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官居一品 > 第七六三章 三公槐下(下)

官居一品 第七六三章 三公槐下(下)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20:42:39 来源:88小说

辰时一到,国子监二门缓缓打开,赞礼官高唱道:“请嘉宾入场……”

国子监祭酒徐渭,亲自引着王畿、魏良弼等贵宾,率先步入会场,在上首的一排紫色坐垫上坐下了。

然后宾客们鱼贯而入,在太学生们的引导下,在各自的座位上坐好。

这些宾客都坐定后,会场坐满了七成,只剩面对着讲坛的五排座椅、一共百十个位子全都空着。大家都知道,这是留给什么人的……

辰时一刻,门口出现了礼部左侍郎、詹事府詹事李春芳的身形,他没有穿大红的官袍,而是一身便服,头戴黑纱帽、身穿深色直裰,神情肃穆舟走进了会场。他的身后,是礼部、詹事府、翰林院的文学之臣。这些人同样没穿官服、表情严肃,仿佛谁都欠他们八百吊钱似的,亦步亦趋的跟在李春芳后面,把那些空着的坐垫坐满了。

官员们进完之后,厂卫特务也进来了,不过这些人没有往里走,而是在门口、场边待着,明里是记录辩论,暗里肯定也有监视之意。

原本会场的气氛还算轻松,有些久别重逢的老友,还在小声的寒暄着,但当这些人进来后,一下子就肃静了,众人看到特务就腻味,于是都不吱声了,气氛十分的压抑。

辰时二刻,徐谓站起身来,走到讲坛上,清清嗓子,对抬下人道:“诸位应当知道,我朝出了件耸人听闻的咄咄怪事。”也不看众人的反应,顿一顿,他接着道:“有一名叫海瑞的户部郎中,狂犬吠日、辱骂君父,是可忍……那个,孰不可忍。皇上坦荡,将他的奏疏明发阅看,结果朝野上下、群情激奋,都纷纷上书批驳此等狂谬之言。”又顿一下,他慢条斯理道:“其实按照他的罪名,千刀万剐了都是应该的,可皇上仁慈,即使要惩罚,也得让他心服口服,故而呢,决定用咱们三公槐的论坛,给那海瑞一个认清错误的机会,待会儿他上台,诸公可以畅所欲言,告诉他错在哪里,以正人心、靖浮言。”一番本应义愤填膺的讲话,被他说得支离破碎,一点感觉都没有。

“不大会讲话,大家包涵。”徐谓不好意思的笑笑。朝着北面那排值房招招手,道:“带上来吧。”

一间偏房的门打开了,走出两个身形矫健的番子,两人反握着腰刀,警惕的望着前方。

尔后戴着镣铐的海瑞才出现在众人眼前。今天因为是大场合,所以提刑司没给他戴那套‘金步摇’,只戴着普通的手转脚镣而已;还给他梳了头、洗了脸、净了面,套上了一件干净的葛麻长袍。

只是在现场诸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读书人眼中,这人虽然看着还算精神,却是一副土头土脑的样子,既不像他们想像中那个胆大包天的疯癫模样,也没有什么英雄气概气概,不禁有些失望。

海瑞身后还有两个番子,四个人‘护送’着他缓缓步入会场,海瑞神态平静、目不斜视,走到讲坛前,便听徐谓道:“上来吧。”他便踏着台阶,往讲坛上走去。铁链拖拉在地上,发出哗啦啦的声音……显然提刑司的人接受教训,给他戴了一副够长的脚镣,免得再为怎么上台阶打官司。

待海瑞站定,徐渭指着个蒲团道:“在这里跪下吧。”

海瑞点点头,便跪坐在上面,深色坦然的望着台下的一众文人、文官。

徐谓看看李春芳,皮笑肉不笑道:“李大人,您请吧。”说完不待他回答,便下了台,坐回自己的位子。

李春芳是嘉靖二十六年的状元,极为聪明,懂得为臣之道,人也很忠厚。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被皇帝强派了这个苦差事的,无可奈何,只好开腔道:“海瑞,你的本子我们诸位同僚看过数遍,深以为大谬大差矣,故而同僚齐聚于此,要跟你好好论一论。”

“悉听尊便。”海瑞淡淡道。

“诸位谁先来?”李春芳身为主将,当然不能身先士卒了。

“下官,詹事府胡清安,有话问海瑞。”一个安排好的马前卒出声道:“我观你的《治安疏》,又有个名称叫《直言天下第一疏》,圣人云,吾有三德,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你何德何能,称自己为天下第一呢!”开篇先让海瑞自认老二,从气势上压倒他。

“你没看过我的《治安疏》。”海瑞沉声道:“我在奏疏中说的很清楚。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责任至重,可称天下第一人。而奏疏的目的,乃是不为悦,不过计,披肝胆为陛下直言,当然可称为言天下第一事,故而叫当《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只是不知胡大人为何把个‘事’字吃了。

人群中发出一阵轻微的哄笑,那胡清安脸上有些挂不住道:“我当然看过数遍,每次看都触目惊心,需要强忍不适,若非今日处斯文之地,我定要上前苔你一顿!须知夫道本者,三纲四维也!而君乃纲维之首,夫君臣之义,与天无极,其实尊卑上下云尔,自有伦纪以来,皆未有如此干纪狂诞之说!且不论你的内容如何,单这份伦理灭绝之大不敬,就合该降雷把你殛了!”

“若明君之过就是大不敬”,海瑞睥他一眼道:“难道百官都要逢君之恶?”

“君有何过?需要你狂犬吠日?”胡清安沉声道。

“我的奏疏里已经写得很清楚了。”海瑞垂下眼睑道:“不需多言。”

“很多人没看过。”胡清安被他的态度激怒了,喝道:“你既然敢写,难道不敢说吗?”

“有何不敢?”海瑞冷笑道:“陛下二十年不上朝,荒废政事,一意修玄,亲近奸佞、疏远贤臣。导致大明权佞当国,青词庇奸,内不修政治,外难御强敌!而士大夫欲为天下苍生尽兼济之责而无门可循!结果国事蜩螗,如汤如沸,灾害接连、盘剥无度,兵戈四起、叛乱频仍,大好河山、哀鸿遍野!难道还称不上个‘过’字吗!”

“有道是夏虫不可言冰”,胡清安大声道:“你海瑞生在荒蛮之地,进京也不过半年而已,天颜未曾得见,圣元无缘聆听。又怎知陛下荒废政事了呢?”

“敢问上次朝会是哪一年?”海瑞淡淡道。

“不上朝就不视政了吗?”这时又一个官员大声质问道:“皇上废寝忘食批阅奏章、不分白昼的垂询内阁,就不算是勤政吗?”顿一顿又道:“说你无知还不信,知道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每日要送来多少奏疏文件吗?要堆上满满一屋子!若是拿到早朝上议,恐怕一天的事情,一个月也论不完。再说早朝兴师动众,程序冗长、缺乏效率……这些你都不懂,说了也白说……”,所以说,想要把海瑞给驳倒,还得靠读书人,这些人最擅长的就是辩论,刁钻阴损的手段炉火纯青,一个不留神,就要被‘技术性击倒’。

海瑞知道,今天三法司无一堂官在场,来的官员都是文苑理学之臣,可见就是要驳倒自己,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海瑞是错的!眼见对方的锋刃抵近心脏,他沉着的应对道:“不上朝,就无法亲近群臣,只垂询内阁中一二人。有道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且不说容易被奸臣蒙蔽,就算是管仲、萧何那样的贤臣,也不可能全知全对。天设君王治理万方,而君王只一人、力有不逮,故设朝廷百官佐之内阁资政议政、九卿总领大事,百职官员分掌职事,抚按科道加以纠正肃清。圣上则持大纲、稽治要而责成之。劳于求贤,选于任用。如日月星辰,运转自如,则四时六气,各得其序,民物熙浃,董为太和!今君王不近百官,是置六部为虚设,视九卿为小吏。独日高悬,星月无光,时气颠倒、乾坤混乱,社稷黎民焉能不受其害?”

他的铿锵之言,激荡人心,许多人暗暗喝彩,但也有些人暗暗心惊,喝彩者只为他针灰时弊、直斥乱象,心惊者却因为听懂了他的真意……

那边的文官方阵却不能被他压住,一个官员霍然起身道:“大胆海瑞,孕于荒蛮,自大无知,愚昧可笑!粗读几本经书,便敢妄言天道!安知大道无形,高居九重,治乱吉凶,各有其时?!须知这天下是有势运的,有时候早魁作祟,便赤地千里,妖人降世、则盅惑愚民,这都是天定的劫数,坚持度过后则又有一番时运!又怎能将国事的艰难,全归罪于皇上呢!”

三公槐北面是一排值房,被提刑司的番子严密包围着……海瑞就是从这里被带出来的。在其正堂之中,一个老人靠坐在一顶遮盖严实的软舆上,三月底的北京,天气已经十分暖和,他却穿着厚厚的棉布大衫,外面还罩着一件青色的袍子,显得病弱不堪。

如果李春芳进来一看,肯定要大吃一惊,然后三叩九拜的,因为这老人正是嘉靖,他太在意这场辩论了,虽然病重,却无论如何都要亲临现场,听一听天下的读书人,是怎样议论自己。

所以今天一早,圣驾便秘密出宫,混在押送海瑞的板伍中,来到了国子监。不过他没见海瑞,一来没那个力气,二来也怕会忍不住并了他。

虽然到了现场,皇帝没法坐视,只能躺着听,听得分外认真,还露出深思的表情。其实他最关心的,还是文臣们能不能帮自己,把海瑞给辩倒了。所以见他们步步为营、寸土必争,嘉靖的心情也十分紧张,见海瑞果然没有上次的从容,皇帝老怀甚慰。听到外面的官员,说‘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罪于皇上’时,他终于笑了起来,问道:“说话的是谁?”

马森赶紧看看,然后小声道:“不认识……”

“回头弄明白了……”嘉靖无奈道,便不再理他,专心听讲。

这时那人见得势,乘胜追击道:“再说就算是开朝会时,说话的不还是寥寥几人?大部分人只能带着耳朵听吗?”他们抓住海瑞‘二十年不上朝’和‘荒政怠政’之间的逻辑错误,穷追猛打道:“圣天子垂拱而治,掌大纲、明赏罚,用严刑重赏来督促百官,使人人明白职责,各司其职,便可达使朝堂正常运转,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

言至此,很多人都觉着词臣们的论辩很完美了,海瑞很可能再反驳。

但他们都低估了海刚峰的战斗力,敌人越强,他也越猛。见已经被逼到墙角,他冷笑一声道:“如果真是明赏罚,那皇上就该自罚!”

“大胆!”“放肆!”词臣们高声喝道:“狂悖!”“就凭这一句,便定你死罪!”

一时间讨伐声四起,却没有把海瑞的声音压住,他愤怒道:“难道崇信斋醮就没有害处吗?就不该受到责罚吗?倒要看看你们怎么颠倒黑白!”

众词臣没法回答他,谁敢说崇信斋醮没有害处,那不成睁着眼说瞎话了?真成佞幸了?

见他一句话把手下问得熄了火,李春芳知道该自己出马了,便缓缓道:“崇信道教,只是皇上的个人爱好,做臣子的不该穷追不放。你却总把目光放在陛下的私事上,这就是失了为臣之道。”顿一顿,又道:“你的奏疏我看过数遍,看你对汉文帝很赞赏啊。”

“三代以降,汉文帝堪称贤君。”海瑞道。

“可汉文帝也信道教、喜欢斋醮,甚至用黄老之术治国。”李春芳道:“按照你师法先贤的理论,皇上也信道家,崇尚无为之治,应该正遂了你的意才对,为何要厚古薄今,盛赞汉文,却诋毁当今呢?”

“李大人言不由衷。”海瑞沉声道:“我的奏疏中说得分明,汉文帝弃孔孟而尊黄老,崇尚无为而治,因此有优游退逊之短,怠废政务之弊。但仍然称得上是贤君,因为他犹有亲民近民之美、慈恕恭俭之德,以百姓之心为心,与民休养生息,才有了史上第一个承平治世。”顿一顿,他声音冷酷道:“当今皇上处处以文景自诩,二十年不上朝美其名曰无为而治。但两者是一回事儿吗?无为而治不是不作为,而是不扰民、不虐民、也不许各级官吏扰民虐民,任民众安居乐业!”

“文帝虽然也崇信道教,但他只是自己修炼打坐而已,断不敢奢侈浪费,连一座宫观都不舍得修。而当今皇上修道设蘸,却挥金如土、大兴土木,视国库如私产,以天下为家业!以一人之心夺万民之心,无一举与民休养生息。上行下效,从朝廷到省府州县的官员,更是将百姓视为鱼肉,尽情盘录,难道这就是我大明朝的无为而治?难道这就是我大明朝的承平治世吗?”

“难道你要说,当今比不了汉文帝?”一个阴险的声音响起。

海瑞情绪正激昂着,想也不想便答道:“不如汉文帝多矣!”

场中一下安静起来,虽然方才辩得激烈,但只是纠缠于皇帝某些行为的对错,现在海瑞却直接把嘉靖整个人否定了,这性质就严重大了。

海瑞也知道自己授人以柄了,索性把心中憋了许久的愤懑发泄出来,大声说道:“请问诸位驳我的大人,难道你们看不到天下之病何在吗?为何不与我一起劝谏皇上,重新振作,反而在这里拼命的为皇上文过饰非,某非你们想让皇上留下千秋骂名吗?!”

词臣们一个个面红耳赤,只能用大声吆喝,来掩盖心虚:“此人丧心病狂,不要跟他多费口舌了”:“竟敢公然辱骂皇上,真是该死”:“无君无父的畜生啊!”一时间骂声从那些斯文之官口中喷出,竟要把海瑞淹没了。

台下的徐渭微微皱眉,想要维持一下秩序,谁知此时东北角突然响起一声长啸:“噫嘻……以众凌寡太不厚道,海刚峰,我来助你!”竟把所有人的声音一下镇住。

众人循声望去,便见个身穿道袍,头戴斗笠,脚踏草鞋之人,飘然上了讲坛。

“这人是谁?”许多人交头接耳问道。但国子监众人却都认识他,低呼道:“你上去干啥!”

徐渭见了那人,便继续老神在在起来。因为真正的辩论宗师登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