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我在1982有个家 > 第528章 男人的加油站

我在1982有个家 第528章 男人的加油站

作者:全金属弹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9 11:17:06 来源:88小说

王忆带着两份文件回到83年,心满意足。

一份是天涯岛振兴计划书,一份是生产队大灶去年全年的财务报表。

他给邱大年留了一百万,天涯岛现在挺多工作正在开展,这都需要钱。

比如收拾农田,要把这些荒芜多年的农田给收拾好,他们得雇佣农民来干活。

这方面邱大年也给他做了调研。

23年代的农民以中老年为主:

年轻人没有从事散装农业的了,而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得照顾家庭不愿意来海岛干活,愿意上岛屿干活的是老人。

六十岁以上的农民。

不过这些农民都是舞弄土地的好把式,有经验、能吃苦、工资低,不用缴纳社保,一天一百二到一百五的工资就能招募到一大批人。

王忆对邱大年的工作相当满意。

这家伙或许没有什么商业头脑、什么管理才干,但做事很细,王忆让他来管理个小团队没有问题。

西北风连刮了三天,倒春寒突如其来,温度变化挺剧烈,导致翁州城乡地区出现了一场流行性感冒。

王忆这边便走不开了,一天到晚在诊所里开感冒药。

等到这场西北风停下,1983年迎来了新的节气,春分。

到了这时节,东海的南风日盛,倒春寒被压制,风轻日光暖,春雨润万物,至此春天就彻底来了。

白昼从这一天开始日渐拉长,海风开始带上温柔的暖意,海水变为璀璨的湛蓝。

外岛的好时光来了。

天涯岛一切发展越来越踏上正轨,83年的春意不光体现在山上海里,也体现在生产队中。

社队企业多个项目都开始扩张规模,资金在队集体账户里和社会上流通起来。

每天天涯岛都要对外采购好些物资,煤炭、柴油自不消说,面粉、白糖、菜油等也开始采买。

徐进步给他们的社队企业办了个‘活跃民营经济市场氛围’的资质,然后他们每月可以定量采买一些物资,不必再凭票供应,只要由供销公司统一开票即可。

砖窑厂源源不断生产砖头,山顶的教学楼四周开始出现小楼。

居民楼已经要提上日程了……

罐头厂也源源不断的生产出罐头,王向红办下了食品厂所需证件,王忆用烫印机和打印机进行结合,给罐头加装包装纸。

更多的社员被征召进社队企业里。

现在生产队没有多少闲置人员了。

娃娃们上学,劳动力出工,一些还能干得动的老人则进社队企业做点轻快活,赚个半劳力、轻劳力的工分。

春天的天涯岛,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王忆隔三差五跟着出海赶春汛,渔船橹改机之后机动性大增,作业能力也大增。

以往春汛还要撒网捕捞,今年多数上锚张网,展开张网捕捞。

这种锚张网作业能力强大,它呈方锥形,有的网口有框架有的有桁杆装置,以桁杆和沉石来扩张网口,让渔网张开大嘴。

网子的网衣则是由网具和网囊构成的,整体长度不一,网口拉直了,长度从二三十米到上百米都有,网衣总长也是从五六米到二十五六米不等。

改革开放的政策影响越来越大,他们开船出海,海上隔三差五就能碰到一艘船,到了晚上开船回家,能看到海面上密密麻麻有船灯闪烁!

25号出海的时候,他们遇到的渔船更多,越往深水区行驶碰到的越是大船、机动船。

王祥海起初还认识船老大们,慢慢的所见到的人就陌生了,听到的口音也不熟悉了。

王忆说道:“这是外省的渔船来捕鱼了。”

王祥海点点头:“是,看来外省发展的比咱们还要好,你们看他们这些大渔船,咱们翁州本地能见到几艘?”

王东虎不服气的抹了把嘴巴,说:“咱们是江南,自古以来的富庶之地……”

“行了行了,你还躺在古代的功劳簿上不起来了?”王祥海打断他的话,“现在是新中国、新时代,讲的是当下。”

“领袖同志怎么说来着?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王忆说道:“海叔其实你也是妄自菲薄了,咱们现在碰到的大渔船并不能代表外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这叫幸存者偏差——”

“呃,简单说吧,就是外省也有大渔船也有小渔船,只不过小渔船他们来不了这么远的东海,所以咱们看到的都是大渔船。”

王东虎见王忆帮自己说话,便得意的点头。

跟随出海的刘红梅回头笑道:“你点个屁的头,看看今年这海上的情况,咱们更得感谢王老师了。”

“不是王老师给咱们带来这些机动船,不是让咱们可以往深海里跑,咱们能知道现在外地都已经发展成这样了?”

这话是事实。

王祥海感叹道:“是啊,时间才一年,往前倒退一年,王老师刚来的时候,咱队里连一艘机动船都没有,甚至当时想都不敢想!”

“要是王老师不回来,那咱岛上得到什么时候才有机动船?才能扔掉祖祖辈辈的木橹子呢?”

王忆谦逊摆手。

这里只有他知道,如果没有自己改变历史进程,天涯岛的未来会是多么悲观。

现在海上船用的都是锚流底张网,一艘船可以用多张网。

这种情况下就比较危险了,渔船或许相距还有段距离,但渔网可能就靠在一起了,这样会造成渔网纠缠的麻烦。

锚张网都是用乙纶网线编结的,结实耐用,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渔网纠缠在一起很难将它们分开。

石红心在开船,她小心翼翼的开船离开周围渔船的航道,避免出现剐蹭的麻烦。

王忆看着外面一艘艘的船说道:“看得出来春天来了,大家伙都很忙碌啊,农民忙着春耕,咱渔民也在忙着春捕。”

王祥海说道:“很正常,一年之计在于春嘛。”

“何况老话说了,正月捕鱼闹花灯,二月捕鱼步步紧,三月捕鱼迎旺汛。所以你看现在是二月里,鱼群把咱们步步紧逼,现在不忙活,到了三月迎来旺汛的时候干瞪眼!”

探鱼仪上出现小黄鱼的踪影。

春季是小黄鱼旺发渔汛期,他们此次出海就是奔着小黄鱼来的。

看到小黄鱼的鱼群现身了,王祥海出去指挥各渔船开始撒网作战。

张网就是为了对付小黄鱼的。

天涯二号上的渔网网口纲长度接近三十米,上口纲结缚于桁杆两端,下口纲两端装沉石,网口四角的叉纲通过转环与锚纲连接。

这时候碰到鱼群要下网了,渔民们操纵桁杆置于右舷甲板上,沉石置于船首甲板上,网具和纲索置于中部甲板。

石红心操作渔船的船首顶流行驶,王祥海号令渔民们抛出木碇。

沉石从左舷抛出,带动渔网开始落入海里。

另有人操作放出锚纲,将叉纲通过转环和锚纲进行连接,也把其他属具与网具连接,然后依次放网进入海里。

如此一来,一张渔网便顺畅进入海里。

王祥海在船上喊道:“都注意着点、注意着点,尽量把网放得离船远一些啊,今天潮流不大但挺急的,小心把渔网给压进船底下去。”

接下来渔船就开始追逐鱼群,将它们网入渔网里。

换句话说就是,跑的没有我快的,都得进我网里来。

张网一般是一天两网,上午一网下午一网。

于是到了中午头先吃饭,西里呼噜快速解决一顿饭,王祥海又指挥人手开始起网。

张网起网的时候要先捞起浮标绳,将它拉到桁杆这里,这样渔民们使劲就能拉上网口。

然后还要解去叉纲,再靠机器的力量拉上网身和网囊,此时鱼就在网囊里了。

主要是漂亮的小黄鱼。

就跟大黄鱼一样,白天捕捞的小黄鱼不如夜间那般金灿灿的美观,可小黄鱼是上好的海鲜,在北方京津一带有‘小鲜’之称。

看到这么些小黄鱼上船,社员们还是兴高采烈。

不过等到所有网囊收回来了,大家伙就不那么兴高采烈了。

因为有人合计了一下,他们出海耗费柴油可不少,折合下来捕捞的小黄鱼不算多。

王东虎上去踢了一脚,踢起一只海龟回到海里,悻悻地说:“草,现在小黄鱼咋这么少了?忙活这么一通,还有探鱼仪这样的先进机器,结果才这么点鱼?这有多少?”

刘红梅估算了一下重量,说道:“能有个三五百斤吧。”

大家伙一听,心态都有些炸裂。

船上的老人勐抽烟,说道:“世道不行了,海里渔获少了,我记得五几年的时候咱们小黄鱼捕捞的多,那时候摇橹撒网一下子也能有个一二百斤。”

“我记得很清楚,57年,57年咱翁州渔场曾出小黄鱼三万吨,受到了国家的表扬。”王祥海说道。

刘红梅撇撇嘴说道:“现在咱们全国渔场合计起来还能出三万吨的小黄鱼吗?”

王忆说道:“够呛了,不过咱也别怨谁,以前敲罟作业,现在都用小眼渔网。”

“而敲罟作业把冬季洄游来产卵的母鱼给一网打尽了,这小眼渔网又把春天回来长大的小鱼给一网打尽了,哪里还有鱼让它们去扩大族群啊?”

现在各省市过来作业的渔船,都是奔着小黄鱼来的。

听到王忆的话,许多人沉默了。

他们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其实渔民靠捕鱼为生,他们很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奈何现实就在眼前,捕捞不到鱼便没法给老人治病给孩子交学杂费给家里添置新物件,甚至会吃不饱饭。

这种情况下还在乎未来吗?

即使有些人在乎,问题是在这里捕捞的人太多渔船也太多,其他的人和船在乎吗?

除非国家制定法律,否则靠道德、靠眼光、靠自己是约束不了渔民们的手段的。

这时候王东虎就说了:“王老师,咱好歹用的还是张网,网眼还不小,水花岛那帮狗熊玩意儿才狠呢,他们用胡子网!”

胡子网是粘网的俗名,这网确实狠,它也算是属于张网的一种,却是三层网套在一起,收起来的时候网线密集的就像人的大胡子。

但使用胡子网也不违法,只是但凡有点良心有点眼光的人就知道不能用这网来对付鱼虾,它太狠了,不给子孙后代留东西。

所以众人便愤愤的骂了起来。

一边骂一边收拾渔获。

小黄鱼装箱,另外渔网里杂七杂八的还有许多其他的渔获。

章鱼乌贼、白虾对虾基围虾、海鲈鱼梭鱼大黄鱼鲳鱼还有带鱼。

王忆最后甚至还发现了几个大牡蛎。

海蛎子。

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

他捡起这些生蚝,脸上露出了微笑。

王东虎看到后说道:“王老师真有意思,就爱吃一些边角料的东西。”

生蚝在九十年代之前跟皮皮虾一样,都属于外岛渔民看不上眼的东西。

这东西绵软可口,问题是壳太重了,肉太少了,城里人不爱买!

再一个碳烤生蚝的神仙吃法还没有在人民群众之间流传开来,即使流传开了,现在谁家有闲心思去收拾一碗蒜蓉放入生蚝里烤着吃?

最重要的是,牡蛎是男人加油站这回事跟中医关系不大,这个‘自古以来’真是欧洲人盛传它能给男人带来大补。

比如拿破仑就说,生蚝是征服敌人和女人最好的武器。

还有18世纪享誉欧洲的大情圣贾科莫·卡萨诺瓦,他最爱的情趣游戏就是醉卧浴室里吃着摆在情人胸脯下的50只牡蛎。

而这些说法现在还没有传入大陆,得等着港台的小资电影电视剧传进来后,相关说法才会盛行。

现在捣鼓牡蛎去23年也很有利润空间,问题是王忆闲得蛋疼了,才会捣鼓这种一斤牡蛎八两壳的东西。

他就是收集起这些牡蛎自己吃。

这下子可没人说他要滋补身体了。

王祥海帮他收集牡蛎。

以前队里有时候赶海也会弄一些牡蛎回来,王忆会加上蒜蓉粉丝烤着吃,他是民兵队一员,跟着吃过,对那鲜美滋味记忆犹新。

张网不适合捕捞牡蛎,这些都是不知道怎么零散刮进来的。

王祥海看看四周,说:“王老师,你真想吃蛎蝗,那咱们从这里向东南开,换个小船,开个十来分钟就能到石丘海。”

“石丘海是一大片的海底丘陵,有很多礁石,那里各种蛤蜊贝类的都有,蛎蝗有的是,澹菜有的是,你喜欢的那个西施舌也能找到。”

“西施舌不好找。”石红心摇摇头,“石丘海那片现在有人专门找西施舌、文蛤、响螺、旺螺等等,反正这两年那片有不少人过去。”

王忆说道:“能弄到牡蛎就行。”

石红心笑道:“那还不是手拿把掐?石丘海就它和澹菜最多了。”

第二次的张网下海,接下来只要比对着探鱼仪在海里转圈圈就行。

王祥海留下坐镇,让王东虎和刘红梅陪同王忆去石丘海。

他们换乘一艘小机动船,在海面上一路颠簸奔驰向东南方。

途中遇到两艘船在吵架,刘红梅不听他们说什么就知道双方为什么争吵:“肯定是张网缠在一起了,这下子好了,他们麻烦了。”

王东虎探头看,说道:“不一定,有一艘船是张网,还有一艘船是捕虾双拖网,应该是来捕捞红虾的。”

王忆说道:“我看着最近咱们生产队就有不少红虾上岸,怎么了,又开始晒虾米了?”

刘红梅笑道:“那肯定了,金钩虾米、银钩虾米,它们制作工艺基本一样,只是选用虾的品种不同,但都是以冬虾和春虾为上品。”

“王老师你等着吧,过不了多少天,你又可以给你亲戚朋友邮寄咱们的虾米了,这次吃春虾米,滋味跟冬虾米还不一样,更甜更鲜更软和一些。”

他们聊着天靠近了一片凸起在海上的礁石。

白浪席卷海面,不时便涌上礁石翻涌而过。

礁石岛屿外围停靠着两艘船,得有几十个妇女在岛上弯腰忙活。

然后偶尔还有人从水里钻出来,这些是男人,穿着潜水服、腰上挂着网兜,都是潜水去寻找珍贵海螺和海贝的。

正如王祥海和石红心所说,这岛上别的不多,就牡蛎和贻贝、扇贝多。

上岛的妇女们主要是寻找值钱好吃的贝类,最次也得选文蛤,牡蛎她们只挑大个头或者薄壳的捡。

礁石上下牡蛎众多,密密麻麻长在一起,祖孙好几代在彼此身上生长,这真是抱团了。

王忆他们不准备找西施舌之类,他们目标是冲着牡蛎来的,扇贝也行。

不过野生牡蛎扇贝并没有长到很大个头的,多数都是小个头,主要是生长空间被压制了。

不像养殖牡蛎,养殖的时候都是分开吊养,一个网兜一个网兜的吊养在海水里,生长空间充足。

野生牡蛎想找大个的得潜水去海底找,特别是海底有一些类似瓦片样石头的地方,那地方的牡蛎往往长得最肥大。

据说在宋代的时候,广粤的沙井渔民偶然发现海底缸瓦片上的牡蛎比普通的更大,于是他们便有意识的往海里投掷碎缸碎瓦片,用瓦片和石头在深海域养牡蛎。

因此,有些考证就说,牡蛎开启了国人人工养殖海产的时代。

潮间带上也有的是生蚝,都是活物,很鲜美,只是肉不那么大。

王忆三人带着工具,他们在岛上连噼带砸的忙后了好一通,最后将小船船舱给填满了牡蛎,这才准备离开。

有先前上岛的人好奇的看他们忙活,看到他们带着一堆牡蛎离开后忍不住了,问道:“你们是在这里找蛎蝗盖子回去盖房子吗?”

牡蛎壳子很坚硬,个头大小可以搭配,确实可以盖房子。

沙井地区被称为牡蛎之乡,他们当地便有牡蛎壳子当墙壁盖房屋的传统,跟外岛的海草房一样,都是先民流传下来的生活技能。

带着牡蛎返程,快要到傍晚的时候,王祥海指挥着劳力们开始收网。

顿时,嘹亮豪迈的号子声响彻海上:“嗳唷嗬!老兄弟,加油哇!再来一个大啊大网头!”

最终也没有大网头上来……

小黄鱼的产量越来越拉垮了。

返程中社员们对这个产能很不满意,王忆出于好心没有告诉他们:

不管是小黄鱼还是大黄鱼,今年产量都是未来四十年最好的一年。

不过他们今天收获也不止小黄鱼,还有一堆乱七八糟的杂鱼,还有王忆他们收集来的牡蛎。

渔船回岛,夕阳落下。

正好有最后一抹余晖洒在海面上。

夕阳晚照。

带给海面一片温柔的金红色。

此时正有好些渔船来到天涯岛,不少是传统的木质帆船。

船尾有人摇橹,船上有人说笑。

小小的船身,在金红的海面上蜿蜒出一圈圈波纹,逐渐荡漾到了码头上。

这都是外岛的渔民,他们是来看电视的。

春分之后温度回升,前几天的倒春寒是最后一波寒流,所以现在晚上已经可以待在室外了。

王忆决定明晚开始放电影。

放去年刚上映的《奇门遁甲》给老少爷们开开眼界!

他们的船停下,四周的人纷纷笑着来打招呼。

不管是外队人还是本队人,笑的都非常坦荡。

渔民们在海上摇橹放网干的是苦差事,但他们知道现在大包干了,自己努力劳动就能给家庭换来更好的生活,所以一天辛勤劳作之后,大家伙脸上总会洋溢着笑容。

忙碌一天,该歇歇了。

王忆觉得这也是23和83这两个年代不同之处。

83年代的生活水平很差,真是能吃饱穿暖就已经让人感到幸福了。

也正是如此,王忆感觉现在的人比未来的人更容易满足、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幸福感应该是比出来的,这年头渔民们眼界低,很多人半辈子没去过县城,他们知道的就是自己身边一亩三分地的情况。

在他们眼里彼此过的都差不多,所以只要能吃上一顿细粮吃上一顿肉菜就会感觉幸福。

不过这里在场几十号人,如果让他们知道23年代的生活水平、生活压力,那让他们选的话,除了王忆其他的估计都会选23年代。

王忆喜欢这个年代,是因为他有23年代的支持,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

所以不管在23年代还是83年代,王忆都不会轻易去批评某个人或者某一群人的生活态度,他是尽量去帮助别人。

因为他牢记着一句话:每当你想开口批评别人,千万不要忘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你的优越条件。

劳力们兵分两路,一路收拾渔获海鲜,一路扛着装牡蛎的箱子去洗刷。

跟着王忆出海有好饭,这是岛上所有人的共识。

今天吃的就是牡蛎宴。

他所擅长的牡蛎做法很简单,要么是蒸熟蘸辣根酱汁,要么就是炉子烘烤。

蒜蓉酱是成品,泡发粉丝很快,所以这顿饭不麻烦。

他喊了漏勺帮忙,让漏勺泡发粉丝,自己捯饬了炉子在上面架起铁架准备来烤。

正好去年赶海工时候市里奖励给他上百斤木炭,可以用木炭来烤生蚝了。

23年代流行着一句话,烧烤摊不能没有烤生蚝,就像中国不能没有曹县。

清洗干净的生蚝,大个头的撬开给王忆送过来,小点的则放入锅里清蒸。

王忆估摸着劳力们忙活一天饿的肚皮贴后背,只吃烤生蚝未必过瘾,于是又从冰柜里弄出一些肉排来。

都是从23年买的成品货,已经腌制好了,化冻便能开烤。

王忆先烤牡蛎,一只只连壳的牡蛎摆在铁架子上,下面炭火被海风吹出片片猩红,很快牡蛎壳子里的汁水就开始翻腾……

蒜蓉、粉丝,这是烤生蚝最灵魂的点缀了。

劳力们口味重,能吃辣,于是王忆还给往上加辣椒酱。

劳力们忙活完了过来,互相敬烟、彼此开着玩笑,心满意足的等着吃一顿美味大餐。

烤炉旁边有一摞的大肉排,这可太馋人了,太让人惊喜了!

王东虎去给王忆帮忙,说道:“王老师,我爱吃这个蒜蓉,你多放点。”

王忆斜睨他:“你不是不爱吃蒜吗?”

王东虎嘿嘿笑:“是不爱吃生蒜,但爱吃这个蒜蓉,这是熟了的。”

漏勺端出来一盆子的蒸牡蛎,说道:“先吃着这个,锅里头有韭菜蛎蝗海肠汤。”

“今春刚下来的鲜韭菜,今天刚回来的鲜蛎蝗、鲜海肠,让你们鲜的晚上做美梦!”

王忆一听,韭菜跟牡蛎、海肠要一起做汤?

好家伙。

这是要大补啊!

他琢磨了一下,这满桌子都是大补之物,那自己不能浪费它们——

今晚开始跟秋渭水正式要孩子了。

反正他已经吃过一段时间叶酸了,再吃下去都要胃酸了。

但社员们对蒸牡蛎毫无兴趣,这东西都是蘸酱油吃,没什么特殊味道。

王忆却很喜欢。

他把夹子交给王东虎,说道:“第一波的烤蛎蝗差不多了,你给大家伙分一分,就着米饭先吃两口垫垫肚子,后面肉排烤熟了一起吃肉。”

“不急不急。”大家伙一边抹嘴一边客套。

王忆去用辣根和海鲜酱油调了一下,也不用凳子了,一屁股坐在地上,守着一盆子热气腾腾的牡蛎招呼众人:

“一起吃啊。”

大家伙礼貌性的拿两个先垫垫肚子。

他们都是开牡蛎的好手,用用快子头就能撬开蚝壳。

王忆这边得用小刀甚至螺丝刀,秋渭水看不下去了,亲手帮他开牡蛎。

厚重的牡蛎壳子撬开,腾腾热气消散在初春的夜空,明亮的灯光照耀着秋渭水,在秋渭水手里是盈盈多汁的奶白色牡蛎肉。

王忆挑着颤颤巍巍的牡蛎肉去蘸上辣根酱油,顿时,先是酱油的鲜和咸,随即是辣根的刺激直奔脑门,让他感觉天灵盖都开了!

后面是爆浆多汁的鲜美和q弹的口感,王忆爽的要翻白眼了。

这牡蛎看着小可肉相当肥硕,更是相当鲜嫩。

其他人跟着他蘸酱汁。

辣根或者芥末这年头可不好买,他们蘸牡蛎都是用寻常酱油,所以滋味上跟现在有不小差别。

用辣根酱汁蘸牡蛎吃进嘴里,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倒吸凉气:“我草,过瘾。”

“这芥末挺冲啊!”

“哎哎哎,前几天我感冒那会怎么忘记这茬了?那几天鼻子一直不通气,早知道用这个通通气啊!”

《镇妖博物馆》

“我家里有根大铁棍子,我用大铁棍子给你捅一捅也能通气……”

看着众人的反应,王忆得意的笑:“怎么样,清蒸也好吃吧?”

众人却是感觉这清蒸牡蛎并不是好吃,它是有一种刺激感。

男人都喜欢刺激。

所以大家伙纷纷蘸着酱汁吃起来。

王忆轻轻蘸了一点给秋渭水,秋渭水吃下后一个劲的抿嘴笑,伸手就去捂住了脑门。

也是感觉被开了天灵盖!

但是当蒜蓉烤生蚝开始分配,众人便纷纷抛弃了清蒸牡蛎都转去用蒜蓉粉丝和酱汁拌米饭吃了。

“还是这好吃。”

“粉丝跟蒜蓉一起吃最好吃了,学到了,下次亲戚来,给他们尝尝这一口。”

“王老师,肉化开了,你来烤肉啊?”

王忆摆摆手:“让漏勺烤。”

漏勺正端着一盆子汤出来。

韭菜跟生蚝、海肠一起来了,三阳开泰!

王忆今天也是饥肠辘辘,一碗米饭倒上汤,西里呼噜一顿扒拉。

心满意足!

虽然他总是教导学生吃饭要慢条斯理、要细嚼慢咽,但真饿肚子的时候,人吃饭哪有那么多的讲究?

能快速填饱肚子才是最爽的!

劳力们等着吃烤肉。

厚实的肉排刷了油后被炙烤的微微蜷缩,油脂在上面刺啦刺啦的冒,热气腾腾中有香气扑鼻。

这把一行人馋的都来不及咽口水。

肉排上手,一人一片。

哪怕外层已经烤的有点焦湖了,但没人在意,小口咬一点肉排大口扒拉一快子米饭。

吃到最后肉排还剩下一大半,多数人便悄无声息的给饭盒盖上盖子。

带回家给老婆孩子尝尝。

大家伙都吃饱喝足了,那该看电视的去看电视,该去上夜校继续扫双盲的就要去上学,王忆这边要跟秋渭水促膝长谈了。

王祥海带着饭盒摇摇晃晃的往下走,好几个人凑到他身边问:“再组织点王老师得去参加的捕捞活动?”

“捕红虾吧,我看着今天有船在捕捞红虾准备晒春虾米呢。”

“那必须得带上王老师,我就喜欢跟王老师一起劳动!”

王祥海嗤笑:“你们喜欢个屁的跟王老师一起劳动,你们是饭桶,喜欢吃!”

“不过你们别想美事了,王老师后面几天不会出海了,好像是天气暖和了,他从外面采购了一些笼子啥的,准备搞个海水产养殖的活计。”

“现在采购的东西到了,他后面应该是要忙活着主持这个事了,搞海水产的养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