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玄幻 > 我是大圣师 > 第171章 青玉案 一

我是大圣师 第171章 青玉案 一

作者:午后方晴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12-26 18:43:27 来源:书海阁

“韦二哥子,你放心,未来不会一担担挑,我自有安排,眼下先将就着。”将就到什么时候,则是下面要说的。

“我种木棉,官家与朝廷已获知。”

“官家亦知道?”韦小二惊讶地问。

刘昌郝心想,朱三几人口风还行,不然也泄『露』出来。

“他知道了,这无妨,主要种好了,前几年它的收益不亚于甜瓜。”

秦瓦匠正襟危坐。

“秦叔父,勿用,”刘昌郝好笑地说,不过秦瓦匠是知道甜瓜利润的,别看鞭炮闹得满城风雨,其真实利润远不如甜瓜,而且鞭炮还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棉花必须重视的,有了收入,才能买地,买山,“买村子”。

“少东家,那个棉籽如何是好?”

“韦二哥子,泉州便有人织吉贝布,应有脱籽机械。”

是泉州,不是岭南黎族,便容易找得到,也安全。刘昌郝开始说具体的任务,今年节气早,意味着各种活也比去年早得多。说完了,刘昌郝去叫二妈过来。

“真没想到……”

“二婶,与你无关,太远了,说起来,是我之错,应当先让李坊头家女眷先打听。”

若是提前打听到,必然会进一步打听这个曹成栋,若不在意,继续认这门亲,今天也有了心理准备,若是不认,则与刘家无关。但刘昌郝估计提前打听出来,肯定不会提亲,谢四娘无法接受,自己同样也无法接受,毕竟这是在宋朝,不是另一个时空。虽能说小姑娘容易受骗,但反过来也能说陶家小娘子貌美无脑。

第二天四更时分,韦小二过来,叫醒秦瓦匠与张德奎,三人押着曹成栋去黄咀渡。来到渡口,天也亮了,几人块头大,渡子不敢阻拦,只好载他们渡河。渡过河,三人扒下曹成栋所有衣服,然后推搡着他游了一圈墟市,继续推着他往前走,转了两个村子后,才松开绳子,丢下曹成栋,三人回来。

这一闹,以后曹成栋想骗天真无知的小姑娘心,则困难了。

也就是这样,如伍贵所说的,打终不是办法,反而影响自己的名声。

然后二妈去了陶家,说,我侄子家三代积善,素重名声,然一个叫曹成栋上门说了许多难听的话,我们也知道不是真的,可人言可畏,这门亲事只好不议。

是真的,但有意说,它不是真的,双方一个台阶下,便善始善终。

曹成栋被人扒光了衣服游行,虽未游到陶庙村,陶家的人也听说了,当然,知道这是刘家客气的说法,但能说什么,只好客气地将二妈送到村外。

…………

初九,忽然冷空气下降,屋檐下结起厚厚的冰棱。

二妹一大早便跑过来问“哥哥,会不会又下雪啊。”

“不会,”刘昌郝答道。

“哥哥,不好说,去年……”

“去年节气迟,听说过数九歌乎?”

“没有。”

“我说给你听,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开河,**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谢四娘问“有如此数九歌?”

“阿娘,我说的准乎?”

“是准……”

这便是黄河中下游的九九歌,进入一九后便不易干活了,出手便是干活。二九中后期大河开始进入冰封状态,包括惠民河。三四九,河上能走人,完全冰封。五六九,河柳开始长芽。七九冰封的大河开始解封,换成惠民河,六九便开始解封。**雁来,是大雁,小燕子要略略晚点。九九末,开始正式干农活了。

“二妹,今年节气早,现在便是六九,纵冷,持续时间不会长,春天终是到来了。”

反正这两年天气有点反常。

准确地说整个北宋天气皆不大正常,特别是冬天,有时很温暖,暖得连洛水都不结冰,甚至开封终年无冰,有时候很冷,冷得能冻死许多人。

终是到了六九天,冷了两三天,飘了一场小雨夹雪后,天气开始暖和。

十四便到了,还是有点冷,刘昌郝发了许多彩绢,至少能让各家每人能做一两套新衣服,于是许多人将『毛』褐、旧袄子往新衣服里塞。

刘昌郝说“勿塞,京城贵人家多,赤贫百姓亦不少。我与阿娘穿的也是旧袄,你们为何要掩饰?”

去京城的人不少,各家客户主要劳力一起留下来,得看家。余下的,老人必然带去的,是“大人”,而且上了岁数,看一天是一天,小孩子是必然要带去的,有了小孩子,『妇』女也要跟过去。除了客户,还有梁小乙的弟弟妹妹,三个叔伯家的孩子,足足带了一百八十多号人去京城。

刘梁村看着这一大群人,有人心说,换成我,也愿意出“死力”干活。

有人心说,虽能挣钱,也能败钱。

一大群人渐渐来到渡口,刘昌郝说“各家将孩子守好,勿要玩水。”

雇了四艘大船,陆续上船,韦小二开始从车上卸钱,难得去京城,各家都顺便买一些东西,皆带了几贯钱,分起来不多,合起来则不少。韦小二说“阿蕙,你亦分担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卫小娘子直点头。

围山村与刘家打交道不深,大不了篾筐编好了,派人送来,拿钱走人。大年初一,卫家不放心,来到韦小二家搞突然袭击,结果小两口端上来**个菜,几乎全是“硬菜”。

韦小二岳母便问,你们两人吃得完吗?

卫小娘子将她带到外面,看绳架上晾晒的肉、鱼、鸡、鸭。今年没有从黑水河捕鱼,不过自家山塘里养着许多鱼,加上节气早,又不冷,便用大眼网捞了许多鱼上来,大眼网,捕上来的皆是大鱼,各家分一分,除了过年用的外,余下的也腌制了。刘昌郝发的工钱,一是契约上的钱粮,一是奖励,后者更多,不过前者,粮食也吃不完,只好多养鸡,过年,各家也杀了几只鸡腌制。

便有了卫母看到的景象,卫母又说,你们只两个人。卫小娘子说,刘家小郎不让卖,不腌怎办?

果然真舍得吃,夫妻两大半天后才说了一句。

卫小二机灵,次天拜年,带了许多腌制的肉鱼鸡鸭,不然凭借他们两人吃,真的吃不完。

反正嫁过来未吃多少苦,至于干活,农村孩子,那个在家不干活?

大伙拿韦小二开了几句玩笑,船发。

天不亮,到了戴楼门,刘昌郝带着大伙就着河水洗漱,然后上岸吃早饭,朱三与韩道实迎过来。一行人去了邸店,也就是谢四娘去年住的邸店。

不过元宵节几天,不少外地人来京城观灯,加上是科举年,房间紧张,于是去年年底,朱三便提前订好了房间,当然,价格也涨了,且付的是三天房钱,不然都订不到。只不过看在老熟客的份上,并且刘昌郝将钱寄存在他家,给了一些优惠。如去年第二批鞭炮交付后,钱大多一起寄存在这家邸店里,留作买鞭炮材料,留作买花木,甚至都能用它们与吴坊主交易。刘昌郝虽付了一些寄存的手续费,也省得搬来搬去,放在家中,钱多了,还招人眼。

看到一大群“田舍佬”进了邸店,有一些客人不满。

店里的伙计便解释,其乃西坡居士带着他家客户来观灯。

有人知道,肃然起敬,有人不知道。

店里伙计便继续解释,三字经知道乎,西坡对韵知道乎,明月几时有知道乎?

西坡对韵还有极少数人不知道,但三字经几乎人人都知道了,伙计又说,何谓人之初,『性』本善。好了,一起不吭声了。但人多房少,大伙只好挤,三四人睡一张床,这个不在乎的,况且小孩子多,不占地方。

才上午,未到观灯时候,但多数人第一次来京城,想逛一逛,顺便买一些东西,朱三说“诸位,今天人多,且京城人拐子亦多,必须看好各家的孩子,遇到人多时,能抱则抱,不能抱拉紧手。”

“少东家说过了,”有的『妇』女说。

朱三还是不放心,让韩道实领着他们逛。

大伙兴致勃勃地走了,屋里只剩下刘家母子四人与朱三。朱三说“刘有宁,交趾北侵我朝,屠杀了许多百姓。”

“交趾?”刘昌郝忽然皱起眉头,元丰伐夏,随后是永乐城,宋朝交趾之战却发生在熙宁时候,今年都熙宁九年了……自己怎么未想到呢,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宋神宗必然容忍不了一个小小的交趾欺负到自己头上,然后大军南下,不过这样,必会对契丹做更多的退让。保卫河东怎么办?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刘昌郝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最后说“小小交趾,不足为害。”

宋朝最大的问题不是在南方,甚至都不是西北,西夏虽让宋朝头痛,国力跟不上,人口基数跟不上,始终动摇不了宋朝的根本。最大的问题仍在北方,即便没有了女真人,未来还有蒙古人。

既然一家人都来了,必须给小舅公与几个表叔拜一个年,正好朱三也想回朱庄看一看。雇了车子,几人上车。临下车前,朱三忽然诡异的一笑。

“三郎,为何笑得古怪?”

“刘有宁,你马上便知道了。”朱三继续发笑,去了朱庄。此朱庄非彼朱庄,且城厢已渐渐蔓延到朱庄。

谢四娘问“鲁庄有何不对?”

“有何不对,莫管他,”刘昌郝说。

长辈先行,先去的是小舅公家,小表叔立即给他们沏茶,端果子,又说“刘昌郝,你与朱三有往来?”

“有。”

“不要与他往来,其人是骗子,前几天来我家,对我说,你种甜瓜,亩产四千斤,让我浇了一盆冷水,撵走。”

喜欢我是大圣师请大家收藏:(wuxia.one)我是大圣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