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我在1982有个家 > 第276章 社员的大学梦(再求月票)

我在1982有个家 第276章 社员的大学梦(再求月票)

作者:全金属弹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9 11:17:06 来源:88小说

钟世平的电话打过来,语气里满是埋怨。

‘老弟你是不是发迹了就忘记咱们这些相识于微末的穷兄弟,咱们可是说过苟富贵勿相忘啊……’

‘老哥很想你什么时候一起坐坐,我和袁老师都在等着你,咱可是有些日子没一起坐坐了……’

‘你说你的饭店开业了不跟大哥说一声?是觉得咱们行程竞争关系不能做兄弟了……’

王忆被他说的无言以对。

满腔幽怨之后,钟世平把话题放到了主题上:

“王老弟你最近怎么不给我送好货了?哥这边缺货呀,还有没有野生大黄鱼的鱼鲞了?给我弄点,咱们之间应该形不成竞争关系,咱们两家饭店应该是兄弟单位,要合作、要双赢。”

“对了听说你那里搞了两坛子世纪老酒?嘿嘿,怎么样,给老哥这里转一坛?”

“……”

听着他的滔滔不绝,王忆心里是暗暗感叹。

还是那句老话,嘴上都是义气、心里全是生意!

等到钟世平这边倾泻结束,王忆很有耐心、慢条斯理的挨个话题进行回应:

“我也很想念你,钟老哥,谁不愿意跟朋友天天醉生梦死?我还不是没办法?要养家湖口啊。”

“最近有点事把我拖住了,所以没给你送渔获。你放心,咱是感情胜过生意,我回头就让手下人给你送点野生大黄鱼鱼鲞,等到八月一号大黄鱼禁渔期结束,我立马联系朋友给你送野生大黄鱼。”

“你说的世纪老酒是下沙大麦烧啊?哈哈,那酒没有一世纪,顶多是九十年吧。其实那酒不是我的,是我在京城的一个大哥借给我当镇馆之宝的,你想想就知道了,我哪能有这样的好东西?”

“……”

一番真心实意、真情流露的虚与委蛇,王忆挂电话给邱大年安排了几个任务,然后返回82年睡觉。

因为早上有课,他起的比以往更早,五点半就起床了,收拾一下弄点早餐随便解决,找人摇橹送他去上课。

东海之上,朝阳初升。

王忆上船后往东方看,漫过无边无际的湛蓝海水,天边有一抹鱼肚白悄然亮起。

天地初明,黑夜被一扫而空,海上开始亮堂了。

王东美领着老婆孩子去走亲戚,正好摇橹送他一趟。

在朝阳出现后,海上顿时洒落一片胭脂红,穿着绿色衣裤、戴着帽子系着红领巾的王新钊很热情的跟王忆打招呼:“王老师,早上好。”

王忆看着胭脂红洒在少年身上,活力 活力,双倍活力。

他笑道:“早上好啊。”

一家人上了船,王东美摇橹出海。

清晨的海上分外有文艺气息,一抹碧波温柔轻缓、一缕渔风吹的人满面凉气。

气蒸大海生氤氲。

就在海水与朝霞的盈错朦胧之中,有海风吹着水雾飘荡起来。

小船从中穿行,船也轻灵、雾气也轻灵,恍若时光逆转几个世纪,充满古意古风古色与古味的渔舟海行图出现在王忆心头。

这一刻海上澹雾鸟鸟蒸腾,舟行其中让人难免生出一些古色古香的幻想,让人下意识的放松起来。

七月将近,八月繁忙。

早早的天色海上已经不少渔船在忙碌了,海洋的夏天就在渔船的穿梭中走向**。

这些是早起捞贻贝的渔民,内陆有良田千顷,外岛的海上也有良田,不过不是种庄稼是养贻贝。

王东美摇橹从一些渔船旁边经过,船上忙碌的人总会抬起头跟他们打个招呼:

“大美准备走亲戚?老婆孩子都带上了,哈哈。”

“哟,王老师也在?王老师早上好啊,今晚放什么电影?”

“吃不吃贝?今天早上运气还行,弄了点文蛤,这是天下第一鲜啊。”

王东美挨个回应。

等到没有渔船的时候他感慨道:“今年三月份之前咱队里的人在海上碰上外队人别说让人主动打招呼,就是咱主动跟人家打招呼,人家也是爱答不理的,现在才几个月?好家伙,大变样!”

王新钊像模像样的说:“这就叫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王忆看着他小大人的模样哈哈笑。

他们的渔船从一片养殖了贻贝的海域穿行而过,海面上有一条条的绳索和一个个的浮子。

挺大的渔船从中航行,如飞鸟点海,相比动辄一两公里的绳索养殖带这真显得娇小了。

到了码头王忆把轮椅给搬了下来准备出发,王东美让王新国和王新钊去送送他。

王忆笑道:“这有什么要送的?轻车熟路了。”

王东美说道:“主要是让大钊跟你去县一中看看,他以后念书有出息就要去县一中,县一中的高中部才是培育大学苗子的地方。”

王忆说道:“那行,我领他进去逛逛。”

现在他在县一中是个不大不小的名人了,几乎所有民办教师和县一中所属教职工都知道了‘以一己之力复学’并‘一个学期就把所有学生成绩提高到外岛乡村小学第一’的王老师。

门卫也知道,因为昨天王忆离校的时候有领导去跟他打过招呼。

不过王忆知道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的道理,他没有随意领人进入学校,而是先去传达室给看门大爷递了一根烟。

他给王新国使了个眼色,王新国抽出火柴给他点燃。

这样王忆说:“大爷,我领我两个学生进去看看,他们以后想来咱县一中念书。”

门岗大爷抽了口烟说:“行,进去吧,不过看见领导最好还是藏一藏,我们学校暑假不许外来人员进入的。”

王忆答应下来又递给他一根烟,大爷看了看烟卷上的字嘿嘿一笑,夹在了耳朵上。

对于念过大学的王忆来说,县一中是一座老旧的寻常学校,对他唯一的价值就是让他见识到了七八十年代高中什么样。

可是对王新国和王新钊来说这真是圣地了。

王新钊跨进校门后就赞叹道:“这学校真好呀,哥你看,人家这大门多壮观,学校院墙好高大呀,这样一般人可进不了学校了。”

王新国抿着嘴不说话,只是贪婪的打量这所学校的一切。

他也想好好念书、继续深造来着。

但当时家里条件不好,爷爷奶奶总是生病,他爹是家里的老大,于是他只能辍学回来帮家里上工赚工分。

教学楼、办公楼、男女生宿舍、花园、实验楼、篮球场、足球场、操场、锅炉房、大礼堂、大食堂……

他们在学校里挨个转过一圈,到了食堂这会教师们都在打饭,所以他找人去帮自己打了一份,然后分给王新国和王新钊。

王新钊一看早饭是虾仁馄饨顿时眼热了:“县一中真好呀,早上吃馄饨,嗯,味道真好,哥你尝尝他们的汤,真好喝。”

王新国还是不说话,低着头暗然的吃着馄饨,吃的很机械化,看来并没有在意汤的味道。

王新钊明白自家哥哥的心意,顿时感觉手里的饭也有些索然无味了:“哥,你想来念书?”

王新国对他说:“大钊,要好好念书,一定要考上县一中,然后考上大学,领着哥再去看看大学啥样!”

王忆说道:“你想继续念书的话有机会的,这样,等我让支书给你办一下学籍,然后我给你补补课,争取考个电大,去电大上学。”

这是他最近刚从民办教师口中了解到的一个政策,现在社会上已经出现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这个全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中央如此办学的目的是给众多因各种原因没有机会上大学的学生一个触摸大学教育的机会。

从政策上来说,电大针对对象主要是老三届、新三届的学生。

但实际上学校很开放,针对所有愿意上大学的人都开了校门。

王新国还不知道电大什么意思呢,王忆给他解释了一下。

听说自己只要有心学习也有机会念大学,王新国激动的差点把快子给掰断:“王老师,这是真的?”

王忆领着他们进宿舍,对黄辉说:“黄老师,我记得你提过电大政策是吧?这政策怎么回事?你给详细说说。”

黄辉正在上铺扒拉馄饨,听了他的话歪头一看笑道:“王老师回来了?你怎么还有兴趣问电大?你可是正经的大学生呀!”

王忆扔给他一根香烟,说:“我这个大侄子感兴趣。”

黄辉接过香烟夹在耳朵上,笑道:“行,那我仔细说说,这政策还挺复杂呢。咳咳,是这样的……”

他先把电大的性质说了一下,然后说:“自恢复高考后,国家针对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状设置成立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目的是为了快速的培养四化人才,也为了让落榜青年有机会去提高自己的本领。”

“它主要是针对一些已经工作了的青年,电大文凭比不上正式大学文凭,可同样也能改变个人命运,念完电大一样能当干部。”旁边的老师补充说道。

黄辉点点头:“对,因为世界各国都承认中国的电大学历!”

这话过于想当然,但王忆没有去多嘴改正这句话,毕竟这间屋子里的所有人距离出国都非常遥远。

黄辉继续说:“正式的大学生是全日制教育,电大分全脱产教育和半日制教育两种模式,嗯,这个门槛低,但政策是宽进严出。”

“别小看了电大,国家要求电大走出来的人才得是货真价实的,你三年修不满学分是绝对毕不了业的,单科考试哪怕差0.5分不及格也不行!”

王新国郑重的点头。

这要求是对的,大学生当然得货真价实有真本事,就像王老师这样的才行,否则不是给大学丢脸吗?

黄辉问他说:“你想去电大念书?”

王新国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说道:“我、我想念书,光靠卖力气可不成,中央都说了,要为国家四化建设立功劳不能简单的靠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也是缺不得的。”

黄辉说道:“对,念书是很重要的,那你要好好努力啊。”

“现在有这个机会在你眼前,就是翁洲市里有电大工作站,现在已经办起了两所电大,我得到了机密消息说,咱们县里也会办一所电大,希望到时候咱们可以成为同学!”

听到这话,毛海超、李岩京等人顿时也来了兴趣,纷纷放下碗问道:“咱县里也要办电大?”

黄辉说道:“对,是县里叶领导的意思,叶领导说——砍柴不误磨刀功,我们要为国家培养人才,而大把的学生也想提升自我知识文化水平,那么我们就必须得给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机会。”

“他们要把耽误的时间夺回来、要把失去的机会找回来,这种情形下我们县里必须要有一所电大,让脱产的、业余的、半工半读的,任何形式的、只要愿意念书学习的学生都有学校去学习!”

他说这话的时候从床上站起来压低嗓音故意沉声说话,说完之后还使劲挥了一下手。

学领导讲话。

然后屋子里的民办教师们纷纷激动的鼓掌,李岩京还喊:“叶领导万岁!”

王新钊同样很激动,他抓着哥哥的胳膊说道:“哥,叶领导不是小秋老师的……”

王忆赶紧打断他的话:“大国你听到了吧?你只要愿意念书,那你就有念大学的机会!”

王新国重重的点头,激动的双眼冒泪花:“竟然还有这样的好机会,好啊、好啊,王老师,我以后会在下工后跟着你念书,你帮我补补课,我想去电大进修。”

王忆说道:“没问题。”

其他教师羡慕的说:“唉,近水楼台先得月啊,有王老师这样的名师,你去电大还不是手拿把掐?”

“王老师能把全校五个年级从倒数成绩带成七公社统考第一,带你个电大学生肯定简单。”

“王老师也带带我吧,我也想念电大……”

孙征南渴望的看着王忆,目光中的热忱让王忆一个劲的提菊:我又不是祝晚安,你这要把我剥光了的眼神是几个意思?

王新钊奇怪的问:“王老师,什么七公社统考第一?”

王忆赶紧领着兄弟两个出去:“没什么没什么,走,咱去树荫下一边吃馄饨我一边给你们讲讲学习的诀窍。”

“好。”兄弟俩高高兴兴的去树下蹲下了,然后也不吃饭了,先饥渴的看着他等待着他传授学习诀窍。

王忆深吸一口气说:“学习没有诀窍,就是一个多念书、多做题,学习很苦,正所谓学海无涯苦作舟,便是这个道理。”

“另外我要告诉你们,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既然你们想要在学习中取得成绩,念高中念大学,那就必须得受得住学习的清苦!”

王新钊坚定的说道:“少年先锋队队员不怕吃苦,我一定不负王老师你的教导,以后考上你的母校,去首都念书!”

王新国说:“大钊你可得记住你的志向,以后去了首都替哥和爸妈去看看领袖他老人家,给他老人家敬个礼。”

王新钊重重点头。

风吹过少年头顶的树,吹拂的树叶哗啦啦作响,朝阳那金色的光辉透过枝叶洒下来,洒在一片腾腾朝气上。

少年胸前的红领巾随风飘荡,它离着少年的决心最近。

王新国看到了上学的希望,再次吃馄饨就有滋有味起来:“嗯,这是不是就是鸡汤馄饨?汤可真香啊,里面还有紫菜,挺好吃的。”

王忆等两人吃完饭又领着他们转了转,赶在上课之前把他们送走了,然后去找秋渭水要笔记本。

秋渭水在教室窗口望穿秋水。

看见他后赶紧挥手。

王忆蹭蹭蹭的上楼去找她,问道:“有什么事?我看你很急迫的样子。”

秋渭水急迫的说:“王老师,《龙傲天环球大冒险》太好看了!你真有才华,这是我看过最好看的故事,你快点给我往下讲讲吧。”

王忆说道:“我还是给你往下写吧,讲出来就没意思啦。”

秋渭水下意识要拒绝,最后忍了忍说:“好。”

又叮嘱他:“你写的快一点,能不能一上午写一万个字?”

王忆顿时无语。

要是给他一个键盘,那一上午别说一万字,两万字他也能干出来——现在他的状态就是那句话,文思如尿崩,谁与我争锋。

奈何他没有键盘只能手写,这速度就慢下来了。

王忆安慰她:“你不要心急,以后咱们有的是时间呢,只要你愿意看,我就为你写下去,写到你不爱看为止。”

秋渭水含情脉脉的说:“那你要写到我们八十岁吗?”

王忆义不容辞的说道:“好,我给你写到八十岁。”

秋渭水的目光有些湿润。

然后王忆感觉很遗憾。

如果这不是在教室外头而是在听涛居,那他又可以当一阵子硬汉了……

上午课堂上讲什么他一点没听,又开始奋笔疾书。

这下子白梨花无法再夸赞他了。

因为王忆这个上午是头也不抬只是一个劲的写,这叫学习吗?这肯定不是学习。

不过白梨花也无法批评他,毕竟人家是教学奇才,教育小组的领导都叮嘱她了:向王老师学习。

这种情况下她只能叮嘱王忆一句:“上午的课很重要,以后要考试的。”

王忆认真的点头。

然后低头继续奋笔疾书。

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中午头他在教室吃的饭,没有午睡而是继续写小说,等到午睡结束才把笔记本交给秋渭水。

如果中午头就交给秋渭水,那姑娘肯定不会睡午觉了。

交了笔记本,王忆就放飞自我推着轮椅跟县一中撒哟娜拉了。

他得去给白家老先生送轮椅,这个点老夫妻肯定在市场报亭卖报刊,于是他直接赶了过去。

果然。

报刊里老太太正在仔细的整理新一期的报刊,现在正是一天最热的时候,王忆赶过来那是出了一身汗,这个点自然没有来买菜的人,自然也就没有买报刊的人。

老爷子则坐在报刊里的一张小床上,他告诉老太太怎么整理报刊,光靠老太太一个人忙活不过来。

王忆推着轮椅过去打招呼:“老叔老婶,忙着呢?”

老太太看见他后连忙笑起来:“不忙不忙,是王老师来了呀?哈哈,你这是、你这就是给我家掌柜的做的轮椅?”

王忆拍了拍轮椅说:“对,我们生产队老木匠的手艺,比不上城里工厂做出来的那么好看,但胜在坚固耐用。”

轮椅上放了一张凉席坐垫,这样盛夏时节坐在上面也不会感觉特别热,好歹比较透气。

老爷子听说轮椅来了努力探头往外看,但看不到。

老太太便笑话他:“看把你着急的,都说了王老师给你送来轮椅了,还能不让你看见?”

王忆把轮椅停在门板外,上去将老爷子揽起来放到轮椅上,推着他在外面树荫下转了转:“怎么样?坐在上面感觉还行吧?”

老爷子欣慰的笑道:“行,非常行,你们生产队的木匠还真是好手艺,哈哈,王老师,帮我谢谢他啊,我这么个残废老头子没法去你们岛上了,没法去谢谢他,你帮我谢谢他。”

王忆说道:“行,没问题。”

他让老爷子自己转动轮胎,然后将一些点心拿出来放到他们报亭里:“今天恰好有沪都的同学来看我,给我捎带了点吃的,给你们拿来一部分,你们二老当早餐。”

老太太赶忙给他递回去:“别、你可别呀,上次你托人给我们送钱的时候顺带着捎来了油盐酱醋糖茶,我们想拒绝没法拒绝,这次可不行,不能再收你东西了。”

“你说你这孩子、唉,你这好孩子,唉,要是我儿子还在,说不准现在我们老两口也有个跟你一样大的孙子了……”

这话说到了伤心处,老太太忍不住眼圈一红。

王忆安慰她说道:“今天我就是你们孙子,所以给你们送一点茶点,你们别拒绝,收下吧,以后我还会经常来看你们的。”

老头握着他手感激的说:“王老师,你好人啊,顶好顶好的小伙子,咱国家有你这样的年轻人、你这样的年轻人还是教师,你说说,咱国家的未来能不光明吗?”

王忆惭愧的说:“你们别这么说,该过意不去的是我。我拿走了你们的下沙大麦烧老酒和那么多的旧报刊,只不过给你们送了很少的东西,其实我还觉得做的不够呢。”

虽然老人们不知道旧报刊的价值,但48年的高度老酒的价值却是知道的,这酒当时就是两个银元一坛子,哪怕抛却时间的价值依然很值钱。

白老头摆手说:“你别这么说,你这孩子太客气、太谦虚,你可是给了我们一千块呢!”

老太太笑道:“多亏你那一千块了,我们把这个报亭给张罗起来了。”

“阿贵说的对,有这个报亭我们老两口以后养老钱就有了,不仅不会拖累两个闺女,还可以偶尔补贴她们一下呢。”

白老头说:“你别光说话,快去市场买个西瓜,看把孩子热的。”

王忆说道:“你们歇着、歇着,我去买,真的别客气,晚辈嘛,多做点事是应该的。”

这次老太太强硬的把他摁住了,自己挪着小脚去抱了个西瓜出来。

王忆切西瓜,问道:“这边有没有流氓什么的找你们麻烦?我知道这附近有个练什么虎头船拳的……”

“没有。”白老头急忙说。

一看他这态度王忆就知道了。

妈的宋大元这帮人是不干人事!

欠办了。

白老太接过他切好的西瓜,脸上笑容灿烂:“王老师,你可真是个好人呀,好人、好青年、好同志,你有没有对象?”

王忆说道:“有了。”

白老太说道:“我猜也有了,你这样的好青年怎么会没有对象呢?媒婆子们眼珠子都是亮晶晶的,哈哈,肯定早就把你这样的好青年给盯上了。”

王忆说道:“我跟我对象是自由恋爱的,她也是教师,教的是育红班的小朋友,我教的是小学生。”

“那我们两口子给你准备的小礼物就合适了。”白老太说着从桌子抽屉里抱出一摞书,“《铁臂阿童木》,这个电视在城里可火了,哎呀,城里的孩子都爱看。”

“咱们外岛没有电视,那让孩子看看书也一样,这套《铁臂阿童木》连环画在城里也很受欢迎呢。”

王忆吃惊的说:“哟,原来《铁臂阿童木》还有连环画。”

白老太笑道:“有,怎么能没有?多火的小孩动画片?它是去年播出的?一下子就把娃娃们给诱惑住了。”

白老头点点头:“嗯,去年播出的,这是小鬼子的动画片,本来国家没想播,国家播的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后来小鬼子把这部动画片送给咱们中央电视台了,然后去年播放了。”

这时候隔壁有售货员前来蹭西瓜吃,听到这话笑道:“小鬼子这是在赎罪吗?”

白老头哼了一声说:“那可不是,是他们一个叫卡西欧的单位想来咱们国家的电视台上做广告。”

“可咱们国家电视台没给外国商品做过广告,于是他们就来了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把《铁臂阿童木》的动画送给咱们国家,然后让电视台给他们单位产品做了广告。”

售货员感叹道:“这样啊,难怪都把他们叫小鬼子,真是鬼精鬼精的。白大爷你行,你不愧是卖报的,什么都知道啊。”

白老头笑道:“这些还真是我从报纸上看到的新闻。”

他们在聊天,王忆随便的扫了扫报亭然后看到了一本有点意思的小册子。

册子挺薄的,封面是个黑蚂蚁趴在个大蜻蜓背上对地上的小黑蚂蚁挥手,名字是《黑黑在诚实岛》。

王忆没听说过这本册子,但册子的作者却是个大名鼎鼎的奇才:童话大王郑渊洁。

他拿起册子看了看,前年8月出版的童话小故事,定价是8分钱,于是他买了下来。

这样他在报亭里吃着西瓜避了壁暑气,然后去电影站找余军。

今天都是零散事,这次是过来给余军送手表,上次他卖照相机的时候余军委托他给电影站站长买一块一百元左右的手表。

王忆选的是一块梅花牌手表,因为余军说是电影站站长准备送给儿子的成年礼物,所以他选了一块带有运动元素的手表。

他上次去沪都看过了,这手表现在有出售的了,价格是128元和一张工业产品票,应该符合电影站长的需要。

余军今天准备下乡放电影,不过还没走,王忆去的正及时,他得知来意后便直接领着王忆进了电影站站长的办公室。

电影站长叫于得力,他听了余军介绍后很热情的跟王忆握手,还给他亲自泡茶并一口一个王老师。

这样王忆就知道了,于得力应当是从县领导们口中听说过自己的信息。

他拿出手表展示出来。

这是八十年代的手表但保存的好又重新抛光上蜡,从外面看跟全新的几乎是一模一样。

于得力看到手表后很喜欢,说道:“还是梅花牌的?好,这可是李家坡的名牌手表,比咱们的沪都牌还要硬呢,多少钱?是不是比较贵?”

王忆说道:“128元和一张工业品票,于站长您给我120元就行,但能不能把工业品票给换成肉票?”

于得力痛快的说:“能换,我不能给你120元,你帮忙跑腿还能再垫钱吗?这样,我沾你点光,给你130元,另外再给你介绍个生意,如果你还能买到这款手表,那就帮我同学买一块。”

“这手表好呀,你们看看,上面还有足球图桉呢,这表带上还印着踢球的运动员,我同学的儿子特别爱踢足球,他也要给儿子送个礼物,还有比这手表更合适的吗?”

王忆欣然答应。

有利可图。

余军这边也给他介绍了个买卖,照相机的买卖,他说他有朋友眼热他这台相机,也想托关系捎一台,不用非得是外贸版,国内的版本就行。

王忆一听,说:“我手上没有照相机了。”

余军正要失望,王忆又说:“我同学那里有,而且还是外贸版的黑体海鸥,你朋友愿意要的话得在你这个价格上加二十元钱,这其实是电话费和邮资等费用。”

“没问题,这没问题。”余军急忙说,“王老师给我这是优惠价,是咱们的感情价,你跟他又没有感情肯定不能便宜卖给他——”

“我的意思是加二十元够吗?要不然加三十元吧,我大军讲义气,托朋友办事从来不让朋友吃亏!”

王忆目瞪口呆:你可真讲义气,你朋友有你这个朋友真是他的好运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