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我在1982有个家 > 第424章 王向红的邀请(祝新的一周,一切都好)

印假钱的东西?谁用国家就枪毙谁?

王忆大惊,顿时猜出了这些东西的身份:这是假币铸造机吧?

不对,应该是假币铸造模具!

假币铸造机个头大,需要电力做能源,这海外孤岛哪有电力可以用?

即使是用柴油发电机来供电,可机器那么大,他们之前已经在岛上走过一遍了可没有看到过机器的痕迹,岛上怎么可能藏有假币铸造机?

如果是假币铸造模具……

这种东西还真是祸害!

他便说道:“欧人民同志,你说的这些东xZ在哪里?赶紧去把它们取出来吧,这种东西必须得交公销毁!”

欧人民说道:“明天再取吧,今晚太晚了。”

王忆指向海上说道:“没关系,你看,我们有光芒很亮的手电!”

因为晚上要开展灯诱扳罾工作,二组的劳力们出海的时候是带上了手电的。

以往灯诱扳罾是用嘎斯灯,但嘎斯灯的光照不如手电强烈,所以生产队有了手电便淘汰了嘎斯灯。

此时海上月光莹莹、浪花摇曳。

一艘艘船安静的飘在海面上,任凭浪花推涌,然后船头船尾和两侧都有灯光大作!

此时虾群汇聚于周边海域,它们夜里有趋光性,看到这么明亮的灯光照耀进海面,便纷纷游荡过来被扳罾一网打尽。

王忆把雪亮的灯光指给欧人民看,欧人民羡慕的说道:“你们这个手电,真好,里面有十节电池吗?”

欧赤脚高兴的问道:“我们船上白虾很多,能不能用白虾换一个你们的手电?”

王忆摇头道:“不是能不能,是换给你们有没有用。这手电不是用电池的,它需要直接充电,就是用电线来直接充电,你们船上没有电线,这手电给你们也没用。”

欧家父子疑惑的挠挠头。

他们听不懂这话。

王忆将自己的手电递给他们说:“你们可以现在用这手电去过过瘾,晚上可以用虾换使用电池的手电,那种手电对你们来说更有用,你们只要买电池便可使用。”

欧人民说道:“你把手电给我们也没用,那些东西被藏在水下礁石中一处洞穴里,我没法去给你拿出来。”

王忆恍然道:“原来那些模具被藏在水下了,难怪我们在岛上转过一圈却没用任何发现。”

“那等明天中午再去取它们吧,现在天黑了,确实太冷了……”

“不是冷,”欧人民说道,“我不怕冷,是水下太黑了,我看不清下面什么样子,找不到那个洞穴。”

“那个洞穴不好找,还是我一个长辈给我说的,它外面有一块礁石堵着,要把礁石先抽出来,然后再伸手进去拿出那些坏的东西。”

王忆说道:“我明白了,这样你们先下船吧,你们下去找个防风的地方收拾一下,收拾干净了我过去做饭。”

在他催促下,一家人便下船登岛开始寻找生火做饭的地方。

王忆随便开了一扇门去时空屋,又拿出来一个塑料袋子,里面全是泡面拆装后的面饼。

带上所有面饼和防风炉下船,他指挥欧人民父子去绿眉毛船上搬下来一桶淡水,点燃防风炉放上铁锅开始烧水。

防风炉的火力极其猛烈,伴随着‘嗤嗤’的声音,赤红透着青白色的火焰便灼烧了锅底。

海上人家天生怕火。

欧家人吓得纷纷往后倒退。

欧亿鼓起勇气走到王忆身边问道:“你这个炉子怎么回事?它怎么会喷火呀?”

欧人民更是惶恐的问道:“医生啊,你的炉子会不会爆炸?”

王忆笑道:“这炉子怎么会爆炸?它就是个生火的炉灶而已,你们别怕,非常安全。”

欧赤脚镇定下来后起了好奇心,他凑近了拿起一根木棍放到边缘的火焰上,棍子顿时燃烧起来。

他见此收回棍子去吓唬弟弟妹妹,被他母亲一巴掌拍在后脑勺上拍了个踉跄。

欧人民也凑到王忆跟前问道:“你这个炉子真厉害,它要多少钱?”

王忆笑着说:“它很贵,要一百多块呢。”

欧人民听到后大惊:“一百多块?能买一千斤粮食啊?怎么要这么贵?它这么小还这么贵?”

王忆说道:“对,因为它是高科技。”

欧人民便问道:“什么是高科技?”

这话王忆还真是没法回答。

还好铁锅里的水已经开始要沸腾了,他把面饼放进去、把酱包倒入其中,要沸腾的水面重新归于平静,但短短几十秒之后重新开始沸腾并且冒出水汽、蒸腾出香味。

红烧牛肉。

很香。

尽管刚吃完饭,可欧家这一家子人的肚子又开始咕噜咕噜响起来了。

王忆带着鸡蛋过来的,直接往锅里打了五个鸡蛋,这样一搅和面汤香味更浓郁了,面汤也变得粘稠起来。

火光之下,色香味俱全。

透露着一股可口劲!

他这一锅面没有先照顾欧家人,而是先去招呼了就近两艘船上社员回来吃饭。

社员们一直在海上忙活,这会也是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好心是一回事,自己人是另外一回事,这两件事王忆还是能拎得清的。

大家伙上岸蹲在岸边用海水洗洗手,然后说说笑笑的端起碗上来领饭。

他们用的是老式的绿瓷大铁碗,一碗能容纳下两包面,加上汤得用两只手端起。

滚烫的面、滚烫的汤,在这个大冷天的晚上吃上这么一碗面,真是浑身熨帖。

社员们把带来的饼子泡进汤里,筷子挑起面条,海风一吹顿时有热气呼呼的飘起来。

香味不用飘,刚才已经满山洞都是。

稀里呼噜和‘嘶嘶’的声音响起,这是美食给饿肚子的人能带来的最美好声音。

欧家的孩子馋的不行,走到社员们身边吞着口水看,年纪小的两个孩子直接嘴角淌哈喇子了。

社员们保持着劳动人民的质朴和善良,他们便倒一点汤水夹两块饼子给孩子们的碗里,孩子们便跟着他们稀里呼噜的吃。

王忆带防风炉过来做饭是正确的选择,这家伙火力很猛,社员们把一大碗面吃完,又是一锅面差不多可以出锅了。

一人两碗面,面汤里有鸡蛋,加上切开放入的火腿片,社员们吃完之后一抹额头,嘴里哈哈一笑:“爽啊,继续干!”

一组组的人回来吃饭,一锅锅的面下去。

欧家一家九口人也混了个吃饱喝足。

他们不是跟着社员们吃的,是大胆过来后一看孩子们瞪大眼睛盯着自己碗里的饭吃一下子心酸了。

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家里没饭吃的时候闻见邻居家有饭香味,便跑去邻居家就这么瞪大眼睛看人家吃饭。

这种滋味不好受。

他经受过这滋味,所以便不忍的跟王忆商量,先让欧家人吃饭,让他们吃饱了再给社员们继续下面吃。

这事简单,王忆便把后面一锅汤面分出一些给欧家人。

他们一家子人吃面那是真的香,简直不怕面汤刚出锅还很烫,拿到后抱着碗就往嘴里倒!

王忆让他们带着也是胃口大开,跟着吃了两碗红烧牛肉面。

欧家人心地很不错,吃饱后知恩图报,一家人除了俩小的其他七口人要去海上帮忙。

王忆把欧母给叫下了,这女人还感冒着呢,还是在吃饱后回去跟着歇着为妙。

似乎是从未吃过消炎药的缘故,欧母吃了两次消炎药后咳嗽症状大有改善,现在只剩下偶尔还会咳几声。

对症治疗非常有效。

扳罾捕虾足足到十一点钟才停下,王忆收拾了锅碗瓢盆后去海上看了看,这家伙灯诱扳罾是真厉害。

白虾对灯光特别敏感,而这手电光还特别亮,吸引的白虾是前仆后继。

这种生物是真没脑子。

王忆去看了。

每次都是灯光大亮,白虾到来,然后社员们猛然推扳罾渔网下水捞上来一波虾,这样会吓得其他白虾纷纷逃窜。

可是随着渔网离开水面、随着海水回归平静,随着灯光继续闪亮,那些刚逃窜走的白虾又回来了……

他们捕捞到的还不止白虾,鱼也不少!

青鳞鱼、竹刀鱼、沙丁鱼、脂眼鲱、圆鰕、鲐鱼、竹荚鱼、斑葵鱼、银汉鱼、颚针鱼、鲙条鱼等等。

王忆见过没见过、认识不认识的鱼都有所捕捞,数量还不少,比如沙丁鱼合计起来能捕捞了两三百斤呢!

这让他叹为观止:“咱们光是来捕捞沙丁鱼,这也好收获呀。”

歇息的大胆叼起一根烟,说道:“开什么玩笑?忙活一晚上就这么点沙丁鱼,你说咱有好收获?”

“沙丁鱼这东西谁愿意要?除了能做沙丁鱼罐头,别的啥玩意儿用处也没有。”

有人便说道:“谁说的?沙丁鱼炸着吃好吃。”

“炸着吃?用什么炸着吃?”大胆斜睨这社员。

社员笑道:“肯定是用油呀。”

大胆吐了口唾沫说:“这不就成了?用油炸什么不好吃?炸面的话就是油条,那不更好吃?”

旁边的王祥海说道:“王老师是没想到灯光能吸引来这么多沙丁鱼吧?我看他是好奇这个。”

王忆点点头道:“确实,我没想到灯光诱捕鱼虾的威力这么大。”

王祥海笑道:“这也没什么,咱这个灯光虽然亮但是聚光太好,反而不适合捕鱼,等明年沙丁鱼回来,我让队长安排咱生产队弄个蹦火捕沙丁鱼的活给你看看,那才过瘾。”

王忆问道:“蹦火?这是什么捕捞作业方式?我怎么没听人说过?”

社员们天天聊海上作业的方式,一般的他都听说过。

大胆说道:“你没听过很正常,蹦火都已经多少年不用了,我最后一次看到的时候还没有结婚呢。”

王祥海则仔细的给王忆介绍:“对,现在不怎么用了,主要是危险,现在都有灯了,用灯诱捕沙丁鱼就行了。”

“但以前不行,以前哪有灯?都是用蹦火的法子来捕捞沙丁鱼,什么叫蹦火?就是把磺石粉洒在海上,磺石碰到水会融化然后放出乙炔气来。”

“乙炔气你知道,这家伙一碰到明火立马就发出‘蹦’的一声响进而开始燃烧。”

“所以这就叫蹦火,蹦火以后火焰很亮堂啊,能吸引沙丁鱼群靠近,而且鱼群兴奋后会在海面上乱蹦哒。”

“那个场景可惊人了,海上火焰在烧,是吧?然后无数的沙丁鱼就蹦出水面在空中乱跳……”

欧人民点头:“就是这样,可惊人了。”

王忆笑道:“行,那明年等沙丁鱼洄游咱们来个蹦火捕捞!”

这时候天色已经晚了。

白虾捕捞的也差不多了,一艘艘船的船舱里都堆积了白虾,于是王忆和大胆商量一下,便挥手领着他们返程。

双帆船跟了上去,他们要用白虾换粮食。

白虾价值比红虾要大一些,晒出来的虾米更珍贵,所以王忆给白虾定价是三毛钱。

如果是在码头上买的话,白虾价格差的时候比红虾贵三分、五分,好的时候能贵出一毛八分之类的,这样王忆定下的价格稍微贵一点,但考虑到送货上门的服务,他觉得贵一点是可以接受的。

这个点社员们早就入睡了,只有王向红还在等待着。

渔船回来,王向红披上军大衣出门。

他招呼大胆领着壮劳力们直接回家洗漱睡觉,剩下搬运的活就是他们组里的轻劳力和弱劳力们来负责了。

睡梦中的轻劳力和弱劳力被挨家挨户叫醒,迷迷糊糊的搓搓眼睛,穿上衣裳就出门而来。

这时候王忆把欧家人介绍给了王向红,王向红跟疍民打过交道,还会一些疍家方言,能跟欧家人聊几句。

他跟王忆说,以前他在海上武工队的时候,海上还有一支兄弟部队叫海龙队,便是疍民们自发组成杀鬼子的队伍。

疍民们水性好、了解水情,他们喜欢突袭鬼子的巡逻船,战果不错但战损比惊人。

这些人缺乏组织纪律,杀鬼子全靠勇气和彪悍性情,所以面对训练有素的鬼子打起来会很吃力。

但鬼子很不愿意碰上他们。

当时鬼子碰到疍民会不分青红皂白就进行杀戮,因为疍民性情野蛮凶悍,他们抓到鬼子不留俘虏,喜欢找到鲨鱼出没的地方将受伤鬼子泡水里吸引鲨鱼到来,然后将鬼子扔下去喂鲨鱼。

而海上武工队响应组织号召,优待俘虏。

王向红说道:“当时我还没有加入主力部队,思想觉悟不够高,我觉得这小鬼子很坏,奸杀掳掠无所不作,这样的人还优待了干什么?”

“所以我们队伍每次要打小鬼子了,就会派人去给海龙队通风报信,海龙队会派人来配合我们作战,我们尽量把小鬼子留给海龙队,嘿嘿,海龙队会给咱外岛老百姓出气。”

王忆说道:“这样来说,疍民应该在咱们外岛口碑挺好才对吧?”

王向红说道:“海龙队口碑挺好,疍民嘛,不太行。”

他瞅了瞅欧家人,低声说:“唉,互相抢饭吃,你说大家伙都饿着肚子呢,这关系能处的好吗?”

王忆明白了。

欧人民听完了老队长的话后说:“我爷爷和我爹他们就是海龙队的,我一出生,那时候小鬼子还没有跑,我爹说我也得打鬼子,给我印了这个。”

他撕开衣襟给王向红和王忆看胸膛。

右边胸膛上有个S型弯曲的烫伤疤痕,疤痕两边各有两个小疤痕——

“海龙队的标志!”王向红看到后忍不住笑了起来,又忍不住上去拍了拍欧人民的肩膀。

王忆问道:“这是一条龙吗?”

王向红说道:“对,这是一条龙,你看两边还有龙爪呢。海龙队当时都在胸口烫一个这东西,他们也给孩子烫,势要跟小鬼子干到底!”

王忆赞叹的问道:“疍民同胞这么血性?”

王向红说道:“这是真的,后来小鬼子败退了咱们东海,反动派又来了。然后咱们的人民武装也来了,过来接收我们海上武工队进主力部队,当时海龙队也有一些人进入部队,疍民里进入部队的同志挺多的。”

“特别是后来不是要解放海峡那边吗?疍民同志熟知水性、擅长水战,然后被编入部队的也有不少,好像编入的是第九兵团。”

“这个你问问你小爷,你小爷了解的比我多,因为当时第九兵团入朝作战来着。”

听到这话王忆想起21年看的《长津湖》。

他记起来当时伍千里的老家好像就是在一座湖泊上还是海边上,他们家便是疍民,伍千里还说过他们家里世世代代住在水上,所以想要去内地买一栋大房子。

这时候王向红又问欧人民:“你父亲还有你爷爷叫什么?”

欧人民摇摇头:“谁知道?我都没见过他们,都死了,我爷爷是40年死的,我爹是44年死的,那年我还不到一岁呢。”

王忆叹了口气问道:“你母亲没有给你说过他们的名字吗?”

欧人民笑道:“说过也没用,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你们都有大名小名,我们在海上的都是小名,随便起个名就行,你叫二鱼他叫三虾。”

“你看我们天天飘在海里,叫啥也没啥用,因为好些日子说不准都碰不上几个人,更碰不上熟人。”

“我这个名字是后来上岸买粮食,政府要给我办户口本,然后得知我是海龙队的后人,一个当官的给我起了这么个名字,说我爹我爷爷他们都是为人民牺牲的,就让我叫欧人民,说是让我时时刻刻不能忘记人民。”

听着他们说话的大胆说道:“政府让你家免费领柴油,是不是也因为你的身份?”

欧人民说道:“不是,是想让我们换机动船,我才不换,有了机动船就得有柴油,就得上岸了。”

王向红说道:“你们不愿意上岸住吗?”

欧人民又把给王忆的那一套话解释一通,王向红说道:“你们到我们岛上来住吧,到我们生产队里来!”

“我们队里跟其他队不一样,绝对没有人欺负你们!”

欧人民摇摇头。

他还是不愿意上岸。

这时候欧亿忍不住了,说道:“爹,那你领着娘走吧,我跟弟弟妹妹留下,我们要上岸!”

欧赤脚也说道:“爹呀,海上的日子太不好过了,医生是好人,他不要钱给娘治病还给咱吃好吃的,他家里头的肯定是好人,我也要跟哥留下,我俩照顾弟弟妹妹。”

欧人民有些生气,用他们的方言开始叽里咕噜的嘟囔起来。

王向红也用方言跟他说话。

欧亿欢喜的笑道:“队长在劝我爹留下,船还是我家的,我家可以用鱼虾跟生产队里换粮食、换衣裳。”

王向红听到了他的话,便指向孩子们的衣裳又跟欧人民说起来。

欧人民耷拉下脑袋说道:“那我晚上想想吧。”

他们还是继续要住在船上,一心想搬到岸上住的孩子们也更喜欢住在船上,不用欧人民说话,他们便爬回船上进自己房间去睡觉了。

王向红让王忆也回去睡觉,王忆笑道:“行,我这就走,队长,以往我给队里引进几个人,你都是推三阻四的。”

“这次你自己怎么主动想引进这么一大家子人?因为他们是海龙队的后人?”

王向红说道:“你引进人来,我可没推三阻四,我那是让你好好琢磨,不能意气用事、不能冲动行事。”

“我让他们一家子留下这是多少年来琢磨过的结果,而且我们老海武的欠着他们一个家啊。”

《五代河山风月》

最后这句话说的很感慨。

王忆好奇的问道:“什么叫欠着他们一个家?”

王向红说道:“海龙队都是白水郎,你说他们为什么要死了命、铁了心的跟小鬼子干?小鬼子本来只是侵略咱们土地,白水郎们飘在海上,跟他们并没有厉害之争。”

“你要说爱国之心?白水郎连内陆都去不了,他们哪能爱国?”

王忆顿时明白了:“你们曾经许诺打跑了小鬼子,给他们一座岛屿让他们上岸定居?”

王向红点点头。

他叼起烟袋嘴叹气说道:“但没想到海龙队跟小鬼子结下的仇比咱们外岛老百姓还要深,好些白水郎家庭都让小鬼子给屠戮了,最后剩下的白水郎要么参军要么离开,抗争胜利了,他们忘记了当时的约定。”

“前些年我碰上白水郎就会劝他们来岛上定居——也不光是当初有承诺,最主要的是现在党和政府是人民的组织,为人民做主、带领人民过好日子,白水郎也是咱们炎黄子孙、是咱们中国人民,应该一起过上好日子,不用再风里来浪里去的折腾。”

“但白水郎警惕性很高,不信任咱们,他们只肯要我给的粮食,不愿意留在咱天涯岛。”

“今天这一家人还行,看起来愿意上岸定居了,我应该能留下他们,让他们不用继续在海上风雨飘摇了。”

老队长很有人民干部的觉悟。

他看到处于苦难中的贫苦人民他都愿意帮一把手。

就像王忆曾经给李岩京在笔记本上的留言,老队长的志向是:畅迎红日走,终生莫停留。志在百花繁开日,红旗插遍全球。

欧家人的船上有虾、有鱼,他们还晒了鱼鲞,这些都被王向红以队集体的名义收购了。

另外他们船上还有一样好东西:珍珠!

疍家人很会养海贝、采珍珠。

实际上关于疍民的来源所传甚广,有的说是明朝时期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后将其所属的汉军后人都给发配海上,命其终生不能上岸,所以有了疍民。

这说法不对,陈友谅就是疍民之后……

也有的说疍民出现于隋唐时期,是朝廷驱使渔民采珠而采珠这活危险,渔民们逃难逃到了海上,遂成疍民。

这说法也未必对,但它说出了疍民的一个能力,采珠。

王忆早上起床后出去对着朝阳打太极拳,然后被王向红招手叫了过去:“你过来,欧家人给你留下了一些好东西。”

他打开个木头匣子,里面全是大小匀称的好珍珠。

不用说,这都是野生贝类出产的天然珍珠。

这种珍珠在82年是值钱东西,但在22年可就价值不大了。

哪怕是天然珍珠价值也不高,王忆了解过这行业,他看现在的木头匣子里的珍珠个头匀称、大小相仿,光泽细腻且个头颇大,这种还比较值钱,一颗可能价值个千八百。

但匣子里总共也就是四五十枚珍珠,这钱他看不上眼。

现在他更关注的是王向红那句话:“给我留下了一些好东西?留下了?那他们已经走了?”

王向红很无奈:“走了,半夜不知道什么时候跑了!”

王忆听得也无奈,这家人是真不愿意上岸啊!

王向红倒是可以理解,他说道:“从建国以后,国家就在号召白水郎上岸居住,其实这三十多年来绝大多数的白水郎已经上岸了。”

“剩下只有寥寥的白水郎还飘在海上,而依然飘在海上的就是不愿意上岸的老顽固。”

王忆说道:“算了,牛不喝水强按头,这不好,他们不愿意上岸就随他们去吧。本来还要给他们换粮食呢,这不换了吗?”

王向红说道:“我昨晚给他们算账换钱了,那个欧人民估计不好意思当面拒绝咱们的安排,就趁着晚上跑了。”

他合上匣子交给王忆,说:“这东西挺好,你留着给小秋老师打一套珍珠首饰——价值不低呢。”

现在市场上珍珠价格确实不低,跟22年情况还不一样,因为从九十年代开始国内珍珠养殖业大爆发,人工珍珠开始批量登陆市场。

这事王忆还算了解,国内的珍珠养殖工作开展的挺早,1958年我国第一个人工养殖海水珍珠基地就在合浦建立,次年海水珍珠便养殖成功。

到了61年我国又在北部湾畔建成了第一个人工珍珠养殖场,65年珍珠贝人工育苗成功,这项成果结束了我国海水珍珠纯天然采集的历史,开创了珍珠养殖生产进人全人工培育的新纪元。

然后就没了。

65年之后社会啥情况懂的都懂,然后珍珠贝人工养殖、珍珠人工培育工作陷入停滞,一直到九十年代才算是彻底恢复。

于是现在这年头市场上的珍珠还以野生珍珠为常见,价格较高,社会上能戴上一串珍珠项链的女同志要么是归国华侨要么是万元户。

王忆早就发现这个商机了,他安排麻六在小商品批发市场往外卖珍珠——小批量的卖出,并不进行批发,细水长流,这样可以很好的减少别人的注意。

当然他卖出的都是人工培育珍珠,像欧家人给他留下的这种天然珍珠就不卖了,正如王向红所说,以后留下来给秋渭水打造首饰好了。

他拿了珍珠正要离开,一扭头眼睛掠过海上习惯性的想看看初冬海上的风景。

结果却是看到了一艘双帆船从天海尽头行驶而来。

他指着那帆船说道:“咦,那不是欧人民的船吗?队长你不是说他们已经半夜跑路了吗?这怎么又回来了?”

王向红眯着眼睛看,疑惑的说道:“是,是他家的船,他们怎么又回来了?走,过去看看。”

两人上了码头,双帆船乘风而来,也缓缓靠上了码头。

欧人民领着儿子们降下风帆,他垂头丧气的走过来,正好低头看到了王忆和王向红。

两人一脸疑惑。

他则一脸尴尬:“我、我去那个啥,就是趁着天亮去了一趟那个岛屿,昨天那个岛屿。”

王向红疑惑的看向东方天边。

这不是刚天亮吗?

欧人民嘀咕着说:“我答应过你们王老师,答应过,那岛屿下藏了东西,一些坏东西,我说今天天亮就给他,我就去拿了。”

王忆问道:“不是咱们说好中午头水温高了的时候再去拿吗?你现在下水这正是一天里最冷的时候呀!”

欧人民急忙说:“我不怕冷,有光就行了,能找到那个……”

“爹你说实话吧,你就是想跑。”欧赤脚心直口快的说,“不过到了早上咱们又饿了,结果船上没粮食,只好再回来。”

王忆和王向红恍然大悟。

欧人民说道:“不是、不是没粮食,不是饿了。就是、就是,唉,反正我把那些东西拿回来了。”

他用个小眼大网兜拎着一堆东西,下船来一起交给王忆。

王忆打开,他和王向红一看。

王向红诧异的问道:“咦,这是什么?全是些铜印的板子呀?”

王忆经过昨天欧人民的提醒已经隐约猜到了这些板子的身份,如今看到这些铜板更是确定了它们的身份:

“以前的假币制造印版!”

王向红听到‘假币’两个字顿时眼睛睁大了,表情一下子严肃起来。

他拿起一块铜板定睛看去,疑惑的问道:“不对吧,这上面是什么东西呀?这不是咱们的人民币图案呀。”

王忆说道:“肯定不是,这是民国的老钱印版吧?”

他伸手去拨弄了一下这些印版,都是不熟悉的图案,另外最下面还有一些厚重的铜钱。

看到这几个铜钱他眼睛亮了,赶紧拿到了手里:“嘿,这是好东西,这里还有雕母钱呢!都是清朝的雕母钱,这些东西挺有意思的!”

雕母钱值钱,属于古董文物。

他拿了一枚擦擦上面的铜锈看去,这是一枚道光通宝,清朝铜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