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我在1982有个家 > 第342章 吃辣螺,发相片(再求月票)

我在1982有个家 第342章 吃辣螺,发相片(再求月票)

作者:全金属弹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9 11:17:06 来源:88小说

为了激活天涯岛的渔场,王忆还需要买鱼虾蟹饲料。

大量购买!

天涯岛渔场已经两次投放虾蟹海参鲍鱼之类的东西了,物种数量没问题,生存能力也没问题,现在要解决的就是个饮食问题,他得大规模的往海里投放饲料。

这事还挺头疼。

他需要的饲料多,光靠买的话恐怕开支会很大,于是他准备买下一个小饲料厂,专门生产鱼虾蟹饲料,然后找人开船不断往海里投放。

野生蟹和野生大虾都拥有极强的捕食能力,王忆判断他只要往海里撒上饲料,它们自己会去找到这些食物的。

他买了太阳能电池板让工人搬上船,又给之前买UpS的那胸狠女老板发了个微信,微信转账支付了定金,让她帮自己再进货一台UpS。

最后就是饲料厂的事,他把这事跟邱大年和钟世平都说了一声,让两人帮自己寻觅一下转让的小型工厂。

处理完这些事,他又去随便的采购了一些粮油物资搬运上船。

等到夜色降临,他便开船出海,最终开门全捣鼓进时空屋的三轮车上去。

这么一忙活天色就很晚了,他回到82年又从时空屋往丙-110号仓库捣鼓东西。

这次可就简单了。

三轮车开出去,直接顶起车厢卸货即可。

天色太晚,码头的工人早就回家了。

这时候只有渔船靠港,货轮即使停靠了也不会在夜间卸货,所力工们没有什么活。

王忆回公务员小区睡觉,这家伙一晚上可是够累的,他洗了个澡冲了个凉,躺下就沉浸入梦乡中。

本来他计划着想趁天涯二号停靠在市里码头上,再采购一批的虾蟹海货送到22年的天涯岛海域。

可是太累了。

而且想想没有必要,他承包下天涯岛是为了掩护自己的一些机密加上玩票,并没有指望渔场能给他出产多少东西。

这样他迷迷湖湖的琢磨了一下,自己去82年就是为了享受淳朴乡情和轻松生活的,这怎么还得玩命干活?

干个屁,不干了!

带着这心思他睡得可就踏实了,一觉醒来天蒙蒙亮,他出小区随便买了点早餐,吃饱喝足回到房间里,从地下室穿回丙-110仓库。

秋天的清晨开始凉爽下来,王忆穿着短袖出仓库的时候恰好有一阵海风吹过来,吹的他当场打了个喷嚏。

天色一亮,码头上可就忙活起来。

他找人将粮油和一些布料染料之类的东西搬运上天涯二号,开着船回生产队。

天涯二号在海上行驶的并不稳当,随着波浪上下颠簸着。

但王忆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行船方式,心里很平静,一点不带恐惧的——

反正要是有危险出现,他就立马开船门回安全屋,至于这船什么下场他不管。

保命要紧!

时空屋真是个好东西,最大程度的保护了他在海上的安全。

出海行船最怕的是什么?

在海上无依无靠,一旦遇上险情那基本上就得把命撂在海里了。

可是有了时空屋就不怕了,王忆可以随时返回时空屋,再随便找个地方落脚,很安全。

所以他自己开船的时候,反而格外悠然。

船行几个小时,天涯岛映入眼帘。

九月的上旬,外岛日光海色依旧耀眼,只是随着船行,跃海而来的风却多少透上一点凉意。

秋天的岛屿开始带上红色和黄色,可海却变成了绿色。

绿海荡漾,风清浅。

初秋也清浅。

不知不觉之间,八月还很炙热的阳光变得柔和起来,海水逐渐变了颜色,无尽碧绿一直绵延到天边,堆叠的海色如风中摇晃的青色锦缎。

秋风如歌,不急不躁,王忆去拉开驾驶舱的窗户,有一阵风从容不迫的从他身边吹过。

天涯二号距离天涯岛越来越近,近的能看清岛上北面的绝壁,也能看清壁立千仞下的滔滔白浪花。

于是明明浪花朵朵、明明波涛滚滚、明明秋风吹荡,可王忆看着天涯岛后心里还是感觉宁静。

回家了。

天涯二号绕过岛屿,有在山上耕田的人看见了他便立马招手。

王忆按下喇叭。

“呜呜……”

恰好是下课时间,好些孩子从操场跑到山边往下看,口中吆喝着‘王老师回来了’。

有一些老太太一边随意闲聊一边在岛屿四周的礁石上赶海。

她们看到天涯二号靠上码头便过去问:“王老师,吃不吃辣螺?”

辣螺是海货中的辣妹子,这种海鲜真的带辣味。

王忆停好船后不急着搬运货物。

他随手拿了点散装白糖上码头,给老太太们一人分了一小袋同时问道:“婶子、老奶你们找到辣螺了?”

老太太们没跟他客气,接过白糖后笑逐颜开,然后纷纷给他看手里的小桶。

桶里的就是辣螺。

这东西不好看,有个大壳子呈纺锤形,壳质坚厚,壳面是灰绿色和黄褐色的,上面有一些突起,摸起来凹凸不平,颇像荔枝壳,所以它的学名就叫疣荔枝螺。

王忆翻看了一下还真有不少辣螺,他好奇的问:“咱渔家不是有句话叫‘三月三,辣螺爬满滩’,这不该是农历的三月三前后,辣螺才多见吗?”

一个老太太说:“嗯,三月三开始天气暖和了,气温升高,辣螺就会离开坐窝爬上滩头岩来产仔,咱妇女孩子就喜欢趁着这个时候去海边捡辣螺。”

三月三,踏沙滩。

这个时间段能捡到的可不只是辣螺,王忆第一次去梅花滩赶海就是这么个时节,那时候海滩上的贝类都多。

三月三的辣螺带黄最肥美,可是秋天的辣螺更鲜美。

秋天辣螺主动爬出来的少,不能捡,得去抠、去夹。

这小东西喜欢栖息于潮间带中下区的岩礁,群居,找到了就是一大片,捡起来往篮子里一扔就是收获,比内陆的妇女在收麦季节捡麦穗还要轻松。

老太太们跟他说春天能捡辣螺,秋天一样能夹辣螺,教他在岩石缝隙里找辣螺。

王忆还得去上课,就说等自己中午头下课了再过来找。

本来他周一上午回不来,秋渭水跟他换了班,给五年级学生上音乐课。

这样王忆回来了,他便把班换了回来。

现在他专门做校长就行了,用不着再当班主任,五年级的班交给祝晚安了。

学生们不敢在祝晚安面前调皮捣蛋,因为王状元在虎视眈眈——他认了孙征南当师傅,于是孙征南叮嘱了他,谁敢在祝晚安的班上调皮捣蛋就让他下狠手去收拾。

王状元对此非常听话,他还一心想跟着师傅学习单手碎砖头的绝活。

他已经考虑过了,他爹的骨头肯定没有砖头结实,等他练会了这一手,他爹再打他,那他就给他爹断两根骨头助助兴!

王忆回来又上了两节课,然后放学他出办公室,王向红给他拎过来半桶辣螺。

徐横凑上来看,问道:“这是什么螺?我怎么没吃过?”

王忆说道:“辣螺,你没吃过?那你今天可以跟我一起去吃,这螺带辣味,可有意思了。”

徐横在吃的问题上从不客气,立马让他给自己留一份:“我正好爱吃辣。”

王状元赶紧提醒他:“这个不好吃,又苦又辣的,徐老师你还不如去我家吃饭呢,我家今天中午包饺子,蛤蜊黄瓜馅水饺,可鲜了。”

徐横说道:“没事,你让你妈该下水饺就下水饺,我会去端一盘的,回来就辣螺吃。”

小学生才做选择题,老师都要!

王状元等着吃水饺,像少年啦一样飞驰着离开。

徐横谨慎的问:“王老师,这东西真发苦啊?”

王忆说道:“我吃的也不多,反正我吃着挺好吃的,有股子独特味道。”

“辣螺的苦和辣都是尾巴上边的绿色东西导致的,你们要是不爱吃的话就剔除。”祝真学说道。

他挺喜欢吃辣螺,中午头准备打二两酒下辣螺。

海边人家吃海鲜强调原生态烹制,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水煮辣螺可谓把这一点做到了极致。

送来的不光辣螺还有一些海贝。

这些辣螺、海贝的都已经冲刷洗干净了,并且放进海水里吐过了泥沙,仔细闻一闻能闻见香油味,肯定是老太太们要给王忆送礼,就特意在海贝吐泥沙的时候点了香油——

香油能促使海螺海贝吐泥沙。

漏勺要帮王忆来处理辣螺,王忆没让他麻烦:

“你给学生打饭就行了,今天中午做的什么?嘿,西红柿炒鸡蛋啊?行,明天做个酱爆茄子,我这次带回来的大酱多。”

来门市部买豆腐乳的社员听到他的话很感兴趣的问:“王老师这次带回来的是什么酱?”

王忆说道:“甜面酱、豆瓣酱和辣椒酱都有,四叔你要打点吗?我还没有搬上来呢。”

老汉撸起袖子说:“我不急着吃,你这里的酱好吃,但我还是爱吃豆腐乳,这东西抹在饼子上,太对味了!”

王忆说道:“我觉得还是虾酱跟饼子对味。”

老汉笑道:“你爱吃虾酱?那行,等天气冷点了,我给你做一罐子!”

漏勺提醒王忆说:“王老师,水开了,下辣螺吧。”

王忆用大灶前的太阳能灶上的锅子来下辣螺,这东西很简单,水烧开了“哗啦啦”的倒进去,烫上一两分钟捞出来装盘,不用放任何调料就能吃。

秋天的辣螺足够的鲜香美味!

捞出辣螺他倒入不锈钢盆子里放树下的桌子上,又弄了一盆子米饭和一小盆的西红柿炒鸡蛋。

今天中午主食就是西红柿鸡蛋盖饭了。

老师们不急着吃饭,先围坐在桌前一人拿一根自己剔的竹签,挑去螺厣,插进竹签一旋转就能旋出整个螺肉。

《镇妖博物馆》

王忆放入嘴里然后品了品,滋味很鲜美,辣味和苦味都比之前吃的几次要轻。

辣螺的辣是一种挺不错的味道,完全不同于生姜辣椒还有大蒜的辣,用外岛人家来说这叫辣的没有火性。

徐横吃了两颗后摇摇头,滴咕道:“我还是去吃我的饺子吧。”

王忆蹬了他一脚:“你还真去啊,人家家里都不够吃呢,想吃饺子今晚咱们自己包。”

他对大灶吆喝一声:“漏老师,今晚咱们包水饺,牛肉馅的。”

打饭的学生们听到这话,当场流下口水。

牛肉馅的!

王忆对他们说:“明天也给你们吃水饺,猪肉丸子的。”

学生们立马开心的欢呼。

徐横只好坐下,端过碗来准备干米饭。

祝真学教他说:“徐老师你不爱吃这味道就把螺肉尾巴给掐掉,这样剩下的全是鲜味,你可以弄点酱油拌一拌,很下饭。”

徐横不爱吃,王忆觉得正好。

他很喜欢辣螺的味道,那种甘香中带点不经意的辣,轻易就将人们的食欲提升到了最高点。

而且螺肉丰腴鲜美,咀嚼在嘴里带点脆生生,很合他的口味。

不多会,他面前便堆积了好些螺壳。

王忆吃过饭后去散步。

他在山间搜索着看了看,山上的栗子已经熟透了。

有三三两两的栗子开始脱落下来。

于是他熘达到王向红门口的时候便进去坐了坐,说出天冷以后不做凉菜做糖炒栗子的想法。

王向红放下碗又吃了口咸鲅鱼,说:“咱们队里要做糖炒栗子?这个东西我吃过,真挺好吃,可是需要糖啊。”

王忆说道:“糖不是问题,我计划着做成两种,你吃的是带壳还是不带壳的?”

王向红说:“当然带壳了,不带壳怎么炒?”

王忆说道:“带壳能炒不带壳也能炒,带壳炒用的白糖很少;不带壳炒那用的就多了,不过更好吃,等到时候你尝尝,真是好吃!”

王向红说道:“那行,今年板栗入库咱们不卖也不分了,都留着给你做糖炒栗子。”

“以前队里的栗子分给社员们后都是蒸了扒着吃,那东西还挺噎人的。”

王忆笑道:“噎人说明咱的栗子质地还不错,比较面,这种很适合做去壳的糖炒栗子。”

“然后支书你下午在大喇叭里喊一喊,我把咱们社员的全家福照片都从城里拿回来了,下工后让家家户户出个人过来拿回去。”

听到这话埋头干饭的秀芳惊喜的抬起头:“哎呀,王老师,你把照片拿回来了?那我家的也拿回来了?”

王忆说道:“都在船上呢,全用相框给拾掇好了,回家之后挂起来就行。”

秀芳这下子也不吃饭了,一定要去看看这照片。

她只有结婚时候和王东方一起拍了个合照,那照片还没有她的手大呢,而王忆给队里拍全家福的时候说过了,这照片跟一块窗玻璃那么大。

王向红咳嗽一声说道:“等下工了统一领取,别利用特权去办事。”

放在以前,王向红说这么一句话秀芳肯定老老实实的照做。

屁都不敢放一个。

毕竟王向红是支书也是她公公,双重威信,双倍压力。

但现在王忆的存在活跃了社员们的心和情绪,秀芳对公公也不那么害怕了。

她笑道:“支书同志,我不是利用特权去办事,我是准备帮咱们王老师办事。”

“那么多的照片呢,都带着相框子,这恐怕不好收拾,所以我去帮王老师收拾船舱,要不然会累坏他自己的。”

王向红没话说了。

他重新端起碗夹起咸鲅鱼吃了起来,说:“那你去帮他忙活忙活吧。”

秀芳不吃饭了,擦擦手激动地说:“王老师,走呀!”

王忆领着她上船舱。

秀芳看着船舱篷布下的商品咂舌:“这么多东西呀?”

王忆掀开船舱角落的篷布,这里是纸壳箱。

每个箱子里都堆放满了相框。

他找出王向红家里的全家福递给秀芳。

秀芳拿到后顿时乐了起来。

照片没有精修,但洗之前照相馆帮忙调整了光线,这样照片上的人影便更加的清晰了。

只见在这张照片上,王向红端坐在一把太师椅上,王东方和秀芳分列在两边。

他们背后是家里的屋门。

连同门窗都拍进了照片里。

照片上王向红表情严肃、面色凝重,王东方咧着嘴傻乐呵,而自己则捏着衣角在害羞的笑。

她越看越是欢喜,笑道:“哎呀娘呀,王老师,看到这照片我把那天你给我们拍照的事全记起来了。”

“哈哈,你说我不自然是吧?你看我公公,他才不自然呢,你看他手还掐着膝盖哩!”

码头下有人不睡午觉出来找辣螺、泥螺,他们听到秀芳的笑声便抬头问:“秀芳,啥事这么开心啊?怀上了?”

秀芳叫道:“好你个婶子,哪壶不开提哪壶,我倒是想怀上呢,可国家有政策,号召晚婚晚育,我家里商量说再过两年再要孩子。”

“再过两年要孩子的想法是对的。”一个老太太说道,“再过两年咱队里的日子还要更好过,日子越好过,你到时候坐月子越舒坦。”

“那你到底在笑什么?”又有人问。

秀芳赶紧藏起照片说:“不跟你们说,哈哈,等今天下工你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下午轻劳力们帮忙把船舱里的货物全搬进了门市部。

于是傍晚日落时分,大喇叭里响起王向红的声音:

“各位社员请注意、各位社员请注意,王老师前面给咱们家家户户拍了全家福呀,嗯,拍了照片,全家福大照片。”

“这次去沪都,王老师把照片洗出来了,那么家家户户出个人吧,嗯,出个人过来领你们家里的照片……”

广播声传向全岛。

本来说说笑笑回家里的社员们纷纷赶来山上。

正好有几个人拎着小桶来找王忆:“王老师,又捞了一点辣螺,你爱吃给你送过来。”

“支书说要领全家福照片?那照片洗出来了?”

王忆打开一个箱子,说道:“对,四奶、老婶你们都是一组的哈?一组人家多,我慢慢找找——嗯,这是老婶你家的……”

他找到一个照片递出一个去,很快全找齐了。

拿到全家福大照片的几个社员跟秀芳一样的表情,欢喜的合不拢嘴:

“这是我家的、这是我家的,哎呀,真好,真好,你看我哈哈,我当时也没梳头,这下子好了,哈哈,闹笑话了……”

“我家这个拍的好,一家六口子都在上面,嘿嘿,你过来,我家大米还抱着家里刚要来的狗崽呢。”

“王老师、王老师,我来领照片了,是要发全家福照片吧?”

王忆说道:“是要发照片,你们等等吧,你们副组长来了没有?让副组长协助我来发照片。”

他看到了杨文蓉,招手说:“小杨老师你过来,我把你们的结婚照带回来了,还有这个,这两本字典是你男人去了沪都给你买的礼物。”

“他刚到沪都别的事没干,赶紧去找百货大楼的图呀,说要支持你考大学。”

杨文蓉抱着两本比砖头还要厚实的字典顿时就红霞飞双颊了。

她抚摸着崭新的书封喃喃说道:“是《新华大字典》和《中英文字典》,这太好了,我、我其实一直想要一本字典,但是挺贵呢。”

特别是当了教师之后,她更觉得自己需要有一本大字典。

在她的上学生涯中,她的老师们但凡是正经的教师,都在办公桌上放一本大字典。

如今她也有字典了,不只是一本,是两本!

而且这还是自家男人送的!

她看着正和王忆夫唱妇随的秋渭水,突然便有些怅然了。

她想念丈夫了。

放学回家的学生们又蹦蹦跳跳的跑回来,跟着母亲或者奶奶看照片。

有学生打开了杨文蓉的箱子,拿起照片一看,叫道:“小杨老师的好看!”

旁边的人凑上去看了一眼,对正在走来的王向红笑道:“支书过来看,嗨呀,这张照片上的你年轻又好看。”

这是麻六和杨文蓉的结婚照。

王忆特意叮嘱了照相馆,给他们做了简单的精修,主要也是调整光线又给优化了面色,面目线条没有动,这样可以让人显得好看一些但不至于好看太多。

王向红背着手上来看了看,顿时也笑了:“这照片怎么拍的?你看小杨老师更好看。”

杨文蓉又去拿起一个照片,然后抿嘴来笑。

她拿给左右的社员看,大家纷纷笑。

这是王忆当时抓拍的那一张,抓拍了王向红正在往下撤烟袋杆。

支书在讪笑、小两口在哈哈笑,杨会想笑又不敢笑……

都显示在了照片上。

这让大家伙很新奇,因为这年头拍照片流行的是一丝不苟、面含微笑。

现在还没有抓拍这一说。

杨文蓉拿给王向红看,王向红有点不乐意,说:“这不是我的丑照吗?”

王忆笑道:“支书,这是抓拍,拍的人正常的反应,更加真实!”

他又对社员们说:“以后我准备给大家伙也抓拍几张,拍点大家日常生活中的照片,这样过些年大家回头看看照片,就能想起自己以前的日子。”

“这样好不好?”

社员们有免费照片拿自然说好。

何况他们想一想,这样确实挺好,有纪念意义。

王忆说道:“城里的学校有什么小广播员、小记者,那咱们队里的小学也要培养几位小摄影师!”

正在窜来窜去的学生们听到这话顿时围了上来问:“王老师你是什么意思?是让我们拍照片吗?”

“给我们用真照相机?”

大人赶紧往后拉孩子,对王忆说:“王老师可别乱来,这照相机多金贵的东西呢,不能让他们碰,碰坏了怎么办?”

王忆笑道:“学生们不是咱们大人以为的那么毛躁、毛手毛脚,得信任他们、给他们机会。”

“这样,我再联系人买点旧的、被淘汰掉的老相机,然后在咱们小学组建一个小摄影社,到时候看看哪些学生表现好,就让他们去做小摄影师,由他们来记录咱们社队的生活。”

摄影社是什么东西,社员们不了解。

可是让自家娃娃有机会端起照相机,这对他们来说是能够理解的大好事。

他们想的更远——要是自家娃娃能成为小摄影师,那就可以拿到照相机,等到了过年时候走亲戚,大家族一起吃饭,让自家娃娃端着照相机出去来一张照片:

那得是多有面子的事啊!

他们畅想一番便开始合不拢嘴。

王忆和副组长们将所有全家福都发了出去,但社员们拿到照片后没有离开,而是磨磨蹭蹭的问王忆:

“王老师你看我家这娃有没有当照相师的天分?”

王忆笑道:“大家别着急嘛,这事要慢慢考察,秉持公正公开的原则给所有学生一个机会,也会给咱们队里一个交代。”

这样大家伙没话说了,只能抱起相框高高兴兴的回家。

最终只留下了王向红。

王向红瞅瞅他,说:“王老师你真是个花钱小祖宗,你花钱是真舍得啊。”

王忆说道:“钱这东西是赚出来的,可不是省出来的,支书你真的你信我就行了,咱队里能在积攒下足够钱的前提下给社员们改善生活。”

今天又有人去夹了些辣螺送来。

而昨天也有人送辣螺过来,社员们得知王忆爱吃辣螺,纷纷去搜寻了送过来。

这也是王忆愿意一个劲给队里投资的原因。

社员们是知恩图报的人,只要王忆喜欢吃什么、他们又有这个东西,那一定会优先给王忆送来。

就比如鸡蛋,社员们都知道王忆爱吃鲜鸡蛋,所以天天有老人瞄着自己鸡的屁股,下了蛋赶紧送过来——

鸡蛋到了门市部还热乎着!

辣螺多了吃不了,这东西被认为是寒性食物,不能多吃,否则伤身。

漏勺便给王忆做辣螺酱。

渔家家家户户都会做辣螺酱,特别是农历三月潮汛时辣螺会大量集中地出现,渔民捞的多了吃不掉,就会制成辣螺酱。

辣螺酱易于保存,可以作为“长羹下饭”。

这东西王忆可以带去22年,22年野生辣螺越来越鲜见了,他看到翁洲渔业局还有政策,辣螺也有禁捞期。

漏勺跟王忆说了一声给他做辣螺酱,然后让大迷湖带走辣螺去挨个洗干净。

辣螺要说好吃还得鲜吃,他又挑了一些个头饱满的给王忆做水煮。

大迷湖这边洗出辣螺来,漏勺便敲破辣螺。

别小瞧这个简单的敲,还是需要耐心和技巧的,最好把辣螺竖起来细敲,这样敲出来的螺肉不会太碎,且能使壳与肉在蒸熟后更容易分离。

要做辣螺酱最好光取螺肉,要不然就连肉带少许壳,只有这样才能成酱。

配料很简单,食盐、姜丝、白糖就是足够了,封入罐子里再倒点白酒封起来。

他做好一罐子冲王忆笑道:“辣螺酱挺好吃的,配米饭可下饭了,一个礼拜以后就能吃。”

王忆一边吃着水煮辣螺一边说道:“好,等着一个礼拜以后尝尝你的手艺。”

今晚的辣螺吃起来简单,水煮的这些辣螺也是敲过的,然后连壳带肉隔水清炖。

王忆拆开碎裂的壳用舌头一点就能把肉点出来,清水煮秋辣螺真是鲜甜可口,带一点辣味,回味悠长。

吃过晚饭他给杨文蓉、王新国和一些愿意来学习的人上晚课。

王新国悄悄问他:“王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也捎带两本字典?我好几年没念书了,有些字都还给老师了,有一本字典我觉得更……”

“行,你不用解释,我给你买两本字典,等着明天让大义把消息带给麻六。”王忆打断他的话。

他琢磨着可以给学生们一人买一本小字典,有字典学习起语文确实要更方便。

结果用不着王东义给他带话了。

下半夜销售队摇橹回来,然后有人便嚷嚷:“小杨老师,你男人回来了。”

队里人听到这话便嘻嘻哈哈的笑起来:“哈哈,老六肯定是想媳妇了,想的受不住从沪都跑回来了。”

杨文蓉这会正在教室里做题呢,听到这话很惊喜的站起来。

她也想自家的男人了。

王忆挺纳闷,麻六怎么会这么突然的就回来了?

麻六回来带了一挎包的烟,跟社员们见面就递上去一包烟。

还不是最便宜的经济,是丰收牌香烟,大丰收。

队里人见此便问道:“六子,你发财了?怎么这么大方?”

旁边的人推了这人一把说:“你这话说的难听了啊,老六啥时候不大方?咱队里买发电机,人家就给捐了身上所有的钱,你咋不念人好?”

“我哪里不念着他的好?可是这一人一包大丰收呀,这不是发财了是什么?”说话的社员反击道。

麻六笑嘻嘻的说:“不是我发财了,是咱们队里发财了,哈哈。”

他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来到山顶了,王忆听到后便明白了他的意思,问道:“沪都的生意这么好做?”

麻六说道:“王老师,是富民街小商品市场的生意好做!我草,太好做了,咱们要发财了!”

------题外话------

抱拳、作揖,求月票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