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我在1982有个家 > 第8章 纷至沓来乡情重(周一求一哈推荐票)

山顶风景好,视野好,王忆看到了四周海情也看到了部队留下的营房。

营房分为两部分,整体是南北走向排列,南边临海是原本的官兵宿舍,一共有十座房屋。

北边是两座房屋,这两座房屋更高大一些,以前是机关办公室,现在成了村委办公室。

在这二者中间的开阔地带是原本的军队训练场,也是如今学校的操场,上面有一根旗杆,一面五星红旗在海风吹拂下猎猎飞扬。

王忆冲着红旗敬了个礼。

王向红看到这一幕便笑了,又摸索出一袋烟点上了。

他介绍说道:“咱们这个小学是解放后就建立的,叫解放子弟小学,后来58年统计各村学校,发现全是什么解放呀、红星呀的名字,于是就勒令咱改了名。”

“咱渔家人都没什么文化,随便起名叫天涯小学,这名字便这么沿袭下来。”

小学没有围墙也没有校门,十座房屋有序排列,六间房子是班级,两间房子是库房,两间房屋空置。

王忆走近看,问道:“咱岛上现在多少学生?”

房子结识但简陋,有些窗户玻璃都碎了,岛上没有玻璃补上,便用纸壳子顶上。

所以哪怕是大晴天、大白天,这房间里头还是黑洞洞。

王向红说道:“学生仔不少,一到五年级都能填齐,一个班能有十到二十个人。另外还多了个育红班,那人更多,不好说。”

王忆咋舌:“我看咱村子也不太大,竟然这么多孩子?”

王向红苦笑道:“咱岛上人祖祖辈辈都喜欢人多,毕竟出海打渔谁也不知道哪天能撞上个三灾五难,所以家里人口少,很容易就绝户。”

“这样在计划生育工作上,咱王家村是大落后,从没当过先进,唉,老少爷们还是想多要孩子。”

现在学校没有教师停用了,门口上了锁。

王向红去村委办拿来钥匙打开,一间整洁但破烂的教室出现在他们面前。

房子内侧墙皮翻卷,墙上有马克思有列宁有高尔基有主席的画像,前后各有一扇黑板,之间摆放着课桌。

让王忆大开眼界的是,这里的课桌是砖头垒成的,上面架着石板抹着水泥面,高矮位置都固定。

没有椅子。

王向红及时介绍道:“咱学校就这么个条件,课桌还是部队临走前帮咱建的,椅子要学生仔们从家里带。”

王忆看着密密麻麻的桌子说道:“这里面桌子挺多呀。”

王向红不好意思的说道:“没有那么多教师,所以平时学生得并班学习。”

“低年级的往前坐、高年级的往后坐,老师先给低年级讲课,讲完了就让他们写作业,再给高年级讲课。”

王忆下意识摇了摇头。

家乡的风景很美,可经济、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的条件很落后!

这不是天涯岛独有的困境,外岛各村都是这样。

所以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这些外岛都荒废了,村里人有点条件便会搬迁进城里。

王向红看见他摇头,心便提了起来:

“唉,王老师,你要是觉得不好办就算了,前几年上面陆陆续续给咱派了好几位教师,都耐不住寂寞、受不了这艰苦的条件。”

“说来也是,在咱这里没有电影院没有公园,我听说城里还有少年宫歌舞厅啥的,那多热闹?咱这里除了祖祖辈辈过活的本家人,谁能住的下?”

这番话说的心酸。

人终究得认清现实。

王忆安慰他说道:“我觉得咱这里很好。”

“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美帝武器先进大炮坦克多,主席说他们是钢多气少,咱们的志愿军英雄是钢少气多。”

“同样,咱们天涯岛是书少气多,城里学校条件好,那是书多气少!”

“军队里士气重要,学生才气重要,腹有诗书气自华,咱一定能办出个让城里人刮目相看的好学校!”

开什么玩笑,爷们我可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大好青年,我有四十年的时代优势和资源优势,难道还办不了个村里小学?

绝不可能!

这番话把王向红给打动了,他就吃这一套!

王忆一鼓动,他一手掐腰一手握拳砸下说道:“好!王老师你说的好!主席同志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你有志气,好,好!”

接下来还要解决住宿问题。

王忆指向最南边临海的两座库房说道:“给我随便选一间就行,我住在学校里、吃在学校里,不把咱天涯小学办好我哪里都不去。”

王向红动情的说道:“王老师,你是个王家好子弟!唉,当年我对不起你爹啊!没想到你和你爹不但不记恨咱王家,还回来报效家乡!”

王忆诧异的看向他。

怎么突然来了这么句话?

这话似乎牵扯什么**,王向红说完后便赶忙转移了话题:“你去选个库房,我下午就给你找床、找人来给你搭建个灶台——不,你吃饭还是下去吧,去我那里,我家不差一张嘴。”

王忆摇头道:“给我搭建个灶台吧,具体是怎么吃后面再说,先把学校办起来再说。”

他准备给自己偷偷开小灶呢。

路上王向红给他介绍了天涯岛子弟的教育情况。

很不乐观!

现在国家还没有将九年义务教育奉为国策,没有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甚至没有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所以现在孩子不上学是不违法的。

以前天涯小学有教师,岛上人家就把小孩送来上学:多数不是冲着学知识来的,是让老师给看孩子。

去年开始学校没有教师处于闲置状态,于是多数人家孩子就不上学了,只有少数人家的家长有眼光,坚持让孩子继续念书。

这些孩子没法在岛上上学,只能去邻近的水花岛。

这样路程是个问题,在水花岛有亲戚的可以借宿亲戚家,但这是个别人家才有的条件,其他孩子每天早晚得用船去接送。

开船接送学生不光累还危险,不是怕翻船,怕的是冬天风寒夏天风热,一旦孩子生病那是能要命的!

所以王向红三人发现王忆可以做教师后才那么激动!

两间库房打开,王忆选择了东边一间,光线更好、窗户更多,推开窗子就是面朝大海、鸟语花香。

不过这都是想象。

现实是打开后里面堆满破烂杂物,风一吹灰尘乱开,有用的就窗台上一个碗……

王忆呆滞:开局一个碗,其他全靠莽?

中午社员们回家吃饭,不用王向红动员,听说王祥文的儿子回来了而且成了大学生教师,顿时有人络绎不绝的来找他。

大家伙起初是来看热闹,但得知王忆为了办学校住在这山上的营房里头,他们纷纷掉头离开。

王忆被他们的反应整懵了,王向红听了自己的话后可是热血激昂,怎么村里人听了后都跑路了?

离开的村民很快回来了,最快回来的是他昨天见过的王东峰。

壮小伙扛了个袋子,健步走来后放下说道:“王老师,你要住这里不能没有口粮,我家今春多打了点玉米面,给你送二十斤。”

王忆说道:“啊?不、不用吧,这年头粮食多金贵……”

他话没有说完呢,又有人来了,头上顶着一口小铁锅:“王老师,我老婆回娘家的时候要了口锅回来,正好,给你用了。”

王东峰笑道:“赫,荣哥你舍得啊,这铁锅是你大舅哥用工业劵买的,你老婆好不容易才拿回来呢。”

王东荣说道:“就是我老婆让我给王老师送过来,以后二娃三娃要来跟王老师念书的。”

学校里头再次开始络绎不绝。

这次再来人没有一个空着手的,有的送个干干净净的被单、有的送一床老蚊帐、有的送个碗送把筷子。

送吃的最多,有人拿一把鸡蛋,有人抱一坛猪油,有人拎一串咸鱼,还有用报纸包了一把盐的。

这些东西王忆全看不上,他昨晚随手送给秀芳的可是满装厨房八件套。

但他心里承下了一份份厚重的情谊。

要知道对生活物资匮乏的村里人来说,他们送来的都是珍宝。

送鸡蛋的人自己平日里舍不得吃鸡蛋,这一把鸡蛋可能是攒了好几天准备去乡里换点闲钱补贴家用。

送猪油的人家里头的菜或许一天到晚见不到油星。

送咸鱼的——嗯,这个岛上真不缺。

不管送什么,王忆都得承情。

这是他同族对他这教师的最高礼遇。

王忆收下这些东西在心里暗暗叹气,这个学校必须得办好,他必须得把送来的孩子教好。

人情重过山!

王向红给他带来铺盖卷、一套锅碗瓢盆,说道:“王老师,你这里乱,收拾起来不容易,这样,我再给你调拨个劳力过来。”

“让大迷糊来,大迷糊最能干杂活脏活。”妇女主任刘红梅挑着担子走来。

担子两头各有一个水桶,里面是满满当当的清水。

秀芳也来了,带着厨房八件套要还给他,还说道:“这半天没见,我不能叫你弟弟要叫你王老师了?”

王忆不好意思的说道:“什么王老师?你要叫我——王校长,这学校就我自己一个教职工,山上没老虎,猴子是大王啊!”

这个弯拐的没有技术含量,可对于这时代来说是个大弯,众人反应过来纷纷大笑,都说他真会开玩笑。

王忆也笑,满心的感叹:真是个淳朴简单的年代啊!

不过他坚定的拒绝了秀芳给的厨房八件套:“送出去的礼物泼出去的水,你要让我一个男人说话不算数么?”

秀芳还要推让,王向红习惯性挥手说道:“秀芳你收下吧,这是王老师一片心意,这样,咱把家里的床再给王老师送来。”

“还有王老师这间房的门窗也得修修,玻璃不好补,咱村里没有玻璃票了,先把门窗裂缝补补吧?”王东喜说。

王忆诧异:“这都1982年了,买玻璃还用票吗?”

王东喜说道:“好像没票也能买,但有票的优先,没票的还得多花钱吧?”

秀芳说道:“先不用管玻璃,我们家里恰好有一些老鱼胶,我给王老师都拿来吧,鱼胶混上木屑最能修补门窗了。”

你一言我一语,先把教师宿舍的框架给安排的明明白白。

王忆用不着怎么费心思。

他逐渐理解了王向红坚持过大集体心思的心思。

像王家村这种在一个封闭海岛的集体,只要不分家那大家伙心就在一处,有什么事大家一起上心。

同样,事情得辩证的看,有些事就是大家都不上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