热闹闹的过年。

  贾琏弄出来的新纺织机,成了个新奇的东西,在京城里掀起了不小的轰动,老百姓们对这个新纺织机非常好奇。

  新纺织机和之前的农耕工具一样,先免费发放给老百姓们试用。试用的效果不错,再大范围推广。

  在过年前,很多老百姓们都收到新纺织机,立马就使用了起来。发现新的纺织机比旧的纺织机好用,而且很容易学会,最重要的是织出来的布要比旧的纺织机多,质量还要好。

  新的纺织机出现,非常受老百姓的欢迎。有了新的纺织机,老百姓的收入就会增加很多,还能给自己家人织出布来,给自己家做衣服。以前有纺织机,织出来的布很少,都拿去卖钱,哪里舍得给自己家的人用。现在,新的纺织机织出来的布又快又多,肯定会有多余的给自己加的人用。

  得知新的纺织机是贾琏研究出来,让京城的老百姓们更加喜欢他。现在,贾琏在京城老百姓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好官,一个专门为老百姓做事的好官。

  有些大臣就看不上贾琏,觉得他不务正业,弄这些工具就是为了赚名声。

  有些大臣也瞧不上贾琏,觉得他丢读书人的脸,毕竟贾琏弄出来的东西都是跟务农有关。贾琏是什么人,连中六元的人,是大隆朝最有才华的人,他的才华应该用在文学上,而不是务农上。

  也有些大臣觉得贾琏做的不错,很务实,研究出来的这些东西对老百姓很有用,能帮老百姓们过上好日子。他们这些当官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们过上好日子,衣食无忧么。

  “宋爱卿写了好几封信给我,说把贾琏留在京城搞务农,实在是太大材小用了,让我把贾琏赏给他。”隆武帝一边和太上皇品茶,一边和太上皇聊天。“说军队才是贾琏应该待的地方。”

  “我记得那小子说过会研究出新武器。”太上皇放下手中的茶盏,嘴角含笑地说道,“比起去军队做个军师,那小子留在京城研究新武器才是能发挥他的才华。”

  “我也是这么觉得,军队里有不少军师,不差贾琏这一个。”隆武帝笑着说,“这小子弄出来的东西都非常好用,而且还非常有用。”

  “过年了,你要好好奖赏他一番,毕竟他研究出来的这些东西,全都无私地交给了朝廷。”

  隆武帝听到这话,微微地点了下头:“老爷子,您不说,我也会好好地奖赏那小子的。”说起来,要是其他人研究出新的东西,肯定会自己用,绝不会无私地交给朝廷。

  “先不要给他升官,先给他攒着。”太上皇一脸深意地说。

  “老爷子,您的意思是?”

  “等那小子把新武器弄出来,如果很有用,到时候一起赏他。”

  “您想赏他什么?”

  “爵位。”

  隆武帝摩挲着下巴,一脸若有所思地说道:“弄出新武器,如果效果不错,这就是军功一件,加上他研究出这些工具,赏赐他一个爵位也很正常。”

  “恩。”其实,太上皇还有另一个打算。不过,他打算等贾琏立了军功再说。

  “贾琏这小子不知道该说他单纯,还是说他蠢?”隆武帝笑着说道,“他一直想要赚钱,这明明是一个发财的机会,他却白白送给我了。”

  “那小子说过,既然他做了官,就要为朝廷和老百姓做些有用的事情,不然就太对不起我和你的栽培和重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