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锦绣官路 > 第254章

锦绣官路 第254章

作者:桃花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8:29:43 来源:免费小说

  忙完了皇太子的婚礼,京察结果也开始出来,察疏发到六科由科道官们拾遗,几日后交还给吏部公开。

  五品以下京官十名年老有疾致仕者,五名罢软闲住,两名为民,十二名降调外任(内含被韦光记在小本本上最厉害的三个),其他的不是升迁就是留任。

  看到这个结果,其余的京官们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悬在头顶上的剑终于落下,可喜可贺的是砍在别人头上,自己安然无恙!

  被处分的忙着上疏申辩,其余的则暗暗高兴,有人亲朋好友摆宴庆贺,有人淡定如常。

  这时候各有司衙门的观政进士们也结束观政期,开送吏部进行考核,然后根据成绩排出名次,加上原先观政部门堂官的考评,对诸位进士们进行实缺授官。

  一般来说观政进士成绩考核优等者常授职位是六部主事以及大理寺、通政司、都察院等衙门同级职位,正六品,除此之外,还有六科给事中等七品官职,他们是不能进入最高等教育系统的,换句话说,就是不能进入翰林院、詹事府,以后自然也是无法进入内阁的。最厉害的官至部堂官就可以了。

  最末等的则也可能会被外放任地方官。

  这时候虽然授予了官职,却不一定有实缺,缺少人多,就需要官员们排队按名次轮流,有些人可能要等上两三年,期间可以拿俸禄。

  时人重京官而轻地方官,大部分不喜欢外任,所以如果有急于上任的也可以选择外放地方官,如果是京官选择外放,会给与品级上的补偿。

  比如在京官只能是从七品或者从六品,外任会给与正七品、正六品,乃至更高从五品的官职。

  林毓隽、庄继法两人都参加了吏部的考核,加上各自堂官的考评,名列优等,再参考会试和进士成绩排名。

  林毓隽授予通政使司经历司经历,正七品。

  庄继法则被授予吏科给事中,职从七品,却享受正七品俸禄。

  蓝琇则被授予工部营缮司主事,正六品。

  虽然林毓隽和庄继法的职位低,但是通政司负责所有奏章的收集分发呈送有机会面圣,六科给事中为科道言官,可以风闻奏事、封驳监察等职责,深受皇帝重视,是进士们在翰林之后的上佳选择。

  这些重要职位的特点就是品级低,职责重,历来为观政进士们的钻营之位。

  林毓隽和庄继法却能够仅凭考试得到这两个位置,让他们十分欣喜,越发觉得当今吏治清明,大有可为。

  蓝琇虽然是六部最末的工部营缮司主事,但是工部地位最末却也有油水,向来也是别人钻营之处,他能得到这个职位,知道是监造博山琉璃厂的功劳。

  除了观政进士,庶吉士们也有分派。

  按理说庶吉士的学习期要三年,但是表现优异者也有机会提前被授予官职。

  吕明宪、赵文藻、陆延,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其他还有两人被授予翰林检讨,从七品。

  而蔡康,以翰林院编修兼行人司行人。

  杨颖,以翰林院编修兼中书舍人。

  大家都欢欢喜喜的时候,突然发现林重阳的官职没有任何改变,还是翰林院修撰,竟然没有任何旨意是关于他的职位变动的。

  之后就跃过林重阳公布了对侍读侍讲以及各位学士们的升调任用,谭赟升为国子监司业仍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不过以后却要改去国子监当值,即刻赴任。

  国子监在城北,与翰林院一北一南,相隔甚远。

  而李固通过这一次京察自陈升为礼部左侍郎,仍兼翰林院学士、詹事府少詹事一职,同知经筵事。

  左侍郎袁向道则拜吏部尚书,成为吏部正堂官。

  除了几个倒霉蛋被头顶的剑砍中,大部分人都欢欢喜喜,林重阳虽然没有升职,他也并没有失落难过。

  倒是陆延和赵文藻等人替他不平,不说奇技馆为皇太子婚礼提供的奢侈品节省了很大一笔开支,就说林重阳在吏部、吏部帮忙,也是有功劳的,最重要的是毕竟林重阳帮着李固编纂《仁宗实录》,这可是很大的功劳,按理说编纂官都会得到升迁的。

  李固能够同知经筵事,比官职升迁更有意义,因为能够出席经筵日讲的官员不但要学识渊博且德望相亚,本身就是至高荣誉的象征,有帝师之美誉,以后是必然要入阁的。且这样还可以接近皇帝,对于朝臣们来说,能够定期在皇帝面前比什么都重要。

  林重阳作为《仁宗实录》的实际编纂官,就算不能直接升为侍读,那也该有所奖励的,现在大家都得到了升迁,他却原地不动,不得不让人觉得怀疑。

  太子大婚、京察结束,三月三十与四月初一都是休沐日,尤其是礼部和吏部官员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林重阳被礼部借调去也累惨了,能有两天假期,他自然乐不得。

  如今他正在跨院的炕上逗暖哥儿,暖哥儿六个月了,长得特别结实,白白胖胖,圆滚滚的跟只嫩嫩的鸡蛋一样。

  因为太胖,他的手脚协调能力就差一些,又懒,明明能坐得住也不肯坐,总喜欢靠在别人身上。

  林重阳将他放在炕席上,“暖哥儿,坐稳当了哥哥给你摇铃玩儿。”

  吉祥立刻在一边摇着手里的摇铃,唦唦铃铃的声音,柔和不刺耳,特别受小孩子欢迎。

  就见暖哥儿坐在那里,不倒翁一样前摇后晃,然后以极慢极慢的速度,“吧嗒”大脑袋着地,将胖嘟嘟的小身子弯成了一个大虾状,惹得林重阳直笑,赶紧将他拎起来。

  这时候林安家的端了一小碗米油来给他喝。

  她对林重阳笑道:“大爷,好不容易休沐,出去耍耍,在家里多闷呐。”

  林重阳笑了笑,“不闷啊,暖哥儿多好玩儿,我爹娘呢?”

  这时候暖哥儿该喝奶了吧,就吃一小碗米油?

  吉祥道:“老爷被沈老爷子叫去,太太带着人去两位姑爷家了,晌饭都不回来吃的,您想吃什么告诉奴,奴去给你做。”

  林重阳摇头,“还早呢,再说吧。”他就逗暖哥儿,看暖哥儿喝米油。

  暖哥儿饭量大,王柳芽的奶不够,开始的那个月饿的哇哇哭,后来林大秀让林安去找个奶娘来,帮着喂了五个月。暖哥儿也不挑食,极好养活,没俩月就吃得白白胖胖的。后来林大秀觉得他太胖了就把奶娘退了,林安家的就开始给他添加米油,他也吃得乐呵呵的。

  林重阳觉得弟弟就是个喝水都会长肉的主儿,比自己小时候胖多了,都导致林大秀有点不平衡,有时候跟王柳芽嘀咕“小九儿这么大的时候瘦得跟小鸡仔一样,人都说四个月不到,暖哥儿比**个月的孩子还大,太胖了,让他少吃点。”

  喝了一小碗,暖哥儿一双眼还巴巴地看着林安家的手里的勺子和碗,然后扭头看林重阳,小嘴瘪瘪的。

  林重阳对林安家的道:“大娘,他没吃饱,得喝奶吧。”

  林安家的道:“太太得晌后才回来呢。”

  林重阳想了想,“让人去西市的牲口市场看看,买头下奶的母羊回来,给暖哥儿喝点羊奶儿。”

  羊奶不上火,暖哥儿已经六个月,吃米油、蛋黄都不过敏,吃羊奶也没问题的。

  林安家的笑道:“还是爷最疼咱们暖哥儿。”那俩爹娘整天忙活,孩子都顾不上管。

  这么一想她又心疼林重阳,哎呀,小九最可怜了,小时候没有娘照顾,一个不靠谱的爹,都说饿得三岁了还跟两岁孩子一样,瘦得一双大眼睛格外大,看得人直心疼。

  都说小九是神童,小小年纪能作文作诗,还中了秀才,可也不想想那么小个孩子就学这些个别扭嘴的东西得有多难啊,又费脑子,否则小九也不会比同龄人个子矮一些了。

  现在小小年纪就要上翰林院当值修书,伺候那些官老爷、皇帝老爷们,结果他们还欺负他,每天早起晚归的,风里来雨里去,勤勤恳恳,结果都升官了也不给他升。

  作孽哟,这是欺负咱们小九性子温柔啊!

  林安家的抱着暖哥儿,“让九哥哥休息一下,咱们出去消消食,再吃两口蛋黄,打发个人去给暖哥儿买奶羊去。”下了地,她对吉祥道:“让爷休息一会儿,别总惹他说话,伤神儿。”说着就抱了暖哥儿出去,一边走一边跟暖哥儿道:“暖哥儿,小九哥哥最辛苦,对暖哥儿最好了,暖哥儿可要记着啊。”

  第186章 安慰、平静

  吉祥见她走出去了, 才朝着林重阳吐吐舌头, 也不敢说话, 轻手轻脚地去给林重阳拿枕头让他歪一会儿。

  林重阳道:“我又不困。”不去翰林院,他睡到自然醒, 起来射箭打拳, 悠闲得很呢。“拿那一摞书来给我瞧瞧,看看有没有错处。”

  吉祥小声道:“爷, 看书伤神儿, 歇歇吧, 那书吉祥和哥哥帮您看过了, 没有错处。”

  那是林重阳编写的一本孩童声律启蒙,其实就是把现行的一些复杂的音律书重新编订一下, 用他的智慧进行简单化, 要求更加清晰简单,小孩子也能朗朗上口。

  日常生活,哪怕是不走科举之路, 能够吟诗、唱曲、对个对子什么的,也能丰富业余生活,关键是有了文化的熏陶,百姓们普遍可以讲究一些, 文雅一点,就不至于太过粗鄙。

  如果老百姓做工之余,多研究文化,那些搅弄是非的就会少起来, 也能更加丰富稳定。

  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

  所以他暂时并不想为了那些文化人编写更高水平的书籍,更倾向于为文盲、初初识字的人编写基础的书籍,引导他们的兴趣和学习路子,让他们能够持之以恒,保持下去。

  希望精神和物质能够同步增长。

  这最基础的东西,吉祥和冯顺的确能帮忙检查了。

  不许看书,林重阳就说把他的长箫拿来,有些日子没有吹奏过了。

  这个吉祥倒是乐意,去将林重阳的长箫,还有书房里的笛子、排笙都拿来,另外还有一架七弦琴。

  林重阳笑道:“拿琴做什么,我们又不会。”

  他现在差事多,并没有时间学琴。

  吉祥道:“上一次沈小姐她们过来,她和沈太太一起弹的曲子真好听,要不爷你也教教我吧。”

  林重阳虽然没学,可她对自家少爷的水平非常自信,只要他看看谱子,摸索着弹两下就会了。

  林重阳寻思换换脑子也不错,就让她去拿那本沈老爷子留下的《琴操》,这是一本简单的入门书,讲了宫商角徵羽,以及抚琴的标准动作、指法,还有简单的练习曲子。

  吉祥虽然现在可以识文断字,却看不懂这样专业的东西。

  林重阳先对着琴谱教着她认弦以及学简单的手法,吉祥聪明伶俐,学东西很快,林重阳又有一定的音律基础,虽然自己不会弹琴,但是一些指法却也懂,所以能教得不错。

  林重阳夸她,“会做饭绣花的女孩子心灵手巧,你女红好,弹琴就更简单了。”

  被他这么一夸,吉祥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也不谦虚,“爷,等吉祥学会了,以后你要是累了奴就弹琴给你听。”

  林重阳说好。

  吉祥学了几个基础的指法后就不再让林重阳教,免得累着他,林大娘要来讲的。

  “爷,奴给您吹笛子听吧。”

  林重阳的长箫如今已经有大家范儿,不过他并不长吹,反而喜欢听人吹。

  吉祥学了吹笛子,在他和沈老爷子的指点下,也有不错的水准。

  林重阳道:“你吹一曲春江花月夜,再来一曲平湖秋月。”说完又指了指另一边,“去北炕上吹。”

  笛声太近,不适合欣赏。

  吉祥顺从地过去,很快就有悠扬悦耳的笛音在房间里流淌,如水一样,荡涤心灵,让人觉得十分舒服。

  虽然林重阳觉得自己不困,可靠在大靠枕上,听着这样含蕴,隽永的调子,就觉得心情平和宁静,很想入睡,这首春江花月夜原本是吴曲,只是原曲不存,现存多为后人填曲。所有填曲中以唐代张若虚这首最有名,哪怕后来宋代婉约派词人也多有佳作,林重阳觉得还是张生的最有意境,虽然内在感情激烈,却自然舒缓,平心静气,虽然悲壮慷慨,却也并不哀伤悲切,反而含蓄隽永。

  哪怕是温八叉填写的诗词也不能与之比肩的。

  哀而不伤,婉而不媚,清新隽永,渊源悠长,这样的作品才能永流传。如果感情太过浓烈,一味地悲切、愤怒、控诉,可以一时拔高,却不能超凡。

  听着听着,林重阳就睡着了。

  这时候外面赵文藻、陆延还有庄继法、蓝琇几个则结伴而来。

  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升迁,可林重阳却原地不动,这让他们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按照陆延之前的性子,是要上疏为林修撰鸣不平的,当然会被另外三人给按住。

  最后他们就约着一起来瞧瞧林重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