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我在1982有个家 > 第492章 腊月有安排

我在1982有个家 第492章 腊月有安排

作者:全金属弹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9 11:17:06 来源:88小说

王忆肯定要把王家发展成最先进的海上村庄。

全岛大基建是第一步。

而渔船的改造就是第二步。

另外还有第三步的整合社队企业成集团,第四步去沪都以生产队的名义集体买房……

总之他有22年那近乎无穷的资源在手,发展个自家的生产队是小意思,想要超过以后的华西村做天下第一村都有戏。

不过王忆不想出那么大的风头,能在外岛地区做领头羊就行了。

社员们不知道他的规划,但知道有王老师带队,他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这样高兴之下又有人酣畅淋漓的唱起了歌:“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我们岛上春风暖,好花叫你喜心怀……”

“三月来了花正红,五月来了花正开,八月来了花正香,十月来了花不败,啦呀啦呀啦呀……”

随着霍晓燕在学校元旦晚会上唱响这首歌,学生们先是学习,然后回家教给了长辈。

现在这首《请到天涯海角来》在岛上红透了半边天。

欧人民也扯着嗓子唱,一边唱一边在前面领路。

王祥海成了海上作业组的组长,他是个副组长,主要负责寻找渔获。

这方面白水郎们是专业的!

今天要捕捞的鲳鱼是好东西,肉嫩美味还刺少,不管是海滨地区还是内陆的食客都喜欢它。

在许多人看来一桌宴席,有了肉多味好还好看的鲳鱼压场,就不会失了排面。

过年的时候外岛人家的酒席最好有三样鱼:通红的红加吉鱼、金灿灿的大黄鱼或者金鲳鱼,以及有着好兆头的海鲶鱼。

鲳鱼一年四季都有,但每年10月到来年4月是吃鲳鱼的最好时节。

翁洲渔场是鲳鱼的主要产卵场之一,不管金鲳银鲳都喜欢来这地方。

每年四月下旬开始大批鲳鱼的产卵群体会随着宝岛暖流势力的增强,自东南方向分别进入翁洲海域,然后出现春汛鲳鱼汛。

但四月之前也就是鲳鱼们产卵之前,它们的肉质会更肥厚。

冬天鲳鱼会努力进食给自己储备能量,为未来的产卵积蓄能量。

渔船在海上奔波三个多钟头,王忆没能看到海上日出。

今天天气不好,阴云蔽日。

海上风挺大的。

就跟风头风尾适合捕带鱼一样,大风天也适合捕捞鲳鱼。

甚至春天的鲳鱼汛往往就在大风天里。

这是因为大风天的适合受到大风和潮流的混合作用,渔场水域经常出现上下水层流向和流速不一致的现象,导致海底沉着的微生物被搅动起来,引来鱼群竞相捕食。

白水郎找到鲳鱼群常见海域,接下来就是探鱼仪开始发威。

天涯二号在海上飞驰,然后‘滴滴滴’的声音开始响起。

王祥海见此精神一振,急忙叼着哨子出去狠吹了起来。

刺耳的哨音响起,所有渔船都向他们靠拢。

这时候王祥海举起大铁皮喇叭喊道:“全体社员请注意、请注意了,鲳鱼群出现了,该奋战了!”

“各小组准备好,背对作业、全体都有,准备背对作业!”

背对作业命令下达,一艘艘大号渔船的舱面驮着两只舢板船开始乘风破浪。

随着大渔船驶到目标海域的洋面上,大船上放下小舢板:其中一只为网船一只为偎船。

然后网船撒网前甩一条塑料绳索给畏船,栓在船柱上,往逆向方向摇撸,让网船按半圈形方式撒网。

等到下完网下沉到海底一定水位的时候,两只舢板各自逆风顶浪摇撸。

天涯二号继续航行,用探鱼仪来探查海底鱼情。

王祥海一边看一边赞叹:“这机器真是了不起的东西,有了这家伙,咱渔民等于有了千里眼、顺风耳,什么鱼也逃不过咱们的眼睛!”

王忆说道:“这东西确实了不起,但未必是好事。”

背对作业差不多半个小时,王祥海再次吹响口哨,挥动小旗子开始打旗语。

见此各艘母船上的老大也纷纷挥动小红旗示意偎船转向靠拢,回甩网索给网船,网船则同时甩一根拉绳给偎船吊牢,使劲往逆风摇。

他们拉住网船让其网船人员集中拉网起捕,随着渔网的收起,一直围绕两只子船来回行驶的母船开始上去收网收渔获。

一切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一网网收起来,里面多多少少都有金鲳鱼。

活蹦乱跳的金鲳鱼!

王忆拿起望远镜看过去,将一网一网的渔获收入眼帘。

其实渔民的收获并不是很简单。

像是背对作业属于老式捕捞作业,效率比较低,一网下去少有收获丰厚的,多数渔网只是捕捞个十几条、二三十条,能捕捞到几十条的很少。

不过渔民们还是很开心、很满意。

有人又开嗓欢歌起来:“麦浪滚滚闪金光,十里歌声十里香,丰收的喜讯到处传,家家户户喜洋洋,喜洋洋……”

其他人跟着唱:“稻浪滚滚闪金光,机器隆隆打谷忙,人心欢畅地增产,丰收粮食堆满仓……”

这是五十年代流行的《丰收歌》,讲的是内地收麦子稻米的盛景,渔民们高兴的时候也喜欢唱。

王忆问道:“这就算是丰收了?”

王祥海笑道:“这不算丰收什么算是丰收?咱们一出海就碰上了鲳鱼,一下网就捞上了鲳鱼,这就是丰收呀!”

外面有人对帆船上的欧人民两口子竖起大拇指,喊道:“老白,你牛逼!”

欧人民也很自豪。

他开玩笑的喊道:“为人民服务,哈哈!”

歌声、笑声酣畅淋漓。

驾驶舱里的王东虎对王忆心悦诚服的说:“王老师,难怪我们上夜校的时候黄老师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生产队要发展起来,必须得有方方面面的人才,你找来这白水郎可真是给咱们生产队的渔业工作起大作用了!”

王忆说道:“这事我不能抢功劳,主要还是咱们队长挽留了老白一家。”

社员们给欧人民起外号叫老白——因为白水郎不是侮辱性的称呼,而是历史上外岛地区的疍民自己给自己的称呼,所以对于这样的绰号,欧人民愿意笑纳。

这样王忆也跟着社员们叫他做老白,欧亿、欧医生他们被孩子们叫大白、小白之类的。

欧人民给生产队帮助很大。

随着打井组、建筑组等不断抽调出壮劳力,天涯岛能用来出海的劳动力锐减。

这种情况下欧人民夫妻的到来成了强外援入场。

他们是海上捕捞的专家,哪里有鱼、哪里有虾、哪里有蟹一清二楚,有他们两口子带队,海上捕捞组干起活来事半功倍,效率提升。

现在捕捞组虽然人少了,但收获却没有减少。

围绕这一带的海域他们连续作业,子船收网给母船,母船将金鲳鱼按照大小归类送上天涯二号,天涯二号是承重船。

王忆把船舵交给王东虎出去查看渔获情况。

鲳鱼拥有海鲜中的顶级容颜,野生的金鲳比王忆熟悉的养殖金鲳更要漂亮。

身体扁平宽阔,背上腹部上都有金黄色,身形很是流畅俊朗,尤其是那燕尾般的鱼尾,更添卓越风姿。

特别是鱼鳍和鱼尾的亮金色尤其清晰,显得贵气十足。

王祥海对王忆笑道:“今天中午吃鲜的?”

王忆说道:“行啊,吃鲜的,刚出水的金鲳鱼可是好东西呢。”

毫无疑问,外岛的海鲜个顶个的鲜,但说起鱼来很多人不太喜欢,因为鱼刺是个麻烦。

这样就可以选择吃金鲳鱼了,肉多、肉嫩、肉鲜、刺少。

一整条大鲳鱼除了不用剔除的大鱼骨,剩下的全是鱼肉,好吃而且吃起来很过瘾。

时间消逝,临近中午。

天涯二号开始准备生火做饭。

鲳鱼适合做油泼和清蒸。

其中尤以油泼为最。

主要是这年头的人缺油水,什么都是油泼的好吃。

他们人多,除了油泼鲳鱼之外还得有其他吃食,王忆带了猪肉上来,他决定做一个红烧肉。

社员们投桃报李,王祥海想了想说:“给王老师包个水饺吃,金鲳水饺!”

野生金鲳鱼包水饺,这是不啻于野生大黄鱼水饺的好东西。

包鱼肉水饺要先蒸鱼再剖肉。

剖出来的鱼肉真是嫩如白雪、鲜肥无比,用刀平切,动不动就是一整块的鱼肉下来了。

鱼肉水饺少不得大葱和大姜,王祥海就找人把这些自产的葱姜给剁碎了,掺在鱼肉在案板上剁起来。

剁鱼肉的王东福问道:“要不要给王老师弄一锅金鲳鱼肉丸?”

王祥海说道:“行,鲳鱼肉丸不比猪肉丸差多少。”

王忆一听,说:“那我就顺便做个猪肉丸吧,我今天出海带的猪肉还不少呢。”

“这样我红烧肉多放点土豆,剩下的混上点面粉做猪肉丸子汤,让大家伙喝一碗热汤。”

王东虎听后顿时乐了:“好啊,红烧肉不能多放肉,有个肉滋味就行。”

“对,多放点土豆进去炖,带上肉味以后一样下饭。”

红烧肉需要长时间的焖煮,而油泼鲳鱼、鲳鱼水饺之类的做起来都很快。

于是王忆先做红烧肉,旁边几个社员围着看,大家看到结结实实的大猪肉后很激动:

“我就说应该让王老师当咱们捕捞组的组长,让他带咱出海啊,天天吃肉。”

“确实,王老师真是舍得吃喝也会吃喝,我今年涨了十来斤呢,身上肉都多了。”

“这猪肉真肥啊,看起来就馋人,王老师,你红烧肉切这么大块?那待会吃起来得多过瘾?”

王忆说道:“猪肉炖起来会缩水,待会就没有这么大了,不过让你们吃起来肯定还是能过瘾。”

锅子炒热,倒油下猪肉、下葱姜蒜、下红烧酱料,有酱料在手做菜很简单。

他这边锅子焖猪肉,大帆船的火炉上架起锅子蒸米饭,其他船上也有炉子,则纷纷蒸上了金鲳鱼。

野生金鲳鱼有大个的,今天捕捞到最大的一条就有十二三斤,个头很夸张,用来做油泼鱼最好了。

王忆往22年带的就是大金鲳鱼。

22年常见金鲳鱼都是养殖产品,就跟大黄鱼一样,养殖过程中控制体型规格,流入市场的个头大小一致,所以大个金鲳鱼就很值钱了。

像是十二三斤的野生金鲳鱼放入生产队大灶里,加上他们的网红店属性,这么一道菜做出来不要个万八千的那是看不起来消费的土豪们。

土豪们吃这些野生好鱼在乎价钱吗?

他们只在乎一个珍贵、一个罕见、一个值钱、一个好吃!

肉馅剁好了,王忆调和猪肉馅准备掐入锅里做清水丸子汤。

王东福嘿嘿笑道:“做猪肉丸子还得用这个调料、那个配料,做鱼肉丸子都是原汁原味的,刚出水的鱼最新鲜,王老师等会你就知道了。”

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就在这些让人温暖的气息中,午餐准备好了。

渔船靠上来拉上绳子,然后把菜分入大家伙的饭盒里,再把饭盒放入鱼篓中,将鱼篓挂在绳子上划到周围的船上去。

饭盒打开,有雪白的大米饭、有红彤彤的红烧肉、有热气腾腾的猪肉丸子汤,还有今天做重头戏的油泼鱼。

社员们围在一起纷纷下筷子。

他们带着酒壶,一口菜抿上一口小酒,对于海上讨生活的人来说,这就是神仙般的好日子。

王忆吃水饺、喝鱼肉丸子汤。

鲳鱼肉丸汤是好东西,特别是今天还做了鱼肉水饺,期间有鱼头鱼尾巴和剃肉后剩下的鱼骨头。

王东福用鱼头鱼尾鱼骨头先炖了浓汤,再下入鱼肉丸,这样味道鲜美的让人能吞掉舌头!

寒风呼啸着,海上浪花翻滚,水滴乱洒,如同下雨。

天色阴沉沉的,但人的心里敞亮亮。

这种冰冷刺骨的天气下双手端着个滚烫的饭盒来一口鲜美的汤,当汤从舌头流入胃里的时候,整个人从内往外的感到幸福。

王家人过日子,油泼鱼剩下的鱼头、尾巴和骨头不会扔掉,就跟王东福给王忆做鱼丸汤的时候那样,这些要收集起来熬汤。

下午大家伙继续下网捕鱼。

炉子里火苗慢慢的跳动,舔着锅底烧的锅盖‘砰砰砰’作响。

锅盖每次跳动都有白腻腻的热气冒出来,带着鲜味四处飘荡。

味道很自由。

时不时的便有船靠过来,然后将一盒盒的鱼汤送下去。

喝掉滚烫鲜香的鱼汤,人身上的疲惫立马减轻,社员们又能鼓起力气去迎风斗浪!

天色黑下来,渔船才回归。

这次出海太远了,代价比较大,所以得多干一会活、多多收获一些金鲳鱼。

社员们对此毫无怨言,渔民天天要加班,也就是他们还过队集体生活,然后有规章制度,为了安全夜里就不干活了,回生产队歇息。

baimengshu.

换成现在大包干的那些渔民,他们一旦出远海是要再海上过夜的。

尽管危险,但赚钱多。

天涯二号亮行,一直到深夜才回到岛上。

岛上码头灯光全亮,点点光芒散布在各家各户里。

这是等着家里男人回来的渔火。

看到自家灯光亮着,疲惫一天的汉子们就又来劲了,心里暖烘烘的,比喝了鱼汤还要舒坦。

这就是家的味道!

王忆在22年时空大学毕业后就有些自闭了,进入职场后生活很寡淡、很冷清。

所以他一度以为自己要孤独终老,他觉得自己一个人过日子挺好的,不需要去讨好谁、不需要对谁负责,自己想干什么就干点什么,车房都成了浮云。

当然,这是他年轻力壮的时候,很少生病、很少需要别人的照顾所以才可以把日子过的这么滋润。

这些他都懂,然后他做好准备了,等着上了年纪或者生大病了,那就随它去吧,坦然又无奈的去接受这一切好了。

但来到82年后,他的思想就立马转变了,社员们哪怕家里穷、日子苦,可还是要娶个媳妇生个娃。

有了家里人,才有了家!

社员们不懂大道理,他们这辈子就图一个家。

王向红照例在码头上等着他们回来。

一艘艘渔船靠上码头,一些人家出来人接自己男人了。

秋渭水也在里面,她领着老黄,冷的时候用大衣一起包住老黄,就当小暖炉用了。

王忆停好船跳上码头冲她笑:“明天给你炖金鲳鱼吃!”

金鲳鱼当下正红正肥,捕捞上来后一部分卖给国家一部分则分给社员们烹调成冬日的暖胃美食。

王向红问道:“今天渔获怎么样?”

王忆说道:“很好,我估摸着怎么也得有个四吨五吨的吧?”

王祥海补充道:“不止,王老师你保守了,至少五吨,好的话能有六吨,因为你看到的是一大部分,最后几网的鱼没往天涯二号上送。”

王向红递给他一根烟,又给后面上来的人甩出去几根,脸上笑容很满足。

今天的收获比昨天强多了,五六吨的金鲳鱼,这价值可不老小呢。

今年生产队发生了太多的好事。

第二天岛上还真是不少人家吃金鲳鱼,学校的大灶也做了金鲳鱼。

给学生们做的是油炸鱼肉——类似欧美的炸鱼,老师们吃的则是一桌鲜鲳鱼宴。

金鲳鱼很适合做炸鱼,因为肉够多,味道不仅鲜肥,海鲜特有的腥味也淡。

只不过这东西太贵了,哪怕是养殖的金鲳鱼用来切了鱼肉炸成鱼排也得很贵。

教师们吃的鲳鱼做法多样,或是清蒸或是红烧或是香煎,反正金鲳鱼鲜美,怎么做都能香飘十里。

其中冬天吃金鲳鱼,最好吃的一道菜是金鲳鱼炖雪菜。

今天中午许多社员家里炉子上就给炖上了这道菜。

自己种的雪菜、自己腌自己晒,就跟鱼鲞晒在一起,这样的雪菜会带上一点额外的鲜美滋味。

用这个雪菜炖出来的金鲳鱼不好看,但是滋味却让人惊艳。

这菜做起来很简单,雪菜洗净切碎下锅,再将处理好的鲳鱼下锅,煮到汤汁浓稠就可出锅。

做法简单,但味道却不简单。

王忆带了火锅在大灶里,就用火锅来炖雪菜和金鲳鱼,咕嘟咕嘟的浓稠汤汁散发着诱人的滋味,送上桌之后一下子就把人的胃口给打开了。

黄有功一看这么好的菜肴又去打酒了。

王忆见此就说道:“黄老师,下午还有课,不要喝酒了。”

黄有功嬉笑说道:“嗨呀,我有数,喝个半斤不算什么。”

王忆说道:“学校规章制度也有数,中午头不准喝酒了,晚上你陪着祝老师喝点不就行了吗?”

黄有功一听学校为此设立了规章制度便老实了。

他上一次喝了酒被学校开除,就是校长用规章制度来办他的,这事给他留下阴影了。

本月中旬是小学上学期的期末考试。

王忆招呼教师们吃饭,然后给他们看一份通知:“考试时间延长了,还是15号一天考试,一到五年级都是一天就考完,但语文数学考试时间延长了。”

徐横夹了块鱼肉下米饭,吃的有滋有味:“这样挺好,语文数学的主课时间短了学生思考不足,很折腾人。”

“咦,咱们小学要成立考点?”祝晚安看了眼通知后挺吃惊的。

福海农村的小学生都是集中去公社小学参考的,这是从建国以后就实行的规矩。

王忆说道:“对,咱们学校要成立考点,附近有六所小学的学生来咱们学校考试。”

“这是县里领导的决定,现在国家重视教育,各个村庄学校在籍的学生多,公社里的小学已经容纳不下了,所以得分散开。”

“恰好咱们学校的在籍人数最多,就拿咱们学校当个考点了。”

教师们纷纷点头。

这是好事。

王忆公布了这个消息又跟教师们商量重建学校的事,一边商量一边吃。

鲳鱼炖雪菜是最好吃的,细嫩的鱼肉充分吸收了咸菜多余盐分,而鱼汤的鲜度则浸入了雪菜内里,让它们搭配的更加可口。

除了鲜吃,金鲳鱼肯定还得做成鱼鲞。

毕竟对于外岛百姓来说,万物皆可晒……

10号,礼拜一。

县里送来了一张通知书,然后要王向红去县里开会。

王向红打开一看,赶紧给王忆送过去:

经县里相关单位研究、省教育单位批准,福海水产技校定址在天涯岛上!

王忆看到这通知书后松了口气。

很好,天涯岛没落不了了!

只要有了学校,那岛屿就可以长远的发展起来了。

一个水产技校不会有很多学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技校中专大爆发,到时候愿意上技校的人更少。

可是有这么个学校在,天涯岛可以围绕着它干很多事,这才是重要的。

比如王忆设立的水产养殖中心和规划的生产队大渔场,到时候他们的单位可以跟技校进行联动,毕业的学生会留下当技术员。

这样一来岛上能留住的人口就多了!

人口是有红利的。

如此一来王忆就不用等待王向红寻找的建筑队了,天涯岛要建水产技校,那县里教育单位肯定会联系专业的建筑队来搞建设。

到时候天涯岛可以借鸡生蛋,把小学也给建设起来。

现在已经快要进入腊月门了。

外岛有习俗,腊月正月是喜庆月,有很多事都是腊月正月开办。

然后县里的通知书源源不断的送到了天涯岛来……

全县农村地区要趁着渔闲的时期组织扫盲班——这是常规工作,从五十年代开始,每年冬天都要搞,已经搞了三十年,并且还要搞下去。

但这两年不一样,省里开始举办考核,关于‘无文盲村’、‘无文盲乡’的评定。

另一个县里要组办‘拥军慰问团’,王忆因为今年工作出色、表现优秀,被县里选为了慰问团的代表:

主要是他有一个作家身份,县里给部队图书馆准备了一批书,其中就有《龙傲天环球大冒险》,王忆作为书籍作家要去给战士们做个报告。

再一个是进入腊月后,各村庄、生产队要安排一批劳动力去参加海工。

今年海工时间比较短,一共是五天、可能延续到七天,跟以往年头一样,是趁着冬季枯水期,去给大河入海口清淤。

王忆这一看,这些事都跟他有关系。

而且三件事在时间安排上还没有冲突。

组织扫盲班是渔闲时节都要举办,这点跟卫生系统的‘两管五改’行动一样。

参加拥军慰问团是在正月里,提前一个月下达通知。

赶海工的时间最近,进入腊月之后的大寒节气,海上风又大天又冷,渔民们不好出海,这时候政府会组织渔民们赶海工。

三件事上对王忆来说最好办的是扫盲教育工作。

生产队早就办起了夜校。

当初办夜校的目的之一就是在生产队消灭文盲、科盲,这样扩大一下范围就行了。

王忆看过通知后在办公室里给王向红和其他老师看:“这样夜校设置专门的扫盲班吧,先扫文盲再扫科盲。到时候老师们费费心,帮咱们社员多学习点知识。”

祝真学说道:“扫文盲的话用不着教师组,我们班里搞了小先生的五爱活动,让小先生们来当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扫盲帮助。”

“最好是小先生教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这样效果最好。”

王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他立马竖起大拇指说道:“难怪祝老师要办小先生的活动呢,原来是棋高一着,看到了今天这一步。”

祝真学笑着摆摆手:“没有棋高一着,不过我让学生搞小先生的活动确实是准备为队里的扫盲工作做贡献。”

祝晚安补充道:“老祝同志是这方面的行家,他以前开设小先生班后也是让小先生们回家或者去街道上给群众扫盲,他还做过县里扫盲办的指导专家呢。”

王向红点点头:“这事我知道,祝老师从五十年代就干这个了吧?一直到七十年代的时候退休应该都在寒假的时候干这个工作?”

祝真学说道:“差不多,从50年的这个时候开始,到退休之前干了不少年头,咱们福海教育一直比较落后,解放前全县没有一所中学,更别说大学生了,全县文盲、半文盲率高达90%以上。”

“50年解放后,历届的县领导都很重视提高渔农民们的文化水平,坚持扫盲教育工作。”

“然后我也在里面做了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王向红说道:“50年就开始了?当时我在部队,不知道这回事,咱们县里扫盲的工作开展的挺早。”

祝真学说道:“对,50年9月开始,当时是、是县特区委员会宣传部兼管全县文教工作,然后冬天的时候各乡镇在工作队协助下,开办了冬学民校。

“民校的工作主要是组织青年小型识字班,结合党的中心任务,一边学习识字、写字,一边学习形势,学唱革命歌曲。”

他一边说一边回忆,忍不住点燃一支香烟。

烟雾袅袅,往昔依稀在身后:

“53年吧?县扫盲办公室成立了,配备专职干部、聘请专业人才辅佐,全面负责全县扫盲工作的开展。”

“到了79年的冬天,成立了县工农教育委员会,由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和与农业等部门组成,下设办公室,配备正、副主任和专职工作人员,开展扫盲作业变得更正式化。”

“不过这时候我已经退休了,就去旁听了几次会议、参加了几场研讨会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具体内容不了解了。”

王忆看着附在《通知》后的《工作细则》,说:“这次在以前的正式化基础上更加正式,要求各公社、各系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备专职干部,宣传、组织发动,全面从严开展扫盲工作。”

“今年开始扫盲班多样化了,要举办船头扫盲、业余夜校、脱产学习之类的形式。”

“还有,省里的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确定了新政策,以后渔农业队吸收社员、社办企事业单位招工,必须要经过文化考核,要求具有小学毕业程度或者取得脱盲证书。”

“这个公社、大队、新办企事业单位在评定工分、工资时候,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考虑文化程度的高低。”

“还有公社、大队和各单位在评选先进、培养和使用干部的时候,也要考虑文化程度。”

王向红听后点点头:“动真格的了。”

然后他又露出期盼的表情:“这次要评定基本无文盲村庄和乡镇,咱们队里早就办起了夜校,社员们的学习热情也很高,咱们要争取第一批被评定为基本无文盲村庄啊。”

祝真学吐了口烟说道:“那我来个毛遂自荐,夜校扫盲班由我来负责吧。”

一听这话王忆赶紧鼓掌:“都愣着干什么?跟进啊!”

祝真学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主动请缨,那生产队的扫盲工作肯定可以开展的更顺利。

以前王忆没让他来负责夜校,主要就是考虑到老同志上年纪了,精力不够,晚上是休息时间。

但祝真学是最适合执掌夜校的人了。

王向红也清楚这点,一边鼓掌一边笑:“好,专家挂帅,那我今晚就要在大喇叭里喊一喊。”

“夜校规模扩大,全体劳力都要参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