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官居一品 > 第七二九章 江南春(下)

官居一品 第七二九章 江南春(下)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20:42:39 来源:88小说

转眼间,胡宗宪已经离开快半个月了,行到徽州时,果然上本称病,要求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内阁虽然还未批复,但任谁都明白,徐阁老巴不得他别来北京呢,顶多假模假样的挽留一番,可最后一定会批准的。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杭州城已到了暖风熏人醉的美好时光。但此刻坐在签押房中沈就,却决计感受不到一丝温暖一r,十一一

东南的麻烦不会因为胡宗宪走了而停止,反唇■越演越烈,大有专l相丛生之势。

首先是衢州那边,王本固整天前来催促,要求他立刻出兵,剿灭那群暴徒;然后是赣粤三巢叛乱,广东巡抚与江西巡抚相互推诿,节节败退,又丢了七八个县,眼看三巢便要练成一片,如果再不着力进剿,就要成为国中之国了。

再就是粮饷问题,这几天时间,下面人已经理清了账目,除了几乎未遭战火的湖广之外,各省都存在很大的缺口……浙江南直算好些,最多可以发下六成军饷,其次是福建,可以发一半,最惨的就是广东和江西,只能发下三成。

眼看着距离发饷g还有不到半个月,各地的巡抚全都不敢在本省待了,都跑到杭州城里来请求支援,可别说藩库无钱,沈默默是有钱,也不能给他们呀,毕竟他这个钦差只是署理东南军政,在人看来维持现状才是题中应有之义。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行,在等到朝廷正式任命之前,沈就是不佘轻易趟这趟浑水的,尤其是最难摆平的钱粮之事,更是绝对不会染指。

还有一件私事,柔娘来信说,若菡已经有四个月的身孕了,现在情绪不太稳定,反应很大。

这让沈就原本还有些埋怨的-划!”一下子就变成了满是歉疚和自责,但公务缠身不能回京,只得写下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命人加急送到家里去。

他的心里一团乱麻,公务也无法处理,索性推开堆积如山的卷宗,找出胡宗宪给的那两本书,用心的翻看起来,胡宗宪说的没错,这两本书的作者实在是一位军事理论的大家;甚至在沈就看来,胡宗宪的评价其实偏低,他认为此人乃是超越时代的奇才。

两本书中,《江南经略》共八卷,每卷又分二子卷。卷一之上为兵务总要;卷一之下为江南内外形势总考;卷二之上手卷六之下记苏州、常州、松江、镇江四府所属山川险易、城池兵马,各附以土寇、要害;卷七上下论战守事宜,卷八上下则杂论战具、战备,而终以水利、积储与苏松之赋粮。还附有南畿全图、府州具全图、江河湖图海防图、江防图、湖防图、险要图等地图,观此书便可将东南全貌览于心中,使那些关隘地名、山川要害不再只是一个个地名,而是实实在在的让你明白其险在哪里,要在哪里,从而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这还是沈就第一次看到如此高屋建瓴、细致客观的东南军情详报,而且他看到,书中曾对抗倭总结言之:‘哨捕于海中而勿使近岸,是为上策;拒守于海塘,海港,而勿容登泊,是为中策;若纵之深入,残害地方,首当坐罪,是为下策,。鲜明的提出了,对待海上来敌,上策是‘哨捕于海中”御敌于海疆之上;中策是,‘据守于海塘海港,阻敌于国门之外,下策才是纵敌深入,在境内消灭敌军。

这条抗倭伊始便提出的观点是正确的,而且雀合当年官军,水师强于倭而路上弱于寇的实际情况,如果被采用的话,消灭倭寇的时间将大为缩短,损失也会大大减小,效果还会更好。

但当时的总督张经,却偏偏采用了下策,把倭寇放进了内地,等胡宗宪当权时,只能费劲九牛二虎之力,驱逐已经在沿海设立据点的倭寇,到这两年才具备了重新歼敌于海洋之上的条件。

更让沈就如获至宝的,是那本』筹海图编》全书其十三卷,图一七三幅,约二十六万字,对于大明沿海地理、武器设施、海防战略,都有详尽的论述,绝对是划时代的巨着。

而且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很多独到的见解,不仅为前人所未言,而且更与沈就所知的现代海权战略高度吻合,作者列举了海防战略的三大原则,即所谓▲御海洋,囤海岸,严城守,。其中最为沈就重视的,是‘御海洋,的硕,念,作者认为▲海防必宜防之于海”主张“哨贼于远洋,击贼于近洋”更让沈就震惊的,是第十二卷▲御海洋,作者竟用整整一卷,来阐述制海权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如果没记错的话,西方那位马汉提出这个概念,应该是十九世纪末的事情,比他足足晚了三百年。更可贵的是,此人不止是这种战略性眼光超绝,在战术上也有很深的造诣,恍如他说‘贼至不能御之于海,则海岸之守为紧关第二战。”便清晰的排述了海岸防御战的要素:首先要令水师与岸上的陆兵相为表里。以便敌军登陆时实行水陆夹攻;并且要在岸上预先设防,防敌可能登陆的要害之处,并留置部队以作紧急支援。其目地是‘歼敌于将登而未登岸之时,。真是太了不起了,他所说的简直就是现代反登陆战的要诀。

沈就一边看一边认真的做着笔记,这些天来,他已经写了好几万字的心得,越写就越发好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天才,能写出这样的军事着述呢?

后来跟府上人一打听,原来是胡宗宪的幕友,一位名叫郑若曾「号开阳的秀才所着。沈就使命人将他请来,但府上管家告诉他,郑先生和胡宗宪一道北上了。“他还跟着大帅?”沈就轱卢问道。“不是,郑先生说是回老家。”管家恭声道:“搭大帅的顺风船而已。“他的故乡何处?”沈就问道。管家道:“娟像是苏松一代的,但具体哪里,还真不知道。”

见再问不出什么来,沈就让他退下,起身走到屋外,对三尺道:“让朱五帮着查查那位郑开阳的情况,尽快递上来。”三尺应下,便快步走了。

沈就站在院子里,看着明媚的春光,深吸下清新的空气,顿时感到精神一振,便听院门口有人道:“这么好的天气,正走出外踏青的好时节,大人就别整天呆在屋子里了。”

沈就转头一看,是一身布衣的唐汝楫,朝他点头笑笑道:“你又没有大兵催命,为何还赖在杭州不是啊?”

唐汝楫朝他躬身施礼,恭敬的笑道:“我觉着大人初来乍到「身边总得有个自己人帮衬着,这不才没走吗?”“哈哈……”沈就笑道:“那我要多谢你了。”“不敢不敢。”唐汝楫笑笑,故作轻松的问道:“昨日下官给大人送来的那一双姊妹花,怎么今早又被退回来了?”“这个么……”沈就打个哈哈笑道:“你也知道我的恩师刚刚过世,虽然公务缠身,不能为师父居丧,但禁声色还是要做到的。”

原来如此,唐汝楫这才松口气,一脸崇敬道:“大人至诚至孝,实乃下官学习的楷模。”这可不是说说而已,打生下来就锦衣玉服的唐中丞,最近也穿起了布衣,不用说也知道是跟谁学的。

但他可不甘心无功而返,又殷勤道:“那出去泛舟西湖,放松一下心情,总不至于坏了孝道吧?”“那不至于……”沈就摇头笑笑,备是再不给面子,估计唐汝楫就要崩溃了,于是他点头刚要答应,这时却听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沈就对这声音显然不陌生,朝唐汝槲抱歉的笑道:“估计是北京来的急件。”唐汝楫郁闷坏了,心说咋这么不顺呢?

果然见府中的门房,领着帽插红翎、风尘仆仆的信使进来,单膝跪在沈就面前道:“八百里加急,请大人签收。”说着取下背上的包袱,拿出个土黄色的大信封。

沈就点点头,从袖中掏出关络,骑缝盖在那大信封上,信使便把信皮扯下,收到怀中,将里面真正的信件递给沈就,

沈就眼看了关防骑缝,完好无损,便样手让他退下,这时唐汝辑也知趣道:“下官先去外面走走。”八百里加急所传递的,定然是军机大事,他当然得要回避了。

沈就朝唐汝辑歉意的笑笑,便转身进屋用银镏金的拆信刀拆开信封,抽出内里的信纸展开一看,乃是内阁的文移,言到近日连续有乡籍赣粤的官员上本,诉说家乡沦陷于三粜反民之手,一些官员的亲人也被杀鹨。更悲惨的是,有五位官员惨遭满门灭绝,这五人披麻戴孝,在西苑门外跪哭,京师震惊,扰动帝阙,皇上已经下旨内阁,不惜一切代价,剿灭三粜反民,还赣冬百姓一个安宁。

最后还附有徐阁老的亲笔:‘昨已推汝为东南经略,总领东南军政,羊制六省文武,事毕还朝。任命不日耳『到,麸汝当务之急,乃速定赣粤总督人选,筹划对‘三巢叛军,之围剿,务必在半年内控制局势,一年内基本平息,否则于吾于汝,皆大不利矣。”

仔细又读了两边,确认没有遗漏的信息了,沈就便将信收回信封,钻进沉重厚实的铁箱子里,这才吩咐道:“请唐大人进来吧。”

唐汝辑再进来时,见大人端坐在大案后面,知道是谈公事的时候了,于是恭敬施礼,然后依命坐在下首的花梨木椅子上。

“方才内阁来信”沈就也不再客套,道:“再次催促要尽快平定三巢叛乱,但本官对赣粤一带的情况并不了解,唐兄可有什么人选,能为本官解惑。唐汝辑想了想道:“刘显好像在广东那边担任过参将,您可以问问他。“嗯。”沈就点点头,吩咐外面道:“请刘总兵过府说话。”外面自然有人跑去传令。

趁着这个空当,唐汝辑小声道:“大人,下官倒觉着赣粤那边是远处着火,但近处冒烟其实更危险。”“哦?”沈就问道:“∽冒烟?“是啊”唐汝辑道:“那边毕竟离得太远,闹得再大也是小,但眼前这几桩事儿,解决不好,就走了不得的大事件。”,恍如说……”沈就不动声色道。,恍如说,衢州那边,比如说,军饷问题……”唐汝辑装作很坦然道:“再比如说,各方面总督的人选问题……”

沈就斜看他一眼,促狭道:“尤其是,各总i$\人选,更是重中之重●对吧?”

唐汝辑脸色一红,喃喃道:“下官可是一片公心,现在东南文武还怀念着胡宗宪,可不大听大人招呼,您早点定下各总督人选,那些新总督必然对您感恩戴德,帮着您把下面人都压服了,这样大人才能政令通畅,一呼百应,好建立不世的功勋。”

“哈哈哈一一一一一一”沈就摇头笑道=“我可不想建立什么功勋)能将这段日子安稳度过去,就烧高香了。”说着话锋一转,淡淡道:“不过你说的也对,我一个人要应付这么多省区,确实压力太大了……”“是时候找人来分担一下了。”唐汝辑激动的接话道:“下官觑颜,毛遂自荐江北总督,定让大人不用再操心长江以北。”“呵呵呵……”沈就抚摸着桌上温润的和田玉馈纸,意义不明的笑起来,让唐汝辑心虚到不行,只好陪着一起干笑。

好在沈就笑一会也就止住了,眯眼望着他道:“你想当江北总督?”“有道是举贤不避亲。”唐汝辑拍胸脯道:“当然更不用避自己了。

“好,有担当。”沈就笑笑,却又低声道:“不过,你当巡抚的时候,战事已经转移到江南了,结果在抗倭中寸功未立,若是本官把第一个总督给了你,是不是难以服众?”“还不是您一句话的事儿吗?”他已经习惯了严嵩时期那种一言九鼎的霸道,却忘了现在的恩主,连严嵩一半的势力也没有。

沈就面上浮起一丝苦笑,从抽屉中拿出几封信来,递给唐汝辑看道:“你自己看看吧。”

唐汝辑赶紧起身,双手接过那些信,倒退回座位上,快速的浏览起来,只见a-\中有吏部尚书高拱的,推荐南京兵部侍郎李延为江北总督;还有张居正的,暗示是徐阶让他写这封信的,推荐湖广巡抚殷正茂为江北总督;甚至还有沈就顶头上司严讷的,委婉的请他考虑自己的学生陆树德的……还有几分别人的托请,不过他已经无心看下去了。

再抬起头来时,唐汝辑已是面容愁苦,嘟囔道:“不就是个破总督吗?怎么什么人都盯上了?”

“这话说的。”沈就啜口清茶道:“江北总督管着南直隶除了南京外的绝大部分,苏州、扬州、松江……天下还能找到更富庶的地方吗?”“大人一一一一一一”唐汝辑巴望着沈就道=“您就眼睁睁看着)自家种了多年的庄稼,转眼成了别人的园子吗?”

“当然不行。”沈就感觉火候到了,再打支唐汝辑就要彻底灰心了,便开始添柴道:“我当让会尽力保举你的,可你得做出点什么来,让那些人都知难而退啊。”“做……做什么呀?”唐汝辑又不傻,自然知道不可能轻松过关。“给东南,给朝廷解决个大难题。”沈就笑眯眯道:“那就没人能跟你争了。”

唐汝辑明白了,艰难道:“您不会想让我弄银子吧?”沈就肯定不会指望他打仗评判,那能做的贡献,就是搞银子了。

“果然不愧是思济兄。”沈就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道:“我算过手,东南今年的军饷差额一共是二百万两,如果你能帮着解决了,所有人都会承你的情,要是谁敢跟你抢,不用我说,大家一人一口吐沫就能把他淹死。”

唐汝辑却笑不出来道:“一省内的财政尚不通融,何况是支援外省,我要是真那么干,非得被本省的文武骂死不可。”

“唉,不是白给的。”沈就循循善诱道:“他们打借条、算利息,按照行业拆借二分利给,且以官府的信誉作保,保证不因人事变迁而作废,这样总可以了吧?”——jllljjj——jjjllljjj——分割——u——ujj——

晕啊,真的才写完……f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