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我在1982有个家 > 第515章 打渔归来漫岛香(祝大家开开心心)

从结构上来说,天涯岛建成的是直立式码头,这是外岛最常见的码头,便于船舶停靠和机械直接开到码头前沿,可以提高装卸效率。

像内河水位差大的地区或者有些岛屿地形有角度,他们会采用斜坡式码头,这种码头的前方得设有趸船作码头使用。

趸船是没有动力的铁皮船,可以理解成一个水上平台,所以斜坡式码头就是在码头边上放一条铁皮船充当装卸平台。

这种码头由于装卸环节多,船只难以靠近码头前沿,装卸效率低。

从施工方式上来说,天涯岛建起的码头是重力式、高桩式和板桩式等多种方式进行配合使用。

这方面是根据使用要求、自然条件和施工条件综合考虑确定的。

重力式施工方式是靠一些建筑物自重和结构范围的填料重量保持稳定,码头的主体用的就是这个,它的优点是结构整体性好,坚固耐用,损坏后易于修复。

而底部则是高桩施工,因为海底参差不平,测量了海底地形情况后工程队使用基桩来统一高度:

先把桩的下部打入海底,上部高出水面,然后再利用重力式施工方式将一些建筑材料的主体成分送入水中,围绕基桩完成建设。

高桩之间是透空的结构,波浪和水流可以在平面以下流畅通过,这样对海浪没有产生完全的阻碍,不影响海水交换,可以减少淤积。

23年时代都是用大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柱或钢管柱了,现在还不行,用的是水泥防腐蚀桩,造价成本低一些但建筑材料的耐用性会差很多。

王忆看了施工图纸也了解了码头施工进展,这样一来便对工程情况有了底,带上鱼竿去甩梭鱼。

年后红树岛的开凌梭真不少,在水下成群结队。

不过没形成大鱼群,它们是度过寒冬后来红树岛四周的海底觅食的,然后会去各河口区产卵。

这个过程中它们会做短距离洄游,天气降温开始至十二月份到海水深处越冬,翌年开春即到近海河口生长育肥,形成渔汛。

之前来的五艘船便是想来捕捞梭鱼,开凌梭很有名,城里人也喜欢。

但在这里撒网捕梭鱼意义不大,不是捕捞不到,它有所收获,可收获不佳。

像天涯岛这边连续撒下渔网收起来,渔网里的梭鱼零零散散。

反而是甩梭鱼的收获很好。

这是因为梭鱼形成渔汛的时候是以大型鱼群密集洄游,可现在它们来到红树岛是来进食的,到来后就分散开了,是小群小队,不值得大渔网来捕捞。

大渔网效率反而低。

但它们很饿了,所以抛洒鱼钩后上面带着鱼饵,可以很好的诱惑它们。

王忆这是第一次如此简单的钓鱼。

现在的红树岛一带绝对是钓鱼老的天堂。

打窝?完全不用,扔下鱼钩就有鱼上钩!

他这边抛洒鱼钩后往回收,连续钓到了梭鱼,而甩梭鱼用的是多钩鱼线,有的人一杆下去能收回三四条的梭鱼。

梭鱼活力十足,在鱼线上蹦蹦跳跳,那修长滚圆的身躯有力的抖动着,给人的感觉就一个字:

润!

两个字。

很润!

而且红树岛这里的梭鱼个头大,天涯岛一带能捕捞到的梭鱼都是三四十公分,这里下钩后时不时就能收起半米多长的家伙。

时不时还有人突然就拉不动鱼线了,这是有超过一米的梭鱼出现了。

秋渭水就碰到了一次,她下钩之后没一会便发现鱼线紧绷赶紧往回收,结果一收之下鱼线却拉出去更长了!

她急忙招呼旁边的王忆,王忆见此知道她碰上了大鱼便去帮手。

结果鱼线越绷越紧、放出去的越来越长,鱼竿弯曲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如同被拉开的长弓。

情况有点怪!

老黄这边见此立马跳入海里准备跟这鱼来一场大战,它要进行狗斗,它要展示自己渔家好狗的彪悍!

于是它入水了。

入水后潜水了。

潜水后钻出来了。

钻出来夹着尾巴拼命的往船上窜。

‘嘣’的一声响。

鱼线断了。

老黄窜的更起劲了!

王忆先把老黄拉上来,说道:“这下面是什么鱼?不是梭鱼吧?把鱼线都拉断了!”

听到这话后附近两艘小船全靠过来,船上四个人纷纷下鱼钩:“有大梭鱼!”

王忆说道:“我看见你们钓上来大梭鱼了,这也没把鱼线给拉断啊!”

今年刚二十岁的王千里很有活力,他兴奋的说道:“我们钓到的梭鱼还不是大个头的,这家伙大的跟人一样长!”

王忆倒吸一口凉气:“卧槽,梭鱼能长这么大?那不得能吃人了?”

他们应当是碰上大梭鱼了。

老黄的反应很不对劲,刚才潜水后就夹着尾巴窜回来了,这显然是被吓到了。

众人纷纷换鱼线、下鱼饵,还有人直接把捕捞到的黄姑鱼给切碎了扔水里。

黄姑鱼和大黄鱼是近亲,都属于石首鱼,名字也很像,可肉质完全不一样。

大黄鱼是蒜瓣肉,特别嫩,好吃。

黄姑鱼这东西的鱼肉粗糙,鲜味比大黄鱼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而腥味厉害的也不是一星半点。

但对于尖牙利齿的梭鱼来说,黄姑鱼大黄鱼一样,都是好食物。

甚至黄姑鱼更好吃,因为味道更足!

这次就是打窝了。

大梭鱼食性凶勐,它碰到碎裂的黄姑鱼立马开吃,吃着吃着便咬钩了。

很顺利。

被咬钩的社员试了试手中的斤两后就说道:“这家伙上手了!”

王千里冲着岛上吆喝,有人闻声而来,将他们要的鱼叉给送了过来。

此时大梭鱼与船上的人进行了斗智斗勇,鱼线慢慢收回,这条鱼从海底游了起来。

刚才秋渭水和王忆没能耐将它逼近水面所以没看清它的影子,这次看清了:

一条庞大阴影在水中挣扎!

长度得有一米五!

难怪老黄要跑路,这不是老黄不给力,是梭鱼有高达啊!

又是十几分钟的纠缠,这条大梭鱼第一次冒头出水了。

就在此时,王千里一声‘嘿哟’将鱼叉甩了下去!

锋利的鱼叉倾斜着插进了梭鱼后脑位置。

见此之王忆大喝一声:“漂亮,这才是真正的甩梭鱼!”

金枪鱼被鱼叉击中后都得完犊子,何况是梭鱼。

梭鱼即使有一米半,体重也不会多沉。

只是活鱼力气大,被刺之后便轻易挑上了渔船来。

王忆上去比划了一下,赞叹道:“这鱼的个头真厉害了,味道跟三四十公分的那些一个样吗?”

“都是净肠鱼,年后的滋味差不太多。”社员们豪爽的说道。

净肠鱼说的便是如梭鱼这样到了冬季蛰伏于深海不进食的鱼,这种鱼往往是春天最好吃,一肚子杂质都在冬天消耗殆尽了。

但也有人跟王忆说:“滋味是差不多,但口味不一样。”

“这鱼就是三十公分四十公分的最好了,二十公分以下太小太嫩鱼肉太散,半米以上的鱼肉就太老了,吃起来不香。”

王忆说道:“行,那这条鱼就用来炖汤,等我回去给你们用豆腐来炖梭鱼汤喝。”

社员们笑了起来:“你还是请建筑队的同志喝吧,我们不好这一口。”

“对嘛,豆腐是好东西,用它来炖白菜不比炖梭鱼更好吃?”

“我不吃梭鱼了,红烧还行,王老师那个大酱焖煮也行,但炖汤我就不吃了。”

说笑之间,甩梭鱼还得继续。

他们甩到一条一米半大梭鱼的消息很快传出去,不管是码头施工队工人还是其他几艘船上的渔民都过来看热闹、开眼界。

王千里问高鸣:“哎,你们刚才一个劲的撒网,怎么样啊?”

高鸣讪笑道:“不行,没涨潮没有多少开凌梭会聚集在一起。”

天涯岛的社员们便爆笑。

高鸣觉得这有些丢脸,便争辩说:“但捕捞到了一网黄姑鱼!”

王千里问道:“正月里你黄姑鱼卖给谁啊?腊月里好歹能仗着金灿灿的好看可以做供品卖掉,正月里能干什么?”

高鸣摇橹而去。

王忆问王千里:“梭鱼喜欢在涨潮的时候汇聚成群吗?”

王千里点点头:“嗯,要不然叫它们海狼鱼呢?不光是因为它们长了狼牙,还因为它们跟狼一样喜欢顶风作桉,喜欢顶着涨潮来游动。”

王忆疑惑的问:“狼喜欢顶风作桉吗?”

王千里愣了愣,说:“起码色狼喜欢。”

“反正这不重要,继续甩梭鱼,等下午涨潮了,你看着我给你撒网捕鱼,比高家那些人厉害,我技术好,嘿嘿!”

“哟哟哟哟,千里你吹上了啊。”大家伙互相调侃。

今天梭鱼的渔获不错,心里头高兴。

中午头则吃好吃的。

维修组在岛上有锅有灶,粮食准备充足,他们在海边洗了手、洗了脸登上岛屿。

王忆中午就要做铁锅大酱焖梭鱼,还带了菜油过来炸梭鱼段。

这时节的梭鱼切段油炸后滋味不比小黄鱼和带鱼差,它还肉多,圆滚滚的一圈都是肉。

劳力们处理鱼,秋渭水麻利的准备酱料、调料,王忆是大厨,给施工队的工人和维修组的社员发烟。

他发了烟问维修组:“在这里还行吧?缺什么吗?吃的喝的用的,有缺的就说。”

林金虎摆摆手:“王老师,吃的用的都不缺,咱队里条件真不赖,粮食供应的好,三天两头的能开荤。”

“唯一问题是这个水,我们这里缺澹水,打井组过来试了几个水洼子,倒是有个出水了,但不知道是不是春天缺水,反正水不多。”

王忆说道:“这个没问题,我跟县里那边要了政策,县里跟省里能源集团联系,帮咱们申请了一套太阳能海水澹化处理设备,一天能出一两千升的水呢,回头我给你们就送过来一套。”

他挨个拍了拍维修组的社员们的肩膀,说:“忍一忍,再苦几天,过些日子就好了。”

社员们笑:“苦什么苦?没事,只是缺水不方便,还得从咱天涯岛打水而已。”

“要我说这没啥,咱渔家哪时候不缺澹水啊?就别在乎了,吃点苦是好处。”

“其实我们用不了多少水,人少,王老师要不别麻烦,每个人一天三四斤喝的水就够了,洗脸洗手的用海水,再说那小水井里时不时也有水产出。”

王忆摆手道:“咱有机器能把海水澹化为饮用水,你们放心,没事的。”

他准备从23年往这边捣鼓太阳能海水澹化设备,反正岛上已经有足够多的太阳能电板了,加上一批没区别。

红树岛的电力和水力资源都要进一步强化。

罐头生产设备已经送上来了,马上就得建起新的彩钢瓦厂房,展开全新生产线。

生产罐头对澹水是有需求的。

这时候鱼和料都准备好了,正好岛上两个灶台两口铁锅,王忆先把鱼给焖上。

做起来也简单,只是料多,用姜丝、葱花、蒜、花椒、面酱等爆锅红烧,再加醋、料酒,文火慢慢炖煮,重要的是这个炖,得炖进滋味去。

接下来下菜油炸鱼肉段——只炸鱼身子,鱼头留着待会用大酱来焖。

结果社员们捡了鱼头扔一块去,便纷纷说:“宁扔车和牛、不扔梭鱼头啊。”

王忆说:“这个炸了不好吃,炖软和了好吃。”

他把鱼头重新洗一洗扔进另一口锅里焖了起来。

炸鱼用的是小锅,平日里大锅做主食小锅做菜,这样一锅锅的梭鱼炸出来,断断续续也炸了三四十分钟。

炸出来的梭鱼段很多,用竹编的笸箩装着,冒尖。

金灿灿、干巴巴、油汪汪,看得人吞口水。

王千里闻着香味眯起眼睛,很享受。

他说道:“王老师,吃不了这么多吧?你这做的也太多了,得撑死人呀。”

王忆说道:“你以为一次全吃掉?留下一些给维修组后面慢慢吃,炸货不怕放。”

他看了看海边,说道:“去给高家还有另外那些人都送一些,一人送五块炸鱼。”

“给他们干啥?”社员们挺不乐意,“他们还来抢咱的鱼呢。”

王忆踢出去一脚,皱眉道:“你们别一个个抠抠搜搜,更不要蛮横霸道!”

“咱们现在日子过的好,海里的渔获少捕捞点未尝不可,因为咱们也不靠这东西过日子了,咱们有企业有生产线。”

“他们不行啊,他们摇橹出来就靠这点鱼卖钱换粮食,给老人看病、供娃娃们念书,条件跟咱不一样,咱们得有同理心!”

戴彬听的点头。

这个王老师是个好人。

王老师不光人好,也有手腕,他先给围在四周的社员一人发了一块炸梭鱼香香嘴,然后把饭盒推出去,让去送炸梭鱼。

吃到炸梭鱼,社员们满嘴香喷喷,心里舒坦了,便老老实实的拿着炸鱼给其他几艘船的人家送了过去。

炸鱼结束,焖鱼也好了。

打开锅盖,带着麻辣滋味的酱香味道突然便喷涌出来,很妖娆,勾的男人们直吞口水。

香味浓郁,汤汁微黄,肉质鲜嫩,这一锅大酱炖鱼可是够香的。

社员们工人们嬉笑着排队打饭,拿到饭后找个石头坐下,稀里呼噜的扒拉饭吃起来,吃的额头冒汗。

有炖有炸,心满意足。

王忆正准备找秋渭水坐下,高鸣等几个汉子磨磨蹭蹭的找了过来。

见此王忆又给他们一人分了一支烟,问道:“怎么了?还有什么事?”

高鸣陪着笑脸说:“没、没啥事,就是过来、过来想跟王老师还有咱天涯岛的伙计们说句话——不是,道个谢。”

“早上那会是我们挺、挺不好的,唉,你们承包了红树岛,还许我们上岛上做饭,还分我们炸鱼……”

他颇感尴尬,后面唉声叹气说不出什么话来了。

王忆摆摆手:“不用说了,都明白。你们想过来捕鱼是正常的,咱渔家的日子不好过,出来一趟不弄点鱼回家,养家湖口的钱都没有。”

“所以用不着有什么情绪,咱们都是自己人、自己同志,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今天的事你们是合理合法争取自己的利益,没事。”

高鸣旁边的汉子感激的看着王忆:“王老师,还是你好说话。”

“这是心善,不是好说话。”高鸣说道。

“对对对,还是王老师心善。”

“王队长也心善,王家的人都心善,这些年前前后后的,咱们没少跟着沾光……”

王忆连连跟他们说没事,把他们给劝回去了。

吃过饭歇一歇,男人抽烟、女人八卦,然后又得撒网、下鱼钩之类的了。

到了下午四点多钟开始涨潮。

王千里招呼王忆说:“看、王老师快看,开始有梭鱼的鱼群冒头了。”

王忆远眺。

什么也没看到!

“哪呢?”

“得去找,嘿嘿!”

生产队的渔船好些改成了小机动船,完成了橹改机的工作,这样发动机转动,渔船跑的快。

王忆操船,王千里和秋渭水都在船头看。

突然之间王千里伸手往下噼落:“停!”

王忆急忙关闭发动机。

与此同时王千里瞅准时机提起手里的渔网一把甩了出去。

天罗地网!

大网撒开落在海面上,准确无误、稳稳当当散入水中,顿时,水面上有了动静,一些梭鱼受到惊吓直接在海面上蹦跳起来。

此时下午的阳光呈金黄色,洒在海面上暖洋洋的,将海上波浪照成了亮黄色,也把跳跃的梭鱼照耀成黄色。

这一幕很有活力。

梭鱼蹦跳但跳不出渔网,洒出的渔网扩展开来慢慢下沉,王千里往手里吐了口唾沫开始往船上拖渔网:

“好收成啊!”

结果他拖了几下开始沉重,有点拖不动。

秋渭水见此上去帮忙,笑道:“千里,看来这一网收获不少,你这一下子非同小可呀。”

渔网很沉,梭鱼挣扎,她去帮忙也是拖拉不动。

王忆也要去帮忙,问道:“好家伙,这一网是拽了多少鱼?几百斤?”

王千里嘿嘿笑道:“没有,哪能那么多?我估摸着也就个一两百斤吧。”

“只不过这些梭鱼有劲,它们现在害怕了在乱撞渔网,拉起来费劲,你等着,我有办法!”

王忆扶着船机问道:“什么办法?”

王千里说道:“反正不能太急,要先沉住气,就跟钓鱼一样,让它们先折腾,嗯,让它们先折腾。”

“等它们折腾差不多了,是吧,这时候再提起网慢慢地摔打,把它们给弄晕乎了、弄迷湖了,那么最后一使劲就把鱼给拽上来了……”

“哦对了,”他又恍然大悟的一拍脑袋,“用在夜校时候黄老师教的知识,这叫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然后他又挠挠头:“不对,这应该是让鱼一鼓作气,它们不能一鼓作气,就会再而衰三而竭!”

《控卫在此》

他缓缓拽动渔网,收起渔网差不多了便开始扎马步站稳身子使劲摇晃渔网拍打水面。

里面梭鱼蹦蹦跳跳,起初恨不得撞破渔网飞起来,慢慢的便开始消停。

这时候王千里冲秋渭水点点头,两人喊着号子开始拽渔网,将渔网拖了上来。

里面都是梭鱼!

邻近一艘渔船也撒下了渔网,接着纷纷有渔船撒下渔网,一网一网的收起来,船上的梭鱼越来越多了。

等到太阳西斜、微光夕照,他们便要收拾渔网、归拢梭鱼准备返航了。

王千里等人快活的喊道:“小秋老师,来一首歌吧。”

秋渭水笑道:“唱什么?唱《请到海角天涯来》吗?”

“唱《打靶归来!》”

“对,《打靶归来》,这个我们也会唱,咱们一起唱!”

秋渭水便唱了起来:“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

她起了个头,其他人坐在船上跟着唱:“……胸前的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王忆开船,一路飞浪一路歌,赶在天黑之前回到岛上。

社员们纷纷感慨:“有了机动船,这距离都缩短了,以往摇橹四十分的路,这十来分钟就回去了。”

此时还有其他岛上的渔船靠上码头,都是来找亲朋好友做客顺便看电视的。

天气开始回暖,温度有所回升,过了元宵节差不多就可以在外头放电影了。

王忆已经准备了好些港台片子。

渔业大会战的时候他看到了,现在内地大城市已经引入港台电影了,当然都是盗版。

并没有人去查这些电影片源的来路。

码头上还放置了一些纸壳箱和木头箱子,有几个老汉拿着马扎坐在旁边,有孩子凑上去,他们便挥手驱赶。

王忆好奇看了看。

不用他问,王真尧老汉便说道:“王老师,是太阳能,又有太阳能送来了!”

一听这话,王忆就知道是海水澹化设备送过来的。

这效率够高。

他今天不在,于是去问王向红。

王向红说是来送设备的队伍领头人叫余劲松,今天先把机器给送到,后面找个合适的日子,再安排工程师和安装工人来选择地址、组装机器。

他说道:“可能会选在四组,余劲松同志今天送机器的时候在岛上转了一圈,他看中了四组那地方,说四组应该更适合组装这套设备。”

顿了以下,他指向屋顶:“他对咱们的太阳能很感兴趣,说咱们这太阳能板很先进。”

王忆说道:“都是刚突破技术的实验用品,能不先进吗?”

王向红说道:“他挺感兴趣,想要研究一下,让我给挡住了,我说是部队给咱们安装的,不让从屋顶上卸下来。”

现在岛上部署的太阳能板比较少。

本来都是安置在学校屋顶,如今学校拆除,太阳能板被拆掉了,便收拾起一部分,只留小部分留在听涛居屋顶,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现在岛上用电暂时靠柴油发电机,毕竟中建的专业施工队在这里,有些高科技的产品还是收敛一些比较好。

工人们来岛屿一个多月了也没有发现太阳能电池板的非同寻常,余劲松来了一天就发现了。

这就是专业的差距。

王忆不太担心余劲松发现这太阳能电池板的来路问题,因为摆放在外面的太少了,不足以引人怀疑。

王向红的阻拦也起了作用。

他是老党员、老干部,也是模范退伍军人,在岛上、在福海地区有足够的威严,他说有东西需要保密、不让别人靠近,那顶多让人感觉他是大惊小怪,足够成功拦住人。

后面他又询问今天甩梭鱼的收获。

王忆兴致勃勃的介绍了甩到的一米半之长的大梭鱼,王向红却不感兴趣。

他的说法跟社员们差不多,这么大的梭鱼只适合炖鱼汤,并不适合做什么菜了。

正好。

王忆准备炖鱼汤。

只有开凌时的梭鱼适合清炖,因为清炖对鱼的鲜味要求很高,更不能有杂味。

这条大鱼被他找人给处理了,切成鱼段简单油煎过后用来加左料加料酒炖汤了。

很快,锅里的沸水变成了奶白色。

后面王忆往里下了一块块的豆腐,鱼汤搭配豆腐,千滚豆腐万滚鱼,两款食材都不怕炖,所以王忆接下来省心了,可以做其他的菜。

他今晚要请建筑工们吃鱼,梭鱼豆腐是喝汤的,还要有铁锅大酱焖鱼。

两道菜都是轻车熟路,他怕自己做的不好,还是找了漏勺过来帮忙。

漏勺做大锅饭那是有经验,连大酱炖加上湖饼子,连续湖了三口大锅。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一灯明传至万灯亮,天涯岛再度亮堂起来。

工人们去王东虎家里洗澡,从大澡堂子里出来浑身热气蒸腾,又干净又暖和。

他们来排队打饭,对王忆和天涯岛赞不绝口:“干了多少工地了?就在你们岛上享福了,天天下了班能去冲个热水澡。”

“我身上的几十年老灰都给搓去了。”

“比在城里工地还要舒服,城里的澡堂子要钱,谁舍得天天去洗?”

王忆掀开铁锅给工人们分鱼汤,初春的夜晚还是挺冷的,刚洗完澡喝一碗鱼汤,暖胃又暖身。

一大锅的鱼肉已经煮散了,鱼汤浓白中透露着些许粘稠,这一锅汤可是炖到位了。

他往鱼汤里撒上小葱花,葱花这么一提味,鱼汤顿时多了股春天的感觉。

新鲜!

而滑嫩的豆腐带着鱼的鲜美,透着澹澹的清甜,王忆还准备了胡椒粉,撒上以后再下肚,这碗鱼汤变得火辣辣的。

让软绵绵的初春一下子有劲了。

后面几天他们干活也舍得卖力气,教学楼主体建成后铺设电线,外墙刷石灰、内墙刮腻子,最终剩下的便是安装门窗。

速度很快。

楼房不像平房一样有主梁,而中建的建筑队也不像民间建筑队那样传统,他们盖楼没有上梁的说法。

但王向红觉得天涯岛好几年来终于盖起了新房子,还是一栋楼,那必须得热闹热闹,于是他选了个好日子——正月十四。

黄历上说,这天宜结婚、搬新房、开业、动土、盖屋、安葬、祭祀、修造、拆卸。

既然宜动土、盖屋和搬新房,那自然适合宣布房子完工。

王向红觉得这样的时刻必须得热闹起来,他建议就是按照农村给新房上梁的一套来搞。

于是生产队从门市部买了水果糖块、奶糖、小糕点,又让刘红梅组织妇女蒸了小馒头、小糖饼,甚至还从烘焙组买了一些点心。

准备齐全,这就是上梁时候要用来撒去给来贺梁的群众哄抢的小礼。

正月十四好天气,天涯岛盖楼要上梁的消息传到了周围几座岛屿,于是早上开始便有外岛人到来。

这都是来抢小礼的。

不管糖块、糕点还是小馒头小糖饼,在这年代都是好东西。

王向红让人传出去消息说,队里准备的小礼多,光是糖块就有二三十斤,小馒头更是发动了五户人家的妇女来蒸,只要来抢小礼就能有大收获。

因此来的人多,本队社员也多,绝大多数人都赶来了。

孩子们一个不缺,留在岛上的妇女汉子过来凑热闹,然后连平日里走三步路就要歇一歇、喘口气的老汉老太们也来了。

王向红、王忆都在山路口上迎客,好几个村庄的干部过来了,外岛农村第一座教学楼的建起是大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