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锦绣官路 > 第209章

锦绣官路 第209章

作者:桃花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8:29:43 来源:免费小说

  就连林毓隽都因为是帅大叔也没少挨砸,更何况林承泽正当青年,形容俊秀,男人最好的年纪。

  众人嘻嘻哈哈地说着,陆延道:“我得把这些都写下来,然后给京城快报投稿,第一手资料。”

  他们投稿上瘾,当然是用马甲的,不会让人知道真身。

  而林重阳是不会投稿的,他有这个时间宁愿写自己的札记,不过他把每一期的报纸都收藏起来,这可是珍贵材料,多少年后,他留给子孙,说不定就发了。

  他保存报纸是有意识的,没有塑封不要紧,直接用生漆或者桐油刷过,防腐防水,安全得很,嘿嘿。

  因为明日要去礼部参加琼林宴,所以夜里大家也不能太闹腾,街坊邻居们也不好太打扰,入夜就赶紧散了各回各家关门歇息。

  第二日一早众人去礼部,参加琼林宴顺便将统一制服——进士服交还国子监官员,然后再从礼部领取新的进士巾帽袍靴。这一次都是深蓝色的圆领袍子,不再是大红的,这套衣服在授官前当礼服,授官后就是常服,以后自己也可以按此制作,不会违制,算是给进士们的样衣。

  当然时至今日也已经流于形式,不少人只是穿着参加一下琼林宴,走个过场而已。

  琼林宴由一名内阁大学生主持,另外读卷官和殿试执事官们基本也都参加,全都簪恩荣宴绢花。

  其实原本簪花并不是那种大红大黄大绿的花,而是秀气精致的点翠绒花,非常精致,只是后来那些礼部官员闹腾新科进士们,就跟闹洞房闹新妇一样的心理,觉得自己当初被闹腾过,一定要闹腾后来人。

  所以就变本加厉。

  林重阳也就入乡随俗,随便他们折腾自己,戴花就戴花。不过琼林宴比骑马夸街又不一样,都是士子座师们,就不好放肆,所以并没有人再给他们簪大红花,而是簪恩荣宴牌花一枝,这个是御赐的宫花,还有小绢牌一面,上面刻着恩荣宴字样,状元是银牌,其他铜牌。

  教坊司会入宴负责娱乐项目。

  宴会其实就是进士拜会座师,座师认识新科进士们的合法场合,不过除了前二十名以及早就相识的,其他人也基本没有机会说多少话,毕竟众目睽睽,且人员众多,也没有多少时间好聊。

  当然前二十名可以请主考官副主考给写加批,其他人各自找房师,写了加批到时候可以印各自的进士朱卷,之后朝廷印进士登科录,进士们自己也要印同年录等。

  所以琼林宴就是给大家一个集体聚会的机会,互相结识一下,此后就是同科进士,感情非同一般,必然要互相扶持的。

  宴席之后就是新科进士们去鸿胪寺学习礼仪的时间。

  学礼仪的时间比殿试时间还长,起码要两天,各项礼仪事无巨细,学得人头大,不过大家也有窍门,关键的几样学了,其他的到时候看礼部官员眼神,反正总有礼部官以及鸿胪寺官指点的。

  等礼仪学成,又赐状元冠带朝服等两套,所有进士都赐进士元宝五锭,其他人没有御赐朝服,这只是状元郎的殊荣。

  原本林重阳以为有钱好领还挺高兴的,结果领到手发现是宝钞五锭,那感觉……有一种其实皇帝才是最抠的感觉。

  好在状元还是有点好处的,赐给他的袍服有一套状元朝服,二梁冠,可插簪,可系冠缨于颌下。朝服与文武官的朝服相同,大红罗袍一件、大红罗裳一条,其实就是裙子,衣裳都有黛色缘边,庄重严肃。里面是白绢中单,配饰有药玉玉佩,上面有铜钩,可挂于黑色革带上,履袜、槐木笏板以及锦绶等也都齐全。另外还有一套状元圆领袍服,其实就是状元常服,乌纱帽,插着点翠银花,这才是簪花的真正样子,袍服是红色也可以是青色或者深蓝色,不过林重阳的是红色的,还有斜披红锦一块,素银腰带,六品制,另外朝靴毡袜各一双。

  状元是唯一一个就算授六品官也可以穿四品以上绯色官服的特例,这是给状元的福利。

  初十,状元便换上大红罗袍朝服头戴二梁冠率领众进士进宫上表谢恩。这等于未授官、无品的情况下上朝觐见,是给新科进士的又一个殊荣,因为这之后有些人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见到皇帝。

  鸿胪寺设表案于奉天殿门东侧,文武百官朝服侍班,锦衣卫设卤薄法驾于殿前,皇帝穿皮弁服乘辇入华盖殿,殿试执事官磕头礼毕,鸿胪寺官奏请升殿,殿内乐起,中和韶乐奏升平之章,皇帝御座,乐声止。

  此时丹陛下鸣鞭三次。

  皮鞭,一丈多长,由司礼之宦官执鞭,由下飞舞回旋而上,其声缭绕于空中,响彻云霄,如鸾吟凤啸,清脆无比。

  鸣鞭三次之后,文武百官如常行礼,之后林重阳等新科进士就随着鸿胪寺官入殿,四拜皇帝,平身后上谢恩表,礼毕。

  皇帝坐于金台宝座上,看着新科进士们,心情大好。

  如今进士队伍越来越年轻化,再也没有那些新科进士七老八十,让人看着倒胃口的,行礼谢恩的时候皇帝都担心他们会不会跪下就起不来。

  这一科最长的一个五十有二,最年轻的十三岁,实在是好兆头,龙心大悦。

  皇帝视线在新科进士们身上一一扫过,感觉他们一个个恭敬又紧张,很是满意,一番训话之后,便让鸿胪寺官员领进士们退场。

  第二日林重阳还要带领进士们去国子监拜谒孔子庙,国子监在京城最北的崇教坊,众人天不亮就出发,坐车很久才到。

  拜谒孔子之后易冠服礼仪,标志着众人彻底摆脱平民身份,一跃成为官绅阶层,这也是众人寒窗苦读所追求的人上人!

  其实不只是拜谒孔子,还有东西十二哲、六十二儒的神位,也就是说林重阳一干人拜、再拜、继续拜……要是身体差点的,中途就觉得气血翻涌,几欲昏阙了。

  连林重阳这样身体好的都觉得已经要天旋地转,恨不得趴在地上再也不起来。就在大家感觉脑袋都充血,昏昏沉沉,几乎抬不起来的时候,终于结束。

  众人迈着虚浮的步子跟在唐煜以及国子监祭酒等官员后面,听说要参观进士碑,给新科进士立碑留名青史,众人一下子来了精神,就跟打鸡血一样,一个个精神抖擞起来。

  钱由皇帝从内帑拨发,虽然钱不多,却是无上荣耀,众人自然倍感荣幸。

  进士碑,高**尺,錾刻卷云纹,碑头錾刻楷书大字:“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绍庆十八年庚戌科三月三日策天下贡士林承阳等三百名,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用兹告示。”

  下面第一名就是状元,依次排列下去。

  想到自己的名字也会刻在这样一块大石碑上,而且排名第一个,林重阳就觉得有股热血从心底涌上来,让他浑身暖融融的。

  谁不想名垂千古呢?

  尤其他从后世穿越而来,就会有一种人在做天在看的感觉,自己把名字留下,若干年后,是不是也会有人知道?

  虽然不是自己曾经知道的明朝,还会有一种万一会遇到熟人的感觉,毕竟时代发展到那个程度,就和自己的家乡是差不多。

  等自己以后把家族画像都留下,自己的也留下,留给林家堡的后代子孙,进入21世纪以后或许大概可能吧……

  哎呀,想想就好激动!

  “重阳,想什么呢?”赵文藻看他有些神游物外的样子赶紧唤他。

  林重阳回过神来,笑了笑,“我在想也不知道千百年后,还有没有人会在意这些,后世人会怎么评价我们。”

  赵文藻笑道:“只要我们恪守本心,管别人在不在意怎么评价呢,反正当下我们走好每一步就是了。”

  确实如此。

  林重阳点点头,“多谢赵兄。”

  自己不应该被未来捆住,应该活在当下,注重眼前,至于身后名,那就是无能为力的了。

  在国子监祭酒的带领下,大家欢欢喜喜地进行了新科进士碑铲土奠基仪式。

  孙科发现旁边还有一块碑,却用黄绫子盖住,好奇道:“这是什么?”

  唐煜笑道:“这可是本朝第一殊荣,陛下亲笔题词的六首状元碑,要请状元郎亲自揭开黄绫。”

  众人一听纷纷羡慕,恭喜林六首,“林状元快快揭晓,咱们一起瞻仰御笔。”

  林重阳听着他们有人喊自己六首,还觉得怪怪的,六首岂不是六个头,自己真是累晕了,晕乎乎的净胡思乱想,可以说自从殿试以后他就没回过神来,一直都有点神游太虚的架势。

  他上前恭恭敬敬地行礼,然后双手揭下黄绫,就见上面是几个颇有气势大字:六首状元碑。

  下面还有六首状元的家族、履历以及林重阳的学历等写得分明,甚至连他中状元时候的身高都写得清清楚楚,让林重阳颇为冷汗。

  众人却份外羡慕,连连赞叹,这可是御笔亲题,荣宠无限,比起进士碑来不知道要光荣多少。

  真是天大的荣耀!

  到时候林家堡、密水县给林重阳修建的进士牌坊和别人都不一样,必须是六首状元牌坊!

  整个林氏家族都跟着水涨船高。

  恭喜声不断,林重阳还礼还礼再还礼,头点得更加晕乎。

  等此项活动完毕,新科进士们身边围着的官吏们都各自退去,只留下一干菜鸟进士们还在头脑发热。

  有那些冷静的却也明白,这几天人家围着他们打转,不过是三年一次的盛典,就和过年一样,凑一起热闹一下而已,并非是真的恭维他们。

  进入大明官场,他们就是最新的人,没有一点根基,也没有一点建树,是最应该夹着尾巴好好做事的,以求尽快提升。

  毕竟这满朝官员,哪里有一个是等闲之辈?

  进士算什么?

  翰林院里全是每一科的一甲二甲一等,只要科举不断,进士们就会源源不断输送进来,尤其是翰林院那种学霸聚集的地方,他们还真是没有什么优越感。

  想到这里,大家不禁抖了抖,连日来的头脑发热也冷静了很多。

  接下来可以空闲两天,因为要准备朝考,对新科进士们进行职业分配。

  一甲三人不需要参加朝考,只有二甲三甲的才需要,等成绩出来以后就可以直接授官。

  这几天功夫,新科进士们少不得要宴请同年以及街坊,流水宴足足地摆,最高调的莫过于蔡康,他请了所有同年赴宴。

  不过林重阳没有摆流水宴,比起中解元时候的大办酒宴,中状元他低调得还不如一些同进士,其他伙伴也只是小范围宴客,并没有大张旗鼓。

  接下来几日他们备了不贵重却颇文雅的礼物趁着唐煜等座师们有空的时候分别拜访。

  有沈老爷子之前给他讲的官场规则以及沈之仪的指点,他自然知道应该如何,拜访的时候不留下吃饭,只坐着说会话儿,座师说什么自己就恭敬地听着,绝对不主动发表什么意见。

  他这样倒是给人留下个虽年少却颇沉稳内敛的印象,当然也有人觉得他木讷不通世故,对座师不热情,不知道主动投靠。

  最后大佬们得出一个结论,毕竟还是孩子,目前无甚大用!

  不巴结朝中权贵,这是林重阳给自己定的底限,任何权贵,现在都要看皇帝脸色,仰皇家鼻息,所以没有什么好巴结的。

  更何况他现在的确年纪还小,哪怕有能力朝廷也不会委派重任,首要任务就是在翰林院好好进修,然后快速摸清京官们的脉络,在大家都不注意他的时候默默积蓄力量,闷声发财。

  第158章 分配

  这期间陶元杰帮他联络人买宅子, 谈判是林安带着冯顺去的, 别说状元郎, 就算林毓贞这样的同进士也不可能正儿八经去和人家谈买卖,这是有伤身份的事情, 容易被人诟病被御史抓小辫子。

  谨慎总是好的。

  新宅子是座三进带着一个小小跨院的院子, 位于大时雍坊,靠近宣武门那里, 离翰林院有距离, 但是宅子不小, 还带着一个小小的花园子, 看图纸林重阳很喜欢。

  关键宅子离大路不远,又不在街面, 算是闹中取静, 挺好的。

  这栋宅子作价五百两,林重阳知道这是半卖半送新科状元郎的优惠价,领这个情。

  另外还买了一处阜财坊面朝宣武门里街的店铺, 门面两间,后院两间,小小的,三百两。

  城外的小庄子暂时没买, 钱不够了,一个一百多亩左右的小庄子,哪怕是友情价至少也需要一千多两银子。

  他没钱了。。。

  不过有铺子和小宅子落脚就足够,吃喝用度先从市场买就是了。

  花费了几天把这些处置好, 虽然有找房款的习惯,但是类似这种内部人情价是不会如此的,除非想撕破脸,更何况既然想送他这个人情,又不会去做那样没脸的事儿。

  宅子买好,林重阳就让祁大凤带着几个村勇先住进去,收拾一下。

  那宅子里留了大部分家具,根据自己家的习惯有所添减,另外还要根据他的习惯进行简单的改造。

  等那边归置差不多,他就想让三伯等人都搬进去。

  林毓隽却不肯,他道:“朝考的成绩和殿试差不多,你四伯和大哥估计是第三等榜下即用,往各布政司去观政,不会留在京城。”既然他们不留在这里,那他住明时坊的小宅子也够。

  更何况他们十年没回家,这一次肯定要回乡祭祖,到时候可以把俩孩子留在家里请父母教导。

  林重阳听他的意思是要送三伯娘他们回老家,有点担心赵氏的身体,有身孕只怕不适合奔波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