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锦绣官路 > 第38章

锦绣官路 第38章

作者:桃花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8:29:43 来源:免费小说

  韩椿儿点点头,然后笑起来,只是因为太刻意所以声音听起来有些突兀,立刻又不好意思,赶紧扒拉他,“行啦我都有数,现在比以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呢,从前下地卖肉的,也没累着我。”

  林大秀见状赶紧往外躲,其实他也有点怕韩椿儿,她太泼辣了,以前也没少骂他。

  他刚去了院子里,就听得韩椿儿道:“林大秀,你可一定要考上秀才啊。”

  林大秀嗯了一声,回头笑了一下,“为了小九我也会努力的,祖母说只有考上秀才小九才能回去,所以,我没有理由逃避。”

  韩椿儿望着他有些出神,他那么好面子要强的人居然和自己说这个,是不是在他心里自己其实还是不一样的?

  她脸颊**辣的,觉得自己胡思乱想真可怕,大声道,“你那么聪明,只要认真下功夫,一定行的。”

  第36章 拜师、上学

  因为林大秀要专心读书, 韩椿儿就和家里人商量, 看看是不是把煮肉的锅换到自己家去, 免得打扰他读书。只是韩家除了正屋还有东西厢,院子本就巴掌大, 煮肉的话会非常挤吧。

  林大秀的院子只有正屋没有厢房南房, 院子非常宽敞, 做生意最方便,只是太嘈杂怕影响他。

  晚饭后韩椿儿和家人商量, “要不我们去城隍庙那里买个铺子, 专门在那里煮?”

  韩大嫂掰着指头数数:“那得不少银子吧, 咱们够吗?”再说林少爷的意思先不要开铺子, 不管林少爷出于什么想法,还是听他的比较好吧。

  他们这样普通的民房都至少三十两呢,要是好地段六十都不够,商铺就更贵,城隍庙又是最好地段的商铺, 基本都是前店后院,就算只有两间小小的, 那也得一百多呢。

  很多人家的房屋都是几代传下来的, 除非特有钱的人家,否则根本不兴在城里置办产业。

  张氏使劲摇头,“可不够,我看要不和老赵家合伙,他们屠宰场那么大……”

  韩椿儿道:“屠宰场那么脏, 咱们怎么能在那里煮肉。”

  “那就去他们铺子后面煮,前面卖。”张氏就是不想自己买铺子,太贵!再说也不一定买得到,而且买房子后续麻烦也不少。

  韩老爹自然也不同意去赵家,“赵家还从咱们这里拿肉卖呢,咱们再去掺和?”

  张氏想想也是那么回事,然后不说话了,其实她觉得在家里煮最好,不需要花钱买铺子,反正林大秀的院子也空着呢。

  再说只要不开铺子,就不算大生意,是不需要上税的!

  后来还是林大秀知道了,表示自己不要紧,他每天要去先生家里,只有晚上回来。

  晚上回来已经不闹腾,根本不担心什么,可韩椿儿还是不肯。

  最后还是林重阳出主意,“要不我们盖三间南屋专门煮肉,南屋前后都开门,再把影壁墙垒到西墙,中间留两扇门,这样就安静很多。”

  这可真是个皆大欢喜的好主意,全家人都同意。

  原本这样的泥工活自然要找应家的,不过因为应莲儿那事儿,韩椿儿死活不许家里再和应家有来往。

  韩老爹为了不让应家尴尬,就对外说钱不够不顾泥瓦匠师父的班子,自己家请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傅,再找几个熟悉的街坊来帮工,到时候管饭就行不需要给钱。这也是邻里之间的默契,有点什么活儿都是互相之间帮帮忙,既省钱也能增加邻里感情。

  韩老爹之前没少去给人家帮忙盖房子盘炕,现在盖南屋自然也很容易张罗人来。

  一切都商量妥当,材料也都定好,只等农忙后就开工。

  而林大秀准备了两日,也带着五斤烧肉、二两银子以及几包点心,由儿子陪着去陆秀才家拜师。

  陆秀才家并不在书斋附近,毕竟那里房子贵,他家在城南,距离林家别院也不算太远,不过路程却不近。

  密州外城当地人叫围子,城内建筑是根据地势修建的,并不是规整的方形,加上有河有水泊的所以有时候看似挨着,路程反而远。

  林家别院去陆秀才家,需要绕一个大弯,而若是想走近路,那就要钻来绕去,翻过小土山、过河、过菜田,看似近其实节省不了多少时间,最后还免不了灰头土脸,不合算。

  韩老爹要用驴车送他们去,被林重阳拒绝了,“爷爷,以后我爹天天去上学呢,怕累怎么能行?”

  林大秀:好儿子,时时刻刻都想着锻炼你爹。

  暮春十分,春光绚烂得仿佛最美丽的锦缎流到天边去,父子二人一路上穿桥过庙的,柳絮飘飞落在云溪河里,随着春水漂流不息。

  林重阳走了一刻钟,后面就让他爹背着,林大秀还要拎着五斤肉,不过十七岁的青年有的是力气,再重些也不觉得多吃力。

  这样也半个多时辰才到陆秀才家所在的苏州坊。

  林重阳表示自己可以下来走。

  林大秀擦擦汗,“小九,你现在挺能吃啊。”

  林重阳撇撇嘴,“爹,以前我挨饿受穷吃不饱肚子,你没看我个子都比别个孩子小呢,现在要不多吃点补补营养,万一长不高怎么办?”

  切,不为他高兴反而嫌他吃多了重,欠教训!

  林大秀立刻讨好地道:“都是爹无能,让小九受委屈了。”

  不管多桀骜不驯好面子的人,在父亲兄弟以及外人面前,一句重话受不住,现在对着儿子怎么做小伏低似乎也正常,一点都没觉得不舒服。

  这也是被调教出来了。

  陆秀才家的院子和周围的一样,都是粉墙黛瓦,看起来倒像是江南小镇一样,让林重阳格外亲切。

  不过很快他就发现其实不完全那么回事,这里的粉墙反而是粉饰的意思,里面用不起青砖或者大砖,就用薄砖磊两边,中间填碎砖或者黄泥土,两边都用不起砖的干脆碎砖拼外层,里面灌黄泥土,到最后外面用白灰抹一层墙皮。

  当然,抹墙皮那也是讲究的,没财力的人家就直接黄泥墙,甚至屋子里都是黄泥和碎麦秸抹墙呢。

  这条街上有人家墙皮剥落,斑驳一片,也并没有收拾,而陆秀才家墙壁干净完整,看起来是年前修葺过的。

  林重阳就判断陆秀才家里应该条件不错,那必然学问也不错,不是那种潦倒穷秀才。

  陆秀才家的大门是如意门,门脸上石雕精致华丽,更见财力,不过那朱门上两只黑铁门环看起来有点煞风景。

  这是因为本朝对大门规制有严格要求,门环相应也有等级,陆秀才虽然是秀才,却也没有官品,只能用最朴素的无漆或者黑漆的铁环。

  林大秀上前握住门环轻叩门扉,就有老仆前来应门。

  林大秀说明来意,老仆就去通报,很快请他们进去。

  陆秀才家是一座二进小院,前院倒座朝里开门,当做私塾,进了二门才是陆家居住的后院。后院北边三间正房,带着东西厢房,院子里栽着石榴、月季等花木,东间窗外一口青花大缸,里面养着几尾锦鲤和睡莲。西厢南边是一架葡萄,现在发出了嫩绿的新芽,下面摆放着石桌石凳,陆秀才正坐在一把藤椅上看书喝茶。

  林大秀就领着儿子随老仆过去。

  陆秀才不到四十的年纪,面白有须,有着读书人通有的文气。

  陆秀才已经听老仆汇报过,见林大秀过来,却也没起身,而是拿眼睨了他一眼。

  林大秀就上前恭恭敬敬地见礼,说明来意,又将贽礼放在石桌上。

  “读书?”陆秀才拿眼尾扫他,上上下下地打量,似乎要从他身上看出点什么来一样。

  很快,林大秀就被看得不那么自在,若不是已经给自己做了很多心理建设,他真想拂袖而去呢。

  半晌,陆秀才视线定在林重阳身上,道:“我看他才像个读书的。”

  林重阳暗赞先生慧眼如炬。

  林大秀就当他夸自己儿子,反正夸儿子自己也受用,点点头,“先生眼光准,小九有读书天赋,若是先生不弃,咱俩就一并拜师。”

  林重阳立刻像模像样地行礼,“还请先生不弃。”

  他声音稚嫩,但是表情认真,看得陆秀才大生好感。

  只是这父子俩同时拜师,也不怕人家笑话的,这就好比父子俩一起上学读书,总归会惹人窥伺的。

  “按说你们带束脩来拜师,我既然开着学堂收学生,就没有拒绝的道理。只是如今学生不少,我也不混收,得先考考你们有没有读书的样子。”

  林大秀心里学着儿子翻了个大大的白眼,拜师就是因为不会呢,会了还用拜师?嘴上却恭敬地请先生吩咐。

  林重阳知道他这是挑有点聪明的来教,那些愚笨的就算了,免得砸招牌,人家这也算精益求精,没什么好非议的。

  陆秀才捋髯略一思考,“把你会背的书目列一遍我听。”

  林大秀就将启蒙的那些书以及抄书才背的四书说了,又格外强调一下大学背得最熟。

  陆秀才闻言就让他背了一遍千字文,听他十分流利清楚地背诵,不禁微微颔首,又抽查大学章句,果然也不差,又点点头,“行了。”

  林大秀就恭敬立在一边请他试试自己儿子。

  陆秀才打量着林重阳,三四岁的孩子,个子比同龄孩子要矮一点,白白嫩嫩的像个女娃娃,一双黑亮的大眼睛倒是清澈纯净,让人越看越喜欢。

  “你会背什么?”

  闻言林大秀就朝着儿子挤眼,希望他给自己留点面子,别说得比自己会背的还多。

  果然林重阳接收到他的信号,抬眼看他一下,脆声道:“回先生,学生会背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名贤集。”

  名贤集和增广贤文一样,都是一些劝善的名言,只是这时候还没有增广贤文,就跟只有千家诗没有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一样。

  陆秀才就让他背了一下三字经后半段,又背了一段名贤集,然后提了几首诗,结果林重阳都背得一字不差,而且语调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听起来十分受用。

  陆秀才频频点头,捋髯道:“不错,比你爹背得更像回事。”

  得,这陆先生还真是不给面子,林大秀心里又狠狠地翻了个白眼,眼梢扫了儿子一下,心道:给爹留面子也不留全了。

  陆先生道:“也罢,你们俩一起来吧。”

  “多谢先生。”爹俩一起给陆秀才行礼,礼毕,林大秀又问束脩如何。

  陆秀才看他们带了五斤高高的烧肉,肚子里馋虫老早已经在叫唤,这就有四五百文的束脩,便道:“第一年先三两吧,小娃娃不算正式入学,暂时不用束脩。”

  大的来学,小的算跟着玩。

  林大秀立刻拿出三两银子奉上,陆秀才让老仆收了连同烧肉送去给陆娘子。

  陆秀才就领着二人进了西厢书房,然后拿出一套书、一沓子纸、两管笔、两块墨碇给他,“为师给你们的拜师回礼,以后可要用心读书。”

  两人赶紧应了,又约定三月二十开始来读书。

  陆秀才记挂着烧肉呢,又随便叮嘱两句就打发他们回去,待两人一走出二门,他就猴急地哧溜跑去厨房,低声道:“娘子、娘子,给为夫来一块猪大肠,那韩家烧肉样样都好吃,可我就爱吃那猪大肠的味儿,真是吃服了百吃不厌,一天不吃就想。”

  陆娘子三十出头,生得白净和气,正在整治那一堆烧肉呢,闻言笑道:“让人听见,保管以为你为了吃烧肉才收那林少爷的。”

  陆秀才笑道:“知夫莫若妻,若不是烧肉,就算林家派人来知会咱也未必答应的。”他凑过去,用嘴巴接住陆娘子递过来的一块烧肉肠,嚼了两下满嘴馥郁,满足得直摇头,“善哉、妙哉,给烫壶酒更美哉。”

  听闻父子俩一起拜师成功,韩家很高兴,韩大嫂还把给父子俩新买的书篮、衣裳都捧出来。林重阳一眼就能看出来爹的衣服是韩椿儿做的,自己的是干娘做的,不由得叹了口气。

  两人都是细棉布白衫,边上一圈青色的衣缘,腰带也是青色的。这都是姑嫂俩夜里灯下抽空做的,虽然没有大衣铺的华丽,但是干娘针线活在街坊里头也是数一数二的,所以衣服做得非常板正。

  另外干娘还给林大秀做了一个书包,用布头拼起来的,上面绣着他的名字,还贴布绣了一只小老虎,林大秀没有书包,一个拎着的书篮和装笔墨的木匣子。

  韩椿儿怕林大秀不肯要,就道:“这是给你们的入学礼物。”

  林大秀父子忙道谢。

  狗蛋见小九要去上学,虽然不知道上学是什么,可小九去他也要要去,因为小九上学以后就没人跟他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