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刚开始,头羊是很不听话的。
头羊是只公羊,身架子高大,长着一副凌厉的角。一旦吃饱了之后,它就会找棵粗松树或者找块站立的石头不停地磨角,直磨得双角尖铮亮铮亮,看见不顺眼的小公羊,就上前一下撞出老远。更让黑姑可恨的是,这头羊的狡猾和刁钻。每天不论是出了村庄到山场,还是从山场赶回家,都要经过一段庄稼地。这头羊总是在黑姑放松警惕时,一下扎进庄稼地里啃禾苗,头羊进去了,后面的羊便一起撒着欢也窜了过去。
这时,黑姑尽管把手中的鞭子抽出了响声,但事过之后,依然有不少禾苗连根带苗已葬进了羊肚子里。气得黑姑一个劲地狠抽打着羊群,这时头羊则带领着羊们一个劲地疯跑,让后面的黑姑紧紧地追赶着,有好几次她都看见,头羊一边跑还一边回头向这边望。黑姑见了,气得七窍生烟的感觉都有。
一到山场上,黑姑便开始了惩罚行动。她挥动着羊鞭,看见不顺眼的羊就抽,毕竟年纪小力气不足,一会儿就累了,一屁股拍在石台上,喘着粗气恨恨地想着制服头羊的法子。看来今天或者明天回家这顿挨打是脱不了。每次羊吃了人家的庄稼,都会这边还没圈好羊,那边已被人家找上门了。当着人家的面,爷爷只能劈头盖脸地打黑姑,好让人家破破火气,下个台阶。
对了,孩子犯了错,不是打屁股就是抽耳光。屁股肉厚,用力小,就不很痛,而抽耳光或者拧耳朵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拧耳朵,一拧就得疼上好几天。俺就抽它耳朵梢,看看你记事不记事?
想到这里,黑姑立时站起来,提溜着鞭子悄悄靠近头羊,猛地一甩鞭子,啪的一声,鞭梢正好抽在了头羊的耳朵上,疼得头羊蹦了两蹦,接着窜出了老远。之后,狡猾的头羊一边吃草,一边都用眼角瞄着黑姑,不等黑姑靠前,就跑远了。
黑姑见使用鞭子失去了威力,便用投石头的办法,让头羊领路。
而投石头是有技巧的。投不好的话,会打断了羊腿,打瞎了羊眼,打破了羊皮等等,这些回家都不好交代,万一打错了,挨一顿揍是小事。瘸腿的羊撵不上趟,放在家里,还要每天割羊草背回去。夏天的话,还容易感染,招苍蝇生蛆,慢慢地就会瘦死。一年的工钱就泡汤了,一年风吹日晒顶雪冒雨受的罪就白受了。
投石打羊,只能打羊角。
羊角硬,石头也硬。硬碰硬,一般不会有什么伤害的。别看羊角硬,但真要被石头打着了,那也是要命的疼。羊角靠羊脑子近,好记事啊。
于是,黑姑就开始练投石。
在没有练成之前,黑姑又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同爷爷一起,用麻绳网接了一个个类似牛笼套的羊笼套。每天临出门时,挨个给羊儿们套上。
套上羊笼的羊儿们,再次进入庄稼地之后,就张不开那尖尖的嘴了,一棵庄稼也踢蹬不了了。来到山场上,黑姑再挨个给羊儿们解开。惟独不给头羊解,头羊嗅着浓浓的青草味,干着急,一口也捞不着吃。
一口也捞不着吃草的头羊,便站在那里不停地向黑姑张望。黑姑就当没看见一样,心里就乐滋滋的,自言自语道,你不是很能吗?再让你能!一个畜生,想斗过人,门都没有!你先等着吧,俺先练练这招投石,待会累了再给你解开。
练投石,就得先找好靶子,黑姑就试着用那些树或者高高的立石作为靶子,虽然渐渐地就开始掌握了基本的窍门,但仍然是要么打不准,要么打不狠,没力。行家都知道,这是手法的问题。
后来,黑姑遇上了老羊倌绺腿。绺腿放了大半辈子羊,不管多么刁钻的羊只要到他手里之后,不出两天,他就驯服得服服帖帖地,在方圆几十里内很有名气。投石打羊,更是他拿手的绝活。他的投石号称是指哪打哪,从没失过手。
那天,绺腿撵着群羊过来时,看见黑姑正在对着一棵孤松练投石,十次有九次让石头擦树而过。绺腿站在山头上看了半个时辰,黑姑那坚韧的劲头,把他打动了。于是,抬腿嗖嗖向前,那腿脚和步子根本不像快六十岁的人,“绺腿”这一绰号果然名不虚传。
就这样,黑姑成了绺腿的徒弟。从选石头,到怎样握石头,以及怎样运力投石头,都是绺腿手把手地教。待掌握了基本技巧后,才开始选择靶子,先是打五步远的靶子,待打准了,再练十步远的。渐渐地,黑姑每投一石,都能让蹲在一旁石台的绺腿露出满意的微笑来。
三个月下来,黑姑就敢开始用石头指挥头羊了。
再次路过庄稼地的时候,头羊又要伺机窜进庄稼地里解馋,刚跑到堤堰下,一块飞来的石头正好打在公羊的右角上,直打得头羊后退了两步。黑姑看头羊还没有掉头的势态,于是又一扬手,一块飞石再一次落在了头羊的左角上,又让头羊蹦了个蹦,一掉头迅速转到正道上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绺腿不仅教了黑姑的绝技,还在练投石的空隙休息时,给黑姑讲故事。他讲竖旗山上的旗杆窝的传说,说是当年有一个书生姓张扯起大旗插在竖旗山顶上,招兵买马数百人,一路征讨东边岚山海盗。从这里去日照海需要过九岭十八坡,他们从十字路出发,还没到岚山,刚到坪上就被甲子山上的一伙土匪给截住了,没两个回合,张书生就被土匪二当家的一刀把脑袋削了,身子还没落下马来,又是一刀,把肚子给开了膛,中午吃的糠菜便撒了一地。那二当家的一看,随后叹了一口气,俺还以为哪里来的名门书生,原来是个渣腐菜肚子。有道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统统地拉上山去。剩下的人马全部被裹上山当了土匪。所以这人哪,能文还必须要能武。文武也要平衡,不能一个强一个弱。你看坪上大铁牛庙的孙镗就与张书生不一样。人家是能文还能武。
坪上有个好像从唐代就有一块巨大的人世罕见的石铁牛,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它形似卧牛,半露半隐卧于土中,约**千斤重,当地人称之为“铁牛”,之后就建了寺庙,当神一样供拜,所在村遂得名为铁牛庙。
有着“为人负气不羁”、“有四方志”的英雄气概的孙镗将军就出生在这村里。传说当年孙镗出生时,村里老百姓听到了三声铁牛的吼叫。
孙镗,自幼习武,年轻时喜善骑马射箭,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练就了一身的好武艺。明嘉靖三十二年,这孙镗到苏杭一带去做丝绸生意,正赶上倭寇掠犯苏、松地区,凶残烧杀掠夺,而那奉命前来迎战的朝廷官兵则是屡战屡败,让倭寇的气焰更加嚣张,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疯狂地残杀百姓,抢夺财产,焚烧房屋,让无数黎民百姓无家可归。孙镗目睹倭寇的侵略行为,便拍案而起。在精忠报国与经商发家的十字路口上,他果断地选择了弃商从戎。
孙镗为表自己忠心报国的决心,就把自己经商的所有钱财一股脑儿全部捐出来,资助军饷。当地的郡守感动了,便将他引荐给松江府参政翁大立。翁大立是个见多识广的官员,心想一个贩卖丝绸的山东汉子想抗击倭寇,你到底有多大的能耐?于是,便将一双常人不能举起的长刀让人抬到孙镗跟前,命令孙镗比试刀马武功。郡守等人都知道这双刀的分量,一只单刀都需要两个人抬,何况是双刀?这时,在场的人无不替孙镗捏了一把汗。
哪知孙镗毫无惧色,挽起双刀便轻松上马,扬鞭打马飞去,手中的双刀时如大鹏展翅样腾空飞舞,时如蛟龙下海样拍岸击涛,直舞得围观的人们目瞪口呆,更让翁大立喜出望外,连喊“壮士”,当场设宴,并亲自为孙镗斟酒。
翁大立的一番盛情,让孙镗不禁摩拳擦掌,一心想着赶快到前线去冲锋陷阵,抗击倭寇。哪成想,第二天,翁大立而是让他一起参加军队演练,熟悉军务,等待战机。过了不长时间,苏松兵备副使任环率军平倭,因寡不敌众,忙向府中告急,翁大立接到战报后,忙派孙镗前去救援。
孙镗赶到阵地,一马当先手起刀落,横扫倭寇,直杀得倭寇鬼哭狼嚎,节节败退,将陷入倭寇重围的任环救出。孙镗的出现,抹杀了倭寇的嚣张气焰。第一次出击就赢得胜利,让孙镗名扬吴中。
随后,孙镗又派人回到老家莒南,将家中的钱财拿出来资助军饷,并在家乡招募莒南儿郎从军抗击倭寇,数千名莒南热血儿郎踊跃报名从军,一起浩浩荡荡南下抗击倭寇。
孙镗率领着这支莒南子弟兵英勇善战,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伏击战,给了侵略者一次又一次毁灭性地打击,使得倭寇半年不敢入侵,沿海的黎民百姓又开始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田园生活。
哪曾想,侵略者的贪婪野心是不会就此罢休的。嘉靖三十三年春,倭寇突然侵犯松江府西,一路疯狂地烧杀掳掠,直逼松江府。孙镗闻讯集兵迎敌,高声大喊:“是可蹙而擒也。”于是,带领数名军兵直杀敌营。倭寇见孙镗率兵员不多,便倚仗着人多将孙镗层层围住,欲报往日溃败之仇,哪知孙镗部下个个骁勇善战,苦战了一天,杀死倭寇无数,杀得箭尽锋钝,直到傍晚还不见援兵的到来。于是,孙镗不敢恋战,冲出重围,边打边撤。
而狠毒的倭寇却是定要斩尽杀绝,在孙镗的背后设下了埋伏。当孙镗退到石湖桥时,穷凶极恶的倭寇伏兵突然四起,在一路拼杀中孙镗不幸坠马落水。哪想孙镗不识水性,被倭寇用长矛乱刺于水中,壮烈殉国。
之后,嘉靖皇帝于三十四年敕赠孙镗为光禄寺署丞。赐孙镗御葬于大铁牛庙孙氏祖茔,建祠祭祀。
师傅,您怎么知道的,您说得滚瓜烂熟?比那大店集上说书的说得还好听呢。
上辈老人留下的,辈辈传呢。俺就是孙家的后人啊。好了,继续练吧。
绺腿虽是孙镗的后人,但是父母在那年春荒时饿死,自幼就给东家放羊混口饭吃,虽然一辈子没娶上个媳妇,但他跟着老羊倌练就了一身武艺,爬山越崖登峭壁样样在行,连那马鬐山顶上的芦苇,每年都是他的战利品。三十多米高的石柱子,四面都是悬崖峭壁,他却一步步地登上去收割了两个秫秸个子样的芦苇。卖给织席的乔家,换来两壶酒和二斤猪头肉,在那四面透风的看羊屋里,美美地享受着……
黑姑遇上了这样的师傅,野心便越来越大了,举手投足根本不像一个女孩子了。她想的不再是单单用投石管理头羊了,而是用投石打野兔击山鸡,打飞鸟甚至击中山鹰,带回家去给娘补身子。
黑姑站起来对着目标继续练习,手中的石头越投越有力量,刚才那种疲劳力竭的神情便丝毫不见了。
喜欢沂蒙黑姑请大家收藏:(wuxia.one)沂蒙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