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玄幻 > 我是大圣师 > 第七十二章 拱棚

我是大圣师 第七十二章 拱棚

作者:午后方晴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12-26 18:43:27 来源:书海阁

刘昌郝讲了理,不是所有人都听进去的。

刘昌郝说完,站在前面,一直看着,也不作声。他不作声,胆小的女工反而更害怕,拼命地做活,胆子大的女工渐渐不害怕,又开始变着法子做“慢工”。

临近中午,刘昌郝拿起小本子,画上一个个记号,又开始裁人,一下辞退八名妇女,全是刘梁村的人。有两人裁的有些冤,谁让她们昨天下工时咒骂刘昌郝呢。

几个妇女让张德奎与秦瓦匠一一拽走,刘昌郝又开始画圈。

谢氏听说了一些,过来说:“儿,太苛乎?”

儿子这么做,不符合“刘家风格”。

“阿娘,无刘梁村人,吾亦苛之。”

前天在梁家,刘昌郝便与梁三元夫妇说过这个道理。与作坊的活相比,农活肯定更苦,那怕是锄草,也要弯腰蹶屁股,不过做农活更散漫,作坊里却不能带着这种散漫的风气做工,得适度地施用一些高压手段。

其实作坊就是一个小企业,老板能开除员工,员工若有本事,也有权利跳槽,没本事又不想干活还想拿高工钱,老板是傻子么?敢情刘梁村一些妇人就将刘昌郝当成傻子,刘昌郝只好用她们来开刀。

“大娘娘,交给汝了,须狠一点,还要辞,至少辞三四十人,人才不会多。”刘昌郝说。

还要辞三四十人?各个女工听了直哆嗦。

即将教阅。

不能明天才去教场,那等着挨板子吧。

褚二哥、庄父、赵父、韦父、秦父、张父、李父在家收拾行李。

韩大虎刻意跑过来说:“汝等莫带新衣被去。”

不但不能带新衣被,好衣被也不能带到教场,否则被教头看到,说不定就会起贪心。

韩大虎又去叫其他人。

刘昌郝看着七人说:“抵达教场,教头会向汝等要器甲钱,要得多,莫要顶嘴,向韩保正说。”

所以保甲法真的很坑,巡夜钱是一个笑话,上了教场还要掏钱,好一点的仅掏一个器甲损耗钱,糟糕的直接让保甲买器甲。那能买得好么,一把腰刀就需三贯钱!一支箭矢六十文钱!不是买过了明年就不要买,买了,是管制武器,教阅结束后还得交给禁军“管理”,明年,明年继续买!像刘梁村周边各村子,特别是山里的村子,连饭都吃不饱,那能每年掏几贯钱买器甲?

没钱,那就仗,天天杖!

许多人不是去教阅,而是去挨打,打得哭爹叫娘。

七人点点头。

前面有韩大虎顶着,按理说不会,刘昌郝担心刘四根捣鬼,以防万一才叮嘱的。

保丁集结,不止韩大虎这一都保,还有孙耆长那一都保,两都保近五百号保甲,皆穿着破衣服旧衣服,浩浩荡荡向乌头渡出发,整像从难民营里逃出来一般。

刘昌郝叹了一口气,心想,老王干的这件事真的不厚道。一下子少了几百人,各个村子都仿佛瞬间变得冷清起来。

天也越发冷了。

刘昌郝拿出白棉纸,大伙先按尺寸将一张张白棉纸缝在一起,有的宽一点,有的长一点,是根据花垄来的。随后刷桐油,尽量地刷匀刷薄,刷过一遍后凉晒,再刷,刷上三遍后,两边用竹竿做轴,于花垄上搭竹弓,四人分别扯着纸膜两轴的两端,覆在竹弓上,再用碎土压卷轴,一个小拱棚便出来了。

宋人是如何种花的,李店主说了一些,朱三他们说的更多,包括花卉的过冬。

有的人家索性不管。

北宋中前期基本上是暖冬,但不是所有冬天都会温暖的,也有大寒的冬天,或者偶尔会有大股寒气流南下,导致冷空气迅速下降。换成刘家这情况,有的菊花宿根便会被冻死,牡丹接头也会被冻死。

也有人家管的,方法很简单,隆冬到来时,于花根周围覆上草毡,除非遇到极寒天气,一般花卉都不会冻死。

刘昌郝想要牡丹接头在第三年就要开花,也想菊花宿根明年开春能多长出脚芽,只能用拱棚了,明年后年,经济好转,不是用拱棚,而是搭正式的大棚。

只是刘昌郝这个小拱棚与后世育苗的小拱棚相比,宽度差不多,高度却高了不少,妇女能猫着腰进去干活。当然,秦瓦匠是不行了,除非他爬着进去。

吴坊主的儿子送来第二批纸,然后站在拱棚前。

为什么让小拱棚变得略高?牡丹嫁接一般在年底前最好不要触动,那怕人在边上走,都要杜绝之。不过刘梁村这边土壤漏水比较严重,在盖棚前必须离得稍远一点,上面喷上一些水,随后小心地覆棚。

进入隆冬,人还要猫着腰进入拱棚,小心地在边上给它们喷一次水,再小心地覆上草毡,晚上还要端来火盆子,以提高地温,促进生根,也能明显提高其成活率。

菊花的宿根同样要管理。

若是育苗式的那种矮小小拱棚,人便无法操作管理。

菊花宿根数量不多,关键是牡丹接头,整整十四亩来地,虽只是小拱棚,也用了许多白棉纸。这回刘昌郝没有弄错,他是计算着面积才去购买的,拱棚子覆好后,还余下二十几张预备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吴小郎忍不住问:“刘小郎,汝为何不买吾家纸。”

刘昌郝笑了笑,将他带到棚边:“汝看,此乃何纸?”

吴家也生产大白纸,但能好与白棉纸比较?首先是韧性,虽是刷了桐油,也要耐得住北风撕刮,日晒雪浸,好的白棉纸,只好揭开后继续细心保管,能用上三四年,吴家的白纸能做得到?

白棉纸细腻光滑,纵然刷上桐油,只要不是胡乱地刷桐油,它依然有着良好的透光性,吴家的白纸能做得到?

“为何要如此?”

“吴郎君,里面不是土,土下面乃是牡丹接头,多是名种接头,吾岂会不慎重?”

吴家小郎终是岁数小了,换他父亲在,问都不会问。韦小二走过来,将刘昌郝拉到边上低声说:“李二娘不让吾家磨木炭,说吾家磨木炭,会脏了别人家谷子,吾只好将木炭拉回,临走时听到李二娘小声骂汝与吾等,败家子,一群蠢货。”

李二娘便是梁永正的妻子。

刘昌郝愣了一下,脏了其他人家的谷子,那是不可能的。自己安排人去梁家磨坊磨了两回木炭,不但给了钱,每次也让韦小二他们磨完后,仔细地将石磨冲洗干净。

而且这是刘梁村,有多少人讲卫生,再说木炭能有多脏?

李二娘为什么不让自家磨石炭,还骂自己,自己与自家与梁永正有过过节吗?刘昌郝仔细地回想,似乎也没有,以前可能因为低租子让梁永正不大开心,自己将地已经收了回来,各大户租子都涨了上去。李二娘发什么神经病?

“不让磨,用车拉到黑潭村磨。”

黑潭村有几户石匠,两家磨坊,价格比梁家还要便宜,若空着人也不远,跨过南边的野狐岭,便是黑潭村,但带货,必须从紫峰口南下,再绕到盖村,自盖村才能去黑潭村,有点远,不是很方便。

“少东家,不如汝自盖一磨坊。”

“自盖磨坊?”刘昌郝摇了摇头,盖磨坊不但要治办大石磨,还要治办一头驴子或一头骡子,又要派人看着,麻烦不说,自家也不想赚这点钱。

韦小二却继续说道:“少东家,汝养猪多,买糠秕不易,若治办磨坊,以糠秕麦麸替代磨费,则勿用为糠秕而奔走矣。”

这与刘昌郝移载月季还是一样,兜了一个圈子,但不兜这个圈子,自己明明出钱买糠秕,许多人以为自己能赚多少钱,给了高价还不卖。

“汝策妙,然吾家人手紧矣。韦二哥,汝如何看鳏夫?”

“鳏夫有好有坏,少东家,若聘之,视其人品,与鳏否无关。”

刘昌郝所说的鳏夫不是指死掉妻子的老男人,而是老光棍,这一带比较穷,光棍汉也比较多,刘梁村便有好几个鳏夫,有一个都六十多岁了,不但刘梁村有,棘岭寨、后山村那边比例更高。

人力不足,天天请“临时工”也不是办法,花费高,山塘无所谓了,往后去三来三不来的,用起来也不方便。请正常人家来做自家的客户,人家未必会同意。站在刘昌郝的立场,正常的人家不管来不来,皆是有根脚的,与秦瓦匠他们相比,忠诚度也不足。

刘昌郝想到了这些鳏夫,前段时间请人,便有一些鳏夫来做活。不过那时临时性的做工,早上来,晚上归,正式落户到山滩上,十家客户皆是正常人家,有妇女,有小娘子,不要说客户顾虑,刘昌郝自己也顾虑。

“少东家,吾想去教场,可代汝问韩保正,李二娘兀地变脸,吾亦担心……”不提其他人,韦小二老子还在教场教阅呢,若是多想,韦小二岂能不急?

喜欢我是大圣师请大家收藏:(wuxia.one)我是大圣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