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我在1982有个家 > 第335章 盐滩晒鲞(祝周末愉快哦)

我在1982有个家 第335章 盐滩晒鲞(祝周末愉快哦)

作者:全金属弹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9 11:17:06 来源:88小说

下午,秋雨朦胧。

雨水不大但是一下子把温度给带下来了。

王忆停掉了四台冰柜。

还不知道这降雨时间有多长,得省着点电力的使用,免得蓄电池空了,让社员们连照明的电都没有了。

他准备买一台UpS配合蓄电池使用,同时再加装上一批的太阳能板。

秋天冬天不比夏天,阳光不会那么炽烈,艳阳天也不会像旱年的夏天一样多。

不过这事不用很着急。

外岛这种地方挺适合用太阳能发电机的,因为海上风大、风不停,吹的云彩不住的飘荡。

这导致了外岛的天气变幻莫测,一天之内可能上午下雨、下午晴天到了晚上又阴天。

那么只要一天之内有个半天能出太阳,太阳能发电机就能蓄上一批电力供生产队使用。

仅仅是电灯泡照明用不了多少电,现在五台冰柜一出来,加上印刷机,它们才是用电大户。

下午王忆就不上课了,其他教师调整课程,祝真学、祝晚安、徐横、杨文蓉四个文化课教师分别带一个班的文化课,另外秋渭水会带一个班的音乐课。

上午下午各有四节课,上午全是文化课,下午四节课有四个班级轮流上音乐课、体育课。

反正现在天涯小学兵强马壮,教师已经足够用了。

特别是以后还要有大彷课,这样教师们的课程都可以安排的少一些。

王忆没什么事干,先去了服装队找妇女们,让她们安排一下手里的活,找个人跟自己去领录音机。

妇女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他想了想说:“那啥,有个事跟你们说一下,中午头那会我从支书手里拿了个咱们县里教育系统上给发的通知,下个月国庆节,各学校要组织节目进行报选。”

“我准备领着咱们学校的全体学生去打一套太极拳,这样需要统一服装,我……”

“王老师你刚才说的是录音机?”黄小花忍不住打断他的话问道。

“对,录音机不是收音机?”

“我也听见了,王老师你是不是嘴瓢了?你说让我们去家里拿收音机过来吗?”

妇女们七嘴八舌的问了起来。

王忆挥挥手打断她们的询问,说道:“是录音机、是录音机,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磁带,等你们把录音机带过来,这样安装上磁带就能听歌了。”

“你们的工作很无聊、很繁琐,这样休息的时候听一下歌曲,可以舒缓一下心情。”

妇女们听到这话连连点头,满脸的笑容,欣喜之情真是跃然而出:

“王老师你真会为我们考虑,你考虑的真好,真周全呀。”

“对对对,要是休息时候能听听歌就好了,咱生产队就这么一座岛,东家放个屁,西家立马就能听见,队里没有新奇事,让我们平日里都没什么好聊天的。”

“你真要给我们配一台录音机?就是大队委办公室那一台吗?你们学校不用了?”

昨天录音机出现,消息便传递开来。

社员们深感新奇,因为生产队里还没有过录音机呢,他们都想看看、研究研究。

但是王向红不让他们看。

录音机上按钮多,他怕社员们好奇乱按,万一把录音机按出毛病怎么办?

这东西可是进口产品,一台几百块呢,一个社员一年的工分都挣不出来!

王忆对服装队的妇女们说:“不是那一台,我一共买了三台,学校用一台、你们服装队用一台,还有老高叔的木工队也得用一台。”

他对黄小花招招手:“行了,嫂子你跟我来,我跟你说说这个事以后怎么操作。”

“等等,”他又想起自己刚才被打断的话题,“下个月国庆节,咱们学校要在国家生日那一天给组织和人民献礼,我准备的是安排同学们打一套太极拳。”

“这样到时候得统一服装,我再给学生们弄一批布过来,这次你们要自己做衣服了,给他们一人做一件练功服。”

黄小花开心的笑道:“又给娃娃们做衣服呀?好好好,没问题……”

“等等,什么叫练功服?咱们都没有见过,这怎么做呀?”又有人赶紧问道。

王忆说道:“你们肯定会做,练功服跟以前老人们穿的那种宽松衣服很像,就是到时候在前胸后背的缝一条布,上面有‘武’之类的字而已。”

他先把计划告诉给服装队,然后领着黄小花去找孙征南领录音机。

学校给孙征南配备了一个塑料壳笔记本,孙征南工工整整的写上日期,让黄小花签字,这样将录音机交给她。

外面雨势渐大,黄小花将自己用来避雨的塑料袋子打开,将录音机装进去,自己顶风冒雨的跑回去。

王忆给她撑伞:“嫂子不用这么急,你看你跑的,这大雨天路滑,小心摔倒!”

黄小花听到这话便减慢了脚步,笑道:“对对对,山路挺滑的,不能摔倒,摔了我不要紧,摔了这机器可怎么办?”

她带着录音机回到祠堂,妇女们顿时呼啦啦的围了上来:“拿回来了?”

“拿回来了!”黄小花欣喜的将录音机拿出来,妇女们立马伸手去抚摸录音机。

王忆让她们先新奇了一阵,等她们的新奇劲过去了,他给录音机安装上电池,放上一盘磁带给妇女们听了起来。

前奏响起,悠扬空灵的女声从喇叭里传出: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是《映山红》!”顿时有人兴奋的叫了起来。

其他人跟着高兴的进行讨论:“对对,是邓玉华的声音,我一下子听出来了。”

“《闪闪的红星》,我嫁进咱队里那年,咱队里请电影放映员来放过一部电影,当时放的就是《闪闪的红星》。我听到《映山红》后一下子喜欢上了,当时想学可是没有地方能学,难受了好一阵子。”

“我也记得呢,一晃好几年过去了,哈哈,队里日子变好了,这歌不用学了,以后想怎么听就怎么听。”

“那得感谢王老师呀。”黄小花高兴的说,“来,同志们,咱们呱唧呱唧,感谢王老师给咱们队里带来好日子、给咱们服装队带来录音机。”

妇女们纷纷冲着王忆笑,笑着鼓掌。

心满意足。

他现在已经是队里的中老年妇女密友了。

王忆也鼓掌,笑道:“那谢谢姐姐嫂子婶子们的夸奖了,这机器放这里,你们休息的时候听一听,别一直听啊,小心走神了让剪子戳了肉!”

黄小花说:“王老师你放心就成,我们不会一直听的,倒不是怕剪子戳肉,我们怕浪费电池!”

王忆教她们怎么给磁带换面、怎么开始、怎么暂停、怎么结束。

这些功能简单,妇女们一学就会。

他又去木工队让王祥高去领录音机,进门一看,王墨斗正在棚子里刨木头。

王墨斗抬起头说道:“我猜就是王老师来了,听见你脚步声了。”

王祥高从门口探出头,说:“你小子,你长了个狗耳朵吗?干活你不行,瞎琢磨有你的。”

他给王忆拿了张躺椅说:“来,王老师试试我们刚做出来的新家伙。”

王忆笑着摆摆手:“不用了、不用了,墨斗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王墨斗说:“刚才才进的家门,上午坐了张有信的邮船,下午回来的。”

他放下木刨子出来把黄大军的情况给王忆说了说。

两次手术都结束了,他们一直在诊所那边养伤,因为营养充沛加上黄大军年轻,他的伤势恢复的很好。

本来就是皮肉伤,没有伤到骨头和肌腱,这样一个月下来他已经能尝试着下床了。

王墨斗这次回来,就是要给黄大军做一副拐杖。

王忆问道:“你跟黄慧慧处的怎么样?”

王墨斗嘿嘿笑:“咱队里这两年最先娶媳妇的就是我了!”

“已经有人娶了,人家把婚事都办了。”他老爹立马发出嘲笑声,“而你小子这还没有订婚呢,就把婚事给想好了,想的挺美!”

王墨斗很吃惊,问道:“谁啊?谁动作这么快?噢噢我知道了,是徐老师……”

“不是,是王牌销售员麻六。”他哥哥王铁锤简单的说道。

相比于父亲和弟弟,王铁锤更像是个木匠,长得魁梧结实,干活卖力、沉默寡言。

王墨斗跟麻六打交道少,他疑惑的问:“这是怎么回事?”

王祥高把麻六和杨文蓉的事简单的说了说。

然后王墨斗当场就酸了。

这麻子脸捡了个大学生媳妇?!

还有这样的好事?!

不过想想自己也捡了个媳妇,然后他又甜蜜的笑了。

王忆领着王祥高去领了录音机,给他们配的磁带是越剧戏曲——翁洲地区最流行听越剧,老人都喜欢这东西。

将录音机安排出去,王忆这边就没事了。

他坐在听涛居门口看连绵秋雨。

白日黑云,天气阴沉。

海上烟雨蒙蒙,岛上潇潇秋风带起了寒意。

估计从这场秋雨之后,外岛白天动辄三十多度的气温就没有了,温度回到了2字头。

不过不下雨的时候白天还是很热乎,所以岛上草木依然葱葱郁郁,只是能看出不那么碧翠了。

一些枫树叶子泛起了红色,门前老槐树的树叶也带上了一点黄。

清冷的雨水落在树叶上汇聚成清澈的水滴,一滴滴的落下,聚合成小水坑倒影了这个干净的世界。

王忆没事干,下雨的天气没人来找他,他便回了一趟22年,又给生产队大灶和钟世平分别送了一批鱼干、蛤蜊肉干、沙虫干等干货。

他把金龙胶也送出来了,让苏小雅带人给挂在了店里。

野生金龙胶是比较珍贵的,这东西用来炖菜,随随便便就得上千。

忙活之后,回到82年就是傍晚了。

天气更冷。

海风吹起来,竟然有刺骨的感觉了!

出海的强劳力们纷纷提前返航,他们的单衣受不住这寒意,所以他们没有硬撑。

受冷感冒可就不合适了。

好几天不能上工就罢了,还得花钱买药吃。

这秋雨连绵的天气里外队社员不会来看电影,所以今天傍晚的天涯岛格外清冷。

只有放学铃声响起,学生们冒着雨欢呼着往家里跑,这才带起了几分人气。

岛上烟火气挺浓的。

天色一放黑,家家户户便亮起了灯,烟囱上炊烟鸟鸟,灰白的烟柱混入雨幕中,一点一点消散在天地间。

王忆拍拍手准备做晚饭。

咸菜滚豆腐!

他把有些日子没用的野炊小灶又搬出来,中午他找了一些萝卜干,准备用萝卜干来滚豆腐。

猪油热锅、葱花爆锅下萝卜干翻炒,加上水炖起来,等到开锅了往里切豆腐。

左手端着豆腐右手用小刀切。

豆腐落入锅里,随着咕都咕都的咸菜汤汁而翻滚起来,王忆又弄了点干海带丝进去。

豆腐跟海鲜味道很配。

跟鸡汤更配。

所以他往里加入了一些史云生清鸡汤。

外岛有句老话,叫千滚豆腐万滚鱼,豆腐不怕炖,炖的时间越长越好吃。

于是王忆把小锅里加满了水,小火慢慢煨着,倚在门口一边煮豆腐一边拍腿哼唱老歌。

教师们来吃饭,漏勺笑道:“今晚天气冷,我给烤了点面饼,做了个酸辣汤,咱们吃酸辣汤泡小饼怎么样?”

教师们自然纷纷说好。

爽口开胃的酸辣汤、刚烤出来的油饼,都是热气腾腾、香气喷喷,用来御寒最好不过。

王忆对祝晚安说:“小祝老师,今晚天气不好,咱们先不给你接风洗尘了,礼拜天我去城里,等我买点好菜回来咱们学校再给你接风洗尘。”

祝晚安笑道:“今晚的酸辣汤和油饼不是接风洗尘的美味吗?”

王忆说道:“那不是,接风洗尘肯定是一场丰盛大餐。”

徐横鬼鬼祟祟过来跟他混吃混喝,结果看到他在用咸菜炖豆腐,立马冷笑一声跑路了。

吃这个不如吃酸辣汤!

漏勺这酸辣汤可不一般,里面有豆皮有黄豆不说,还有午餐肉条、竹笋和香孤等配菜,很棒!

秋渭水过来跟他一起吃炖豆腐,王忆又加上一点嫩菜叶炖了炖,先给秋渭水舀了一碗。

雅文库

豆腐滚的已经烂熟了,鸡汤的滋味钻入豆腐里,每一口下去都是清新的香味。

软豆腐、脆萝卜,还有一点韧韧的海带丝,王忆慢慢的吃着、慢慢的喝汤,一碗下去连豆腐带汤。

肚子里暖暖的,很满足!

秋雨只下了一天,当天夜里便停下了。

秋天的夜空分外的清晰,秋天的星辰分外的亮。

王忆半夜起来撒尿的时候偶然间一抬头,看见了一轮圆圆的银月低垂在海上,诸多的星辰遍洒夜空,与圆月形成了清晰的梯次感。

夜里阴云便被吹走了,于是第二天又是个艳阳天。

岛上开始忙活着晒鱼鲞了。

这是王忆第一次看到外岛晒鱼鲞,今天开始妇女们要晒的是墨鱼鲞。

大清早的还没有到上工时间,可是妇女们已经忙活起来。

强劳力们将最近刚捕捞上来的金乌贼从冷库抬出来,妇女们立马上手拿着用海水去清洗。

王忆一看还不到上学时间,他先跟着去学习晒墨鱼鲞。

收拾乌贼的地点是生产队的海蜇池,妇女们说说笑笑、忙碌不休。

她们左手拿乌贼,将乌贼肚子朝上、头朝前,手轻轻一捏让软软的腹腔鼓起,右手鲞刀轻轻往下一划,乌贼腹腔开裂。

然后鲞刀快速向上,先向左撇45度,剖开乌贼左边头部,再向右撇45度,剖开右边头部。

很麻利,有一种利索的美感。

王向红看见他主动去了海蜇池,便欣慰的点点头跟了上去,亲自给王忆讲解起来:“虽然现在咱社员手里的还是乌贼不是鱼鲞,可是咱还是把这活叫做噼鲞。”

“这个刀法叫三刀头,只有老噼才能做得来。”刘红梅一边麻利的噼鲞一边说笑。

王向红说道:“老噼、新噼,说的就是噼鲞的女工,以前墨鱼渔汛好的时候,嗯,夏天的时候,我们生产队可以去城里做工,男人拖墨鱼,女人晒鱼鲞。”

“那时候我们年轻的女同志不受欢迎,”凤丫笑道,“人家得拉着我们反复的问,你是老噼还是新噼——为了效率,人家海产处理厂只要老噼的!”

“新噼只能当副手。”又有人说话。

现在噼鲞的妇女们也带着副手,就是自家的孩子,他们属于半劳力。

副手们的工作是取乌贼膘肠,这活简单,妇女们噼鲞然后少年们拿起噼好的乌贼、轻轻拉开乌贼腹部,用右手食指和中指拉下乌贼膘肠即可。

但也得考验功底,老手们取得既快又干净,新手取起来要慢得多,而且一不小心会让肠子滑手,很尴尬。

剖乌贼、取乌贼膘肠这些活说起来都不难,但十分辛苦。

王向红给王忆介绍说,以前墨鱼渔汛期旺季时,妇女们要夜里噼鲞、白天晒鲞,一天一夜甚至几天几夜连轴转是常事。

“但咱们渔嫂渔姑特别能吃苦,当时一天一夜算两个工,干下来能发多少钱?两块钱,一个工是一块钱,然后咱们就抢着干。”

妇女们参与他们的讨论。

“其实没有那么多,咱们老噼是算两个工,新噼呢?新噼和副手一样只给半个工,这么忙活一晚上下来,只能赚到五角钱。”

“赚五角钱还都抢着做呢,而且抢着当新噼,没有愿意当副手的。”

王忆说:“当新噼是为了以后成为老噼,拿一个工,是吗?”

妇女们纷纷笑着点头。

刘红梅慨叹道:“可惜,谁也没想到,从前年开始墨鱼就不成汛了,再没有那大渔汛了。”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凤丫摇摇头,“去年比不上前年,今年比不上去年。”

“现在多多少少还是有墨鱼汛,嗯,不过现在不是按照一天一个工来算了,实行多劳多得。”

“嗯,我听我小姑子说了,老噼带个副手算一个工作小组,剖墨鱼、取膘肠由她们自己负责,工资由乌贼膘肠多少来定,每斤膘肠1分5厘,一天下来能剖多少算多少的钱。”

池子里放满水桶,每个水桶里都是肥肥的金乌贼。

而场地四周则摆放着的都是团箕、竹簟、篰篮这些东西,但凡能用来装鱼鲞的工具都被搜集过来了。

刘红梅饶有兴趣的说:“人家加工厂不用这些东西,人家用竹笠子。”

王向红说:“大差不差的东西,咱这里没必要用那东西。”

刘红梅笑道:“支书瞧你说的,我不是羡慕人家有竹笠子,我就是跟王老师说说这回事。”

“王老师你见过竹笠子吗?”她又问王忆。

王忆摇摇头:“我知道斗笠,竹笠子跟斗笠很像吧?”

“很像,就是竹笠子平整、个头大,比咱家里锅盖还要大呢。”刘红梅说。

“咱们这些东西晒墨鱼鲞,咱自己能拎的动、抱的动,要是用竹笠子晒墨鱼鲞,那都得要两个人去抬的,抬竹笠子也能赚工分。”

“这工分按笠子数计算收入,晒一笠乌贼鲞两分钱,像我们妇女从早上七八点钟把竹笠子抬出去,到晚上五六点把竹笠子抬回来,一个工能赚八角到一块二。”

“然后抢着干!”其他人笑着补充。

笑声中充满感慨:

“想想以前真是、真是,唉!加工厂给咱队里招工名额,咱队里人都抢着去,就为了女同志去了狠狠心连轴转,一天能挣两块钱。”

“嗯,一般去五六七天的,回来好的能拿着二十来块钱,那时候就喜的不行了。”

“现在队里分红平均一下,咱每个月家里分到的都不止二十块,你说现在是多好的日子啊?”

王忆也很感慨。

这不是多好的日子,这是多好的老百姓啊!

吃苦耐劳,容易满足,勤劳能干,容易管理……

王忆就看看自己生产队这些老百姓,他就知道为什么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经济可以发展那么迅勐!

中国真的拥有全世界最好的人民了。

太阳跳出海面,炽热的阳光撒下来。

妇女们从天蒙蒙亮就开始忙活,忙到现在,已经有一些墨鱼被收拾好了。

这些墨鱼被放在各种工具上被搬了出去,找到平坦向阳的坡地上放开,开始晒阳光。

育红班的小豆丁们就不去上学了,他们要帮忙看晒场,防止鸟来啄食、拉屎,也防止狗啊老鼠啊来偷食。

这是他们为数不多能赚工分的时候。

小豆丁们来看晒场,生产队也会给他们定成半劳力的工分,好歹能给家里做点贡献。

王忆饶有兴趣的看着,一直看到快要上课了才准备离开。

他对王向红说:“支书,这些墨鱼鲞咱们一般怎么处理?”

王向红说:“卖给回购站。”

王忆说道:“今年别卖给回购站了,我来联系人收购,还有一些好的你交给我处理,我送给朋友同学当礼物。”

王向红一听这话站定了,然后皱起眉头琢磨起来。

王忆笑道:“回购站有收购任务吗?要是这样就算了……”

“不是,墨鱼没有收购任务。”王向红摆摆手,“我是在琢磨你要是想要好的给你同学朋友的邮寄去当礼物,那就不能在咱队里晒了。”

刘红梅说:“去盐滩晒。”

王向红点点头:“对,我思考的也是这样,这样得去盐滩晒了。”

王忆问道:“盐滩是哪里?我没注意到咱岛上哪里还有盐滩。”

王向红说:“你没注意到就对了,因为它不在咱天涯岛,在南边挺远的地方,是个滩涂岛,摇橹过去得两个钟头,不过开机动船的话会比较快。”

他给王忆介绍说,盐滩是个很荒凉的岛屿,当然名为岛屿,它实际上整体是一片大滩涂地。

那地方曾经是一座盐场,民国时候翁洲有盐商在那里晒盐,后来到了抗战岁月被破坏掉了。

新中国建立后曾经想要恢复它的地位,但发现海情有所改变,盐滩已经不能做盐场了。

但盐滩四周有土塘围堤,每天退潮的时候海水进不来,地势很平坦,成了一个优良的晒鱼货场地。

岛上的老噼们都知道那地方,刘红梅说:“从60年一直到75年,咱们外岛的墨鱼汛收获都不错,加工厂收获的墨鱼多,要晒的墨鱼鲞也多,会选品质最好的去盐滩晒。”

“那时候盐滩晒场里摆满密密麻麻都是贴满墨鱼鲞的竹笠子,竹笠子一头斜搁在毛竹上,一头放在地上,阳光哗啦啦的照耀,很壮观。”

“现在不行了,这好几年已经没有加工厂去晒鱼鲞了,盐滩算是荒废了。”

前来帮忙的青婶子问道:“盐滩荒废了呀?以前不是到了晒鱼鲞的季节,都为争场地打起来吗?”

刘红梅说:“现在到了晒黄鱼鲞、鳗鱼鲞、尤鱼鲞、鲳鱼鲞、梅鱼鲞的时节还是要争,但现在不用争,现在没有墨鱼汛了,晒墨鱼鲞的人家就少了。”

王忆问道:“那地方有什么出奇之处?为什么都要去争着在盐滩晒鱼鲞?”

“盐滩晒出来的鱼鲞又好看又好吃,最香了。”青婶子解释说,“那里到了白天退潮了,正午太阳热烘烘的时候,能烤得滩涂上泛起一片白白的盐花。”

“王老师你恐怕不知道,晒乌贼鲞如同农民种田,面朝黄土背朝天,乌贼正面朝着竹笠背面对着太阳。”

“为什么?乌贼背面肉厚实,只有这样才能在后背肉晒干的时候,把正面也给荫干了。”

“但实际上这样晒的不好,放在盐滩上,白花花的盐地能反射太阳光,这样两面一起晒,而且一面阳光烈、温度高,一边阳光柔、温度低,又有竹笠子隔着,那么可以晒出最好的鱼鲞。”

“这样晒出来的墨鱼那是个透骨新鲜,所以就叫透骨鲜,以往古代都是要进献给朝廷的,前些年透骨新鲜墨鱼鲞也是要进京的。”王向红叼着烟袋杆说。

刘红梅说道:“支书,既然王老师要把墨鱼鲞送人,那咱不能图省事,咱还是得晒出透骨新鲜货来更好。”

王向红点点头:“行,让大胆今天别出海了,他来开船接送鱼鲞去盐滩。”

一旦去盐滩晒鱼鲞,那就不是小活了。

来回路程、上下船搬运,这些活可不轻呢。

本来晒鱼鲞就是忙碌的工作,王忆这一说自己要鱼鲞,队里就要增加劳动力去盐滩晒,他心里过意不去想劝说他们不用这么麻烦。

但王向红把他赶去学校了:“你处理你的人情关系就行了,东西我们来管,快走吧快走吧,快要上课了!”

王忆心里感动。

于是他决定继续给生产队的家家户户带货,这次带上石英钟,家家户户在拥有了收音机后,墙壁上再挂一台石英钟!

育红班的小孩们拎着竹竿已经做好了去上工的准备,然后秋渭水说:“你们不用上工了,今天咱们继续做游戏。”

小豆丁们高兴的扔掉竹竿跑去学校。

他们不愿意上工。

他们还没有赚工分的概念,一门心思只想玩。

下午两三点,有社员来通知王忆:“王老师,张邮递员来了,他说有学校的东西,还有小秋老师的信。”

王忆快步去码头,心里琢磨自己最近没有往学校邮寄东西,这是谁又给自己邮递货物了?

邮寄过来的是几个箱子,王忆一看地址,原来是沪都外贸交易市场那边又给送支援了。

张有信一边帮他搬箱子一边说:“王大哥,现在城里又开始流行集邮了,你那些邮票都存着吗?最近好几个人去我们单位找关系要猴票了。”

王忆说道:“有些邮票我已经邮寄给我同学了,不过你给我的猴票还在,你想要回去吗?”

张有信摆手道:“嗨,王大哥你看看你说的,我能干这种翻小肠的事吗?那多不要脸呀!”

“我就是跟你说说这回事,现在确实有人在买邮票,猴票现在价格涨起来了,一套四联装要四块呢,涨的很厉害。”

王忆说道:“那我手里的可以出售啊?要是再有人问你买猴票你把我介绍过去,让他们来找我买。”

张有信说:“行啊,那没问题!”

其实他给出的那些猴票,早已经让王忆带去22年卖钱了,那是他的第一桶金。

但后来王忆托王向红去给自己弄了一大版的猴票,这些猴票无法带到22年去,所以一直在他手里吃灰。

这样要是能有人接盘是好事,王忆不打算把它们保留到21世纪再出售。

这种小打小闹的投资没意思,他要在21世纪赚钱,那方法可太多了,回22年随便查查就能找到赚钱法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