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我在1982有个家 > 第447章 稿酬上门来(周末愉快)

我在1982有个家 第447章 稿酬上门来(周末愉快)

作者:全金属弹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9 11:17:06 来源:88小说

王忆从黄小花家里出来时,已经月上柳梢头了。

他又去其他几家转了转,这些人家都在抱着热乎乎的蜜薯啃的开心。

渔家灯火透着亮,但屋顶上的烟囱没有什么炊烟,家家户户升起了火炉,今晚便不用烧锅做饭了。

用火炉里的小烤箱烤个红薯土豆出来吃便好。

后面火炉常规使用起来后更不用烧锅做饭,用铁炉带的铁锅来蒸饭又方便又省事。

夜晚寒风起,不管是队里的社员还是外队来看电视的社员都进入房间后不再出来。

于是石径两旁的路灯显得有些清冷孤寂起来。

冬天夜晚是外岛最素净的时间,海岛安安静静没什么风情,但这也是一种风情,安宁秀气的姑娘所独有的一种风情。

王忆回到主岛踏着月光往山上走,撞破了洒下的月华。

月轮升腾,迈过山岗,笼罩海上,给满山满水镀上一层银辉。

寒月照海,光泽冷艳。

水面遍挂银霜,显得空旷而淡漠,连岛屿深处的草木都变成一片洁白,此时的地上像是铺了一层令人心悸的霜。

天上亦有风景,偶尔有云彩被风吹的飘荡,抬头一看,冬夜的云彩格外白净,有种梦幻般的澄澈。

这一刻万里星河距离人世间格外近,渔家灯火更是就在身边,略带昏黄的颜色格外能温暖人心。

王忆极目远眺夜空又环顾四周,半是繁星如织,半是渔火明灭。

等他回到山顶,老师们已经吃过饭。

年轻的教师要给社员们上晚课,年纪大点的则回去热水泡脚钻被窝看书。

每个礼拜天,祝真学都会回县里一趟——倒不是要回家,他老婆去儿子那边住了,他去县里是去图。

这次他借到了一本《百年孤独》,对他这种老知识分子来说,冬天晚上吃饱了躺在热乎乎的床上看一会喜欢的书,就是最美好的生活了。

正要回家的祝真学跟王忆打了个照面。

他停下跟王忆说:“王老师,你的《龙傲天环球大冒险》出版了,今天我在图书馆看着你的样书了,真不错,后面你送我一本收藏啊。”

王忆说道:“对,书出版了,不过好像只出来样书吧?不知道首版了多少册,我也没有什么消息。”

天涯岛太不方便了,没有电话、没有传真,通个信也麻烦,所以他一切都是委托白梨花来给他负责的。

祝真学对他的态度感到惊奇。

这也太淡定了吧?

这可是出版了一部小说呢!

这年头出版一部小说就可以自称是作家、文学家了!

民办教师是这年代给杂志、报纸投稿的主力军,更是长短篇小说创作的主力军。

其中杂志报纸和短篇小说投稿能频见他们身影,换到长篇小说领域,他们的作品很难出版。

之所以会投稿这么积极是因为不管是发表诗歌还是发表文章,不管是杂志上发表的还是在报纸上发表的,都可以在转公办教师的时候加分。

要是民办教师能出版一部文学作品,那基本上就可以直接转为公办教师编制,虽然户口还是农业户口,但却也可以吃上商品粮。

不过祝真学想了想王忆对公办教师编制的态度,又觉得一切正常了,自家这位校长不好名利。

这是一位真正一心一意为人民着想的优秀青年。

两人简单的聊了两句,大灶门口的漏勺看见王忆后便招呼他:“王老师回来了?赶紧过来吃饭吧,给你盖在锅里了,待会就凉了。”

王忆溜达过去,笑道:“凉了就给我加把火。”

漏勺说道:“主要是今晚熬了鮸鱼羹,这东西很考校火候,火候太过的话鱼肉就老了,口感会差一些。”

小雪之夜,海岛天寒,教师群体中有老同志有女同志,这就需要些温补暖胃的夜餐。

漏勺选了鮸鱼羹,这是外岛家家户户流传的冬季老底子美味,家家户户会做,但真能做好了的不多。

鮸鱼羹不好做,一整条鮸鱼洗净得先不去鳞蒸熟,将整块鱼皮掀起来不要——当然漏勺过日子、节俭,他会把鱼皮留下用来放上泡椒、汤汁弄个拌鱼皮。

蒸好的鮸鱼去掉鱼皮,用筷子将鱼肉从鱼骨上捋下,接着去除鱼肉的鱼刺,挑好的鱼肉入汤勾芡,再打入鸡蛋,快速搅拌形成蛋花后,加上葱花,这样才能做出最基本的鮸鱼羹。

漏勺做的更好吃,里面放上了点菠菜叶、切上了火腿丁,这样做出的鮸鱼羹晶莹剔透中有红有绿有黄,很漂亮。

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鮸鱼羹出锅给王忆送过来,漏勺又给他来了一盘鸡蛋饼。

王忆吃着鸡蛋饼对他竖大拇指:“行,漏老师现在手艺越来越好了,这鸡蛋饼味道真香呀,明天能不能给学生也弄上一份?”

他今天在黄土乡又买了好些鸡蛋鸭蛋的带回来,现在门市部和大灶里头就不缺鸡蛋。

漏勺笑眯眯的说道:“能啊,那明天早上给学生娃们吃鸡蛋饼,可高兴死他们,他们是跟着王老师你沾光,以往冬天仨月能吃上一回鸡蛋饼就不错了。”

“咱们都跟着王老师沾光。”钟瑶瑶过来给王忆送了一小盘酸辣胡萝卜。

王忆招呼她们吃饭,钟瑶瑶摆摆手:“刚才跟教师们一起吃过了,这都是给你剩下的,你赶紧吃——漏老师给你做的鸡蛋饼特意多放了鸡蛋少放了面粉。”

她是个颇有心计的姑娘,知道抓住时机给自家男人在领导面前露露脸。

王忆配合的说道:“难怪这饼格外的香,鸡蛋用的多,滋味能不好吗?”

说说笑笑的吃过这顿饭,社员们看完了新闻联播,纷纷上来准备听课学习。

保密小组则在王向红的招呼下开始推着小车运粮食。

今晚入睡之前社员们比以往要忙活,添煤、封火,让炉膛里的火势变小,好歹坚持上七八个小时到明天早上。

《最初进化》

第二天是30号,11月快要过去了。

王忆早上起床出门一看,晚上下了一层霜,倒是不厚,零散的挂在屋顶、洒在地上草上,朝阳一照,熠熠生辉。

屋檐下悬挂的红辣椒、大蒜头、冻肉、冻豆腐也挂上了霜。

四个组的社员们家院子里横出来的火炉烟囱在缓缓冒烟,海风一吹,岛上四处都有烟火气息。

漏勺出来捏着豆腐看了看,欣喜的说:“好家伙,王老师,今天中午的菜出来了,白菜炖冻豆腐,特别好吃!”

王忆说道:“加点肉啊。”

漏勺说道:“加你捎回来的那种浓缩鸡汤,不用肉也很好吃,热气腾腾的,一人一个大馒头,这吃的多带劲。”

后面太阳升的高一点了,学生们列队来打饭。

他们探头一看是金黄色的鸡蛋饼,顿时高兴的咧开嘴笑起来。

欧赤脚抻着脖子往里看,问道:“鸡蛋饼是啥?这个好吃啊?嘿嘿,我就说还是来岛上生活好,天天有好吃的,以前早上屁都没有,烤两条鱼、几个大虾螃蟹的就算吃饭了!”

王忆拿了一份鸡蛋饼和小米粥给王向红送过去。

王向红正在捯饬火炉。

他抬头笑道:“王老师,你买的这个炉子就是先进,它可真好用,昨晚上我是随便封炉的,我寻思着反正这里头晚上不睡人,炉子熄灭就熄灭吧。”

“结果你猜怎么着?今天早上我回来一看,煤饼还没有烧透,但里面还有一点火!”

“现在我捯饬一下,这火又起来了!”

他用火钩子挑开炉盖给王忆看。

里面火焰熊熊。

海风猛烈,渔家的火炉如果放开烧,那总能烧的非常旺盛。

祝真学进门来,一进来便摘掉眼镜说道:“哈哈,这火炉子没白用、煤炭没白烧,今天我进来一下子试出温度不一样了。”

“温度不一样了吧?”王向红高兴的说道。

祝真学说道:“对,确实暖和一些,这煤不白烧呀。对了,王队长,办公室的煤不用烧生产队的,我们教师组自己负责吧。”

他、祝晚安还有徐横、孙征南都是公办教师,每个月每人都有购煤的指标。

其中他是省级优秀教员,指标还更高一些,每个月是可以买进五十五公斤的煤炭,其他人是三十公斤。

王忆把早餐递给王向红,伸手在炉子上烤了烤。

热气蒸腾。

这火炉的热利用率高,不像岛上的土炉子里面有一圈的干泥巴,导致火焰还得烧热了干泥巴才能传出来,浪费了好些热量。

王向红之前跟着学校吃过好几次了,现在轻车熟路了,不再拒绝,端着碗吃着鸡蛋饼,稀里呼噜好不开心。

一边吃饭一边听广播,对他来说这就是神仙日子:

“……有一百二十多位退休老教师报名到东北去办教育,被批准的46位退休教师中,年龄最大的西康中学滕飞老师已经有69岁。”

“经历过两个社会的老知识分子们,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对发展教育事业矢志不渝、充满热忱。党的十二大把教育和科学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这对他们是很大的鼓舞。”

“他们当中许多人退休了继续找事情做,甚至离开生活较舒适的大城市,在有生之年再为教育事业做贡献,这种精神堪称为人师表!”

王向红放下鸡蛋饼点评道:“这些老同志的精神怎么叫堪称为人师表?这就是为人师表!”

“不过这些广播电台不知道祝老师和王老师你的事迹,要是他们知道你的事迹,那肯定也会报道你。”

王忆摆手道:“别,我是回到家乡帮助家乡搞发展,比退休后离开家乡去外地发展教育事业的老前辈们在觉悟方面是差一些的。”

“话说这新闻是中央广播电台发的吧?看来退休教师支援各地教育工作将成为国家鼓励的新事业,或许咱们也可以向上面申请一下,看看有没有老同志愿意来咱这里发挥一下余热。”

王向红说道:“咱们学校不缺老师了吧?李岩京老师不是下学期也过来吗?”

王忆说道:“他来了也缺,咱们这里才多少教师?平均下来一个班级两位教师才算勉强够用,咱们现在也就是平均下来每个班级有个教师负责而已。”

两人围绕着学校、社队企业和生产队的发展工作聊了起来,聊到八点钟,这得要升国旗了。

王忆带着国旗出门,祝真学跟他商量说:“王老师,我礼拜天回县里碰上几个学生,他们说县里小学正在进行五爱教育。”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王忆问道。

生产队给他们定了《教育报》,那上面也有关于五爱教育的介绍。

祝真学说道:“嗯,是,然后各所小学都开展了大规模的活动,每一次有一个中心主题,把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统一起来。”

“比如爱祖国周吧,开展一些额外课程,语文课选读有关爱国的文学作品,历史课讲祖国历史,地理课讲祖国地理,课外活动举行歌颂祖国的诗歌朗诵会、演讲会。”

“所以我寻思咱们或许可以组办个升旗队来给学生开展五爱教育,我听孙老师说,以前你想要办来着,最后却没办成?”

这年代的老教师,特别是经历过五六十年代教育工作的老教师,他们对带领学生搞活动是特别热衷的。

八十年代学生活动相当多,各所学校都热衷于开展各项学生活动,春游秋游等等更是必不可少。

到了九十年代开始,教育更正规了,青年教师们也知道了要出成绩必须得刷题,从那之后学生活动慢慢减少。

王忆觉得农村学生应该少搞活动这种有的没的东西,只要好好学习、多多做题就行,对于普罗大众的农民孩子,成为小镇做题家是最合适的出路。

22年有些臭傻逼看不起小镇做题家、嘲笑小镇做题家,甚至批评这种学习观念,实际上他们不是傻,他们是坏!

既得利益集团想要固化社会阶级,而中考高考等各项考试虽然有若干缺点,却是农村和小镇的孩子们改变自己命运乃至改变整个家庭阶级的最好机会!

有些臭不要脸的、该吊路灯的资本家,只想要劳动力和服务者,所以他们就想尽办法堵截国家留给无产阶级改变命运的道路,其心可诛!

不过办个升旗队这种事还是好的,王忆以前有过这样想法,甚至跟孙征南讨论过可行性。

最终他们讨论结果就是不可行。

主要是当时师资力量太少,搞升旗队、国旗班属于面子工程,没有多大意义。

现在不一样了,师资力量比当时雄厚的多,且学生们课余活动却是比较匮乏,王忆一个劲训练他们刷卷子,在82年的时代有些不合常理,这样搞点课外活动挺好的。

于是他跟祝真学一路走一路聊把这事给商量了个差不多,从这个周开始选学生组织升旗队。

奏国歌、升国旗,然后校长讲话。

王忆把学校准备挑选学生组建升旗队的事情说了说,告诉学生们先写申请书给班主任,然后老师们开会讨论进行筛选。

他正介绍着,忽然看到学生队伍后面的孙征南冲他挥手又指向办公室方向。

王忆停下话看向办公室方向,看到有三个人出现在办公室旁边正笑吟吟的看向自己。

一女二男,其中女的他认识。

白梨花。

看见白梨花到来,王忆猜到是跟《龙傲天环球大冒险》有关,便跟学生们说了一声,升旗仪式就此结束,各班带回准备上课。

他去接待白梨花三人。

因为白梨花如果是为《龙傲天环球大冒险》而来,身边两位男同志恐怕就是出版社的编辑人员了。

这年头的编辑人员需要好好接待,他们是舆论喉舌,在社会上拥有独特的地位。

王忆本来要临时调课,但一琢磨现在手下多了个沙生泉,让沙生泉去给自己替课即可。

当真是人多力量大!

难怪不管是军阀拉山头还是老百姓生儿育女都喜欢人多,这人多了好办事。

他跟沙生泉做了简单交接,然后便去跟白梨花打招呼:“稀客上门呀,白老师,礼拜一你怎么来了?你应该有课吧?”

然后他又热情的向两边男子伸出手:“这两位同志看上去有些面生,应当不是咱们县一中的教师同志吧?”

“对,这两位同志是金陵来的图书编辑。”白梨花笑着介绍道。

王忆暗道一声不出所料。

美女教师给他详细的介绍道:“这位年轻的编辑是胡新发同志,是我的大学同学、我在文学社时候的前辈和我们文学社的社长,他现在在江南文学出版社高就,是儿童文学的一名内容编辑。”

“这位领导同志是沈研究沈老师,与胡新发同志是同事,也是我在琴岛大学的前辈校友,他现在是儿童文学与科幻文学编辑组的主编。”

两人随着白梨花的介绍,一一跟王忆握手。

王忆笑道:“那不用说了,我的《龙傲天环球大冒险》就是两位老师帮忙出版的。”

他伸手示意三人进办公室。

外面还挺冷的。

办公室的火炉燃烧着,门窗紧闭,屋子里便热乎许多。

胡新发摘掉围巾笑道:“你们这炉子烧的真不错,外面寒风凛冽,室内温暖如春呀。”

沈研究好奇的看了看办公室中间撑起的铁炉子。

这个造型挺别致,跟他熟悉的蜂窝煤火炉不一样。

王忆又给他们倒茶。

正好刚买回来了石艾茶,他就给三人倒了今年的石艾茶,有温补之效果。

沈研究和胡新发虽然是金陵人,却也对翁洲有所了解,他们知道石艾茶的名气,喝了口热茶后赞不绝口。

王忆立马说等走的时候给两人各带上两斤石艾茶回去喝。

白梨花居中调节氛围,笑道:“王老师你这太偏心了吧?为什么给这两位同志送茶叶而不给我送?”

“因为我欢迎你能经常来我们岛上做客,来指点我们的教学工作。”王忆立马说道。

这个回答滴水不漏。

三人都笑了起来。

沈研究感叹道:“我听小白同志介绍过你的情况,之前有点不敢相信,这么天马行空、诙谐有趣的科幻作品竟然出自一位外岛小学教师之手——王老师,我没有小瞧你们外岛教师的意思。”

“但是咱们都知道,您这篇着作可是科幻作品,涉及到的又是世界各地风土人情,说句实话,你们外岛的环境相对闭塞,我认为这样的情况下很难诞生出一部背景与世界观如此恢弘且复杂的作品。”

王忆笑道:“沈老师所言甚是,不过您也说了,我这是科幻作品嘛。”

“科幻作品主要靠想象力,伟大的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先生并没有全球环行过,他就待在家里靠想象力写出了《海底两万里》、《地心历险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等巨着。”

胡新发诧异的说道:“凡尔纳先生可不是待在家里写出的这些巨着,他做过水手,还去巴黎留过学,并在留学期间结识了大文豪大仲马,又与他的儿子小仲马成为了朋友……”

我擦,是这样吗?

王忆心里咯噔了一下子。

他对凡尔纳的生平不是很了解,但却是很佩服这位作者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他刚才说的话是在自媒体上了解的,看过一个介绍凡尔纳的短视频。

当时Up主信誓当当的说,凡尔纳一辈子就宅在家里靠自己的家庭图书馆写出了诸多作品,乃是天纵奇才嘚吧嘚……

王忆把这事记心里了,今天随意说出来,没想到这话是有漏洞的!

这让他暗地里感叹一句:妈的,自媒体害我!

沈研究对于世界文豪的了解显然更不是他能比的。

他接了胡新发的话说道:“在巴黎期间,凡尔纳还认识了一个名为杰克斯·阿拉戈的探险家呢,通过这名探险家知道了世界各大洲的一些风土人情。”

“后来凡尔纳用挣来的稿费又买了一艘小型的帆船,名为圣米歇尔号,并乘着它环游了整个欧洲,眼界大为开阔。”

“在此之前他甚至跟弟弟保尔搭乘大东方号航船去过美洲,参观了大苹果城和尼亚加拉大瀑布等。”

“根据书籍所介绍,凡尔纳这人很严谨,他写作不是全凭想象力。就拿《环游世界八十天》来说,72年的时候是《八十天环游地球》创作一百周年庆,有高卢的记者按照书中旅行方法进行了尝试,结果只用了72天就环球跑完了一圈……”

王忆目瞪口呆。

这年头的编辑……

基本功很扎实啊!

他还以为这年头的人因为没有手机电脑会导致接触到的信息比较少,见闻比较差。

实际上《龙傲天环球大冒险》主打的就是开拓眼界这个点。

他的书中有大量的各国各地风土人情和自然物种特性描写,是写实性作品。

为此他可买了不少书呢,《博物》、《国家地理》、《孤独星球》之类杂志收集了一套,《dK大百科》也买了一整套。

沈研究围绕着凡尔纳侃侃而谈,白梨花把话题往王忆和《龙傲天》这本书上引,四人就作品聊了起来。

王忆很庆幸自己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龙傲天环球大冒险》这本书,里面所有内容都是他琢磨出来的,所以不管三人想要讨论哪个点,他都可以自如回答,有理有据,让人无可置疑。

如果他是抄袭了一本书,比如抄袭郑渊洁大神的《十二生肖》,或者直接抄袭刘慈欣大佬的《三体》,那被人家仔细盘问,恐怕会问出问题来。

抄袭一本书做自己的作品很简单,但如果碰上这些有真材实料的文化分子来讨论作品,那可就很容易把人问住!

特别是胡新发还是《龙傲天》的审核编辑。

他对书里内容是逐字研究过的,能提出许多刁钻问题——当然他和沈研究不是怀疑王忆对这部作品的创作权,毕竟白梨花是亲眼看着这本书诞生的。

他就是对作品中很多内容感到好奇,因为他被《龙傲天》这部作品给迷住了,他是书粉。

这次两人过来给王忆带来了稿费单和样书。

稿费是提前就定好的,白梨花通知过王忆了——也就是通知,王忆这位‘文坛新人’没有跟出版社议价的资格。

而且这年头的作家们很少会跟出版社去议价,特别是新人,能出版作品就是了不起的荣誉了。

王忆的稿费不高,定的是千字三元,起步价。

这是国家规定的着作稿稿酬起步价。

五十年代三大改造,私营出版社实现公私合营,稿酬发放办法和标准由文化部统一规定,叫做《关于文学和社会科学书籍稿酬的暂行规定(草案)》。

该草案规定凡公开出版的书稿,一律实行基本稿酬和印数稿酬相结合的计酬办法,当时基本稿酬分为六级:着作稿是每千字4元、6元、8元、10元、12元、15元。

后来时代有些乱,文人不受重视,稿酬发放的便不太合理了。

不过当时文人同志们觉悟很高,很多人不要稿酬,或者说把稿酬交党费支援国家建设,也有人把稿酬送去贫困地区支援贫苦人民生活。

比如说去年《彭元帅自述》一书出版,作者便将所得的3500元稿酬全捐给了太行山区的贫困小学,因为元帅同志曾经在太行山区与敌作战,受到过人民群众的巨大帮助。

前些年的1977 年,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试行新闻出版稿酬及补贴办法的新通知》,恢复废除了10年的稿酬制度,实行低稿酬制度,根据作品的质量和字数一次付给稿酬,着作稿为每千字2至7元。

然后到了前年也就是1980 年,国家出版局党组制定了新的稿酬标准,适当提高了基本稿酬,着作稿提高到千字3至10元,同时恢复了印数稿酬。

王忆现在拿到的就是着作稿的基本稿酬,后面根据印数如果还有再版,那他可以再收到一些稿酬。

这些消息都是白梨花之前在信里跟他介绍过的,他已经有数了,拿到稿酬单看了看,好奇的问道:“这钱是去邮电局取——咦,怎么是880元?”

这年代小说不流行大部头,《龙傲天》第一卷定稿是22万字,总计稿费是660元。

王忆对这个价格挺满意的,对于82年来说这钱可不少了,多少工人一年才刚刚能赚到660元。

但他现在看稿费单,其实就是一张汇款单,上面写的却是人民币捌佰捌拾圆整。

胡新发笑道:“是我们主编帮你争取的,本来你是新作者,按照规矩是给定一个起步价。”

“但我们主编看过你的作品后非常惊艳,他说你虽然是新作者,但却极有才华,我们出版社应当对你保持足够的尊敬,于是把定价从3元提到了4元。”

王忆赶紧向沈研究道谢。

沈研究很实在的说:“王老师你很有才华,文笔诙谐、人物鲜活、故事天马行空,以后前程不可限量,我给你定价稍微高一些也是为了表示我们出版社对人才的尊重。”

“这样以后咱们双方可能在金钱往来上有些争端,到时候希望你能相信我们对你的尊重,咱们可以解决争端。”

王忆苦笑道:“沈老师你过誉了,我想我没有那么出色吧?”

沈研究摇摇头:“不要妄自菲薄,王老师,你的作品只有遣词造句不够简练,文笔方面有所欠缺,但这是可以练的。”

“讲故事是天赋,会讲故事的人他第一次写书就可以写出好多好玩的故事,不会讲故事的人,哪怕他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好故事。”

“所以在我看来,好作者就是会讲故事的人,而王老师你就是这样的好作者!”

“假以时日你把文笔练的更凝练,到时候恐怕可以成为童话文学和科幻文学等通俗文学的领头羊!”

“说不准你的作品还可以选入教科书呢。”白梨花笑了起来,“到时候我给学生讲课,就跟他们说,今天这节课我把作者给你们请过来了,让他给你们讲吧,哈哈。”

说着她自己笑了起来。

她是开玩笑的。

然而沈研究仔细想了想,竟然还点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