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官居一品 > 第四零六章 投献成风

官居一品 第四零六章 投献成风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20:42:39 来源:88小说

虽然现在双方有意接触,但无论是沈默,还是晋商集团,无疑都是无比谨慎的。

于晋商集团来说,他们虽然富可敌国,但保守的个**,以及对现状的满足,使他们不愿冒着开罪闽浙海商的风险,贸然投机于一个尚未显露皱形。更是前途未必的通商项目。

而对于沈默,说实在的,他其实对晋商梅森么好感,因为她上辈子又一次坐火车,闲来无事看过这方面的书籍,正是关于这群人的发家史——据说正式这帮人,为了摄取厚利。不顾国家的禁令,大肆向后进走私粮食,盐铁,让朝廷的封锁令变成一纸空文,是女真人可以度过最艰难的岁月。到了后期,更是变本加厉!女真人全部的火药,八成的粮食和去过流程的金属,都是这些唯利是图,数典忘祖的东西提供的。

更为可恶的是,他们还向女真卖出各种情报——要知道,他们基本垄断了明君的军需供给,对明君状况的了解,甚至比领兵的将领还透彻。再加之他们常年腐化拉拢中央,地方文武官员,对朝廷政令,**动向也是了若指掌,这样的一群人吃里爬外,明朝却失败的不愿。

不过,现在是嘉靖三十六年,努尔哈赤他爹还没结婚呢,次等罪名当然不能加诸于晋商置身,可恶危险总在心间,让沉默久久不能释怀。

如果有着**子的话,他甚至愿意和王直把酒言欢,也不愿意跟这些人产生斑点瓜葛。

但事实上,既然立志要改变些什么,他就必须将个人的好恶永远埋心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甚至是无恶不作,恶贯满盈,死后一定会下十九层地狱,且永世不得翻身的徐海,如果可以为我所用,他也会同样给予支持,让它变成中国的德雷克……话说英国那位海上魔王德雷克船长还不到二十岁,如果有可能,沈默希望他被陈伟……不列颠的徐海魔王。虽然这个希望比较渺茫,但他还是希望可以尝试一下。

没有善恶,只有对错。

这就是沈默为自己这辈子定下的行为准则。所以他不可能放过晋商拖下水的希望,只是出于对这些人的不信任。他提醒自己必须保持谨慎,不要被买了还给人家点钱。

当天夜里,它就流下载支付衙门,第二天一早,正与王崇古吃早点的时候,外面一个幕僚匆匆进来。伏在王崇古的耳边,悄声嘀咕几句。

网虫骨膜炎点点头,轻声吩咐那些莫聊几句,便让他退下了。沉吟了扮响。才缓缓道:“陆家的人到松江了。”

正在喝粥的沈默,动作明显顿了一下,但旋即霍夫平静,问道:“什么时候到的?”

“昨天夜里。”王崇古道:“下榻在华亭驿站里的.

看来的确是有高手啊。”沈默笑笑道:“我一动,对方就猜出我的意图来了。”昨天夜里,他已经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还算细致的将给王崇古听了。

“嗯,却是这么回事。”王崇古点点头,不无忧虑道:“看来,他们是要给你搞破坏来了。”

“如果让他们得逞,我就完蛋了.”沈默呵呵一笑,阁下饭道:“有件事请震川公务必援手。”

“什么事儿?”王重估不置可否的问道。

“帮我照看一下漕帮码头,”沈默沉声道:“哪里的二十万是粮食,是我的底气所在,如果有什么闪失,我就的任人鱼肉。”

这种事儿不过举手之劳,且帮人就是帮自己,王重估终于点头道:“好吧,你只管放心,我这就派人过去,必要时我会亲自坐镇的。”

“太好了!”沈默欢喜道:“多谢贱川公路!”

**

既然对头驾临,那当然要抓紧时间了,吃过早饭,他便离开了知府衙门,登上侯在门口的马车,直奔城南的徐家大墙门而去。

听人说,本地称高官,富绅的住宅为大墙门,称中小地主的住宅为墙门。两者虽然等级清晰,却不是没有越迁的可能,比如哪个地主家的儿子中的进士,奋斗成了高官显贵,必然会带来整个家族的升华,从墙门变成大墙门。

此行的目的地徐家,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徐阁老的父亲,是个不第的秀才,奋斗了一辈子,做到了浙江宣平县二把手,县丞。虽说自己觉着人生挺失败,单好歹实现脱贫致富,在老家买田置地,守着几百亩良田,成了小型地主,他家也就被称为徐家墙门。

到了徐阶这一代,徐家算是彻底发达了,他官至内阁次辅,权势熏天的一品大员,乃是松江前所未有的大人物!自然引来无数人的趋炎附势。投献土地者趋之若鸳,徐家土地连年激增,据说万亩之多。但具体多少,恐怕连徐家人自己都说不清楚,总是在不停增长就对了。、

但沈默无法去指责徐家贪婪。因为近百年来,土地投献之风形成。已经成为一种可怕的社会风气——所谓投献,就是将土地无偿献给皇亲国戚,勋贵官绅。这种投献,又分为妄献和自献两种。前者是指庶民田地被**猾之徒妄称己业或无主闲田奉献给权势要:则是指庶民,甚至中小地主,将自家的田地无偿地奉献给官绅。沈默刚来这个世界的时候,便对这种现象有所耳闻,他当时还十分奇怪,不都说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吗?怎么打明朝的老百姓偏偏要气质如敝覆福呢?

如果说农业税高,老百姓负担不起,还好理解,但大明朝的农税向来不高,怎么也不至于负担不起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