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官居一品 > 第八三零章 名师高徒(下)

官居一品 第八三零章 名师高徒(下)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20:42:39 来源:88小说

状元楼在京城以高档餐饮着称庙右街,此街从街头到街尾,清一色都是各具特色的高级食府,达官贵人多半在此燕饮饷客,其价位也自然令人高山仰止。

平时在庙右街就算高档的状元楼,在这个大井之时,自然深受想讨彩头、又不差钱的举子们的热捧,一桌席面已经从平时的三两银子,涨到了十两。但你还别嫌贵,自从去年,应试的举子陆续抵京后,这里便日日满座,一桌难求,为了能得偿所愿,举子们竞价出到百两一桌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不过包下整座状元楼,这样的大手笔,还是多少年来头一遭!

三层的大酒楼,包一天得多少钱?老板没有透露,但以状元楼的桌数算,早晚开两席,差不多就得六千两。就算有优惠,也不会少于五千两,江浙举子的不差钱,令京城百姓瞠目结舌。

楼上楼下,整整三十多桌丰馔,三百三十多个举子或者贡生,也不是来自一省,有南直的、有淅江的、有福建的、甚至还有江西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走出自苏州府学,这也是其今日能共聚一堂的原因。

被众星捧月般坐在主位上,沈默笑眯眯的看着楼上楼下,觥筹交错、说笑打诨、串席敬酒,还有提耳罚灌的亲近弟子们。终于体会到了,唐太宗李世民说那句,天下英雄尽入我毂中,的豪情与得意。

有道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恐当年他还是苏州知府之时,力主教育改草,打破大明官学系统的论资排辈、虚应公事、地域门户、师资薄弱的四大痼疾,加大资金投入、延请名师大儒、对廪生实行考核淘汰、向非苏州籍生员开放入学并一视同仁时,也没想到仅仅过了十年,自己就迎来了累累硕果的收获季节,怎叫人不喜出望外,浮一大白?

不过他也没有得意忘形,知道自己是占了个先发优势才能把东南菁英荟萃一堂。但他很清楚这是不可复制的,因为当年全国也只有苏州府学一家,不惜成本、致力于培养优秀应试人才的学院。至于其余省份的官学,不过都是生员们挂名食廪,教授们混口饭吃的地方而已。而那些着名的书院,则深受阳明心血的影响,大都摒弃了对理学的传授,整日清谈无关社稷苍生的玄理空论,或者变成抨击朝政、抒发己见的真谛,就是不治举业。

那些用功读书渴望以科举进入仕途的莘莘学子,是多么渴望能有一所指点他们学问、帮助他们应试的专门学校啊!

一面是强烈的教育需求,一面是不能提供合格教育的官学、书院,这之间兵大的供求矛盾,使得横空出世的苏州府学,一下子就变成了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天南地北的学子负笈而来,拜在他的门下。

当时,东南各省对于本省生员外出游学是一百个支持的…………因为秀才在官学念书是不huā钱的,而且官府还得发给口粮,这就是所谓的“食廪,…………洪武二年十月,朱元璋下令在全国各府县建府学、县学,赐学粮,增加师生廪膳。

自此,凡入府学县学的学生一律由国家负担费用,并免生员一家赋税。当时国朝初创,人才匮乏,故太祖高皇帝历年增加廪膳生员名额并给予殊恩优抚。至宣德三年,有感于廪膳生员设置太多太滥已成各府县之负担,始创定额,一时削减了不少生员数额。此项改革得罪了不少人,只要一有机会,这些人就鼓捣着恢复旧制。

景泰元年,新皇帝登极为收揽人心,又将生员定额取消。后来成化三年,生员再次定额。正德十年又再次放开生员编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许多人削尖脑袋往府学县学里钻,因为一入学校穿上了宽袖皂边的五色绢布裥衫,就等于跳了龙门。哪怕一辈子考不上举人进士,但只要占着生员名额,照样优免课赋,享受朝廷配给的廪膳。

时至如今,庞大臃肿的生员队伍,已经成为困扰大明财政的“三冗,之一……另外两个是,官吏冗员,和“宗室冗人,。为了减轻沉重的财政负担,官府纷纷规定,廪米每月必须本人领取,不得代领,过时不候。对于当时深受抗倭之苦、财政普遍紧张的各级官府来说,本学那些生员们,愿意去苏州游学,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了。

沈默却借着苏州开埠带来的巨大收益,以及自己在,粮食危机,之后,树立的不二威望,强力在苏州推行这项改草,把人家不愿背得包袱自己背,而苏州本地的廪生,只要考核不达标的,却统统开除。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对声,那些被开除的生员骂他,说他,吃里扒外,不配做本府父母官”南直的学台也上疏参他,说他,肆意妄为、破坏祖制”引来了礼部的申斥。

若非他当时,六首状元,的光环还未褪去,皇帝和内阁要树立一个读书人的典范,没有追究此事,只是让他稍加收敛的话,恐怕苏州府学的改羊,早就半道天折了。

现在和当时的情况大不一样了,随着东南各省重获安宁,海量白银涌入,大户富得流油、官府也变得有钱,在看到苏州府学取代的巨大成功后,自然不再希望本省的学子流去……虽然他们的籍贯仍是本省,但深受苏州教养之恩,感情上会偏哪一边,还真不好说。

虽然沈默的目标,是把苏州府学建成全国第一所真正的大学,然而他从未有继续垄断下去的想法,因为士子们的学籍都是与户籍绑定,必须回原籍应试。所以如果各省不想继续让学子流失,他们会有无数种办法达到目的,就算是他也没法阻止。

所以去年在南京时,他便主动向那些大家主们提出,希望他们都能大力兴办学校,像培养本族子弟一样培养本乡本省的人才。虽然当时各大家未必放在心上但沈默在会试还未举行时有言在先,就不会被认为是闷声发大财的吃独食。

现在,会试的结果肯定已经传遍了东南各省,苏州府学以三百三十人应试,九十七人登第的优异成绩,占据了南榜的三分之二。无论是考中率,还是名次,都远远领先全国。必然会让那些人眼红地跟兔子似的。

其实今日,他之所以不再避讳和这种师生关系,除了要截李春芳的胡之外还有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让那些不见兔子不撤鹰的家伙知道,门生和座主的关系之上,还有另一种更真挚牢固师生关系!从而下定兴办学校的决心。

正在胡思乱想间,沈默听到学生们叫他,回过神来一看,原来是小二送上一盘冰糖甲鱼。只见那盘中青黄相映,油汁紧裹鱼块,甲鱼头高高的翘着………沈默走过来人自然认得这道状元楼名菜,独占鳌头,!

独占鳌头者,状元也。读书人焉能抵御这个彩头的诱惑?但是状元每科只有一个,要是每人一份鳌头,这彩头也就没意思了。所以状元楼的规矩,无论人多人少,只要是一起吃饭的,就只上一只冰糖甲鱼举子们自会用各种方式,来争抢这个,鳌头,!

正因为加入了竞争的元素,一心想得这个彩头的举子们,自然会使劲浑身解数,往往精彩纷呈一些特别精彩的,还会传为佳话,成为状元楼魅力的一部分。所以来这儿的人都知道,每当这盘甲鱼端上来之时,酒席气氛的最**也就到了。

按例,应该由席间最尊贵的一位来决定这个鳌头归谁。当然了,这是个难以抉择的问题,就那一个鳖头给谁不给谁,都会得罪一大片人所以最后的结果,就走出题比试,胜者独占!

但这次的情况比较特殊,毕竟还有大半在座的,是没有中第的”……这些人就算能想到〖答〗案也不会出声,毕竟连贡士都没考上,又有啥脸面抢这个鳌头?

必须要照顾到这些人的感受,最好还得拔拔高,有些教育意义,这才能体现他这个老师的品得……“……毕竟以利聚,不如以义合,不趁着这些还未入官场的家伙犹有热血的时候灌输,更待何时?

沈默略微一想,脑海中突然蹦出那么一副对联,再一想,也没有更好地了,便无耻道:“我这有个上联,大家可以对一下。”

学生们便全都屏息凝神,楼上的也全都趴到扶栏边,唯恐漏听了一个字。

“这个上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沈默说完自己都有些脸红,好在喝了点酒,小脸本就红扑扑的。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举子们开始寻思起来,这是个所谓的叠字重字对,但并不复杂,对于爱好此道者,可以说并无难度。然而沈默昔年所对那些绝对,早就成了脍炙人口的传说,在江南广为流传,所以没人以为这位,对中圣手,是马失前蹄,而是都认为他另有深意。

然而他到底什么意思?这就不好猜了。可不能冷场啊,于是学生们纷纷抛砖引玉……

会元田一俊对的是:,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沈一贯对的是:,松鸣、竹鸣、钟磐鸣、鸣鸣有道,。

此外还有七八个人对了出来,但都不甚欣喜,因为他们自己都觉着,这并不合老师的心意,也不合上联的意境。

这时沈默的同乡门生罗万化,又对出了一个下联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顿时赢得满堂喝彩,众人都说,正解出来了,不必再对了。

但究竟是不是,还得老师说了算,于是众人都望向沈默,便安静听他缓缓道:“对的都很不错,但是我辈读书人,学的是圣人之学,怀的是济世之心。吟诗作对不过雕虫小技,作一娱乐耳,焉能比出才学高低?”便又话锋一转道:“但我个人最属意一甫所对,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说着目光扫过场中众人道:“这也是我对诸位的期许!”

听到老师的话严肃起来,学生们也都收起笑容,聚精会神听他道:“在这里的每个人,都是从小就寒窗苦读至今,经历了数不清苒辛苦磨难。这么辛苦读书,又是为了什么呢?”

短暂的安静后,有人轻声道:“金榜题名………

“我听不见。”沈默淡淡道。

“金榜题名!”学生便大声道。

“那金榜题名又是为了什么?”沈默追问道:“我要听实话。”

大厅里静悄悄的,一时没人回答。

“没有人说,那我替你说。”沈默大声道:“有道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考取了进士,可以光耀门楣、可以出人头地、可以发财致富,还可以去很多房小老婆。对不对?”

众人吃吃偷笑,当然没人敢说是,但肯定有人作此想法。

“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思,请你不要再叫我,老师,!”沈默突然提高声调道:“我沈默不认这样的学生!”

大堂里安静极了,只有他严肃的声音道:“你们应该都知道,如今国事如蜩,四方有难,已经到了不得不的革旧布新,力挽狂澜的地步。此事入仕,必须承担无比艰巨之责任,忍受前所未有之辛苦。

如果你想要金钱美女,我劝你去经商,如果你想要舒服安逸的生活,我劝你回家买地当地主,不要指望从官场上得到这些。作我的学生,必须有这份“先忧而忧、后乐而乐,的觉悟!”说着他举起酒杯道:“如果你还愿意追随我,就干了这一杯!那日后同甘共苦,便是同志!若你不愿追随我,也饮下这一杯,日后若有违法失职、尸位素餐之举,别指望我会念及师生情分!”

“干杯!”学生们一起举杯,饮下杯中的酒水,至于是甜是苦,只有自己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