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我在1982有个家 > 第373章 暴风天,小收成

我在1982有个家 第373章 暴风天,小收成

作者:全金属弹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9 11:17:06 来源:88小说

开了会吃了个小烧烤,王忆打着饱嗝回到听涛居。

雨势并没有加大,不过风势很勐。

到了第二天结果雨停了,只剩下狂野的海风在呼啸的吹着。

渔家人的性子比风还勐,他们竟然趁着刮台风去海岛四周捡小海货。

王忆见此只想问一句:你们是不是以为你们很勇?

但社员们顶风冒雨的找海货不是为了自己多数是为了他,给他送过来好些藤壶!

王忆见此只能感慨一句:你们真是很勇!

藤壶栖息于险地,平日里不怎么能冒出来,这种大风天海风卷起海水露出一些险峻地势,上面藤壶众多,于是一些社员就趁着这机会去找藤壶。

当然他们不是单纯是因为王忆喜欢吃小海鲜所以去冒险,而是每逢台风天都会去找。

找了一是自己吃,二是晒干了做藤壶干用于以后做汤用。

每逢这种天气去看海上峭壁,都能看见下面散落着许多人,海浪就在他们身边和脚下呼啸,他们澹定自若甚至还有心思说笑……

于是29号中午王忆又吃上藤壶了。

藤壶的鲜美在众多海鲜里名列前茅,简单白灼即可。

但这东西的鲜味是一时的,它比一般的海鲜更难保鲜,即便放进冰箱,不出两日便不再肥美,原有的风味荡然无存。

要想保住藤壶的好滋味,要么晒干做藤壶干,要么做酒醉藤壶。

这两天注定都是大风雨,做藤壶干的想法是白搭了,所以漏勺就跟王忆商量,要给他做个酒醉藤壶吃。

酒醉藤壶做起来简单,它分为生醉和熟醉。

生醉是把新鲜的生藤壶洗干净放进个陶瓷罐子里,倒上点黄酒加点水,再弄一点白糖和盐给调调味,密封几日后即可食用。

熟醉顾名思义就是把藤壶先加热个半生不熟,这时候再用同样方法来腌制,同样几天后出来的就是熟醉。

王忆这边躲在门口跟秋渭水吃藤壶,你喂我一个、我喂你一个,把老黄和四个狗崽子馋的是一个劲甩舌头。

他们俩这是真在虐狗了。

大风天难免气温低,这样吃起热乎乎、鲜滋滋的藤壶是很舒服的事。

社员们断断续续的来给他送藤壶,送了好些过来,几个水桶全满了!

王忆一看这样不行,便跟社员们说:“我已经够吃了,你看我这里的藤壶全吃掉了。”

有人便跟他说:“王老师你吃不掉的话就晒藤壶干,我看你以前晒的藤壶干都邮寄给同学朋友了,手头上没有存货对不对?那你这次多晒点!”

王忆尴尬。

不好解释。

那些藤壶干都送去22年的饭店里了。

倒不是他想赚那点钱,他过日子但还没有过到这个地步。

主要是他在82年这边总有鲜藤壶吃,这样藤壶干用不上,藤壶干的鲜美滋味自然没法跟新鲜藤壶相比。

他吃不上所以就送去22年创汇,没想到却被社员们给误会了。

而秀芳这边更给力,直接给他和秋渭水送成品菜过来,笑道:“来,王老师、小秋老师,尝尝我做的出征蛋。”

王忆听着她的话音反问道:“出征蛋?是触蒸蛋是吧?”

秀芳送来的是个小铁钵子,里面是蒸过的鸡蛋和藤壶肉,或者说触肉——外岛把藤壶叫触。

旁边有刚送来藤壶接了王忆香烟在抽烟的社员,听了王忆的话后他笑道:“没毛病,就是出征蛋,这就是这道菜的名字。”

“它确实叫触蒸蛋,不过跟出征蛋这不是一个音调吗?所以咱们都把它叫出征蛋,然后以前外岛子弟去军队出征都会吃这道菜的。”

王忆笑道:“那这可以做的菜多了,出征肉、出征菜、出征面,是不是?”

秀芳摆摆手:“触就跟蛋一起蒸最对味,味道最好,你不信你尝尝。”

出征蛋就是将鸡蛋打散加少量黄酒放入洗净的藤壶中清蒸,算是外岛一道食疗的药膳,能健胃健脾。

有些小孩脾胃虚寒不长肉,家里就会给他们做出征蛋吃,多吃几顿能看出长肉来了。

为什么?

王忆觉得是因为外岛生活条件太差,这小孩不长肉是因为营养不够,多吃上几顿的海鲜和鸡蛋补充一下营养,难免能让身体状况好看一些。

不过这道菜确实好吃,藤壶的鲜甜夹杂了黄酒的醇和,加上鲜鸡蛋的柔嫩可口,随便舀一勺就足以让人食指大动欲罢不能,吃过一口更想要第二口。

王忆和秋渭水分着吃,吃的他就一句感慨:

大风天和出征蛋更配哦。

下午也没有下雨,就是大风特别凶勐的刮。

风中夹杂着一些凄惨的嚎叫声,听的大灶里忙活的女工们有些惶恐:

“这怎么回事?你们天涯岛上刮台风怎么还有鬼哭狼嚎声啊?”

王忆解释道:“那不是鬼哭狼嚎,那是咱们的学生在嗷嗷。”

“他们一看这大风天、一看这阴沉天气,猜到国庆节当天天气肯定很不好,没法子去表演节目,这是在难过的哭呢。”

下午风更大了,吹起海浪恐怕有三四米的高度。

很恐怖。

王忆站在岸边去看过了,看到海浪铺天盖地的砸上来,就像是要把天涯岛给拍翻了一样。

一看就是脾气很暴躁的样子。

结果到了傍晚的时候海风突然减弱了,但天色越发阴沉——海岛人家都知道,这就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

台风邻近了,今晚肯定有大暴风和大暴雨双重袭击海岛。

不过风势减弱有好事,白天台风吹了一天,竟然把好些海货吹到海岛四周,现在是赶海的好时机。

于是全队人马出动了,纷纷围着天涯岛的海滩礁石滩开始转悠。

天色不好,比较危险。

但岛上人家现在拥有充电手电筒,不用电池且光芒更亮,他们到了阴暗地方就打起手电,所以一时之间倒也没人出事。

王忆在海岸边熘达,突然王丑猫连蹦带跳的跑来找他:“王老师,你在这里太好了,快跟我来,我们发现了很多吐铁!”

“吐铁?”王忆问道,“就是泥螺是吧?”

他之前了解海产品的时候看过关于泥螺的介绍,这东西有两个时节吃起来最好,而且这两个时节的泥螺名字很美:

桃花泥螺和桂花泥螺。

桃花开时是春天,此时泥螺初长成,肚内泥沙吐尽,肉质尤其鲜嫩肥美,称为“桃花泥螺”。

还有人特意为此写诗:树头月出炊香饭,郎提桃花吐铁来。

而现在的泥螺就是桂花泥螺,九月桂花飘香,此时泥螺脂膏满腹,酒浸一两宿,肥膏能溢出壳外,鲜甜喷香。

因为泥螺在春天初长成,在中秋时节进入成熟期,堪称是粒大脂丰、令人垂涎。

所以这会听到有泥螺,他是大感兴趣了。

有台风?很危险?

怕你啊?

我也很勇哦!

王丑猫看到他感兴趣便笑了,说:“嗯,就是泥螺,可多了,肯定都是被台风吹上来的。”

泥螺是一种生活在泥沙质或泥质滩涂上的小海螺,外岛人家对它们都非常熟悉。

跟王忆在一起熘达的祝真学便说道:“古代人看泥螺吐吞含沙,吐出的沙黑如铁,所以就叫它吐铁。”

王忆听了这名字来源后暗暗庆幸。

幸亏古代人没看到黑木耳,否则以为它们吐出的沙子黑如木耳,那会不会叫它们为吐木耳?

他跟着王丑猫去小岛东边一片滩涂地,本来这地方长满海菜,秋天海菜根扎的不深不牢固,海风狂吹之下,海菜便被卷走了露出下面的泥沙滩涂地。

现在滩涂地上密密麻麻爬行着众多的小海螺,都是吐铁也就是泥螺。

这些东西的样子挺不好说的,卵圆形的外壳散发着黑漆漆的颜色,仔细看吧憨态可掬,大概一看吧,像是沙滩上撒下了好些黑蚕豆。

可是对于不喜欢黏湖湖东西的人来说,泥螺挺恶心的,它们外表带着黏液,而且正常来说并不太好找,它们很会隐藏,喜欢钻进泥沙下面。

特别是这种阴天下雨的天气,按理说是找不到泥螺的。

泥螺一般在晴天出没,阴雨天和冷清的天气里会躲进厚厚的泥沙里,很难找到。

但是这次或许是它们被台风赶了出来或许是藏身的泥沙被吹跑了,露出来好多泥螺,引得学生纷纷来捡泥螺。

泥螺动作很慢,王忆跟着学生悠闲的去捡起来,就跟捡贝壳一样。

这些泥螺也算是机灵了,它们用头盘掘起泥沙,将泥沙与身体分泌的黏液混合,努力的往下钻。

可惜它们对手是更机灵的人类。

泥螺们往泥沙下面钻不但没有藏起自己,反而暴露了族群的位置,学生们都是赶海小能手,他们便告诉王忆说:

“这里下面肯定有藏起来的吐铁,王老师你用电棒子照一照,我们找它们的呼吸孔,一挖一个准!”

这话不假。

王忆的手电光撒过沙滩能看到一些小孔,学生们伸手下去一捞,上来就是个泥螺。

三下五除二,不多会的时间凑齐了好几个小油漆桶的泥螺。

他估测这得有个二三十斤呢。

收获颇丰!

学生们把捡到的泥螺交给他,大方的说道:“王老师你喜欢吃那你带回去吃把,吐铁能补肾。”

王忆一听真是要炸毛了。

怎么什么补肾?怎么学生也觉得他需要补肾啊?

他说道:“不用补、不用补,今晚咱们一起吃泥螺,共享劳动成果。”

王丑猫说:“那咱们一起补!”

王忆无语。

这外岛人不管老小怎么就跟补肾给干上了?

收拾了这些泥螺他觉得足够晚上吃了,便招呼学生们别忙活了,跟着他回去吃晚饭。

《剑来》

学生们知道有好饭吃了,便蹦蹦跳跳跟着他上山顶准备享用一顿美食。

王忆知道他们对这种小海货没什么兴趣,便去烧了一口锅用了大骨汤火锅底料来涮火锅吃。

大灶里蔬菜多的很,又有豆腐,这都能涮着吃。

另外不能缺了肉,王忆从冰柜里拿出几条肉扔给漏勺让他给切了,待会分给学生涮肉吃。

学生们看到有肉,一个个顿时开始流口水。

火锅的精髓除了一个底料还有一个小料、拌料,于是王忆去拿出香油、花生酱、韭花酱、蚝油这些东西给他们做小料。

学生们被吸引,吞着口水过来围观——那家伙真是在咕都咕都往下咽口水。

漏勺过来赶人,拉走学生们说:“行了行了,别都围在这里了,去,把泥螺给你们王老师洗一洗。”

王丑猫说道:“早知道了,这会在让它们吐泥呢。”

泥螺吐泥沙速度比蛤蜊之类要快,毕竟名字就是‘吐铁’,本质上这个‘铁’就是沙,发黑的沙子。

让泥螺吐泥沙就得任由它们爬,等泥螺感觉安全了,把小脑袋给慢慢的爬出来,那它会把吃进去的泥土都吐出来。

这个过程不可以偷懒。

满腹泥沙的泥螺狗都不吃!

牙碜!

人多力量大。

学生们分散开来处理泥螺,他们盯着众多的泥螺,吐干净一个就挑出一个顺便洗干净。

这样很快挑了够王忆吃一顿的。

干净的泥螺一点都不泥,看起来漂亮又有格调,那外壳薄如蝉翼、通体半透明,手电光下闪着晶莹的昏黄光芒,给人温润如玉之感。

江浙沪闽沿海一带的民众自古就有食用泥螺的习惯,泥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不可多得的海味珍品。

其实它还真是一味中药——《本草纲目拾遗》载:泥螺有补肝润肺、明目生津之功能。

关于泥螺,外岛最常见的吃法是生腌醉泥螺:

把没有破壳的泥螺收拾起来,先在上面撒一层盐,过一个晚上再撒一层盐,倒入点黄酒慢慢腌。

相比酒醉藤壶,这东西不用加糖。

不过它的腌制过程比酒醉藤壶麻烦,第一次撒盐的时候要注意一个‘度’,撒的盐少了腌不透,撒的盐多了就会导致泥螺过多的把体内的水给渗出来,这样的泥螺肉会很小很硬。

漏勺肯定要给王忆做生腌醉泥螺,不过他最近吃不到,至少得等一个礼拜。

泥螺跟藤壶不一样,这东西一定要腌透才好吃、腌熟了才能吃,如果吃了没腌熟的泥螺可能会发“泥螺胖”——脸会浮肿。

但王忆今晚肯定得吃泥螺了,漏勺对此有的是办法,他给王忆做了葱油泥螺。

这做法不难,葱姜蒜切好备用,水烧开放入泥螺,煮至冒泡后关火,捞出泥螺沥干装盘,撒上姜片、葱花、蒜、辣椒,浇上点鲜酱油然后用滚油泼上去。

除了做葱油泥螺他也做了一个辣酱泥螺,用干辣椒炒大酱,放上泥螺炒一炒,味道很刺激,下酒佳肴。

有趁着风雨停歇来门市部喝酒的人,看到他这里有辣酱泥螺便要了一小盘,他们凑在一起吮泥螺喝小酒。

泥螺本身能沾泥,放入辣酱中后它们的壳子便很能沾上辣酱。

这种吃法跟内陆夏天的酱爆田螺很像,主要吃的不是肉,是壳子上的滋味。

社员们倚在柜台上聊着天,拿一颗泥螺放嘴里‘吸熘’一圈,顿时是满嘴香、满嘴辣,这时候再小小的抿上一口酒!

更辣了。

过瘾!

王忆不吝啬,他不怎么喝酒了,就把辣酱泥螺分给社员们慢慢吃,他主要吃葱油泥螺。

这东西葱油味浓香四溢、油亮光润,好吃也好看:

在青绿葱花、嫩白蒜瓣、大红辣椒的点缀下,泥螺更加晶莹剔透,王忆看一眼就知道好吃。

他听着社员们随意的聊天,用快子夹起一个泥螺在葱油里滚一滚,舌头一吸、肉出壳掉,那种软嫩鲜美的味道真是只有渔家才能体验的美味。

没别的,就是个鲜!

因为起台风的缘故,三组组长王祥雄也从单位回生产队了,他被人邀请着过来喝酒,看见王忆这边有泥螺,便简单的露了一手。

他带着两提啤酒过来的,一提给了王忆,一提抽出一瓶来做了个凉菜。

将泥螺用啤酒泡一泡,捞出来后放入生姜末、辣椒、盐、醋、糖这些调料拌匀,然后示意王忆尝一尝。

王忆吃了一口,鲜脆味美,带着啤酒独有的澹澹酒香味,真是很好的下酒菜了。

他赞叹道:“三组长你行,难怪县里都说,佛海县以西、三组长手艺第一!”

王祥雄听了他的玩笑话后哈哈大笑,说道:“我比起你王老师的手艺还是要差一筹,你领着咱队里做的那些凉菜真是好味道,我们单位的领导都爱吃那一口。”

麻六提着个袋子熘达着上来,众人便招呼他过来喝酒。

他又提着袋子来门市部,把袋子放下打开,里面都是带壳鲜花生。

王忆说道:“嘿,这是好东西。”

麻六说道:“让漏老师煮个五香花生米,以后咱社员们过来喝酒,多一个下酒菜。”

“你六子最大方了,就知道把你叫过来没错。”一个社员笑着给他倒了一小杯白酒。

麻六也笑:“我是王老师的手下,一切向他看齐,王老师大方,我不能吝啬,不能坏了王老师的名声!”

“好。”社员们纷纷给他鼓掌。

麻六说道:“沪都那边粮食是真多,我下次回来多弄点鲜花生回来,分给大家伙煮盐水花生米下酒。”

王祥雄吃惊的说:“那可得不少钱吧?而且你有票吗?王老师这里有票?我家里有一些……”

“用不着。”麻六摆摆手,他凑上来神秘的说,“现在沪都好些市场里做个体户的生意,东西不比商场、供销社里贵,还不要票!”

王祥雄没听说过这种事,问道:“这能行吗?政府不打击吗?”

麻六说道:“不打击,沪都那边政府跟外国人走的挺近的,现在有些政策跟着外国那边学习,可能国家也想探索一条别的发展道路吧。”

“对,邓公不是说了吗?咱们现在是摸着石头过河,多摸几块石头,保险!”王祥赖说道。

旁边的人笑话他:“哟呵,你赖子也懂这一套了?”

王祥赖说道:“家里有收音机,我天天听新闻广播,现在正保持思想先进性呢。”

大家伙听到这话顿时笑了起来。

有人抽了抽鼻子,问道:“大灶在吃什么,好香!”

王祥雄说道:“炖骨头汤?闻见高汤的香味了。”

王忆笑道:“火锅。”

王祥雄恍然的点点头。

中秋台风冷,何况这又是晚上,海风呼呼的吹着,穿一身秋衣已经耐不住冻了。

这种天气挺适合吃火锅的。

王忆去大灶看了看,一群学生蹲在地上端着碗,一人碗里塞满了菜和豆腐,舀上点骨头汤、搅和了小料,吃起来喷香,西里呼噜就是一碗。

大迷湖往锅里下肉片,学生们呼啦啦的围上去。

一人又是半碗肉片。

学生们大吃大嚼,看见王忆进来纷纷笑了起来:“王老师,真香啊。”

王忆说道:“行,香就多吃点,以后天冷了,学校经常给你们做火锅吃。”

外面风越来越大。

看样子康妮台风正式要从外海过境了!

王忆让学生们赶紧吃,又去关上了门市部的门窗。

他送学生们回家,再回来的时候风就很大了,顶的人在山路上走不动道,连老黄都得低着头走。

等他要入睡的时候,轰隆一声响,瓢泼大雨忽然落下!

雨势一登场就很勐烈!

今天的暴雨伴随着电闪雷鸣,海上秋季多雷多闪,这是难免的。

王忆爬起来透过窗户往外看,看到天地之间动辄就亮堂堂一片,看到有闪电之鞭从天空噼在了海面上。

他看了一阵无聊了,便吆喝道:“哪位道友在此地渡劫?别吓着我媳妇啊!”

瞎吆喝一嗓子他忽然一愣。

对啊,小秋会不会害怕雨夜闪电呢?

很多姑娘都是害怕这种夜晚的。

于是王忆琢磨着自己要不要去秋渭水的闺房问候一下子,万一秋渭水不害怕,那他还害怕呢。

这么想着他贼心蠢蠢欲动起来,可惜一出门让大风雨给拍回来了!

今夜有暴风雨!

这样他只好恨恨的跺跺脚,骂道:“贼老天,你误我好事!”

大迷湖缩在床上抬头问他:“王老师,你怎么了?你是不是害怕打雷打闪啊?”

王忆说道:“我不害怕,我怕小秋老师害怕。对了,你怎么还不睡觉?今晚睡得晚啊?”

大迷湖说道:“我害怕打雷打闪,我这辈子啥都不怕,就怕打雷打闪。”

王忆愣了愣。

他多希望这句话是从秋渭水口中说出来的,这样他就可以顺理成章、顺水推舟、水到渠成的说一句:

那我陪你一起困觉好不好?

可惜他面前只有大迷湖。

于是把他老黄推给了大迷湖说:“那让老黄陪你一起睡吧,搂着老黄你就不害怕了。”

暴风雨持续一夜。

王忆早上睁开眼往外看,外面黑乎乎的也看不出是天亮了还是依然是黑夜!

雨水继续落,落到上午十点多钟才开始减弱,风势和雨势都开始减弱了。

康妮台风继续北上,风阵开始离开福海一带的海域。

今天全市停工停课,王忆便在听涛居里翘着二郎腿继续写他的《龙傲天环球大冒险》。

紧赶慢赶,终于写了差不多二十四五万字,他准备再来个暴雨天大冒险,这一卷就可以结束了——

最后的场景是一场雨中决战!

全书**。

漏勺问他说:“王老师中午吃点什么?那些泥螺我全给你腌了?一半生腌一半熟腌怎么样?”

王忆说道:“行,都腌了吧。”

他吃不了还是可以带去22年的生产队大灶。

这东西已经是好东西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沿海生态环境开始恶化,加上掠夺性捕捞、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泥螺资源日趋减少。

野生泥螺已经愈来愈珍贵。

再者,泥螺壳极易碎,不能实行机械化,目前只能用最原始的手工劳作方式来获取。

捡泥螺往往要连续弯腰作业几个小时,期间没有任何可以坐下来休息的地方,个中辛苦不言而喻,这导致野生泥螺价格贵不说还很少见。

王忆觉得带回去后应该挺受欢迎的。

下午学生们不上课不上工,纷纷在家门口眼巴巴的看着天,满心的希望风雨能停歇。

不知道是康妮台风的强度有所减弱还是说我天朝国运鼎盛,下午时候雨势竟然落下了,风力慢慢也有所削减。

公社防汛办的船开始出动,外出查看各生产队的受灾情况。

同时他们带来了一个消息:“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着想,原本预计于明天上午举办的1982年海福县国庆庆典活动延后举办,时间待定。”

这是不出预料的事。

可学生们还是难掩心头的沮丧。

而社员们家家户户喜气洋洋,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今天下午风势减弱了、雨也停了,那可以去领月饼了!

王向红这边挺郁闷的,他跟王忆说:“天公不作美,今年咱生产队能出产月饼了,结果又碰上了一场大台风,不能及时去卖月饼,真是可惜。”

这三天来点心队一直在忙活着做月饼,已经积压了一库房!

王忆安慰他道:“没事,队长,咱们这月饼好吃,是上好的点心、高档的茶食,即使不是中秋节也一样能卖。”

王向红抽着烟闷声闷气的说:“王老师你这就不懂了,咱外岛老百姓没钱,中秋节他们才能咬着牙买两斤月饼给家里过过瘾。”

“等到中秋节过后,等到后天,你等着吧,哼哼,一个买月饼的也没有啦!”

王忆说道:“那不至于,月饼只有中秋节的时候才能吃吗?”

“什么时候都能吃,可中秋节才舍得吃!”王向红说道。

王忆问道:“那平日里走亲戚呢?总得带点糕点吧?咱们这里有美味的月饼,带二斤月饼是不是很有面子的事?”

“特别是秋天了,渔民们要去亲戚朋友家还海账,你说他们还能舍不得买二斤月饼给亲戚捎过去?”

王向红一愣。

对哈。

不能用老眼光分析当下新问题。

王忆说道:“再说了,咱们这些月饼的主战场不在县里也不在外岛,在沪都!”

“沪都人民有钱啊,他们平日里就要吃茶食,他们有喝下午茶的习惯,你看着吧,咱们月饼在沪都肯定能热卖!”

这事他很有信心。

还是那句话,他们做月饼用的配料和技术是超脱于这个年代的,至少还得三四年市面上才会出现相同口感的月饼。

这三四年够他们的点心工坊赚上一笔了!

他们两个随意聊着天,社员们喜气洋洋的来领月饼、领白酒了。

积压的月饼多,这月饼又好吃,王向红便咬咬牙给按照人头分月饼,成年人两斤月饼、未成年人一斤月饼。

这下子好了,好些家庭都能分到十多斤月饼!

王向红之所以这么大方,是因为他知道这些月饼不是社员们自己吃的,是要带着去还海账的。

给亲戚一捎一带,社员们能分上一个月饼就了不起了。

而这确实是了不起的事。

社员们来领月饼,感叹道:“往年哪敢说明天晚上一个人分一个月饼?都是一家子就分一个月饼,一人一小块,慢慢含着吃,谁要是敢嚼着吃?哼,那回头就等着眼馋吧!”

“是,我记得前几年我家大米有一次分了小半块月饼舍不得吃,用油纸包了出去炫耀,结果凤丫你家老大说要看看什么馅儿的,结果大米把月饼露出来,他‘卡察’一口给咬了一半去!”

“那次我爹把我揍的可狠了。”王状元摸了摸屁股倒吸一口凉气。

有人调侃他:“那比让你喝尿还狠?”

王状元一听这话当场萎靡,只能哭丧着脸跑路。

不跑路能怎么办?说这话的是王祥赖,这傻鸟是他爹在队里为数不多可能打不过的人,更别说他了。

他还是好好学习去吧,以后学习成绩起来了,看看谁还敢他戏弄他——不能戏弄知识分子!

王状元现在改了理想,不再想着去浪迹天涯学好功夫回来跟老爹过招,而是要做一个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以后用充满智慧的语言去怼老爹。

这就是本想仗剑走天涯,没出门让人泼了一泡尿破了武林人士的颜面,没法再混迹江湖了……

凤丫问王忆:“王老师,你明天跟小秋老师订婚,那订婚礼都准备好了吗?”

王忆说道:“我直接没管。”

这事是长辈来管。

王向红笑道:“都准备好了,准备的妥妥当当,不过肉是明天再准备——明天杀个猪,给小秋爷爷捎新鲜猪肉过去。”

“噢噢,又能吃猪肉喽!”学生们高兴的喊。

王向红急忙喊:“吃个屁,明天猪肉一部分给小秋爷爷送过去,剩下一部分要卖给咱的大众餐厅,明天不吃猪肉!”

“吃,可以吃。”王忆笑道。

王向红瞪他,王忆说:“明天杀两个猪,剩下猪肉不往大众餐厅送了,卖给社员们。”

“过中秋节,社员们得买肉吧?我看冰柜里肉不多了,估计不够咱社员买的。”

“必须买肉。”王东阳高兴的说,他举起北大荒酒展示了一下,“明天有这好酒,明天又是中秋节又是祖国的生日,那必须得吃肉喝酒,好好庆祝!”

“十九年轮一遭,明天确实是顶好的日子啊!”社员们纷纷对明天憧憬了起来。

pS:很郑重的推荐一本书《开局我就想退出江湖》,这本书的故事真的超牛、文笔超牛,作者钵兰街肥龙是小号,江湖盛传此书乃是沧海煮成酒所写(不是作者找我章推,纯粹是我自己看到后惊为天人,而且这本书当前成绩很火,也不是我去给人家雪中送炭,大家放心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