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我在1982有个家 > 第465章 扬帆远航(月初求月票哈)

我在1982有个家 第465章 扬帆远航(月初求月票哈)

作者:全金属弹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9 11:17:06 来源:88小说

摸着黑,一群人蹲在大灶前稀里呼噜的吃饭。

一手卷起鸡蛋饼,一手是大碗的疙瘩汤。

大冷的天,黯淡无星,阴云压境,寒风呼啸。

大瓷碗里冒出蒸腾的热气,人吃的浑身也在冒热气!

王忆拍拍漏勺的肩膀说道:“漏主任,你这次费心了,中午头让学生们吃点简单的,这样你们上午放个假,休息一会。”

漏勺用抹布擦着锅盖笑道:“没事,校长,人有劲呢!你们要去战天斗地忙渔汛了,我也没啥能帮忙的,我就那个啥,我就领着大灶的同志们给你们做点后勤保障工作!”

王忆又拍拍他肩膀。

行。

后面王向红这边也过去拍了拍漏勺的肩膀,笑道:“咱们漏老师进了学校以后,改变很大!”

“年底我要给他发一张奖状,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奖状!”

大家伙便哄笑起来:“是改变很大,以前斗鸡遛狗的,现在工作可上心了。”

“没有漏老师还真不行,这学校后勤他抓的挺好……”

“念书还是好,有文化的地方人的进步快,漏老师现在真有个老师的样子了……”

漏勺开玩笑的说:“行,同志们的表扬我都收下了,等你们回来、都平平安安的回来,到时候我给你们好好弄一桌大席,咱正经吃顿好的进腊月!”

王向红说道:“漏老师这话说的重点上了,王老师,今年你领队出海,你得小心,59年小黄鱼渔汛出过大事,这必须得牢记于心啊!”

这件事王忆知道。

从他决定带队参加会战开始,生产队里便有不少社员跟他提起过这桩惨事。

1959年4月,翁洲外海迎来小黄鱼渔汛,全国5万多的渔民大军为了围捕小黄鱼群在外海集结,其中来自江南的就有3300多条船和多渔民。

当时谁也不知道小黄鱼大旺发的背后居然潜伏着一桩灾难:

一个东海气旋强烈爆发形成了台风!

10级大风持续了6个小时以上,渔民作业的洋面转眼成了修罗场,大量渔船被毁,上千渔民伤亡!

根据统计全江南死亡渔民是1479人,仅翁洲一地就有1178人!

共沉没渔船278艘,受损船只多达2000艘,那一次整个海福县各公社、各生产队几乎是队队有哭声,天涯岛王家人这边就没了十二个人,其中老木匠王祥高的两个弟弟就全葬在了那次海难中。

这也是渔汛集体行动要叫会战的原因,一直到现在的改革开放,国内渔业硬件条件不足,为了支援全国人民海洋食材,沿海渔民只能依靠人力的投入来弥补不足。

五十年代别说定位系统,就是连成熟的天气预报系统都没有诞生,海上捕捞作业可以说是当时社会上风险最高的行业之一了,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每逢渔汛行动都有渔民葬身汪洋。

这行动是要死人的,所以才有‘会战’的说法。

王忆深吸了一口气,说道:“队长你放心好了,我一定把咱们社员安全的带回来!”

蹲在地上的队员们纷纷抬头看他,他也注视队员们:“一个都不能少!”

这事他挺有信心的。

因为他在22年全方位的调查过82年冬季带鱼汛会战的过程,这次参加人数不多,是五千人左右,然后得益于沪都气象局支援的专家组,会战期间天气掌控的一直挺好,只有人受伤没有人丢掉性命。

受伤这点是难免的。

有时候追着带鱼群要连续航行一天一夜,等着终于围住了带鱼群开始捕捞,这时候一些人一天一夜不睡觉困的不行了,注意力无法集中,难免会受伤。

王向红继续叮嘱王忆,队员们加快吃饭速度。

等他们吃完饭下山上码头。

海滩上站着其他社员,家家户户都有人来。

老的领着小的,有些小娃娃困不住,这时候还在母亲怀里、爷爷奶奶的背上睡觉。

队员们穿着统一的军绿大衣、踩着水靴、戴着棉帽上码头登船。

秩序井然。

有种行军的感觉。

王向红把自己的望远镜给王忆挂在脖子上,继续叮嘱他说道:“王老师,一定要稳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王忆说道:“队长你放心,每个队员身后都是一个家庭,这道理,我懂!”

王向红郑重的点点头,推着他说:“去吧。”

秋渭水也来送王忆。

悄悄的把一条围巾递给他,说:“我编的,海上风大,你捂住了嘴,别把凉风灌肚子里去,要不然在海上凉了肚子导致腹泻会很难办的!”

她又把老黄推给王忆:“你带着老黄。”

老黄冲王忆欢快的摇摆尾巴。

王忆调侃道:“带着它干嘛?当储备粮吗?到时候没有肉了就宰了它吃肉吗?”

老黄看到主人冲自己笑,便眯着眼睛咧着嘴、收拢了耳朵使劲摇屁股摇尾巴。

秋渭水笑着推了王忆一把,又板起脸来说:“你一定要小心,每天一封信,给我每天一封信!”

市里组织了渔场指挥部,到时候有后勤单位进行生活保障工作,其中就有邮船负责信件的收发。

看着忧心忡忡的秋渭水,王忆很想给她来一个吻别,再唱上两句‘你笑得越无邪、我就会爱你爱得更狂野’。

可惜这年头民风保守,他是校长、秋渭水是育红班的负责人,他们得注意影响。

最终王忆就是摸了摸她的脑袋,笑道:“回去吧,过不了几天我们就回来了,回来的时候给你带最漂亮的带鱼吃!”

队员们此时都上船了。

王忆见此便加快脚步领着老黄上了船,老黄一个箭步跳上天涯二号,王忆进驾驶舱开船,回头往外看。

码头上、沙滩上都是老少妇女们在摆手。

队员们倒是情绪不错。

船上没有多少离别的感伤,他们这会正在热切的讨论着:

“二晨你行啊,这棉大衣穿的像模像样,要不你别叫二晨了,叫二鬼子吧。”

“哎娘呀,终于可以出去几天了,在家里我娘们天天叨逼叨,烦死了。”

“虎子你怎么戴着一双劳保手套?王老师给发的皮手套呢?”

王东虎甩甩手说:“没戴,留着过年走亲戚再戴。往年空着手一样撒网,今年有劳保手套已经够好了,用不着皮手套。”

听到这话,好几个人开始往下摘皮手套……

王忆看到后说道:“行了行了,别搞的这么抠抠嗖嗖,等从海上回来我给你们再发一副更好看的皮手套用来过年戴。”

队员们便嘿嘿笑:“王老师你这弄的,对我们也太好了!”

王忆说道:“咱们是一家人,我不对你们好对谁好?跟你们说,这次出海去参加大会战你们待遇跟以前不一样,我让你们体会一下出海度假的感觉!”

他拿出录音机调整了最大音量。

顿时有悠长清亮的前奏响起来,接着是一阵略带忧伤的男声:

“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下个不停,山谷里的小溪哗啦啦啦啦,哗啦啦啦流不停……”

听到这陌生却动听的歌曲,驾驶舱里正在说笑的队员们纷纷闭上嘴巴看向录音机。

他们没有听过这首歌,甚至可以说没有听过这种歌曲!

竟然不是在歌颂什么的歌曲?

这首歌竟然从头到尾唱小雨?

并且竟然会这么动听?

小雨下完了,好几个人纷纷说:“王老师这是什么歌?再来一遍呀!”

但紧接着是一道悠扬而短促的前奏,一个感情丰沛的嗓音唱起了一首新歌:

“像一阵细雨洒落我心底,那感觉如此神秘,我不禁抬起头看着你,而你并不露痕迹……”

队员们立马不说话了。

这首歌更好听!

天涯二号行驶速度不快,因为要照顾后面摇橹的木头船,这样队员们的精神在船舱里就得到了享受。

他们听到了好几首好歌……

船到县城码头,码头上临时搭建起好几盏大功率路灯,将周边照耀的金黄明亮。

码头上也有大喇叭,大喇叭上的声音压住了船舱里的歌声传进他们耳朵里:“……翁洲是我国最大的海鲜商品生产、加工、储藏、销售基地,素有中国渔都之美称……”

“春、夏、秋、冬各季,鱼群按照一定规律在广阔的海域洄游。这种自然禀赋,造就了东海渔场的各种鱼虾蟹蜇味道特别鲜美,肉质尤其细嫩,远远超过其它海域的水产品……”

天涯岛的船队到来,顿时有一艘隶属于治安局的快艇迎了上来,有引导员在上面喊:“来的是哪个公社哪个生产队的小队?”

王忆打开门探头喊道:“是长龙公社王家生产队……”

“哦,是天涯岛的同志?跟我走,你们的停泊位在这里。”快艇调头领着他们进入停泊位。

王忆现在开船已经很娴熟了。

他操作着船舵从一艘艘渔船的身边掠过,开船的时候他往外看了看,停靠的渔船中有机动船有木头船,以木头船为主。

海福县地区的渔船机动化率一直不高。

他看过一份统计,从1971年到1980年的十年间,江南省沿海地区的渔船总数为4.22万艘,其中木船为3.22万艘,机动渔船数为1万艘,差不多是4条船里面才有一条机动船。

Fh县渔船总数是2800艘左右,其中木船是2400艘,机动船是400艘,也就是说七艘船里才有一艘机动船。

放到天涯岛那情况就更糟糕了,他们岛上大小渔船一共56艘,而机动船才2艘!

不对,现在又俘虏了一艘运输船,这样的话机动船有三艘了……

就这样的机械化水平要提高生产效率自然很大,海上作业本就艰辛异常,再加上渔船不给力,又给捕捞作业增添了不少的阻碍。

还好前些年头讲究‘人定胜天’、‘气多钢少能赢钢多气少’,渔业方面机械设备上的不足可以靠人力来弥补,翁洲渔民的吃苦耐劳精神一直值得称道。

引导员将天涯岛的船队归入港口,临近有人冲他们吹口哨。

王忆探头一看:“哈,李队长?”

很巧,他们隔壁是多宝岛上李家庄的船队!

李双水冲他热情的挥挥手:“王老师,你们吃了没?没吃过来,我们这里正吃着呢!”

“今年刚晒的墨鱼干,撒上葱花蒸熟了配面条,太香了!”有人补充道。

王忆摆手说:“你们吃吧,我们已经吃完了!李队长,你们庄里是你来带队呀?”

提起这话,李双水面色不愉:“唉,我不带队谁带队?我带队社员们都不愿意来干呢,大家心都野了,看不上一天五块钱的工钱了!”

一天五块钱的工钱真不低。

但问题是渔业大会战累,而且相对来说收益低!

一般来说,从霜降到小雪,外岛可以用大对船捕捞小黄鱼,这叫“抲早冬”,也有渔汛。

小雪以后就是带鱼汛,外岛称作“抲晚冬”,一直到大寒左右结束。

抲晚冬的时候,渔场里带鱼多,摇橹出海之后运气好撒一网下去能上来一二百斤。

诚然现在带鱼不值钱,特别是在渔场批发出售更便宜,一斤品质好的只要一毛五分钱,品质差点的是一毛左右,品质再差没人要,都是渔民做买卖的时候当添头交给回购站或者商贩。

但哪怕按照一毛钱来算,这一网下去就是一二十块!

一天不止捞一网吧?经验丰富的捞个八网十网的问题不大,这是多少钱?差不多点就能上一百五十元了!

哪怕一船四五个人平均也能分配到手个三四十、四五十块,而摇橹不费柴油,顶多是损坏渔网,但是刨除渔网的亏损后还能有个二十三十呢。

这种情况下,渔民干嘛要来赚一天五块钱的死工资?

毕竟现在改革开放了,很多地方生产队都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村庄。

国家不再强行要求渔民为国捕捞爱国渔获,所以很多渔民心思就活泛了,不会参加渔汛会战,他们要给自己干!

现在还愿意来参加渔汛会战的主要是两种人,一种人是王家人这种有着浓烈爱国情的渔民,他们来干活不图赚钱,为的是能给国家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种是混日子的,他们自己没有船,出去给人家打工又受不了鱼汛期的苦,于是就进国家队。

国家队要求他们捕捞但没有命令要求他们捕捞多少渔获,这样可以出海混日子,一天混上五块钱和五斤粮食。

除了这两种人,还有一种就是李双水这样的情况。

参加渔汛会战的人手实在太少,各公社就给生产队摊派任务,每个生产队必须至少来多少人。

这种情况下,生产队的队长们肯定得身先士卒,否则渔民老百姓哪会愿意听他们指挥?

天色渐亮,到来的渔船越发的多。

王忆站在船头打眼往四周看去,县码头洋洋洒洒得停靠下一百多艘船。

王祥海看的一个劲摇头:“渔汛会战组织不了几年了,这就快凑不齐人来了。”

王忆暗道你这话说对了,1985年全市渔汛会战只组织了一百几十艘船,那是最后一次国家组织的渔汛会战。

从1986年开始,这个曾经在新中国海洋渔业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集体运动便消失了……

今年的渔汛会战活动还行,比不上五六十年代的巅峰,可也动员了不少人参与,码头上熙熙攘攘还是很热闹的。

有会做生意的一早划船来卖包子、饺子和热粥,码头上内外到处是‘大包子香喷喷、小米粥热乎乎’或者‘鸡汤馄饨香嘞’、‘余家大饼老字号有花生油’这种吆喝。

王忆看着这热闹场景,笑道:“渔汛会战虽然苦和累,可人多有意思。”

王祥海点燃一支烟卷眯着眼睛嘬了一口:“现在算人多?六五年以前是真多,当时到了大雪前后,报纸和广播争相广播咱们这里,说是万船云集翁洲洋,十万渔民下东海!”

“咱们这一趟肯定得去佛海,等领着王老师去横街鱼市看看,那才人多、那才热闹!去一趟能挤掉两只鞋!”王东虎上来说。

王宝才嘻嘻笑道:“听说还有大姑娘进去挤一趟,结果回家发现自己怀孕了!”

汉子们顿时狂笑起来。

“什么事这么高兴?”一艘船划了过来,有妇女在上面笑着打招呼,“王老师,我可算是找到你了。”

王忆打眼一看:公社小学的语文教师、女诗人崔红!

他站起来走到船尾过去问道:“崔老师?你们这是来卖什么?卖猪肉吗?”

崔红家里收猪、杀猪。

名义上是因为公社没有屠宰场所以他们家里承担了一部分为人民供应猪肉的责任,实际上就是她公公关系硬,以前做过公社领导,所以才能有这份好营生。

听了他的询问,崔红笑道:“我公公和我男人他们卖猪肉,我卖猪头肉,自己卤的猪头肉,我听说你来了,过来给你送两个。”

送个卤猪头!

这可是大礼,现在媒婆给人说亲说成了,也不过是能享受一个猪头而已。

王忆连忙说这怎么行,崔红痛快的说道:“小秋老师是我妹子,我给我妹夫送两个猪头怎么不行?”

“崔老师好买卖呀,两个猪头换了王老师这么个妹夫。”邻近的李双水跟她开起玩笑,“你还有没有妹妹了?你给我一个猪头就可以换我这个妹夫。”

崔红横了他一眼问道:“我换你这个妹夫干什么?牵回家里去杀了卖肉?”

李双水弹了弹烟灰说:“杀人犯法,卖人肉罪加一等!”

崔红船上驮着个铁皮桶,打开盖子里面有蒸腾的热气往外窜,带着卤汤特有的香滋味。

她很实在的挑了两个大猪头送给王忆。

王忆想要出钱,她直接指着王忆豪迈的说:“你王老师别跟我来这一套,你教我写诗的时候可没收我学费!”

王忆苦笑道:“我没教你写诗,对了你的诗词发表……”

“发表的很成功。”崔红提起这话题眉飞色舞,“我现在在咱们《江南新报》上都有自己的文学专栏了!”

王忆肃然起敬。

《江南新报》?我记住你了,你们报纸的诗词编辑全是耂渋畐!

崔红把船靠上天涯二号,将猪头用大塑料袋装上递给王忆。

王忆把钱扔在她船上。

见此崔红直接要撕碎这钱:“王老师,你侮辱我!”

王忆吓一跳:“别撕别撕,破坏人民币犯法!主要是这猪头真不便宜,而且这还是卤猪头……”

“不便宜是不便宜,但现在卖不掉了。”崔红把钱又给他扔回来,“今年怎么来的人这么少?猪头都没卖出去几个!”

王忆问道:“以往人多,卖出去的猪头多?能卖多少?”

崔红说道:“不光是卖出去的猪头多,卖出去的猪肉就多。”

“我刚嫁进门的时候光景最好,我们家可以在码头摆摊卖肉,然后过来的真是人数众多,乱嗡嗡的拥挤不堪,而且出手大气。”

“特别是一些外地渔船来停靠咱们海福县,他们有的是从海上回来的,是公家的船,阔气,一开口就要半只猪,最起码也得要十斤以上,并且不问价钱,付了钱背着就走。”

“买猪头的,开口就是两个以上,还要猪肝、腰子,那时候我得从早上五点一直忙到中午头,我嗓子喊哑了、我男人斩肉斩得腰酸臂疼,收钱的收得两手发软。”

“现在呢?”她失望的摇摇头,“昨晚白忙活了一宿,还不如写一首诗呢!”

她把猪头给了王忆,摇橹离开一路扯着嗓子喊:“猪头、长龙卤猪头,百年老汤,肥腻肥腻的,价格公道喽……”

崔红走后又有船到来。

叶长安过来跟王忆打招呼:“你给你们生产队带队?能行吗?你小子可没有经验呀!”

王忆轻松的说道:“令行禁止,听上级领导指挥、服从上级领导安排,领导让我往东我不往西,领导让我打狗我不杀鸡。”

他低头看看老黄。

老黄规规矩矩的坐在他脚边,身子倚在他腿上,此时猪头就在旁边,可老黄看都不看。

见此王忆撸了撸狗头改了口,说道:“领导让我打狗我不打!”

叶长安笑了起来,叮嘱他说:“你小子小心点,还没给你和小水办婚事呢。”

王忆问道:“对呀,爷爷,我和小秋老师什么时候办婚礼?”

他问过王向红,王向红说叶长安那边一直没给出具体的回应。

叶长安说道:“你有没有跟小水商量一下?小水挺想旅行结婚的,现在你们年轻人不是流行旅行结婚吗?”

王忆一听恍然大悟。

爷孙俩想办个旅行结婚。

现在确实开始流行旅行结婚了,北方的流行来南方看西湖、看桂林山水甲天下,南方的流行去首都看领袖、看长城,去长安看烂怂大雁塔之类。

叶长安跟他寒暄几句、叮嘱他几句,然后从自己船上搬起一座小型电台交给王忆。

这就是渔场指挥部、渔业指挥部等上级单位跟他们联系的机器了。

叶长安多少还是照顾了自家人,他送过来的是一台军用级的电台,信号强、电池供电能力强,另一个操作反而比民用机器更简单。

王祥海会使用电台,毕竟他们每年都要参加渔汛会战、每年都要使用电台。

他是民兵,本来就学习了电台的使用,另一个以往的年头哪怕是王向红带队,但他们小队的电台还是王祥海来操作的。

这也是王向红安排王祥海给王忆当副手的原因之一。

递交电台之后,叶长安又叮嘱了几句,让他无论如何注意安全,一定不要出意外。

老爷子很清楚,王忆出意外那他的宝贝孙女也得出意外!

留下关心后,叶长安不想惹人注目,便低调的乘船离开了。

后面阴云浓重,有小雨淅淅沥沥的落下来,船上的队员跟着哼起了《三月里的小雨》。

县里组织了渔业指挥部,由农渔局的领导挂帅,一共出县级干部三人、一般干部20人,共同组成海福县的渔业指挥部,随渔民出海,深入渔场、渔港、渔船参加生产。

上午时分,大喇叭响起叶长安的声音:“各位渔民同志,大家辛苦了……”

县里先开始作动员。

叶长安虽然是老干部但不讲究排场,他着重赞扬了渔民为国奉献的精神、感谢了社员们的付出,然后便让渔业指挥部带领着前往渔场作业区开始工作。

不用去市里统一汇合了。

他们县里隔着市里太远,机动船还好说,这木船摇橹去市里,一天也到不了,等到了人也累垮了。

所以市里头才会牵头组建起渔场总指挥部,然后县里是渔业指挥部,下辖各公社的渔业指挥队和村庄、生产队级别的渔业指挥小队。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天涯二号不急不缓的在海上行驶,电台响起‘滴滴’声,王祥海熟练的操作了一下将大耳机递给王忆。

王忆要戴上,王祥海摆摆手教他放在耳朵上:“声音挺大的,你戴上震得耳膜疼,然后你放在耳朵边上的话你能听清我们也能跟着听一听。”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这次应该没什么事,是沪都气象局给咱们发布天气预报吧?”

果然,耳麦里继续响起滴滴声,最终一个尖锐清晰的女声说道:

“各位渔民同志上午好,这里是东海乙海域天象天气临时预报工作组,其中预报员3人、报务员5人、填图员4人。”

“请渔民同志注意,本工作组的工作任务是尽可能满足渔业指挥在组织安全生产上对气象的要求,我们的日常工作是制作渔场24小时天气预报,每小时播报一次,请注意接收,若有险情出现,我们的播报时间将缩短为十五分钟提供一次预报、警报……”

王忆一拍腿指向耳麦。

这就叫专业!

这次的天气预报带有警报,寒潮警报,说今天白天有小雨但没有大风,到了夜晚温度会骤降五到十度进入零下区间,这样到时候小雨不停歇的话就会转为小雪天气。

听完天气预报,王祥海便摇头:“这两天没有什么大收获了,养精蓄锐吧。”

王忆问道:“没有风?”

大风才有带鱼群活跃,捕捞带鱼叫抓风头、抢风尾,意思是在大风刚开始的初始阶段和要收风的结尾阶段要赶紧出海去捕捞带鱼。

很危险,收获也很大。

王祥海说道:“对,没有大风,没有大带鱼群。”

同船的老渔民王真昌感叹道:“这几年什么大鱼群也没了,渔获越来越不好了,五几年六几年的时候这个带鱼是真多。”

“王老师没见着,海娃你见到来着,是不是?往后退十年、不行,退十年还不行,得退十五年,退十五年差不多是67年,那时候带鱼真多。”

没有外人的时候,王祥海就卷了一支旱烟抽:“嗯,那时候带鱼的渔汛来了,大鱼小鱼的出鱼程度难以想像。”

“那时候渔汛大会战的时候,用省里的大型机动捕捞船来下网,有时一网下去捕几万斤常见,甚至十几万斤都会遇上!”

王真昌说道:“57年的时候最多,在佛海这边我记得黄土公司的乔志满看到了一个鱼群,他把一杆竹篙插在鱼群里,结果这竹篙愣是半分钟没倒下……”

王忆听到这话大为吃惊:“真的假的?太夸张了吧?”

王真昌一拍大腿认真了:“你回去找队长问问,这事上过报纸还能有假?真是把竹篙插进鱼群里,结果半分钟没倒下!”

“这事咱外岛谁不知道?是不是?”

他这话是问其他人的。

有人说道:“反正带鱼真不少,三年困难时期,海岛粮食不足,不少人食不裹腹,那三年冬天就靠吃带鱼救活了不少渔民。”

他们正在畅聊着,这时候电台又‘滴滴滴’的响了起来。

王祥海操作、王忆拿起话筒听:

“我这里是渔场指挥部,我这里是渔场指挥部!各渔业队的同志们,我是这次总指挥魏崇山!”

“同志们刚才应该已经听到天象天气临时工作组同志们的天气预报,今天东海范围内有小雨,风力不大,五到六级,恐怕不能有大风,这样大船可以稍微停一停,小船请趁机母子钩、进行母子钓!”

“我再重复一遍,另外渔业指挥队的领导同志们请注意,你们请注意,请各位领导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起到积极带头的作用,带领咱们各渔业队和渔业小队进行积极作业……”

魏崇山的命令下达。

王祥海拿起旗子问道:“王老师,你发号施令吧,咱们让其他渔船下母子钩,今天得钓带鱼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