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灵异 > 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 现成的帮手

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现成的帮手

作者:金面佛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3-12-28 19:48:23 来源:免费小说

  等到卖完了早饭, 陈凤霞照旧直奔菜场,继续一天的忙碌。

  除了今天生意要用的食材之外,她还得准备两个硬菜, 好招呼三哥三嫂吃顿好的。

  这人一忙起来, 真是什么都顾不上想, 连说话的时间都没有。

  院子里头的郑国强跟三哥忙得不歇火, 厨房里的陈凤霞也没停下过手上的动作。

  择菜炒菜炖汤煮饭下面条, 灶火跟油烟将人的脸熏得红光油亮。

  进进出出的客人点着鲫鱼跟甲鱼,一会儿要炖汤一会儿要红烧。

  还有人拎了只老母鸡过来, 让陈凤霞杀了炖鸡汤。听说杀鸡褪毛得额外收钱的时候,对方才吭哧吭哧地自己上手。

  结果鸡毛褪了一半,他自己吃不消了, 宁可额外掏钱买个轻松自在。

  陈凤霞笑着接手对方的工作, 先将老母鸡放进砂锅搁在新买来的炉子上炖,然后鸡杂加上酸菜跟辣椒也给客人炒了一碗。

  这样病人喝鸡汤吃鸡肉,家属也能就着鸡杂下饭。

  客人乐了:“你这安排倒是不错。”

  郑国强在外头忙着, 还不忘夸一句自己老婆:“那当然, 我们家可是花了心思做这个事,菜谱都是正儿八经的营养学专家给制定的呢。”

  说话的时候他嘴巴还一个劲儿的努,示意人家看贴在墙上的营养菜谱。

  结果, 居然又意外推销出去了一道香菇荸荠蒸肉饼。

  营养专家说了, 这个对小孩子好, 可以促进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富含钙磷,有利于小孩骨骼牙齿发育。

  没看到老板家的小儿子也拿着小勺子, 香喷喷地吃蒸肉饼吗。

  陈凤霞立刻应声, 将拌好的肉糜放到广口深盘中。

  刚好一锅蒸好了, 她将里头的小碗都取了出来, 招呼等候的客人拿走。然后将新的食材放进蒸笼,又开始下一锅的买卖。

  陈凤霞在医院旁边做了这段时间的生意,也总结出来经验了。

  现在的人,口味没有20多年后重。尤其在医院旁边,不管病人还是家属,想吃的东西主要以清淡滋补为主。

  她琢磨来琢磨去,决定这个饭菜加工点主打产品就是蒸菜跟砂锅。

  一来,蒸跟煮比煎炒烹炸的菜肴更好容易消化,营养保持好,比较符合人们对健康的追求,适合病人食用。

  二来,不管蒸还是煮,相对于其他烹饪方式而言,产生的油烟都要少很多。对整个小院的环境来讲,也相对友好。

  毕竟,她这个饭菜加工点是开在居民小区里头。

  虽然眼下各家客户都没什么抽油烟机系统,烧饭的时候每户人家都开着厨房的排风扇,油烟全往外头蹿,全靠大自然消化。

  可人家毕竟是单门独户,一家人三顿饭产生的油烟量极其有限。她这边相当于开馆子了,天天烟熏火燎的,油烟窜上天,邻居没意见才怪呢。

  换成她住在她家楼上,要是院子里头全是油烟,那家里的被褥衣服还晒不晒了?

  陈凤霞既然想把这个当成长久的买卖,就必须得把方方面面的问题考虑清楚了。

  能事先预防的事情就早做打算,别到时候生意起来了,邻居忍无可忍,打上门来,她才两眼一抹黑。

  这样,雨棚子搭好了,一个个小灶头可以直接炖砂锅。里头的两个大土灶,外面的灶台用来炒菜跟进行蒸菜炖菜的头部加工,里头架上蒸笼,专门蒸一碗碗小碗菜。

  陈凤霞上辈子在蒸菜馆洗过三个月的碗,不说学到了什么手艺,蒸菜的大概流程她还是懂的。

  现在凑合着用,就挺好。

  这人做事啊,都是一边做一边琢磨。等到经验积累起来了,可不就是有自己的独门心法了。

  真到了那么一天,自家在上元要是赔偿了店面,她就专门开一家蒸菜馆。就算挣不了钱,也图个开心嘛。

  反正真到那时候,估计收的房租就够一家人过得自在。

  客人来了又走。

  一直到晚上天黑透了,郑国强跟三哥搭好了帆布雨棚,厨房里的灶火才算歇下来。

  三哥端着鸡汤饭先呼呼啦啦吃下去半碗,然后才感慨:“国强,我看你家的生意就没歇过啊。”

  这来来往往的,不说多少人,院子里头摆放的这些菜是肉眼可见的从堆成小山到一无所有。

  生意居然这样好!

  陈凤霞也惊讶,她本来以为今天礼拜六,医院里头不会有这么多人过来。卖的这些菜,有部分她是想明天弄的。

  没想到,反而礼拜六生意更好。

  郑国强却不惊讶:“礼拜六大家才放假啊。人家也有空拖家带口的上医院看病人。到饭点了总不能不吃饭吧。”

  节俭惯了的人还是节俭,平常不愿意上饭店的,这会儿依然会过来点几个菜炒好了带回去招呼人一块儿吃。

  郑国强问妻子:“今天来的人是不是大部分都要好几个菜好几份饭啊,明显就是招待人的。”

  陈凤霞一愣,连连点头:“别说,还真是这样。”

  她兴高采烈起来,“那正好,周末你放假,给我打下手。今天多亏有三嫂帮忙,不然我真忙不过来。”

  一向不爱讲话的三嫂被迫开了口:“没有,我没做什么。”

  三哥倒是关心:“那你平常一个人可忙得过来啊。”

  郑明明正好抱着弟弟过来吃汤饭,闻声相当疑惑:“三伯娘以后不来了吗?”

  爸爸妈妈一直说要再请个人帮忙,她还以为是喊三伯娘呢。

  郑明明挺喜欢三伯娘的。她记得小时候自己去她家找小英姐姐玩,每次三伯娘都会摸出点儿吃的给她。

  有的时候是半只灶膛余火烘出来的烤山芋,有的时候是一把炒嘎嘣脆的炒黄豆,再不济,三伯娘也会给她弄杯糖开水。

  比她亲伯娘好多了。

  她亲伯娘跟堂哥在门前吃炸鱼干的时候瞧见她经过都会立刻背过去,生怕她会讨要。

  呸!谁稀罕啊,她饿死了都不会手心往上朝他们的。

  郑明明的语气失落又惆怅,陈凤霞却豁然开朗,对啊,可以请三嫂帮忙。

  她家又不是正儿八经的饭馆,还要跑堂的伶牙俐齿。三嫂烧饭做菜的手艺不赖,刚好可以在厨房干活。

  陈凤霞立刻看向三嫂:“嫂嫂,你现在工地上一天多少钱?你要是愿意的话,我想请你在这边干着,你看还行啊?早中晚三顿饭都包,你早上过来吃饭,管中午跟晚上的生意就好。每天也差不多这个点可以回去。放心,价钱一样。二十块钱一天的话,那就一个月六百。”

  三哥吃了一惊,立刻摆手:“不要,哪里要这多钱。”

  眼下在工地上做小工,男的二十女的也就是十五块钱,因为体力有区别。而且工地不是天天开工,一个月划下来,男的差不多五百,女的也就最多四百块的样子。

  六百块钱,上哪里找去哦。反正陈文斌是不可能给这么多钱的。

  三哥坚持摆手:“你要真想让你嫂嫂在这边干,四百块钱就行了。够多了,街上小饭馆洗碗的,从早到晚也就一个月三百块钱。”

  陈凤霞还想再坚持,郑国强朝她使了个眼色,抢先开了腔:“四百五吧。三哥,你可别以为我嫂嫂这钱好挣。你也看到了,辛苦呢,从上灶开始就忙的不歇火。一天站下来,不比在工地上搬砖头轻松。”

  三哥这才往后退了步,答应妻子在陈凤霞这边帮忙。

  他感慨了句:“要说实在,你跟国强才是真实在。买房子是你们帮忙,现在工作还是你们帮忙。我们两口子都不晓得说什么好。”

  郑国强笑道:“三哥你也太客气了。今天你们忙成这样,明天还要麻烦你们帮忙,我才是不好意思呢。”

  明天忙什么?当然是在墙上开窗户的事情啊。

  不开窗户的话,陈凤霞的奶茶面包寿司要摆在哪儿卖呢。

  他们正说话,外头突然间传来咣咣敲击的声音。

  陈凤霞吓了一跳,哪儿来的声音?不像是敲门,而像是敲窗户啊。

  可谁跑来敲他们家的窗户啊?

  郑明明耳聪目明,立刻指着院墙道:“妈,这边,声音从这边传来的。”

  那就更奇怪了,这边都是院墙,哪里来的窗户?该不会是风吹到了什么砸在墙上发出的声响吧。

  郑国强拿着手电筒过去问:“谁啊?谁在外面?”

  没想到还真有人答应:“田主任,是田主任在家吧?我哥哥跌到了手,想要张膏药贴贴。窗户怎么关上了啊?”

  院子里的人目瞪口呆,窗户?院墙上还有窗户吗?

  陈凤霞赶紧过去查看,这才发现问题。葡萄架边上真开了扇窗,因为那里贴墙靠着芦苇杆子,他们以为是搭葡萄架子用的,就一直没顾得上清理。

  刚好将窗户挡得严严实实。

  至于外头为什么看着也不显眼,是因为院墙外头靠着废弃的广告牌。创卫都过去了,没人管,谁会过来挪啊。

  往常这个窗户就有点儿像便民门诊,有些老病号会直接到这边来买膏药,省得再去医院挂号。

  敲窗户的人急得不行:“田主任呢?麻烦他帮忙看看吧,那个膏药我往年用过,的确好。”

  院子里头的人却帮不上忙。

  田主任出国去了,谁来熬膏药啊。

  郑国强建议道:“你还是带你兄弟去医院吧,就在隔壁。”

  哪知道那人却老大不乐意:“医院就会拍片子死要钱。哼,这大夫也是的,也不看看是谁培养的他,一个两个就光顾着自己,出国捞钱,一点儿救死扶伤的精神都没有。”

  说着,他愤愤不平地走了。

  郑明明瘪着嘴巴,十分不满:“这人怎么这样?”

  前恭后倨,说的就是他吧。

  陈凤霞抹了把女儿的脑袋,笑道:“别管他。”

  哎呀,她真是要合不拢嘴的笑啊。

  太好了,现成的窗户!

  她虽然计划在墙上开窗户,但实际上心中一直打鼓。要是小区不许她动外墙可怎么办。

  现在好了,窗户就是现成的。她再稍微休整一下,谁能说嘴啊。

  三哥三嫂也替他们高兴:“正好,趁着天还不太晚,水泥又是现成的,马上就弄起来,明天就能摆摊子了。省得你们再跑来跑去。”

  他们说干就干,居然就大晚上的开始动工。

  也是这套房子的位置巧妙,估计当初就是为了满足田主任家的需求才这样修的,贴着外墙,院子面积比旁处都大。外头就是路灯,照的一片雪亮。

  郑国强跟三哥三嫂都在工地上做惯了小工,很快便忙了起来。

  陈凤霞倒是忘了如何当泥水匠。她就计划着要在哪儿摆放东西。啊,这边靠着葡萄藤跟院墙也可以搭个帆布雨棚。如此一来的话,货架刚好可以放里头。

  郑国强立刻否定:“你算了,别搭了。再搭架子的话,院子里头就不开阔了。你还不如重新定个玻璃货架,上面弄点儿小灯泡荧光什么的,到时候直接卖。下雨天,你不会让人直接进院子啊。”

  陈凤霞眼睛一亮,嘿,没错,还真是这个道理。

  郑国强压抑不住内心的得意:“本来就是。”

  郑明明哈哈笑:“哈,妈妈,爸爸这回可把你给比下去了。”

  三哥笑得直摇头:“你们两口子还真有意思,居然还比来比去。”

  陈凤霞笑着招呼他们夫妻进卫生间洗澡:“算了,这么晚就别赶回去,在我家将就一晚上。要比啊,国强一直在进步,都自己看书要考证了。我要是不比的话,一准被他甩到后面去了。”

  三哥笑着给她支招:“那你就把他工资存折拿着。他们单位肯定不发现金,到时候都打到存折上去。他手上没钱,自然就只能听你的了。”

  陈凤霞赶紧点头:“三哥你说的有道理,我明儿就执行。”

  郑国强白了她一眼,没好气道:“说的好像我工资存折什么时候不在你手上一样。”

  院子里头的人都笑了起来。

  三伯娘过来帮忙做生意,最高兴的人是郑明明。

  她一晚上都缠着三伯娘叽叽喳喳地说话,还一个劲儿地撺掇三伯娘把小英姐姐也接到江海上学。

  “就来我们学校。我们学校可大可漂亮了。到时候我跟小英姐姐一块儿上学。”

  陈凤霞怕这丫头兴奋过度会睡不着觉,赶紧催促她:“快睡,不然不长个子了。”

  郑明明这才打了个呵欠,钻进了被窝。

  今天,她跟妈妈还有三伯娘一块儿在她的房间睡呢。哈,还有小弟,小床也推到她的房间来了。

  好热闹啊。

  她脸上带着笑,沉沉地陷入了梦乡。

  陈凤霞看着女儿,忍不住摇头,果然是小孩子,睡眠可真好。

  她也招呼三嫂:“睡吧,这床大,不挤的。”

  三嫂沉默地爬上了床,她身上穿的是陈凤霞借她的棉毛衫。

  等到陈凤霞都熄灯了,她才冒出一句:“那个,办转学手续要怎么弄啊?开过年来能转吗?”

  陈凤霞心念一动:“你开过年就想让小英过来?”

  三嫂叹了口气:“是啊,我们家也不多讲究,那个房子我们看了,门窗都有,再搬床跟煤气包进去,就能住人了。小英会自己烧饭,能照应好自己。她过来,比在村上自在。”

  为什么?因为不用伺候人呗。

  三哥三嫂在城里打工,小英跟着爷爷奶奶过。一块儿待在老人面前的可不止一个孙女儿,还有其他叔叔伯伯家的堂哥堂姐堂弟。

  农村的女孩儿除非家里娇养,否则从小不干活的真没几个。

  尤其在重男轻女的老人跟前。

  除了要照应自己,她们还得承担一家人的家务。

  三哥三嫂不心疼吗?当然心疼。凭什么他们的小孩要给别人烧饭洗衣服,那些人还比她大。

  就因为他们是孙子,她是孙女儿?

  可是三嫂只能忍着,什么都不说。他们在城里挣钱,没办法带小孩。指望老人帮忙,哪里还能有那许多的要求。

  陈凤霞伸手握住三嫂跟枯树皮一样的手,认真道:“可以的,到时候我带你去找学校的老师问一声,他们收新学生的。你放心,我们都会越过越好的。”

  儿女懂事,夫妻勤恳,他们两家人哪有理由过不好?

  肯定会越来越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