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我在1982有个家 > 第394章 王老师飞起来(再求月抛哈)

我在1982有个家 第394章 王老师飞起来(再求月抛哈)

作者:全金属弹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9 11:17:06 来源:88小说

对学生们来说,他们关于红薯最美好的回忆并不是收红薯的时候坐在地头上啃红薯。

其实红薯生吃也不是很好吃,主要是水不太多也不太甜,突然吃一个还行,啃的多了就跟嚼渣子一样。

他们喜欢的是刚收了红薯的那几天,放学回家饿了肚子然后赶紧抓上凉丝丝、软绵绵的红薯来往嘴里塞。

一定要狼吞虎咽,一定要噎得喘不上气来翻白眼,一定要来上几口井水大口往下冲——吃红薯噎的蹦跶是农家常见情景。

这才是红薯带给他们的最美回忆。

能填饱肚子真是一种幸福。

但今天他们对红薯的印象改变了——原来生红薯可以这么好吃,这么脆生这么甘甜!

妇女老人们同样感到惊叹,几个刚才不信红薯能有多好吃的老汉还跟王向红道歉了:

“队长,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竟然敢质疑你的话了,真是大胆了啊!”

王向红咽下嚼烂的红薯后说道:“你们别着急,这红薯收回去肯定要分给你们,你们到时候蒸着吃,让你们尝尝这红薯蒸着吃多好吃!”

有妇女笑着说道:“怎么能拿回去就蒸呀?先晒两天日头,红薯晒日头以后会回甜,那时候蒸熟了才好吃呢。”

王向红说道:“先蒸上一锅,剩下的再晒上让它们回甜……”

话说到这里他猛然抬头看向太阳。

阳光很灿烂。

见此他便断然道:“二花,你们组里的妇女都跟你回去,把现在挖出来的红薯都带回去,清洗一下送到太阳能灶里去蒸起来。”

“秋天水紧,还用清洗吗?”王真尧说道,“这红薯没有沾染多少淤泥,就算要洗也别用淡水,用海水洗一洗擦一擦送去蒸就行了,大不了吃的时候剥掉地瓜皮喂狗喂猪。”

《天阿降临》

反正不能浪费!

几个妇女明白王向红做出这个安排的意思。

既然社员们要蒸地瓜,那不如下午由队集体蒸一批,到时候过来领熟地瓜即可,可以省下一顿饭的柴火。

她们起身领着学生开始往竹筐里装红薯——要小心,红薯要完好保存才能尽量保存的时间更长一些,一旦擦破皮、破了口子,那它们就很容易腐烂了。

其他人继续挥舞抓钩收拾地瓜藤蔓或者挥舞锄头来挖出红薯。

前面的人挖完了后面还有学生再往下、往外扩挖一下,防止有红薯遗留在地里。

即使这么挖过两遍也不算结束,等到放了学那学生们还会结伴成群的来再次挖一遍。

这次捡到的红薯就属于个人家庭所有了,所以以前各生产队都过大集体日子的时候,有些队里的人挖红薯不会挖干净,他们做下标记,然后等着让孩子来挖了带回家。

家家户户都有独门标记。

让王向红感到骄傲的是,王家的社员老实本分,干起活来心往一处使,没有使坏心眼的,也没有想要贪图队集体便宜的。

体现在收地瓜上便是学生们放学后可能一个傍晚也捡不到十个八个地瓜,捡到了也是歪瓜裂枣,是白天上工时候不要的东西。

忙活着、忙活着,旁边农田里便响起有人扯着嗓子唱歌声:

“天上布满星,月芽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血泪仇,千头万绪千头万绪,涌上了我的心……”

王真尧哈哈笑道:“《不忘阶级苦》,曾新芳同志的好歌,这是谁唱起来了?”

其他社员喊:“咱们也来唱,咱们这里人多……”

王向红同样很积极,他站起来说道:“谁学会唱王老师作词谱曲的《好日子》了?咱们来一首《好日子》!”

“我来起个头,同志们会唱的跟我唱——哎、开心的锣鼓,预备,起!”

学生们立马跟着唱起来:“哎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

这是秋渭水在第一堂音乐课上交给学生的歌曲。

曲调优美,歌词朗朗上口,又是王老师作词作曲的好歌,所以学生们学的很积极。

他们这边一曲作罢,远处又有农田响起歌曲声:“太阳一出来呀,哎咳、哎咳哎咳、哎咳哎咳,满山红,哎、哎咳哎咳、呀……”

王忆笑道:“哟呵,这是要斗歌了?”

王向红叼起烟袋杆先抽了口烟换换气,然后满意的说道:“斗歌好呀,一路行军一路歌、一边农忙一边唱,这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也是咱们老百姓干农活积极性的一个表现。”

“来,同志们琢磨一下,咱们人最多可不能拉胯,今天得唱他个第一名!”

王状元回头问:“队长伯,咱们不是还要评卫生清洁大扫除的名次吗?我家肯定前三,因为我让我爹把我们门口的地面都给平整了!”

王向红笑道:“是,大扫除要排名。”

“不过咱们搞这个大扫除可不是临时工作,是要时时刻刻保持它,保持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所以咱们不是大扫除结束立马评选,而是要观察它几天。”

“观察一下是不是有人在应付,是不是集体大扫除活动结束后,他们家里就懒了、就不重视这份工作了,又把屋里屋外弄的乱七八糟了!”

王状元恍然大悟。

行,过几天再评选更好,他回家让他爹把地面上的坑坑洼洼再给回填一下。

一定要拿前三名!

反正干活的是他老爹又不是他自己……

后面歌曲齐上阵,《东方红》、《社员都是向阳花》、《红梅颂》、《麦浪滚滚闪金光》等等,真是一首歌落下一首歌又起来。

就在嘹亮的歌声中,太阳缓缓西斜,地里的红薯被挖了出来,积攒了一大堆。

王向红去把库里的大磅给挪了出来,这是给鱼获称重的大家伙,最多一次可以称重一千公斤。

于是等到这片地里的红薯全挖出来,他把大磅挪到地头,装入竹筐后先称重再用扁担挑走送去祠堂前的空地上。

一筐又一筐的红薯放置在地磅上。

王向红称重、黄有功负责登记重量。

社员们坐在地头幸福的啃着甘甜清脆的地瓜然后随意聊天,他们看着地里那一堆一堆的红薯实在是高兴。

放眼望去,丰收了!

把地里的红薯收拾完差不多就是要到傍晚时分了。

随着最后两筐红薯被挑走,老汉们和妇女们纷纷围上来期盼的问道:“队长,多少斤?”

“这块地一共出了多少斤红薯?有没有一万五?”

“我估摸着有一万五,看看能不能到一万六七,今年的肥料没白用,收成好啊。”

王向红看向黄有功,黄有功说道:“同志们,你们都没有猜对,这片农田一共收获红薯两万一千斤!”

“一点没错,正好是两万一千斤!”

社员们呆若木鸡。

他们知道今年丰收了,可往年这片地里都很少能出一万五千斤的红薯总量,结果今年是两万一千斤?

震惊了。

王向红沉稳的说道:“黄老师,你还没有去皮吧?这次都是带着竹筐一起称重的。”

黄有功说道:“去皮了,不去皮的毛重是两万一千八!”

王向红看向农田。

深情的目光看过去,看到的不是一片空洞洞的土地,是一座满满当当的库房!

然后有人指着王忆叫道:“还是王老师算得准,刚才是谁笑话王老师不干农活、不懂收成?”

“对,这里地满打满算是两亩半,两万一千斤呀,一亩地出的还不止八千斤哩!”

“今年这片地不止是两亩半,王老师带回来的苗子多,当时就把这块地往里面扩了扩,我估摸着得有两亩六七吧?”

又有人喊道:“管他多少呢,反正大丰收了——把王老师举起来、让王老师飞起来!让他飞回去!”

别看地头上没有强劳力,可是队里社员们常年做活不管男人女人都很有力气。

众人响应号召,潮水一样涌上去把王忆给抓了起来。

这真是满身大汉了!

他们抓着王忆手臂肩膀和双腿屁股,一使劲就把他给抬了起来,接着有人喊号子:“一二三、起飞!”

王忆直接被扔的飞了起来。

队里通电,社员们没有这么开心过;队里分钱,社员们没有这么开心过;队里有了机动船有了服装队甚至开了饭店他们还是没有这么开心过!

只有农田丰收才能这么开心!

自己种的粮食丰收了,对于农民们来说那种满足感还要超过分到钱。

或许这些地瓜不怎么值钱,可社员们看到今年如此丰收他们就是开心。

因为这些粮食不用买、不用依靠他人,是他们自己的田地、自己的手种出来的。

这种粮食吃起来踏实!

中国的老百姓根子里有主粮情节,正所谓‘家里有粮、心里不慌’、‘金仓银仓不如粮满仓’就是这个道理。

粮食安全必须得抓在自己手里,那三年困难时期有钱有粮票又怎么样?同胞之间都互相买不到粮食,放到国际层面,如果某一个国家缺粮了,他能简简单单的掏钱就买到足够粮食吗?

小国还行,有多个粮食商可以选。可大国一旦缺粮那就是人道主义灾难,到时候人家跨国粮商会联合起来收拾你!

所以,某个姓茅的老不死还得拉出来挨打,竟然鼓吹中国放弃粮食安全,把粮袋子交给外国人!

这几乎可以说是当代第一汉奸了,满门忠烈的柳家父女还只是想捞国人的钱,这老不死的是想要害国人的命!

粮食这东西的重要性只有缺过粮的才清楚,这年头的老百姓才清楚,因为他们就是从困难时期过来的。

他们把王忆扛起来往前传,王忆直接被人这么扛着扔着带了回去,秋渭水在后面看的眼睛里、脸上都是笑意。

其他农田里的红薯也有收拾出来的,今晚要加班了。

红薯在农田里不能久放,以后容易坏,要赶紧抢出来送到山上晾一晾,然后就要收入冷库中。

还有更多的农田没有收拾出来。

队里农田不多,但是陆陆续续合计起来接近两百亩——这农田不算少,但奈何王家人口更多,平均下来一人也就是二分地!

所以如果种麦子种水稻种玉米那没有多少收获,想要让队里人填饱肚子那是妄想!

主要是队里不光土地少还很贫瘠,大多是沙田,种红薯可以丰收,种蔬菜也能生长,可种其他主粮就不够看了。

今年红薯种的多,足足种了五十多亩,如果一亩地能产红薯八千斤,那合计起来可是四十万斤!

今天下午轻劳力、半劳力和弱劳力们一起上手,可也只忙活了不到二十亩地,后面两天还得忙活着出地瓜。

夕阳西下,日光沉沉。

海面再次被照耀成金黄色,浪花翻涌中,渔船摇橹归来,如同是在金水中滑翔着归来。

丰收的喜悦感染着下午参加出地瓜的社员,等到强劳力们回来,他们立马上去分享这一份喜悦之情。

盛大贵坐在轮椅上遥望着这一幕,他看到的是社员们欢喜的笑容、听到的是社员们开心的笑声。

有海风和煦的吹,有狗子摇摆尾巴四处乱窜,还有倦鸟穿透橙红的霞光回归山林……

这是在城里楼房中不可能有的场景。

人老了最怕孤独。

盛大贵平日里有满山花陪伴也有左邻右舍下班后能说几句话,所以觉得日子还挺好。

毕竟他现在有轮椅了,能出去门口了,相比前几年这日子已经算是天堂一般。

可是跟生产队的生活没法比!

这生产队里太热闹、社员们之间相处太融洽了!

特别是今天臧建设还给王忆来送猪!

于是前面是外出放鸡放鸭子的绿眉毛船归来,有养鸡养鸭的社员赶着鸡鸭下码头让公鸡领队回家。

然后又有机动船靠上,一头头大肥猪被赶了下来!

更热闹了!

肩膀上搭着一件三片红上衣的王东峰兴高采烈的回来,他给老爷子推上轮椅说道:

“师傅你听说了没有?我们队里今年红薯大丰收!说不准还能弄点红薯淀粉做粉条哩!”

“粉条子好吃呀,等到天冷了,队里的白菜下来了,哈哈,大白菜烩粉条,香甜可口呀!”

“今年我们队里养的猪还多,到时候我买二斤猪肉回家,让我娘给你做猪肉白菜烩粉条,她可会做这道菜了,她做菜可好吃了——这你肯定有体会!”

盛大贵听着门下大弟子的絮絮叨叨,不但不感到烦,反而觉得很顺耳、听了很开心。

这才是生活!

这才是人过的日子!

王东阳跟着走过来,这是队里给他选的二弟子,魁梧有力,也属于队里比较有文化的人。

相比王东峰的跳脱,王东阳沉稳一些,说道:“师傅,明天早上去我家吃饭,我今天刚磨的玉米面,明天早上吃玉米红薯粥,撒上几粒糖精可好吃了。”

盛大贵笑道:“行,今天吃红薯,明天吃玉米红薯粥,哈哈,尝尝你们队里的红薯!”

“不过粥里不放糖精了,咱们放白糖,我这次过来带了五斤白糖还没有送呢,你和峰子家一人拿一斤。”

王东峰和王东阳不好意思的摸着后脑勺笑。

人家拜师都要给拜师礼,他们这边却可以收师傅的礼,这简直了……

壮劳力全数归来。

王向红便招呼着开始发红薯了。

今天下午全队的太阳能大灶都利用起来了,接连不断蒸红薯,于是家家户户至少能分上十斤。

社员们排队领到红薯,王向红赶紧说:“立马尝尝、立马尝尝,这红薯蒸了才好吃!”

前面的黄小花坐下把蒲箩放在腿上,拿了个红薯也不剥皮,一口咬了上去。

红薯咬开,里面是通红的瓜瓤!

有汁水往外冒,粘在人手上黏糊糊的,一点不夸张——如同蜂蜜!

这红薯把黄小花给吃懵了,旁边的人指着红薯瓜瓤叫道:“好家伙、好家伙,都快看啊,这红薯怎么跟柿子一样?是不是?跟山上熟透了的柿子一样!”

“好娃娘,红薯好吃吗?”

黄小花咽下去后急忙点头:“你们赶紧尝尝,好吃、太好吃了,这这,怎么还有这么好吃的红薯?它比饼干还要好吃!比糖块还要好吃!”

更多的人领到了红薯,有些人家条件比黄小花家里好,吃红薯讲究一些要剥开皮。

随着红薯皮剥开,软塌塌的鲜红瓜瓤露出来。

这块红薯出锅没多久,剥开瓜皮后便有淡淡的热气冒出来。

白气之下,瓜瓤红彤彤……

看起来就喜庆,看上去就美味可口!

西瓜红蜜薯的好处便是入口即烂、蜜汁满溢。

社员们的味蕾全被征服了:

“好娃娘一点没胡说,这红薯怎么能这么好吃呀?你说咱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钙奶饼干吃过、大白兔奶糖吃过,但真的比不上这个红薯,你们尝尝吧!”

王忆暗道你们这也叫见过世面?告诉你们,像西瓜红蜜薯一样好吃的红薯品种,22年还有十个!

一个红薯一个玉米,这两种农作物的口感在二十一世纪被改良的很厉害,黏玉米、水果玉米等相对于七八十年代的玉米在口感和味道上的优势是碾压性的!

同样,西瓜红蜜薯这些品种的红薯对于七八十年代的寻常红薯也是降维打击!

社员们忙活一个下午本来就累。

这红薯软和香甜,他们拿到手后不用回家了,一家人分一分,西里呼噜就下去了!

好些人家十斤红薯不够吃的,吃的正过瘾打眼一看:蒲箩里空荡荡了!

秋渭水吃的也很开心,她问王忆说:“这红薯怎么还能这么好吃呢?这是什么品种?”

王忆故意大声说道:“主要还不是品种好,是咱们用的肥料好,以前队里顶多撒点大粪,今年地里可是用了好些腐殖质啊。”

他给王向红使眼色。

王向红便配合他说道:“对,这红薯的品种是新品种,可主要还是咱们用的肥料它不一般。”

“谁舍得像咱们一样往地里撒肥料?一亩地撒一百斤腐殖土,放以前谁敢想?”

“没烧了苗子算是万幸了。”盛大贵开玩笑的说道。

王东峰推着他上来,也拿了红薯给他吃。

老爷子一吃同样怀疑人生:这辈子真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红薯!

王向红把几个组长和党员叫到一起低声说:“后面跟你们各组社员都叮嘱一下,不要把咱们从农研所弄庄稼苗子蔬菜苗子的事说出去,要不然亲戚朋友的找咱们来要苗子,你说咱们怎么办?”

大胆低声道:“那这也是咱们保密小组的工作?”

王向红郑重的点点头:“不错,这苗子不能外传,要不然你说像水花岛那些熊种要是知道了,他们会不会在社会上说风凉话?”

大胆说道:“明白了,出头的卵子先烂……”

“什么啊,是出头的椽子先烂!”王向红瞪了他一眼,“你没文化不行,今年冬天县里要组织各生产队各学校扫双盲,你他妈必须得给我去上扫盲班!”

大胆说道:“行,我爱学习!”

主要是最近大儿子总是抱着课本勤学苦练,甚至还跟着学英语,每天叽里咕噜的斜眼看他。

他听不懂那些鸟语什么意思,他怀疑那兔崽子是给他下诅咒或者在骂他,可他没有证据,所以他也要学习!

大胆主要是怕被大儿子给诅咒了,这可是洋诅咒,童子尿怕是解不了!

一顿红薯吃美了,社员们干活更起劲了,也开始琢磨着怎么去分红薯了。

今年大丰收,一亩地好的能产八千斤,说不准能出四五十万斤的红薯,按照人头分下来,一人能分四五百斤呢!

像是最普通的五口之家,那能分两千多斤,这够吃过半年的了!

社员们开开心心的议论着,王忆听到后笑道:“今年的红薯不能全分给大家,起码要留下一半来做买卖赚钱的。”

“王老师,您说这些红薯要往外卖吗?”王祥赖尊敬的问他道。

如今,这驼背的壮汉子最佩服的就是王忆了。

主要是把儿子给教育成了一个特别孝顺他的孩子,队里就他家儿子给老子打酒打的最多。

他知道这一切的功劳都是王老师的。

王忆说道:“我弄几个烤地瓜的炉子,到时候让销售队一边卖炒栗子一边卖烤地瓜,肯定好生意!”

“这地瓜不用烤,就是蒸熟了往外卖也是好生意。”队员们信心十足的说道。

王忆笑道:“不一样,烤红薯更好吃,按照我的感觉,烤红薯比蒸着吃还要好吃一倍!”

社员们相信他的话,所以便纷纷的倒吸凉气。

蒸的红薯已经如此好吃,那还要好吃一倍是多好吃?不敢想不敢想!

在王忆看来,烤红薯比蒸红薯强的地方就在于多了一个烟火熏出的香味。

蒸地瓜只是甜而已。

口感上水汲汲的不怎么样。

吃过红薯后,社员们开始继续上工。

今天的工算两个。

壮劳力们去下地,妇女们则收拾已经收获出来的红薯:去掉泥巴,把长相好,没有损伤的统一放入竹筐里,再送去冷库进行保存,这是要给队里赚钱的。

捡出一些品相不好或者挖坏的就要分给社员们,可以自己蒸着吃、可以跟玉米面一起做粥吃,也可以蒸熟之后晒成地瓜干。

孩子们央求母亲给自己做点地瓜干。

因为以这种地瓜的好滋味,一旦晒成地瓜干那又甜又有嚼劲,得多好吃呀!

以往最后剩下一些太小或者不成样子的地瓜就不要了,会给猪当口粮,或者蒸熟了喂狗。

但是今年这红薯滋味太好,猪狗们只能吃到地瓜皮了,一些手指大小的小拧巴也被仔细收拾起来,这以后要给孩子晾晒做地瓜干的……

生产队里忙碌碌,直到有人突然喊了一声:“今晚还有《十一道金牌》!”

社员们反应过来,纷纷看向王向红。

王向红愣住了。

对啊,还有《十一道金牌》呢!

这电视剧太好看了,他也特别喜欢,主要是电视里有个洋鬼子大力士很坏很气人,韩慕侠肯定要打他的,这一幕可不能错过,扬我国威呢!

于是他犹豫了一下,说道:“现在还早,电视剧是七点五十播放,那个你们先忙活,到时候过去看电视——不过那就不是两个工了,算一个半……”

社员们不在乎那半个工,主要是《十一道金牌》、主要是要打洋鬼子大力士壮我国威。

他们愿意为了国家荣誉牺牲半个工!

王向红做出决定,队里重新又开始忙活起来。

有人去地里往外收红薯,有人打着手电筒,有人在过磅,有人在统计,更多的人在筛选红薯规格。

这样用不上王忆,他跟秋渭水凑在一起一人一个耳机去听歌,听的还是钢琴曲。

因为今天王向红跟秋渭水说,之前给他们买的订婚礼物也就是那一面钢琴的调琴师已经来翁洲了,他在翁洲调几部钢琴,然后就来他们岛上给秋渭水调琴。

秋渭水很期盼自己能弹钢琴的那一天。

因为喜欢这种高端优雅的乐器,她在文工队的时候跟着学过弹奏钢琴,虽然还不纯熟,但已经能对着乐谱弹一曲了。

她听着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对王忆说:“王老师,你也要学弹钢琴。”

王忆嘿嘿笑道:“我只想开车。”

秋渭水说道:“咱们外岛用不上汽车,你还是学弹钢琴吧,到时候我们一起来个四手联弹,那场景多美呀。”

她幻想了起来。

如果岛上有桂树就好了,到时候他们在桂树下四手联弹,秋风飘荡、树枝摇曳,桂花花瓣缓缓飘零……

可惜岛上没有桂树,她的情绪有些低沉,可是很快又振奋起来:但是岛上有槐树!

她忽然注意到了眼前的老槐树。

正好,王老师还不会弹琴,她弹的也不好。

他们两人可以进行一个秋天和一个冬天的学习,等到明年春天在槐花盛开的时节于老槐树下进行四手联弹,到时候槐花飘香,一样很美!

她把设想说出来,王忆说:“我要开车,我要打球,我要练习双手持球破紧逼,嘿嘿!”

秋渭水耐心的说道:“好,你愿意开车就学开车,愿意打球就打球,这跟学习弹钢琴没有冲突!”

接着她猛的回过神来,问道:“你说的开车还有打球,就是开车和打球对不对?你的笑容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笑的这么低俗!”

有人过来招呼他们:“王老师、小秋老师,要放《十一道金牌》了,要不要来看啊?”

秋渭水跟其他年轻人一样都喜欢看电视剧,她收起随身听嗖嗖嗖就跑了。

矫健的如同雌鹿。

《十一道金牌》的出现让万人空巷这种成语开始频繁出现在报纸上。

电视剧对社员们的诱惑力还要超出电影。

无他。

电视连续剧很不要脸,到了每天结束的时候都会留下个悬念,就跟断章狗一样,弄的社员们心里痒痒的,看了一集还想再来一集。

先前还闹哄哄的生产队顿时冷清起来。

王忆这边没事干,索性先回22年一趟。

最近采购的东西多,另一个他还准备把22年的两处仓库收拾一下。

要按照丙-110仓库的样式进行装修,他准备以后就带着大迷糊去运货了,到时候让大迷糊跟着自己穿越时空!

这两个仓库一个在码头一个在天涯岛上。

天涯岛的基本作用是给他一些货物的来路提供解释,这个作用已经用上了:

岛上有生产线,王忆不断往岛上运送商品进行重新包装,这便导致了送上岛屿的货物非常杂乱,可以掩盖他从82年带过去的很多东西。

另一个仓库在码头上,以后王忆往里存放新鲜海货,这样从82年带海货就简单了,直接让大迷糊送进去,再打电话让公司的小货车过来运输就好。

他把丙-110仓库全面拍照,然后发给了邱大年,让邱大年这边按照类似风格进行装修。

同时他也需要一个冷库了,倒不是为82年准备,而是为22年准备。

22年这边海上一旦架起张网那多多少少有新鲜鱼获产出,这得由冷库保存。

于是他又给邱大年发任务,再买一座冷库。

现在沪都已经有据点了,光仓库便有两个,这样他得利用起来。

沪都的两个仓库中一个是他自己租赁的一个是买房子带着的,其中陈进涛和王东义现在去看守的就是买房子带着的仓库,库号是055。

另一个仓库的号码跟丙-110类似,是101,本来王忆还想再租一个110号仓库的,但人家已经租出去了,于是他租了个类似的101。

这仓库不能交给陈进涛了,他自己往里运送货物,然后他准备把钥匙交给陈谷,有时候需要这仓库里的货物了,他就让陈谷去开门,找搬运工给搬到055仓库去。

货物进入055仓库被陈进涛看守起来,等到王东义和麻六例行回来的时候可以带上这些货物回岛上。

到时候可就更没人会去怀疑货物的来路了——麻六和王东义从沪都带回来的,这还能跟我王忆有什么关联吗?

没有关联!

至于101仓库会不会引人注目?

这个问题不大,十六铺码头仓库区很繁忙,而陈谷的工作也繁忙,当然这正是他找陈谷来拿钥匙的原因。

陈谷那么忙碌,哪有闲心思关注055仓库是谁来送的货这回事?到时候他就说这是海关上朋友的仓库,陈谷还能去调查不成?

王忆把仓库的装修和派遣工作安排好,然后回来。

他故意出去溜达一圈,等到社员们纷纷回家熄灯要睡觉了才回到听涛居。

哼着歌进门后他打眼一看大迷糊竟然没在床上睡觉,便疑惑的推开门进卧室,下意识的嘀咕说:“大迷糊今晚怎么睡觉不积极了?”

“他早睡了,去大灶睡了,我让他去的。”秋渭水倚在床头看书,看到他进门后便将看到的一页纸折叠起来合上书放下了。

台灯光芒迷蒙。

灯下看美人,越看越精神!

妩媚动人,撩人心弦。

懂的都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