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玄幻 > 我是大圣师 > 第八十三章 死泥

我是大圣师 第八十三章 死泥

作者:午后方晴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12-26 18:43:27 来源:书海阁

“我家无过冬作物,又有蓄水塘,堵河对我家无影响,我不乐,反哭乎?”

梁永正的儿子梁得茗说:“狗子,你家终是刘梁村人,孙岭村堵河无奈之,可你家不能种棘树,使诸乡亲不能担水浇灌。”

两个村子越闹越大,县里下来调解,孙岭村人承诺冬至后堵河,冬至都到了冬月下旬,腊月罕有浇灌,县里胥吏便回去。实际腊月也有浇灌,不但腊月,春雨不正式落,孙岭村不会掘堤,春天浇灌数量会更多,仅是漫溢下来的河水,肯定满足不了刘梁村浇灌的需求。刘昌郝家这口蓄水塘成了周边最重要的水源,刘昌郝种棘墙,不但刘二虎急,许多人家都有点急。

我只是讲道理,难道你还会让客户揍我。

刘昌郝不怒反乐,问:“梁得茗,你为何不让你妹夫家蓄水塘供人浇灌?或你妹夫家非是刘梁村人?”

他妹夫是那家,刘四根家。

想从我家塘担水浇灌,行哪,租我家的地,才准许你担水。

不但浇灌用水,还有鱼。

宋朝有人大规模养鱼,塘又大又深,水质又好,反正是闲着,鲁氏买回来许多鱼苗放了进去。结果白天有人来钓,晚上有人带网来偷,鲁氏一怒之下不养了。

刘四根家养鱼更晚,刘昌郝上蒙学第二年才开始养。

村里也有人去偷,被刘四根捉住,他与几个儿子蜂拥而上,将偷鱼的刘明枣打得死去活来,还逼着刘明枣赔给他一贯多钱,才放过刘明枣。自此以后,没有一个人敢碰刘四根家的鱼。

梁得茗嚅嚅。

另一个老汉说:“你家非是刘四家,你家塘亦大,担之不尽,挑之不绝,何苦做恶户?”

这才是人话。

也不是人活,老汉家有两个女子在刘昌郝作坊做工,敢出恶语。不过总体上刘家形势比刘昌郝刚回来时好,才回来不要说村子中心,即便垄上一半人家也是半理半不理的。

说势利,有多少人不势利,况且趋利避害本就是各种生物的本能。

“我家塘是我祖母用良田改挖而成,年年纳税,不给你们担,乃本份,给你们担,你们必领情,你们领情乎?”但刘昌郝顿了下来,要买地啊,也不能全对着干,便说:“二大父,你说我家非刘四根家,亦非恶户,我给你们一活路,几日后,我抽空,于两侧各开一门,供你们进出担水。”

也没有以前方便了,但已经给担水,还能说什么?

各自回家吃饭。

刘昌郝也开始于村里请人,请的只是在鞭炮作坊做工的女工家属,而且开除的十个妇女,如梁二的婆娘,那怕她女儿还在作坊做工,刘昌郝没有请她家的人。

有教无类,这种活是圣人玩的,与我无关……

韩大虎也几个村子的人带了过来。

刘昌郝先说待遇。

带车子过来的,这时代是木车轮,不会戳破,可一旦坏掉,无论车轮还车轴都比较难修,于是带车的工钱比较高,大车每天110文钱,中车100文,小车90文。下塘干活的人分成两班倒,每天是80文工钱,余下的则是70文,但必须带扁担与粪桶过来,此外,提供一顿午饭。

提到了午饭,许多人脸上露出古怪的笑容。

原先请了木匠与瓦匠,以及许多劳力来干活,在家里是不能做饭了,秦瓦匠带人在山滩上建了一个大食堂。也有桌子,只一张,几个手艺人与韩大虎才有入座吃饭的权利,其他人,那怕张德奎也乖乖地寻一个地方,蹲在哪里抱着碗吃饭。然后是几口大灶与大锅,以及放油盐米醋的后房。

伙食标准是一荤一素,半碗汤。

肉便是猪肉,羊肉牛肉多贵哪,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肉味道更好,谁买得起。鱼也挑便宜的鱼买,但菜是换着花样做的。因为有花钱多的荤菜,饭任你吃饱为止,吃撑了都不怪你,但不准倒。菜是限量供应的,虽然说是限量,数量也不少。当然,手艺人是大爷,得另外炒几个菜,还提供酒。只是相差不大,其他人便不会不平。

修建作坊时,刘昌郝想到女工会更多,又将食堂扩大,标准依然是以前的标准。有资格坐在哪里吃饭的,变成沈氏与三个组头,外加刘昌郝的二妹,以维护几个管理者的权威。

随着契单增加,刘昌郝为激励女工积极性,又搬来两张桌子,将昨天表现最好或最有进步的三十名女工挑选出来,不但给她们坐下来吃饭的权利,刘昌郝买来三十个带盖的茶缸,用茶缸装满当天做的荤菜,让三十名女工晚上放工带回家,犒劳家人,第二天再将茶缸带回。

一个伙食,逼着大多数女工天天想努力,想“上进”。

是阳谋,我对你好,你不努力回报吗?

这是待遇,下面是要做的事。

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捞黑水河的淤泥,为此,刘昌郝刻意让庄木匠做了三十多把长柄泥掀,它是一种专门用来铡、抛、搅拌淤泥的工具,不知道宋朝有没有出现,即便出现,刘梁村这一带肯定没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淤泥抛上岸,稍稍沥水,将它装入粪桶,担到车上,或者直接用锹将泥扔到挡板密封性好的车厢里,用车运到山塘边上倾倒下去,正好山塘还汪着一些雪水,以及从引水渠流下来的溪水,就着这些水与淤泥,对塘底与塘壁进行搅拌,直到搅成浆糊状为止。其用意简单,这片土质是砂土或沙性土,漏水严重,搅拌不但堵住砂土的间隙,也改变了其土质。

第二部分到了大方塘。

原来这口塘也是很深的,随着水土恶化,淤积越来越重,塘水越来越浅。几十年前,有人也想到了,将淤泥捞上来肥田,淤泥捞干净,塘水味道也会变好。

但那时刘梁村处于半封闭状态,许多事情半懂不懂,又非水乡,是捞了许多淤泥上来,次年直接在上面种庄稼,结果什么庄稼也长不起来。这就古怪了,又有人发现,原先塘里长着许多水草,这些年下来,什么水草也看不到。

愚昧的说法便传了出来,许多人说大方塘塘泥是死泥,这说法居然渐渐得到所有村民的认可。

鲁氏来了,大方塘淤泥好啊,捞淤泥肥桑苗,结果许多心好的村民劝说。鲁氏终是一个妇道人家,虽带来一些鲁庄先进的耕作经验,但她本身缺少理论知识,劝的人越来越多,鲁氏渐渐忽信忽疑。先只是用来覆于桑苗上,不敢施到庄稼地里,后来家里蓄水塘也有淤泥了,鲁氏连覆桑苗都不敢用大方塘的淤泥。

起初刘昌郝听到这种说法,颇有些啼笑皆非。

为什么庄稼会种死,这些淤泥虽肥沃,乃是生土,那能种起来庄稼。

它需酥冻一冬,即便酥冻好了也不能直接种庄稼,需与熟土一道耙平耙均,比例还不能太大,才能在上面种庄稼。

为什么水草长不起来,若用科学道理解释清楚,会有些麻烦,但也能做简单的解释,想要水草长得起来,水质必须清爽,清就是清澈,才能让水草完成氧气、二氧化碳的转换,爽是要有一些有机质,可是有机质浓度千万不能高。

大方塘不提河水经过这里,沉淀下来的有机质,每天淘米洗菜,甚至往里面扔生活拉圾,淤积严重,又导致与黑水河沟通的塘口越来越浅,塘水形成不了回流循环,沉淀现象更严重,如此年积月累下来,有机质浓度得有多高。不提大方塘,另个时空的老刘村门前那口大塘,还是水乡呢,也因为如此,长不出任何水草。

大方塘有多少淤泥,淤积最厚处能达到一米多深,刘昌郝估计能取七八千立米的淤泥,其肥效能相当于四分之一发酵好的堆肥,一立米能重达三四千斤,对于耕地贫瘠的刘梁村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宝藏,大伙却将它说成死泥。

刘昌郝修的路也通晒谷场,大方塘离晒谷场不远,安排人下去抛上来,担到车里,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继续倾倒到新山塘里。大方塘有机质浓度太高,新山塘恰恰缺少很多有机质,因为更融稠,搅拌效果也比黑水河淤泥效果好。一部分倾倒到各块耕地里,虽冬至过去,后面还有更冷的二九三九四九,酥冻依然来得及。

好心人来了,还是刘昌郝亲近的人,四爷爷说:“昌郝,此乃死泥,不能倒于田里。”

刘昌郝怎么回答?有机质,有机质是什么东东?

“四大父,你看我是如何做的,明年你仿效,你家耕地地力必会改善。”

不仅仅是有机质,这些淤泥多呈酸性状态,能中和刘梁村土壤的重碱性。并且刘梁村有一些土地不是砂性,有轻微的板结现象,这是风沙土的前兆,想要改良,必须施富含有机质的肥料,无论是沤肥,或是大方塘的淤泥,正是它的克星。

刘昌郝说完就走了,还有安排呢。

搅山塘了,结束后便正式引水,得让庄木匠带人,抢在引水前将几个陡门安装好,同时让秦瓦匠就着上次修路炸下来的一些大石头,在山塘边上修石阶,以方便以后各户人家洗捣担挑。

接着安排妇女立即烧姜茶。

不能说这时代人不怕冷,许多人赤着脚刚下河或刚下塘,同样冻得嘴直咧,连刘昌郝在岸边看着,都有些瘆得慌。不过请来的人都有女性家属在作坊里做工,积极性还可以,只是看到刘昌郝在捞死泥,许多没有人在作坊里做工的刘梁村人,又在骂刘昌郝乃败家子。刘四根也过来观看,然后心中默算,若是这样,得动用多少人工哪,人工就是钱!不但是钱,刘昌郝请人是容易的,轮到他请,未必有那么好请了。

喜欢我是大圣师请大家收藏:(wuxia.one)我是大圣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