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我在1982有个家 > 第287章 王老师出马

我在1982有个家 第287章 王老师出马

作者:全金属弹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9 11:17:06 来源:88小说

寿星爷的离开,让王忆想到了于谦爷爷的故事。

话说大灾之年有难民倒在家门口饿的走不动道了,于谦他爷爷说‘我这人看不得有人这么凄惨,来两个家奴把人给我叉出去,叉远点别让我看见了’。

实际上他想错了。

寿星爷是无产阶级劳动人民,他出身贫苦、一生贫苦,却见不得同志们跟自己过一样的苦日子。

于是他急匆匆的赶回家里拿了钱,又拄着拐棍急匆匆的赶到门市部,对王忆说:“王老师啊,你别收小井的钱,小井买啥我来掏钱,我给他请个客。”

正在摩挲花布的回学爹连忙拒绝:“老寿星,本来是我该孝敬你的,现在怎么能反而收你的东西?”

寿星爷严肃的说:“我日子过的好,现在顿顿有肉、天天喝酒,你孝敬我什么?等我死了你来给我烧两刀纸钱吧,你家里现在遇上难了,我怎么着也得拉扯你一把。”

王忆给回学爹扯了两块花布,说:“也给孩子做一身衣裳吧。”

上次他去金兰岛的时候,看见回学家里的两个闺女穿的破破烂烂的。

这年头小孩都穿的不太好。

回学爹连连道谢,他双手握着寿星爷的手,又忍不住的泪眼汪汪:“老寿星,你们队里真好呀,有人情,老少爷们、父子乡亲,你们是自己一家人,真好呀!”

寿星爷叹气道:“唉,小井,其实一切都是让穷给闹的。”

王忆听到这话挺诧异。

老爷子真的太牛了,这年纪了还能有如此清晰的思维。

他这句话是说到点子上了。

就是让穷给闹的!

寿星爷出钱,王忆又给回学爹扯了几米花布,四款花布各扯了一米半,能够他家里头宽宽绰绰的给大人孩子置办上一身花衣裳。

回学爹将花布精心叠起来,又嗫嚅说:“王老师,你有文化,会说话,我能不能请你帮个忙。”

“什么忙?”

“你能不能去我家里坐坐,劝劝孩子的娘,自从回学没了,孩子他娘一直躺在个床上,唉,我看着她都要垮了,我们老两口劝也没用,唉,王老师,你是大学生,你的话有力量,你去劝劝吧。”

王忆说:“叔,我愿意去帮忙,可我的话也未必有力量……”

“能行的、能行的。”回学爹急忙说,“你现在说话是有力量的,我们队里人现在也很信服你,都知道你有办法、你是有知识的大学生。”

王忆暗道自己当初随口用的一个大学生身份是真起大作用了。

经过国家宣传,现在老百姓对大学生信服的都有些迷信。

寿星爷对于自家后生里出了一个大学生便颇感骄傲。

他说道:“祥文他娃,你去看看吧,你有文化又是个教员,放在以前你就是咱这里的先生了,你说话能好使的。”

王忆只好先放下做滴灌竹筒的工作,跟着回学爹乘船回到金兰岛。

金兰岛的码头上空空荡荡的,家家户户都在忙活自己的活。

回学爹特意提醒他一句:“王老师你小心脚下,我们队里这码头有几根撑子活动了。”

上次过来的时候王忆就发现了,这码头有点晃悠。

他说道:“撑子活动了加固一下就行了,又不用换新撑子,你们队里怎么不收拾一下?”

回学爹露出一言难尽的表情:“谁来加固?现在没有队集体了,个人顾个人啊,就是老话说的那样,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家瓦上霜。”

说起这话题,不胜唏嘘。

王忆也发现了,可能现在突然从大集体生活变为责任承包制,社员们刚刚过上了自己的日子,劳动积极性大为增加的同时也更注重自己的利益。

现在社会上开始流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说法,有文化没文化的都喜欢强调这句话。

这两年宗族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以前堪比村长村主任的族长们威信锐降。

反而是22年好些农村地区更讲究宗族观念,比如他在网上看到过很多地方集体修族谱或者集体修桥铺路的事。

按照他的理解,应该是人的观念暂时被大包干的模式给冲击了,以后随着时间推移,人心和人的观念重新回落,会再次把乡情给捡起来。

简单来说,改革开放之前外岛的社员过于注重大集体的利益,现在则特别的注重自家利益。

就像回学这件事,不怪回学爹伤心沮丧,渔民的生活跟农民不一样,农民靠种地养家湖口,家里没了男人日子会难过,可女人能顶上去,好歹还能继续种田养家。

渔家人全靠摇橹出海打渔来养家,这就是男人的活计,女人是做不来的。

所以外岛自古以来特别讲究家族互帮互助,谁家男人在海上出事了,宗族各家各户会有力出力有粮给粮然后把出事人家的孩子拉扯大、把出事人家的老人给送走。

这是一条潜规则,毕竟谁也不敢说哪天在海上出事的会是自己。

但这两年家家户户或许刚过上自己的日子,并且确实各家都比较穷苦,再有人家里出事,近亲们不太会去帮忙了。

回学家里现在就是这样,他死在海上后生产队的乡亲都避着他们家里老人走。

王忆跟着回学爹去他们家,到了巷子口一看,家门外一男一女俩小孩在玩沙子,而就在他们刚才来的路上还有一群小孩在玩抓特务的游戏呢。

两个孩子是回学的二女儿和小儿子。

他们看见回学爹回来便兴高采烈的迎上来。

回学爹抱起孙子说:“二丫、小牙,快叫王老师。”

两个孩子还小,看见王忆这个陌生人只会往爷爷怀里身后的躲藏。

但王忆掏出一把奶糖递上去后他们俩态度就变了,先抢了奶糖然后欢快的叫:“王老师、王老师。”

王忆笑道:“你们两个怎么自己在这里玩呢?外面有好些小伙伴呢,你们去找他们一起玩吧。”

四五岁的小闺女说:“他们不跟我俩玩了。”

回学爹听到这话顿时悲愤,指着外面对王忆说:“王老师,你看见了、听见了,你是亲眼看见、亲耳听见的,对不对?我家回学刚没了,家家户户都躲着我们了!”

王忆心里五味杂陈。

妈的这也太夸张了。

淳朴的乡情呢?

现在的社会怎么会变成这样?

他小时候的经历就挺惨的了,从小没了母亲少年失去父亲,可是老师对他格外关爱,同学的父母也没有因为他是孤儿就不让自家孩子跟他玩,顶多一些霸道学生会去欺负他。

但现在他都原谅那些学生了。

毕竟混的没有自己好……

琢磨了一下这件事,他又暗地里摇摇头。

不行,不能轻易原谅他们,好歹去刺激刺激他们。

自己混的好,这些欺负过自己的人混的不好,如果自己不能去刺激一下他们,那自己不是白白混的好了?

再想一想,他又摇摇头。

自己觉悟怎么这么落后了?什么叫刺激刺激他们?这叫激励激励他们!是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这么想着王忆露出笑容,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而回学爹看着他又是皱眉摇头又是微笑点头,还以为他找到解决自家困境的法子了,赶紧点头哈腰请他进门。

王忆也赶紧进门。

他真挺想帮帮回学家里的。

这次回学家发生的事也真的对他冲击挺大的。

按照他对农村的理解,应该是乡情远比城里更浓、左邻右舍的感情甚至要比亲戚感情还要好。

远亲不如近邻嘛。

但百姓生产队现在展现出来的一面让他有些困惑。

他只能用大包干和改革开放带来的财富观暂时冲击了底层老百姓的观念来解释,毕竟22年的外岛乡情还是挺浓的,波叔就对他一个普通的外岛子弟很照顾。

琢磨着这些事他们进屋。

回学家里条件不太好,屋子里家具都挺老旧,桌子腿和椅子背上都有修订的痕迹。

回学爹领他进卧室,为难的说:“自从孩子他爹走了,孩子他娘就一直吃喝的不好。”

听到这话,家里的大闺女懂事的去厨房端出个饭碗跑到床头对侧躺在床上的母亲说:“妈、妈,你快吃点饭吧,你昨晚上啥没吃,今早上啥没吃,你吃点吧。”

回学爹劝说她道:“英啊,你吃两口吧,你得为孩子着想,你看你不吃孩子也没心思吃,这不行啊,你不能饿坏你自己也不能饿坏孩子,你把孩子都饿坏了,咱家里日子不是更过不下去?”

床上的妇女蓬头垢面,她闭着眼睛摇摇头,死气沉沉。

回学爹说道:“你起来、你看看,天涯岛的王老师听说咱家情况后过来看你,王老师你是知道的,他本来忙活的很,特意过来看看你,你不能再不睁眼啊。”

听到这话回学媳妇终于睁开眼睛。

她看见王忆后扶着床头坐了起来,终于开口说话:“王老师来了?你说家里头这样、王老师你咋突然来了?让你看笑话了,家里头这个样子,让你看笑话了。”

王忆把提包放下说:“你家里的事我清楚,这不是什么笑话,谁家碰上这样的难事也遭不住。”

回学媳妇难过的哭了起来:“是呀,谁家碰上这事能遭得住?王老师你说我、我孩子还有我公婆咋这么命苦?咋就是我家碰上这事了?”

“还有回学,你说他更命苦,你不知道我家回学过的都是啥日子,真的,外人都不知道!”

“你说为啥大热天的他还能感冒着?他身子不行啊,没有营养,他平日里就吃一顿中午饭,就是因为在海上摇橹撒网的要干活所以吃一顿中午饭,早上晚上他不吃饭!”

“我让他吃,他舍不得,晚上到了吃饭时候就抽两袋烟,说抽烟能充饥、能顶饿。”

“其实他舍不得吃饭,只想把粮食省给老的小的,只想给家里挣钱攒钱赶紧把债都给打上。咱庄户人家,身上有债日子过的不踏实……”

潸然泪下!

回学爹听的更难受,蹲在门口一个劲抹脸。

王忆掏出手绢递给回学媳妇,说:“我们队里的汉子也这样,我知道,男人当家不容易,这种心情我理解。”

这话不是空口白话。

家里外头有债务,里头有父母孩子,回学每天睁开眼就是外面有好几张嘴要债、家里好几张嘴要吃饭,他一个男人压力得多大?

外岛好些男人都是过的这样苦日子。

一直到现在天涯岛都有些男人不吃晚饭,就跟回学一样,他们到了饭点抽点散烟叶子说能充饥。

实际上这哪能充饥?他们是从牙缝里省点粮食。

纯粹是自欺欺人,这样摇橹那能有力气?撒网收网哪能有力气?

可是这年头好些家庭过日子真的全靠从牙缝里往外省,到了海上没力气他们会随便弄点海货填肚子,比如小螃蟹小虾都能吃,他们靠这个来出力气。

回学媳妇听他有共情,哭的更厉害:“王老师,我守着你我说实话,我真后悔那天让回学去扎海,我就该铁了心劝他歇一天。”

“可回学这个人啊真的是个老实人,他跟我说家里还有债还有孩子吃饭,他还想供孩子念书,他说孩子得念书才有出息,他就拿你来举例,说你念了大学有本事,去城里能认识干部、回生产队能领着社员发财。”

“他想从家里也供出一个大学生来,所以他得拼命的干活,唉唉,你说啊,老天爷,谁能想到他把自己的命给拼没了呢?”

此时妇女哭的更厉害却泪水要少了。

真是把眼泪哭干了。

王忆对他们家大闺女说:“给你妈去倒一碗水。”

大闺女懂事,说:“嗯,王老师我也给你倒碗水。”

她去倒了水端过来。

王忆叹气道:“嫂子你别哭了……”

“我不想哭,我其实不想活了。”回学媳妇绝望的说,“你看看我家里,老人孩子的全是嘴,我怎么能过下去?”

听到这话大闺女吓得也哭了,对王忆说:“王老师你劝劝我娘,别让她寻短见,我没爹了,要是再没了娘,我们姐弟咋办呢?”

王忆对回学媳妇呵斥道:“行了,你别哭了,你说你一个大人,还没有个孩子懂事!”

“回学没了,家就完蛋了?日子就过不下去了?一样能过下去!”

他说道:“我叔我婶年纪没多大,还能干的动,你也干的动,你们三个大人有手有脚的还能养活不了自己?”

“三个孩子送去我们学校念书吧,虽然咱不是一家子的人,可乡里乡亲的该帮都要帮一把。孩子送去我们学校,咱两个岛隔着近,只要天气不是很差那就摇橹送去上下学。”

听到这话,回学爹下意识的站了起来。

回学媳妇也赶紧瞪眼看向他。

一下子看到希望了。

天涯小学的事情他们最了解,孩子去上学管早饭管午饭,王老师还会去社会上找单位领导找城里的同学帮忙给支援一身衣裳。

三个孩子要是能去天涯小学念书,那起码孩子的日子就好过了。

回学爹又是欢喜又是惴惴不安,搓着手说:“王老师,这能行吗?我们队里孩子也能去你们那里上学?”

王忆说道:“三个孩子都叫我老师了,那我就领着他们一起去念书吧,今年暑假结束开学的时候你们给我送过去吧。”

回学媳妇的精神总算振奋了一些,她擦着脸想道谢,可又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王忆给她说道:“家里出了变故,人难受,这不假。但人要往前看,往前看没什么过不去的坎。”

他打开提包把带的礼物摆出来,说:“你看,这是我们队里寿星爷送你家的花布,他老人家年纪大了不适合出海了,但心里挂念着你们家里,这次特意让我给你们捎来花布。”

“这里还有两包麦乳精和奶粉,这一袋子是我们队里自己做的炒面,我也给你们家里捎了几盒午餐肉罐头,这都是我代表我们生产队给你们家里送的礼。”

“什么太高深的道理、什么太讲究的学问我不给你说了,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人要往前看,只要人没倒下就要往前看,只要人还在努力,那日子总能越过越好!”

回学媳妇点点头,说:“王老师,谢谢你跑这一趟也谢谢你又送东西又接孩子念书,我都明白了,确实是我一时湖涂,我这就振作起来,我这就好好过日子。”

回学爹高兴的说:“这才对、这才对嘛!”

王忆又宽慰了一家人几句,看着回学媳妇吃了饭,他摆摆手离开。

本来他这次想顺便去看看陈进波。

结果问了问得知他和陈进涛都出海干活去了,这样他只好自行回家。

回到岛上,老汉老太太们还在刻苦努力的钻竹子。

竹子不好打通,主要是竹竿太长,两边的竹节还挺好打眼,往里就不行了。

然后有人去四组的小离岛把王真刚给叫来了。

之所以把这老爷子叫过来是因为他家里有枪,有人说:“大刚你过来怎么没带枪?你来一枪把竹竿给打穿,这样活不就简单了?”

王真刚面无表情的说:“枪不管用,打进去竹子就炸膛了,要穿透竹节得用这个。”

他缩在袖子里的手往外一探,一支螺旋锥出现了。

这东西是精钢材质,有点像是螺丝刀,不过螺丝刀只有刀头是螺旋状,往下是直杆,而他手里的螺旋锥是从头往下都带着螺旋带。

螺旋锥大概成人拇指粗细,锥头很尖锐,散发着阴冷冷的气息。

王真刚找了根细竹竿,他用铁丝固定了螺旋刀,塞进粗竹竿里赚了起来,轻松转透了一支竹节。

另外他还带了一把军刀递给王忆:“你们还要在竹子上开洞?用这个,一下子就行了。”

这把军刀不长,刀身跟王忆伸开的手掌差不多长短,刀柄上缠着一层尼龙绳同时装有坚固的护拳。

有意思的是,这军刀护拳不是寻常样式,它外面带拳刺。

军刀看刀柄已经有年头了,但刀刃还挺锋利的,可惜刀尖绷断了。

王忆拿到后有些爱不释手,他握着刀柄然后挥手用护拳上的拳刺往旁边砸,说:“这把刀挺狠啊。”

王真刚摇摇头,说:“不是这么用的。”

他要回刀去反手握刀,这样刀柄上的护拳就成了类似指虎的东西。

王真刚甩动大臂以大臂带动小臂,军刀的护拳虎虎生风,而随着他手腕灵活转动,倒提的刀刃又开始神出鬼没。

立马有老汉鼓掌说:“大刚哥你行,回来多少年了,看起来你还没把本事给放下。”

王真刚没回应。

酷老头。

他把军刀又交给王忆。

王忆说道:“这刀没有刀尖了,不好去给竹子挖洞吧?”

王真刚再次拿回军刀拧了一下刀柄,原本空空的刀柄末端顿时弹出一个实心的圆锥钉。

他拿过一根竹子,然后手臂使劲一砸将圆锥钉砸在竹子上,直接砸出一个小小的洞来。

王忆一看乐了:“哈,真是好东西,开口大小正好啊。”

这样有王真刚负责给竹节开洞,王忆和其他人则带着竹子去农田、菜园里研究起来。

竹子做的滴管系统挺简单的,不管庄稼还是蔬菜都是统一方向栽种,在两头地垄上插个‘Y’型木枝把竹子放上面就行。

水渠里放上一条手腕粗细的竹竿,伸入农田的细竹竿有一头便插在它上面,给它们做好固定然后往细竹竿上做标记,贴着庄稼苗菜苗的位置是标记,后面要统一开个小孔。

老头们忙活一阵没耐心了,说:“王老师,这费劲巴拉的有啥用?这样还不如让我们天天拿着水瓢来一瓢一瓢的浇水呢。”

王忆笑道:“这大热天一瓢一瓢的浇水不热吗?咱们这个只是费劲一时,你们那可是费劲一直。”

“而且,这滴灌技术省水,比你们用水瓢浇水还要省水,你们等等就知道了。”

其实他也挺不耐烦的了。

这在视频网站上看人家手工dIY挺有趣,真轮到自己可真费劲。

这让他暗暗佩服一无用处手工耿,人家能赚钱真是理所当然的,现在他可体会到手工耿的辛苦了。

不过竹竿滴灌系统只是繁琐但并不困难,这东西不是他的发明,是他曾经看到过的一种古法灌既技术。

他记得这东西出现在缺水的西北地区。

为了克服久晴无雨、山区高山旱地无法落种的干渴困难,西北山区的老农们去购买毛竹竿,用毛竹杆来引水进行滴灌。

黄瓜地和番茄地最需要水,这两样作物没水就不长,水足则会长得很快。

第一套滴灌毛竹就是放入了一片番茄地。

王忆采取地垄头处高而地垄尾处低的放置方式,将充当水渠的粗毛竹给略微抬了抬。

这样往粗毛竹头上的大开口里倒上水,水流入粗毛竹竿内又会顺着旁边开口流入衔接在上面的细竹竿里。

地垄头处位置高,这样水流流入细竹竿后便顺畅的流了下去。

很快,细竹竿上的小孔开始往外滴水了。

水滴一大滴一大滴的落下,接连不断的正好落在菜苗位置。

看到这一幕,围观的老头老太们高兴的笑了起来。

有人奇怪的问:“王老师啊,这杆子明明开了小洞,为什么不是往外流水而是滴水?”

王忆解释道:“老叔我没别的意思,我不是瞧不起你们,但这个道理你们很难理解,它跟压力和张力有关,很难解释给你们听懂。”

“简单来说吧,管道内的水压、管道外的气压还有水流出过程中存在张力,是这些力量互相作用最后呈现这样的结果。”

老头和老太们一听,顿时肃然起敬:“这个滴灌技术虽然看起来是个破逼烂吊的东西,原来也是高科技啊。”

yawenba.

王忆无力吐槽。

这东西不是高科技,实际利用起来也简单,但是涉及到的学问确实很复杂。

一套滴灌系统投入使用,大家伙先不去忙活了,直接蹲在菜地里顶着烈日观看滴水。

水滴一滴滴的落下,正好被土地吸收,这样浪费的很少。

王祥高倒了两瓢水进粗毛竹干里,然后这就能滴上几分钟。

王忆说道:“以后大家不用再挨个给浇水了,拎着水桶给各个滴管系统的粗毛竹里加水就行了,让它一个白天都在滴水。”

“这样好,这样好。”大家伙纷纷点头。

带队出海撩海蜇的王向红中途回来送海蜇,听说滴管系统投入使用后他赶紧放下手头工作跑来看热闹。

他看着水滴落下后欣慰的说:“哎呀,这个付出是值得的,王老师说的对,这样能省下好些的水呢。”

“王老师你真厉害,大学生文化水平太高了,什么都懂啊。”王东喜赞叹道。

跟着来观摩的王新国在心里头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考上电大!

王忆进一步的介绍道:“也就是咱们没那么多空闲时间,否则咱们的庄稼蔬菜都不用咱岛上的澹水。”

一行人听到这话全愣住了:“王老师你还有办法让庄稼和蔬菜不吸水就能活?”

“这肯定是假的,这不可能,庄稼苗子不吃水怎么活?”

“不一定,王老师说不准有办法,他本事大。”

王忆摆手说:“不是,我肯定没办法让庄稼蔬菜不吃水,万物生长靠太阳也靠水,水是生命之源。”

“但我有办法不花钱生产出澹水来!”

“怎么生产?用太阳能灶就能将海水烧开蒸发出水汽,然后将水汽收集起来冷却后就变成澹水资源了。”

“现在咱们生产队里有二十台太阳能灶了,天气晴朗的时候,每天合计起来是能生产不少澹水的。”

他把原理和操作方式介绍出来,王东喜第一个明白过来:“噢,收集海水蒸汽做澹水,这个我知道,这就是蒸馏水对吧?确实是澹水,而且没有细菌病毒!”

老人们听了他的话后也纷纷明白过来,海水加热产生的蒸汽是澹水,这事他们同样明白。

王向红兴高采烈的一拍手说:“对呀,怎么把这事给忘记了?咱们可以用太阳能灶烧海水做澹水啊,这样不就能缓解旱情了?”

王忆第一次带了十台太阳能灶,后来他又带了一次,现在队里已经有二十台太阳能灶了,供应全队人家做饭烧水绰绰有余。

但用来制取澹水就不合适了。

他摆摆手说:“能做到然而没必要,支书,咱们岛上的澹水现在能供应咱们生活所需这就够了,先别用太阳能灶来烧海水了,因为海水里面卤太多了,会毁了咱们的锅子。”

“只有天气旱的让人都吃不上水,才能用这个法子来收集澹水,否则没必要,毕竟那锅子挺贵呢。”

老人们听后连连点头。

为了烧蒸馏水而损毁那些黑锅子真是不值当,一口锅子多少钱?还得花费工业券呢!

王忆挥挥手领着继续制作滴灌系统。

有了成功的榜样,这下子老人们干的有劲了,拖着一根根大毛竹开始加大火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