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锦绣官路 > 第240章

锦绣官路 第240章

作者:桃花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8:29:43 来源:免费小说

  林重阳见姜尚书没了阻碍,自然不再多说话,只等太子驾临。

  巳时不到,就有太监前来通报殿下即到,众官员立刻到工部大门恭迎。

  很快,就有东宫护卫高声通报:“太子殿下到!”

  第176章 博山、二胎

  姜应宗带着俩侍郎躬身施礼迎接, 郎中及其以下官员跪地迎接。

  因是日常问询, 所以太子并未全副卤薄, 只带着十数名东宫护卫以及简单的仪仗,自午门、承天门、东长安门出, 片刻就可以右拐进入兵部门前的大街, 过了兵部就是工部。

  东长安街到玉河北桥这一段官署密布,所以负责巡逻、警卫的兵士们很多, 又因太子出宫入工部, 自然是严阵以待不敢有半点差池。

  当太子辂车停下来的时候, 林重阳就随着前面的郎中跪下, 片刻就响起太子欢快的声音,“老大人免礼免礼, 诸卿免礼。”

  姜应宗立刻请太子入工部大堂上座, 众人又一次行叩拜礼。

  太子站起来挥了挥手,“姜尚书免礼免礼!”

  姜应宗却规规矩矩道:“殿下,礼不可废。”领着众人将该行的礼仪一板一眼地做了全套, 一丝不苟,其他人也不敢浑水摸鱼。

  林重阳却寻思这老头是不是不喜欢太子来工部,所以故意为难好让太子知难而退,以后不要没事就出宫给官员们添乱子。

  果然, 等行礼完毕之后已经两刻钟过去,太子刚来时候的兴奋劲去了大半,“姜尚书只管忙去,小王只与虞衡清吏司和奇技馆诸人说话即可。”

  姜应宗还想坚持自己等人要陪同, 这时候李固从外面进来,上前拜见太子殿下。

  吏部在工部前面,从后面过来自然很快,不过他来干嘛呢?

  林重阳等人在他见过太子之后少不得还得跟李固见礼,然后就想起来李固还是詹事府少詹事,想必是怕工部尚书“怠慢”太子,特意过来撑场子的?太子可是未来皇帝,大家要在他手下讨生活,谁敢啊。

  等真正坐下来说话,已经过去半个时辰。

  好在有李固帮忙,姜应宗是被拉走了,太子顿时觉得自在许多,毕竟邓铉职位低,林重阳年纪小,他们对自己深怀敬畏,他也不必太拿捏拘束。

  太子先问林重阳奇技馆需要什么,让工部如何配合,然后又叮嘱邓铉,“虞衡清吏司要全力配合林修撰。”

  邓铉道:“殿下放心,微臣自当鼎力配合。”

  林重阳就表示需要勘探地质,寻找冶炼玻璃所需的矿砂、矿石,可以先在顺天府境内附近找,如果没有就扩大到山东、山西,另外他还需要翻阅工部冶炼记录以及各种书籍寻找尽可能多的信息。

  太子当下笑道:“这个小王可以做主,林修撰也可以拿着我的牌子去翻阅文渊阁的书库,甚至可以借到东宫细看。”

  见太子这样支持科技发展事业,林重阳心下十分感动,毕竟在很多大臣眼里这是无关紧要的,就算用来摆排场的价值都不大,更不需要耗费什么心血。

  他相信等他把玻璃烧出来,等寒冬凛凛、黑夜漫漫,他们摸黑上朝的时候,他把这样方便的灯笼送给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改观的。

  他知道很多大佬们暗地里说林状元不务正业只怕要走歪路。

  正常的状元升迁路子是翰林院历练几年,等六年一度的京察之后,可以去六部任员外郎、郎中或者外放知府、知州、提学官等,然后在詹事府开坊转一下,再有个几年就可以任侍郎兼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

  这是大部分人向往的翰林官最理想升迁之路,当然也只有为数不多的才会这样。

  而本朝官场的特色凡农业、科举以外的事情,基本评不上多大的政绩,尤其是手工业技术、商业方面。

  杨琦就曾委婉地表示过让他专心翰林差事,哪怕清闲也不要在一些细枝末节上耗费精力,影响仕途。

  可林重阳觉得原本皇帝不支持他都要想办法推一把,现在皇帝并不排斥,甚至还颇有兴趣,那他干嘛要躲开?

  先做几样实用的器具出来,让官员们也都用上,切实感受到好处,这样才能慢慢扭转他们的观念。

  这也是他为什么不让奇技馆先去改进什么农具的原因,官员们感受不到老百姓的方便,只有自己感受到才是真的。

  自行车和马灯可以方便他们上衙、出行,这是切实利益,甚至比吃喝还符合他们的需求。

  邓铉立刻就让几个主事去把关于琉璃釉以及工部窑炉的一些资料找来,还有一些早年记录的地质勘探资料也拿来,专门放在一个书阁上让林重阳翻阅。

  林重阳去看书的时候,太子就好奇地询问赵文成一些问题。

  他见赵文成虽然双腿不便,但是整个人干净文雅,没有一点邋遢颓废的样子,让人对他也油然欣赏。

  他问了赵文成很多问题,赵文成都一一回答。

  “奇技馆是不是很有意思。”太子问。

  赵文成回道:“回殿下其实挺危险忙碌的。”

  林重阳听着也松了口气,要是赵文成敢说好玩,保管要得罪那些老尚书们,说他们勾引太子贪玩,将太子置于危险中。

  太子却不死心,还是一个劲地问奇技馆如何如何,得知真的只有那么一座院子,住处紧张、作坊拥挤的时候,他又觉得需要改善。

  “台基厂那里有空地,倒不如咱们挪去那里,小王也要常去巡视。”

  林重阳忙道:“多谢殿下体贴,现在奇技馆还没有什么建树,殿下万不可对其太过优厚,以免惹来臣工们对殿下的劝谏。”

  一旦有劝谏发生,那其实不算愉快的事情,想做的做不成,阻拦的不遗余力,到最后难免不欢而散,哪怕一方妥协也心有不满。

  太子见林重阳如此说便笑了笑,就没再提,他原本说把奇技馆移到台基厂那里也不是单纯为了奇技馆考虑。奇技馆在城外的话,他出城不便就不能去。这一趟出宫估计都要惹来言官们反对,说什么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太子殿下有事可召臣工入宫垂询而不可轻易出宫增加危险,出城那就不用想了。

  如果挪到台基厂,毕竟也靠着詹事府,距离衙门、皇城也不远,他要说出来巡视,还是有机会的。

  这时候就有太监提醒太子应该回宫。

  太子虽然心里不乐意,却也必须要起驾回宫,少不得再叮嘱林重阳和邓铉几句,让林重阳放开手脚尽力,让邓铉一定要好好配合林修撰。

  几人跪送的时候,太子将林重阳扶起来,“林修撰拿我东宫的腰牌去东华门递牌子,自然有人带你入宫。”

  大有你常来宫里找我玩的架势。

  林重阳自然不敢这样解读,这可是国之储君,未来的希望,要是一心贪玩的话实在是让人有点不敢相信。

  将太子恭送回宫,林重阳等人松了口气。

  邓铉笑道:“林修撰,最近是不是要见天来工部,咱们可要多多亲近。”

  林重阳拱手:“还要多多劳烦邓郎中,不知道邓郎中能否派两名书吏帮忙梳理文书。”

  邓铉自没有不肯的,就问他有没有想好的人选。

  林毓隽是在刑部实习,庄继法在兵部,蓝琇却在工部的,只是不在本司。另外还有几个认识的同年,也在工部实习,其中有俩在虞衡清吏司的。

  林重阳就报了他们的名字,又把蓝琇的名字也报上,看看能不能一并要来帮忙。

  蓝琇在这里一直都被使唤端茶递水、偶尔抄一些文书之类的,还没有正式给差事。

  林重阳想拉他来帮太子婚礼出把力,积累一点经验和人脉,以后在六部实习也能少受些闲气。

  果然邓铉听他要蓝琇,就笑道:“我想林修撰会要这位同乡,早就帮你向水利司要了人的。”

  人家示好,林重阳自然领情,道了谢,邓铉就让人去把蓝琇请来。

  兄弟见面相视一笑,莫逆于心。

  邓铉就让他们只管忙,有需要的就找他,然后就将空间留给他们。

  几人少不得要小声说几句叙旧的亲密话。

  片刻,林重阳道:“冶炼工艺咱们摸索得不错,当务之急找材料,有了材料反复试验总能成功的。”他就让诸人帮忙先看京城附近各地以及山东各地的地质特点,看看能不能有现成的可以烧玻璃的材料。

  他记得前世山东有个博山玻璃品牌,非常有名,做出来的玻璃制品清澈非凡,十分漂亮。

  所以,那里肯定有适合烧玻璃的材料。

  他寻找山东博山的资料,只是翻了半日也没翻到博山在哪里。

  他问了几位同乡,也都没听说过博山,然后都分别查找山东各府的山名。他们也没问林重阳为什么一定要找博山,为什么认定博山在山东,反正他这么说他们就这么找。

  林重阳亲自去问邓铉,邓铉也没有什么印象,提醒道:“亦或者博山并非一座山名,可能是个地名。”

  虽然一般以山为名的地方基本都会有这么一座山,但是也不排除有例外,比如说京城西边的石景山,并非一座山。

  林重阳道了谢,继续去找,依然没有找到。

  蓝琇道:“会不会不在山东?”

  林重阳道:“定然是山东某地,而且不是海边,很可能是青州、济南或者兖州境内,再往更小的地名去找,不要只看州县看看有没有村或者镇。”

  这样无疑会加大工作量,非一日之功。

  蓝琇道:“续宗在户部广西清吏司,不过他们和山东清吏司挨着,让他帮帮忙?”续宗是庄继法的字。

  林重阳笑道:“那倒是好,就怕给他们添麻烦惹来非议。”

  蓝琇笑道:“不会,他们也闲得很。”

  林重阳也能理解他的意思,哪怕工作很多本应该很忙,可出于一些这样那样的缘故,反正新人一入行,总是要闲上一段日子的。

  到了下衙的时间,众人约定明日继续来此,林重阳则去告辞邓铉,蓝琇去找庄继法。

  一连两日,他们也没找到博山的确切位置到底在哪里,林重阳又不得不去东华门递牌子求见东宫,请太子帮忙去文渊阁看书。其实他已经不抱希望,他怀疑博山这个地名是后来朝代改的,原本不叫这个,至少明代时候不叫这个,可他也只是无意中逛市场的时候听到的,并没有特意了解所以记不清。

  后世很多地方有特色市场,江苏相城渭塘的珍珠,连云港的水晶等等,这些他也是无意中听同学同事们买首饰的时候说起的,但是玻璃印象实在是不深刻。

  太子对他主动求助非常高兴,不但热情接待他,还要亲自陪他去文渊阁,林重阳自然不敢劳驾太子,就让小太监陪着去找。

  本朝文渊阁的位置与后世不同,后世在文华殿后,本朝却在左顺门外,在文华殿南边靠近宫墙位置。

  如今的文渊阁和内阁是连在一起的。

  一处四合院建筑,文渊阁是主建筑,双层木阁楼,木色清漆,古色古香,然后围绕文渊阁有一圈院落和房屋,就是内阁办事的衙署。

  林重阳跟着小太监低调地从侧门入了文渊阁,先登记,然后浏览一下目录,再去估摸的位置找自己所需要的书,虽然没有找到博山是哪里,但是他也找到很多有用的资料,记住书名和位置,到时候可以慢慢借阅。

  没找到博山在哪里,林重阳决定采用第二个方案,虽然麻烦一些,可也只能如此。

  那就是让各地送一些疑似矿石通过实验来确定是否可行。

  烧玻璃的材料,除了燃料还需要矿石加化学原料,矿石主要是含有硅的那些,另外还需要有钙、钠……

  经过资料整合,他觉得自己差不多可以确定几种成分,然后不断地反复试验,最终确定需要的几样。

  一连忙活了好几日,十月初五林重阳休沐终于可以在家好好歇歇。

  他在院子里和林大秀摆弄那些菊花以及兰花、君子兰,林大秀还弄了很多好看的石头,五颜六色的,用来装饰花盆。林重阳看着那几块白色带黄的鹅卵石,脑子里就开始寻思能不能用来烧玻璃。

  林大秀看他拿着几块鹅卵石发呆,不禁摇摇头又给王柳芽几人打手势,让他们不要吵到林重阳。

  王柳芽却“啊”地叫了一声,结果把林大秀和林重阳等人吓了一跳,都抬头看她。

  王柳芽抱着自己的肚子,“我、我……”

  林大秀赶紧起身几乎是一步就跨过去将王柳芽扶进屋里,又对林重阳道:“快,去油房胡同请王大娘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