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我在1982有个家 > 第81章 祈和钟(给大家拜年了)

我在1982有个家 第81章 祈和钟(给大家拜年了)

作者:全金属弹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9 11:17:06 来源:88小说

袁辉住处与工业园同属郊区,不过工业园在郊区人口最多的农村地带,而他的住处所在小区却是郊区环境最好的湖滨地带。

小区叫龙湖尊园,里面全是别墅,独栋别墅、联排别墅、双拼别墅、叠拼别墅……

相传里面随便一套房子就是五百万以上。

王忆感觉自己挺有钱了,不算上他的开支,之前他从82年带货两次就赚到了百万以上的巨资。

可是等到了人家别墅区门口看看,自己这点钱真是不算什么。

别说买这里头的房子了,就是买里面人家的车子都很难!

袁辉没有邀请王忆进家,小区外面有商业街,他找了家夜宵店请王忆吃宵夜。

又是海鲜店。

王忆怕了。

最近晚上睡觉他的脚拇指总是隐隐作痛,这不是好事啊!

袁辉喜欢吃海货,他这次带了点礼物,是渔家自己晒的金钩海米和大虾干。

其中大虾干分两种,一种是对虾干、一种是滑皮虾干,都是好东西、都是用纯野生虾晒出来的。

对虾名气很大,是一种味道鲜美的大虾,海鲜市场和网上商城都能买到,22年人民生活水平高了,许多人过年会买一盒冻对虾做年夜饭——不用想,养殖的,海上那么多网箱,里面好些是对虾。

相比之下滑皮虾没什么名气,它的体形与对虾很像,好像是仿照对虾长的,所以学名叫哈氏仿对虾。

滑皮虾的鲜美滋味比对虾犹有过之,82年这两种虾全是正经野生货,被捞上来后便被岛上人家烘干晒制成为虾干,不去皮,虾皮被烘晒的不硬只是脆,咬在嘴里‘咔嚓咔嚓’响,像吃薯片。

王忆喜欢吃虾干。

现在他傍晚给队里讲评书的时候会准备几个大虾干,讲一会停一会让社员们思考一下,这期间他就会喝两口水吃一口虾干。

真是鲜香美味!

夜宵店叫‘外岛渔家’,从外面看是个小店铺,里面别有洞天。

规模挺大,装潢很有年代感——贴着年画的木门、门口的灯笼,进门后悬挂的渔网,墙上那一条条的老钓竿。

另外屋里还有八仙桌、老茶具、时代标语、收音机、自行车,甚至屋中间放了条小绿眉毛船。

王忆看的忍不住笑。

这是仿照七八十年代的外岛渔家装潢的,不过所用饰品多数不是真正的老物件而是故意做老的东西,加上饰品太多、摆放太杂乱,导致模仿的不伦不类。

用有些人的话说就是,这装修用力过猛了。

他的笑是下意识的,毕竟他刚从82年回来,结果门口柜台里的老板看见了。

老板终日跟客人打交道,最擅长察言观色,他看出王忆的笑容有笑话的意味便说道:“帅哥,是不是觉得我们店里装修太土气?”

王忆摇摇头:“老板你误会了,你们店里装修是模仿了外岛在七八十年代的生活环境对吧?”

“对,你觉得模仿的不好?”老板好奇的问。

王忆说道:“确实不好,七八十年代外岛条件多困难,谁家能放上这么齐全的家具渔具?”

“我觉得你放的太多了,还不如好好归类一下,然后隔着几天就换一批家伙什,这样不仅简洁还会让顾客更有新奇感。”

老板没有因为他的妄加指点而羞恼,做餐饮的,脾气和涵养那都是必须的。

何况王忆的话是有道理的。

他琢磨了一下说道:“帅哥说的对,你年纪轻轻,没想到还是个年代审美的行家!”

王忆赶紧摆手:“老板客气了……”

“小王、小王。”袁辉从楼上栏杆后冒出来,“来1975号包间。”

他又对老板说:“老钟,这就是我今晚的贵客,你赶紧上菜吧,他对海货不感兴趣,你再给我来两盘拿手的烤肉。”

老板笑道:“这位贵客恐怕是没吃过我们家的海货,我家海货都是从码头直送过来的,绝对好吃。”

王忆道了声谢上楼。

楼上房间不少,从1971开始排,两排都是。

1975是小包间,应该是隔断间,圆桌只能坐四五个人。

王忆将背包打开拿出干货递给他:“袁老师爱吃海货,我在外岛转悠的时候有人送我一些虾干虾米,你尝尝味道不错的。”

他对袁辉自称是走山人。

走山是东北一带的职业,说的是穿山越岭找老村古镇去收购山珍野味、草药古董的买卖,属于二道贩子。

放在沿海一线这职业指的就是穿梭在大小渔村、海外孤岛、海上船舶之间的一些人,他们买海货、找海珍,也是二道贩子。

袁辉拿出来看了看又尝了尝,笑道:“好东西,这对虾干烤的好,保住了鲜味摒弃了腥味,不错不错。”

他礼貌性夸赞几句后又问王忆:“你这么着急找我有什么事?又收到好东西了?这次是旧版人民币还是邮票?”

王忆说道:“是一口钟,你看看。”

他把手机推过去。

袁辉看了一眼身躯一震!

手里的虾干顿时撒到了地上。

这时候敲门声响起,有服务员端着瓷盘送上来:“客人您好,您的葱油蟹和墨鱼大烤!”

王忆忙着捡虾干,示意他随便放下。

服务员蹲下帮他捡起虾干,很麻利的收拾干净。

他重新坐回椅子上,却见袁辉还在盯着照片看,手指操作屏幕不断放大缩小或者转换照片。

将照片全部看完后他抬起头目光炯炯的问王忆:“还有呢?”

“有什么?”王忆被他的话给问茫然了。

袁辉着急的抓住他手腕说道:“这铜钟里面呢?里面的照片呢?”

王忆说道:“我没拍,怎么了?里面不就是滑溜溜的……”

“这铜钟里面滑溜溜?”袁辉打断他的话。

王忆说道:“我没注意,人家没让我看铜钟内部,就让我在外面拍了几张照片,怎么样,这铜钟什么来头?值钱……”

“价值连城!”袁辉再次打断他的话。

能看出他表情的严肃和态度的急切。

他又打开一张照片看:“你看这个铜钟时候的感觉什么样?是不是端庄沉稳、敦实厚重?有没有感觉大气磅礴?”

王忆讪笑:“有吧?它到底什么身份?”

袁辉的评价让他内心躁动不安、瘙痒难耐,只能提肛以克制这股情绪。

此时袁辉同样躁动不安。

他吃着虾干稳定情绪,然后说道:“要是我曾经看到的资料没有错、要是你拍到的照片是实物、要是这实物不是假货,那你碰到了一件了不得的宝贝!”

“你看看这个铜钟,先看提钮,提钮是龙吧?这是龙首,瞪眼睛吐舌头,多威风!往下是龙爪,龙爪往外分,带着龙身扭动,往后看这里坚立着东西,这是龙角啊!”

“再看钟体,上面围绕这一圈的叫连珠乳钉环饰,下面是浮雕——不太清楚了,但仔细看能看出是莲瓣,其间相隔的这些纹路叫弦纹,中心四个字是楷书,写的是‘河清海晏’四个字,这四个字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王忆知道他起了卖弄心思,就不再急迫而是配合的问:“请袁老师指教。”

袁辉说道:“你们年轻人学曰文、学英文就是不学国学,这个成语都不知道?河清海晏,黄河水清了、大海平静了,天下也太平了!”

他掏出自己手机搜索了一些信息,一边看一边问王忆:“这铜钟有多大?”

王忆回忆着说道:“具体我没量,钟身高度没有一米,估计八十公分?上下直径相差差不多一倍,上面是四十公分左右、下面也是八十公分左右?”

袁辉激动的一拍桌子:“这就对了!它应该是78厘米高,底部直径81厘米,顶部直径42厘米,总重五百五十斤!”

“这是咱翁洲历史上的宝器,祈和钟!”

“祈和钟?”王忆反问道。

袁辉说道:“对,祈和钟,祈祷天下大和、四海平和的钟!”

“五年前市博物馆重修的时候我看到过它的资料,这铜钟铸造于明崇祯十二年,那一年有强台风从翁洲上岸,带起海水倒灌,引发一场大灾难。”

“后来台风消弭,当地知府接朝廷旨意、领本地官员捐资所铸造,安放于海滨大和寺。”

“到了近代抗日战争时期,曰军寇边侵犯我江南地带,他们海军飞机屡屡轰炸沿海城市,人们将祈和钟送去沪都作防空警报使用。”

“淞沪会战后这座铜钟被曰军抢走,之后便不见踪影,有说法称这铜钟跟咱们许多国宝被送去曰本,但也有说法称护送铜钟的曰军遇到了海上武工队埋伏,铜钟沉入大海或者被武工队抢走藏了起来……”

他目光炯炯的看向王忆:“看来最后的这个说法才是正确的,这祈和钟还在咱们中华大地上!”

王忆干笑道:“应该还在,不过你说这是国宝?”

倒卖国宝,牢底坐穿!

这个常识他还是有的。

袁辉说道:“哦,我习惯性用国宝来称呼这些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古董了,祈和钟工艺寻常算不上国宝,不过可以说是咱翁洲的市宝。”

“所以,它到底在哪里?”

王忆不答反问:“它到底值多少钱?”

袁辉靠在了椅子上,默默的伸出右手的食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