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官居一品 > 第八六三章 藩篱(中)

官居一品 第八六三章 藩篱(中)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20:42:39 来源:88小说

半个时辰后,战船完成外围警戒,运输船开始在码头上登陆。很快,五千名全副武装的大明官兵便将码头控制起来。将前来迎接的黎朝君臣”还有他们带来的那些,普遍矮人一头的安南士兵,全都赶出了码头之外。

虽然在自己的国土上被这样对待,实在是令人不快,但黎朝君臣却不敢有丝毫怨言,他们已经被天朝军威震慑住,全都老老实实候在一边。

直到黄昏时分”才有官员过来搭理他们,命安南国王觐见钦差大人。

已经换回红色王服的天估帝连忙起身,郑松也跟着起来,要和他一起觐见。

但走到警戒线前,郑松却被牛高马大的卫兵伸手拦在外面。那个前来宣见的官员道:“叫你了吗?懂不懂规矩?”弄得平日里耀武扬威的郑松面红耳赤。

已经过去的天估帝站住脚”陪笑道:“上差,这是鄙国的丞相”请让他和小王一同觐见钦差大人。”

“督师大人只宣国王觐见”,”那官员却面无表情道:“未曾传唤什么丞相。”

“既然如此,我在外面等着大王”,”郑松脸上实在挂不住,干笑一声,充满警告味地看了天估帝一眼,便拂袖转身离去。

虽然被狠狠削了面子,但郑松宁肯以为”这是天朝的人不了解安南的情况”误以为天估帝才是那个说了算的。他相信,事实很快就会告诉天朝”安南到底是谁的。

天估帝进去很久,到天黑才出来,告诉郑松钦差有请。

“上差都和大王说了什么?”,郑松的脸阴得能滴出水来。

“没说什么。”天估帝道:“我进去后等了好久,上差才出来见我,寒暄几句后,便问我一些军政方面的问题”我便说自己身体不好”不大管事,都是由丞相帮我处理国政”上差便失去了兴趣,要我把你叫进去。”

“嗯……”,郑松的面色稍雾,默然片刻后问道:“上差的心情如何?”

“不太好。”天估帝小心翼翼道:“似乎因为咱们的怠慢而生气哩。”

“呵呵”,”郑松笑了,相信上差马上就会明白,要想在安南万事顺心”就绝对不能离开自己的帮助。

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岘港其实是个渔港小城,只有三四千居民,因为天朝上国要借用此处,因此郑松早就派兵把居民全都清空了,又突击搭建了一大片营房……安南这边的房子,都是竹木结构的,建造起来倒也容易此时大明的军队源源不断的进驻,已经把这里变成一座兵城。

因为大军仍在入城,大街上火把通明,照得亮如白昼。大明的侍卫头前带路,郑松骑马跟在后头,一双眼却在不住打量四周”但见家家门口都住进了军士,有的还有门卫。大街上,每隔不多远,便有一个军士”身穿与众不同的大红棉甲,反手握着刀柄,两脚不丁不八,一动不动、目不斜视的站在那里。一旦有官兵违反军纪,比如说随意喧哗、任意行走、或者打架斗殴什么的”却会在第一时间遭到他们的逮捕。郑松久闻这次出征的主将俞大猷治军严格,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不知不觉来到行辕门口,那气象更是森严。虽然这里原先只是低矮的镇公所,但被新修的栅栏、辕门,戒备森严的大兵,尤其是那面高矗的铁杆大纛旗一衬托,竟也显得威严无比。

郑松扬起头,看到纛旗上挂着一幅缎幛,用蓝底黄字写着斗大的一个“沈,字。他竟感到有些微微激动,其实他自幼便听过沈默的大名,甚至一直把这位大明传奇视为偶像”甚至暗中模仿对方当然,这属于国公大人不能说的秘密。

听到有人跟自己说话”郑松回过神来”原来是令自己来的军校,招呼自己下马,道:“请丞相大人在门前稍候”我家部堂出来迎接。”郑松本来心里还有些不平,但一路上看到大明的森严军威,已经彻底服气了。他意识到,任何对抗都是以卵击石,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争取大明的支持,能让天兵帮着自己收复失地,那是最好不过了,起码也要压服住北朝,让他们不敢再南下。

打定了主意,郑松的神态更加恭谨,连忙回答说:“上复部堂大人,不敢劳动出迎,小人进去拜见好了。”心里暗暗奇怪,督师大人怎么会自称部堂呢?

待进去之后才知道,原来接见自己的,并不是那位沈督师,而是大明两广总督、此次出征的副帅吴百朋。不过他不敢流露丝毫不满,因为对方的权势,要比自己大上许多……在天朝上官面前,他这个土着宰们,实在没什么好夸耀的。

吴百朋虽然是书生,但常年掌兵,当年沈默翰南平叛,他是副手,后来又常年在广东剿匪,身上的杀伐之气,丝毫不比那些武将差。

郑松第一次感到,自己完全被别人的气场笼罩,当即一咬牙,前趋一步”大礼参拜起来。

吴百朋满受了他一礼,才叫他起来道:“坐吧。”

郑松起身,有军士搬来个圆凳,他搁下半拉屁股,恭声道:“王师远道而来,敝国招待不周,还请督师、总督大人海涵。”,“已经很好了”,”吴百朋淡淡道:,“看得出来,你们很用心,不错。”

“多谢总督大人夸奖。”郑松笑逐颜开道:“不知您召唤小人前来有何吩咐?”

“两件事,都是之前便知会过的。”,吴百朋直截了当道:“第一,就是大军的粮草问题,这次出征,共计五万人马,从闽粤海运过来固然不麻烦”但闽粤的粮食,本就是从南洋进口,所以还是直接从南洋采购,省时省钱。”,说着看看郑松道:“大军出发之前”已经发文书给暹罗、缅甸、占城、真腊等邦”命他们将军粮运送到安南,此事是否已经办妥?”,郑松暗翻白眼,他就不信大军出征能不带足粮草。对方如此要求“不过是试探南洋诸国对天朝的态度罢了。天朝发给各个国邦的征粮文书,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送达那些诸侯王的手中。除了被华侨控制的占城之外,其余的诸侯并没有任何行动。作为中南第一强国的缅甸,甚至开始加强军备,仿佛即将迎接的,不是发誓效忠的宗主国而是极其危险的侵略者一般。

不过郑松理解他们的反应,如果自己不是被逼到绝境,不能放过任何救命稻草,也一样不会这么积极的。因为虽说南洋诸国历来都是天朝藩属,但这种主臣关系仅仅建立在朝贡体系上的,宗主国对藩属国的权利”大都是名义上和荣誉上的,即不会干涉藩属国的内政,也不会在藩属国驻军,虽然宗主国有这个权力但大明注意力都在北方,何时理会过遥远的中南半岛?至少一百多年来都是如此。

中南半岛上的各路诸侯,也习惯了这种,听封不听调”只有好处没有义务的宗藩关系,甚至很多时候,都忘了大明这个宗主国的存在……

然而最近几年,他们都发现大明变了。不知不觉中,各国的港口里”已经停满了来自大明的海船,他们的集市上充斥看来自大明的各种商品”什么陶器瓷器、棉布丝绸、文房四宝、茶叶药材、铁锅菜刀之类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大明和欧洲之间贸易的货物,也在这里转口,为中南半岛带来了空前的富庶和繁荣。

出现在各国境内的华人也与日俱增。往日里,各国诸侯都视这些华人为肥羊……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离开天朝的天朝人不仅不会得到天朝的保护,反而一旦被抓住”就被以叛国罪处死。所以虽然华人们长袖善舞且会组建私人武装”但毕竟是单打独斗不成气候。所以各国诸侯一没钱时,总会先想到他们。

但如今的南洋华侨,明显团结了许多更强悍了不少,因为他们背后,有一家强大的南洋公司撑腰。这家公司成立才不到十年,实力却极为恐怖。他们在重要的港口,以及华人聚居的主要城市中开始,办事处”,这些所谓的办事处,会依照当地华人的要求和实际情况,配备一支强大的安保队伍……安保队由两部分构成,一半是从天朝派来的骨干力量”这些人武艺高强、训练有素,且配备一种十分可怕的火枪……当地人称之为“神火铳”,因为南洋公司的安保人员,曾用这种枪击退过十几倍的刁民,之后便被视为神器。

另一半是从当地招募的,保安”经过训练后,遵循异地使用原则分配到各办事处。比如从缅甸招募的保安,“必须在其他国家工作,不能用在缅甸,以免他们在骚乱中反戈。这些办事处的最大用处,就是为当地华侨提供武力支持。有了枪的支持”银票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双管齐落之下,华商的势力发展的极快”几年功夫便在各大港口城市站稳了”甚至开始向内陆开拓,建立大片的种植园。

华商势力的蓬勃扩张,让各国诸侯喜忧参半,喜的是华商为他们创造了空前的财富:忧的是华商加上站在他们背后的那个南洋公司,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只要这个庞然大物存在一天,各国诸侯实在是睡不好觉。

现在天朝要,借道剿贼”,还要求他们筹备粮草,这更加深了各路诸侯心中的不安,他们唯恐大明的军队来了就不走,那样的话,中南半岛肯定要重新洗牌的。这让缅甸、暹罗、万象等强势国家难以接受”可他们却又没这个胆量,明着说个,不,字来。于是在一番权衡利弊之后”中南半岛上的各大诸侯”不约而同的用沉默表达消极的态度。

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对于那些人的心思,郑松了若指掌,只能说他们一声愚蠢。就算天朝大军真的没带足军粮,仍可轻松通过,遍布整个中南的华商网络,购到足够的粮食,根本不用求那些诸侯王。天朝多此一举,不过是要看看他们忠心几何罢了。

既然你们都不上道,我也没必要替你们圆场了。,于是他添油加醋,将各国的抗拒心情告诉吴总督,并告诉吴百朋,自己就是砸锅卖铁,也不会让天朝的官兵饿肚子打仗的。他在这儿使劲儿的拿热脸贴人冷屁股,实指望着对方能意识到,安南是大明在东南唯一可信赖的属国。

吴百朋却始终面色平静的听着,末了只是一挥手道:“粮草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如果耽误子进军的日子”你我都得去见阎王。”

“—……”,首桩事问完了,吴百朋又问及进军事宜”这是郑松最感兴趣的”先细细讲解了目前的敌我态势,并给出了自己的出兵意见,接着拍着胸脯道:“当然到底怎么打,全有督师和总督大人定夺,但无论如何,小人都愿意当今马前卒,为天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哈哈,好……”吴百朋似乎对他的态度很满意,不住的点头。

郑松看准了时机,从怀中掏出一个信封道:“总督大人,您和督师大人实在太辛苦了,这是小人一点孝敬,不成敬意,请务必收下。”

吴百朋只推让几句,便转过头去,郑松见机把信封往桌上一搁”便告退出去了。

在他走后,吴百朋轻蔑的笑笑,新书拿起那信封,抽出里面的东西一看”只见是两张见票即付的汇联票,一张面额是十万两白银,另一张是五万,不用说,也知道哪个是送给谁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