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我在1982有个家 > 第242章 万事俱备,只欠台风(祝大家身体健康)

这次王忆在22年可不止是准备了地图和风景图,他还准备了相框。

秋渭水的私照和两人的合照全被放入相框中,或者挂在床头墙上、或者放在窗台、或者放在了床头柜上。

总之,王忆布置了一下,秋渭水的房间变得温馨起来。

秋渭水看的一个劲捋肩头的长辫子。

这房间装饰的比她在城里的还要好。

王忆不光给她带来了相框,还给王向红、生产队、徐横孙征南等人带来了相框,全可以把照片镶嵌起来。

社队企业第一次分红的时候他给分红场景拍了照片,现在也洗出来了,并且他在22年将照片做了放大化二次清洗,小照片全变成了大照片。

最大的一场全景照被他放入了一个28寸的相框里,他夹着相框进办公室后问王向红:“我之前给咱生产队拍了照片,这次去沪都顺便买了相框镶起来了,放哪里挂着?”

正在眯着眼睛看报的王向红好奇的扭头看向他,然后‘蹭’的一下子推开椅子站了起来:“好家伙,这么大的相框?你拍了多少张——就一张?这照片这么大?”

王忆把照片展示给他。

照片是个全景照,有他、有王东喜、有大胆、刘红梅和社员代表,也有黄小花、凤丫、秀芳、秀红等排队的社员。

全在里面。

清清楚楚!

王东喜正好去仓库拿东西回来,抬头一看一张照片里有自己在趴着打算盘顿时懵了:“我草,这这这,这不是我吗?”

王忆笑道:“是你呀,上你第一次给社员发分红的时候我拍的……”

“对对对,哈哈,我当时在算账,你看还有支,支书你也在这里,快过来看啊。”王东喜跑上去欣喜的招手。

王向红没好气的说:“我当然在这里,我看见了,你吆喝什么?怎么这么大的人了还是不稳重?”

王东喜说道:“我在你面前,永远都是个小辈嘛。”

这话说的王向红感觉挺舒坦的。

他接过照片仔细看起来,王东喜在旁边指指点点:“哈哈,王老师你拍的照片?拍的挺好,但你咋不通知我一声?我当时没注意,唉,被你给拍了个侧脸,当时也没笑……”

“笑啥?你打着算盘你笑啥?”王向红一看他指责自己最爱的忆崽立马发飙,“给你拍个侧脸不是给我拍了个侧脸吗?你看这侧脸拍的多好,文书你别没数了,你侧脸比正脸好看!”

王东喜不高兴:“那我也想拍个正脸……”

“马上就给你们拍。”王忆笑道,“这次去沪都,我带回来一些胶卷,咱生产队家家户户都能拍……”

“家家户户都能拍?”王向红打断了他的话,脸色一沉,“你是不是花那个存单了?”

王忆摇头:“没动,不信我给你去看,那存单我还没有动呢。”

王向红怀疑他耍空城计,直接说:“走,我去看看,你那是修房子的钱,可不能动啊!”

王忆无奈,只好领着他去看存单。

他们出门走出去没多远,有人从山路跑上来喊道:“支,公社来防汛办的同志了,你快去码头。”

王向红脸色一沉:“坏了,要有台风!”

王忆抬头看看天上。

万里无云。

晴空湛蓝。

他们结伴去码头,这时候码头上停靠了一艘大机动船,本来在码头上修船修码头的妇女和老汉正在船上忙着搬东西。

王向红快步走上码头说道:“袁主任是你来了?怎么回事?今年的第一轮台风过来了?”

一个穿着红背心的黑汉子站起身,他抹了把汗水说道:“对,王支书过来了?对,台风来了,快到咱东海了,现在正在小鬼子那边。”

“我们上午得到通知,然后挨个岛屿给你们送通知,同时给你们送防汛物资。”

王忆凑上去看了看。

送来的防汛物资挺好,有麻袋、有尼龙绳、有自带发动机的抽水机还有绷带、止血药、感冒药等杂七杂八的物资,其中赫然有粮食,这点来看国家对渔民还是挺关心的。

王向红递给袁主任一根烟。

袁主任看了看笑道:“呵,好家伙,红塔山?我在公社听说你们生产队现在发展的蒸蒸日上,却还是小看你们了,让你这样的老家伙舍得给烟卷,看来你们生产队是发大财了。”

王向红笑道:“发什么财?我是尊重你,所以把省下来的烟卷给你吃,要是你们那个肥主任来你看我给他什么吃,我给他妈个逼的白眼吃!”

船上有防汛办的人,袁主任打了个哈哈把这个话题给转移了,他谈起了这次的台风汛情:

“这次台风的编号是8217,叫欧文,挺厉害的,它是强热带风暴,上午我们接到中央气象局消息的时候,它的中心气压是990百帕,风速增强到了每秒25米。”

“这么厉害?”王向红面色凝重起来,“看来咱外岛要打一场硬仗了,它最大风力能有几级?”

袁主任掏出个小本来看,说:“我们出来之前是9级,7级风区半径是320公里。不过有小鬼子挡一挡,这个风应该会减弱一些。”

“从早上的时候开始它是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朝咱们国家移动,预计明天开始影响咱们翁洲,后天会正式登陆咱们这边。”

王忆问道:“天气预报的专家有没有估计这次台风会对我们地区造成的破坏和影响?”

袁主任说道:“影响是老一套的,主要就是海上大风和海面风浪,所以千万不能出海了,然后还有外围螺旋雨能带来的局地性降水,这下子能缓解一下咱地区的旱情。”

王忆问道:“今年翁洲地区比较旱?”

他想起了夏至时候王向红的那几句谚语,看来老祖宗们的生产总结还真是正确。

王向红也再次重复一遍:“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今年芒种夏至都没有雨,我就知道会有旱情。”

袁主任说道:“所以你们省着点水,你们岛上澹水资源紧张,不过你们岛上没有农田还行,我跟你们说,多宝岛等几个农田多的生产队为了争夺水都干架了!”

lingdian.

王向红抽了口烟叹了口气:“碰到旱年哪年会没人为了争水干架?我倒是希望我们也有机会跟人家为了争水干架,可我们岛上没有那么些农田啊。”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外人都以为渔民面朝大海有数不尽的渔获可以捞取,开局一条船剩下全靠捞,然后就能过上春暖花开的日子。

殊不知渔民很羡慕农民。

现在还好,科技进步了,国家可以监测海上天气变化,放在以前渔民哪能确切的知道台风海啸之类的天灾什么时候来?又哪能知道来的是什么级别该怎么防护?

建国之前每一次台风都会带走好些人命——海上打渔的船碰上烈度台风肯定得船翻人死,另一个岸上的人家也不安全,船毁家破的事时常发生。

那时候渔家穷,一旦没了船没了房子这真是破产了,渔民只能被逼上绝路。

所以在渔民看来农民的处境比自己好的多,有农田,只要舍得出力那就有粮食可以吃,而且不像他们这样害怕台风海啸。

当然这种事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农民日子就好过了?像今年这样是旱年,不少农民要饿肚子!

防汛用品被送到,袁主任扔掉烟蒂对王向红挥挥手说要去水花岛。

王向红跟他告别,然后对王忆说:“赶紧大喇叭广播一声,让社员们准备防汛。”

王忆说道:“上午出去上工的那么多人呢?他们……”

“他们不用担心。”王向红安慰他,“台风来的没那么快,现在党和国家设立了天气预报站,台风出现后就会发现,于是咱渔民有了防备的时间。”

“刚才你也听见袁主任的话了,台风明后天才会影响到咱这里,今天海上没什么事。”

他们结伴回到大队委,一进办公室里头十好几个人凑在照片前指指点点:

“……哈哈你看我,我当时在抠鼻子,我不知道王老师在拍咱。”

“秀芳沾光了,她正好跟小秋老师站在队伍外面,给她拍了个正好……”

“行了行了,”王向红进来拍拍桌子,“什么时候还在这里看照片?赶紧回去吃饭,吃了饭下午不用上工了,集体准备防汛。”

社员们很冷静:“来台风了?”

“嗯,来台风了。这次台风挺厉害,九级,不知道到了咱这里是几级,所以必须得做好万全准备,不能让个人和集体遭遇损失!”王向红凝重的说道。

后面他打开广播台拍了拍话筒说道:“咳咳,全体社员都有了、全体社员都注意了……”

吃过午饭,天涯岛忙碌起来了。

学生们最是活跃。

他们换上了新校服,整齐的一身绿,绿衣裳绿裤衩绿帽子,凉鞋颜色不一样,男生是土黄色女生是大红色。

绿色上衣前是一条条飘荡的红领巾。

王新钊很正式的把儿童团招呼在一起吆喝道:“同学们,我们现在穿上了军装,就是童子军了,这次台风来袭气势汹汹,我们有没有信心战胜它?”

儿童团一帮孩子嗷嗷的叫:“有!”

“准备好作战了吗?”

“准备好了!”

王忆倚在树上看着哈哈笑。

很好玩,很有时代特色。

他琢磨着要不要给王新钊弄个五条杠,这也是个五条杠少年啊。

王状元、王凯他们换了衣服跑来,然后看到儿童团列队在派发任务感觉很神气,便凑上去商量:

“大钊,你让我们也进儿童团吧,你当团长我当政委。”

“不行。”王新钊坚定的拒绝,“状元你思想觉悟不够高、品质太差,你们这些人还达不到加入我们儿童团的要求。”

天气又热人又生气,王状元几乎要冒烟了!

王新米说道:“大钊我可以,我思想觉悟……”

“你更不行,”王新钊摇摇头,“你还被王老师给劝退过呢,虽然你回学校后比较老实,但是组织上还是需要考验你一段时间,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你还没有接受火的检验,还不值得信任。”

王新米急眼了。

王状元哈哈笑:我只是思想觉悟不够高,你直接被开除出同志的队伍了。

王凯说道:“那我呢?我没犯过错啊,我一直很积极,大钊礼拜天我还分你蚂蚱来着。”

王新钊犹豫的说道:“你倒是行……”

王状元直接搂住王凯肩膀说:“行了,不用跟他废话,他不让咱加入儿童团?行,那咱组建一支童子军!”

“王新钊才是团长,我是军长,大米,你是政委!走,咱们组建童子军去,不能加入儿童团的都可以加入咱们童子军!”

王凯讪笑道:“状元,大钊刚才跟我说可以吸收我进入……”

“我给你一个师长的职位!”王状元当机立断打断他的话。

王凯便对王新钊吐了口唾沫:“谁愿意加入你们儿童团,小孩才是儿童,我们是、是军人!”

王忆这边一边笑一边摇头。

六零后们真有趣。

王新钊对于童子军的挑衅表示极度的不屑。

他说道:“我们儿童团是支书组建的,我这个团长是领导任命的,是组织上委任的,你们童子军是野路子,有啥好得意的?”

然后他很郑重其事的给团员们安排工作,有去降国旗的、有去加固猪圈的、有的去拆卸门窗的,等等等等。

正在看热闹的王忆一听要拆卸门窗顿时懵了,问道:“怎么还要拆门拆窗户?坚壁清野呀!”

旁边走过的王东喜给他解释说:“校舍建的比咱家里房屋高,承受的风的压力大,很容易被刮碎玻璃,而学校门窗刚换了新玻璃,可不能被刮坏了,所以要卸下门窗来,让风从屋子里通过。”

“对,王老师,咱们教室里的桌子都是砖头水泥的,不怕风吹。”王新钊说道。

然后他打眼一看着急了:“王凯,你怎么降国旗?”

王凯领着两个人在降国旗,他说道:“台风都要来了,不降国旗干什么?大风大雨的……”

“不用你们降,这是我们儿童团的任务!”王新钊感觉自己的工作被冒犯了。

王凯说道:“那你跟状元说去吧,状元是我们的军长……”

王新钊急忙问道:“状元呢?”

“在猪圈里忙着呢。”

“草!”

学生们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他们并不觉得台风可怕,反而觉得今天因为台风动员起来让他们多了一个展示新校服的机会。

他们积极的想要表现自己,王新钊本来想领着儿童团好好露露脸,结果王状元下手太快。

但王新钊还是很聪明的,他挥手说道:“团员们跟我走,台风天打水不方便,咱们给寿星爷他们家里打水去!”

猪圈里冒出个人头。

是王状元。

他吆喝道:“童子军的同志们不要着急,我会修屋顶,台风天要加固屋顶,我领着你们给寿星爷他们家里加固屋顶!”

一旁的王忆表示惊叹:

卷起来了,服务卷起来了。

学生们这边还有心情较劲,社员们这边可就真忙碌了。

加固屋顶、加固墙壁、加固鸡舍、疏通排水沟,等等,活很多。

除了家里的活还有生产队的活。

生产队这边猪圈也要加固、猪要关起来,然后还得加固电线杆、卸掉路灯的纸壳灯罩、拧下电灯等等。

活更多。

学校的工作王忆指挥,他去拿了一卷粗胶带领着学生来打米字胶,这样就不用拆卸门窗了。

王向红对此颇有疑虑:“这样贴上胶带就行了?”

王忆说道:“对,你没有见过这样的玻璃防护方法吗?”

王向红摇摇头。

他拿起粗粗的胶带看,说:“我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大塑料胶,咱社员家里的塑料胶跟小手指一样细。”

王忆说道:“这是沪都单位给支援的,支援的挺多,这样吧支书,让四个组的组长都来领点胶带回去,都把门窗玻璃给贴一下,以防万一吧。”

王向红说道:“可它们是沪都的同志支援你们校园建设的,咱社员们私下里分了它们?不好。”

王忆说道:“咱不是私下里分了,这不是特事特办吗?先保护玻璃,要不然暴风雨结束还得买新玻璃,多浪费钱。”

王向红又问道:“那这样贴个米字型,玻璃就被风吹不碎了?”

王忆说道:“对,这是科学保护玻璃的方法,支书你快点去安排吧。”

他直接拖出来一箱子的宽胶带。

22年这些东西便宜,他都是成箱成箱的买。

除了王向红,组长们都不在家,于是妇女担任的副组长来领了胶带,她们学会了打米字胶后便又去忙碌了。

人人都很忙,没人顾得上注意王忆,这样他便抽空回了一趟22年。

回去后他便上网开始搜索1982年的台风。

这一搜还真搜出信息来了。

最多的信息跟翁洲甚至跟中国没有关系,跟曰本有关系。

82年7月份的台风很厉害,如袁主任所说,它现在登陆曰本后风级很高,长崎市等地遭遇了强降雨然后相继引发了泥石流和河流泛滥,造成了城市内涝!

这在世界暴风雨破坏史上都很有名,叫长崎水灾。

然后王忆的心揪了起来。

继续往下看:

长崎水灾共造成死者和失踪者达到了299名。

草,没多少。

他很失望的关了网页改换了关键词。

网上没有翁洲和江南地区关于82年台风的资料,应该没什么大事,否则不至于没有相关新闻。

不过他往下拉着看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来自翁洲论坛的帖子,是几个六零后、七零后在回忆往昔,其中第六楼里有人说:

“82年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七月台风结束后有人造谣说是引发海底地震了,然后会有大海啸出现,当时翁洲上下紧张坏了,特别是佛海、海福几个外岛的县,老百姓纷纷拖家带口去投奔亲戚,就怕海啸把岛屿给吞了。”

围绕着一层楼有几个讨论。

王忆专门看这讨论:

十一楼:这件事我有印象,是82年吗?反正那年台风挺厉害的,听说把小鬼子那边搞的够呛,然后传到江南了,把江南弄的人心惶惶。

十五楼:是的哈哈,那时候人真的没有科学常识很愚昧,那么大的江南省竟然被几个特务用流言给弄乱了。

二十二楼:当时消息是特务放出的流言吗?没有印象了,就记得我妈带我回江右娘家避难,当时我妈哭了一路,说是以后就没有房子了。

二十四楼:就是流言,我那时候在翁洲棉纺织厂保卫科,我们接到上级命令调查过这件事,最后省里派出了专家队伍抓到了制造流言的特务。

二十五楼:我还记得那帮人才不到十个,但他们有组织,利用广播电台、假报纸、印发的小册子来制造流言。

二十六楼:还好他们都是外地人,虽然伪装成一家人了可还是很显眼,被群众给注意到了进而举报了,这才把他们给一锅端。

王忆继续往下翻。

相关讨论就此结束,后面回信息的这个人参与了别的往事回忆中。

这把王忆给整的。

不上不下!

虽然在帖子里,这件事被Id名为‘翁洲老枪杆’的人说的轻描澹写,但王忆知道在82年这件事一定是引发过一场轩然大波。

因为他了解82年的社会氛围。

刘大彪便因为牵扯类似事宜惊动了省里的领导,那件事里天涯岛只算是误打误撞抓了刘大彪,然后国家就奖励了一艘当时很先进很好的渔船。

如果他们再把这件重桉给侦破呢?

而且他现在可是跟庄满仓称兄道弟了,之前他还想着怎么给庄满仓再搞点功劳呢。

回到82年,他坐在树下琢磨起这件事。

这件事肯定要管,但怎么管很有讲究:

一个偏僻封闭的生产队接连涉及破获两件间谍桉,这恐怕会惹人怀疑,万一上头要调查他……

王忆想到这里赶紧摇头。

不行,要插手这事必须得插的有技巧,不能蛮插胡插。

而且他不能直接插手,否则前面抓刘大彪是他主导的这次破获一件特务流言桉件又是他主导的——

很容易让人怀疑这是特务在清除异己啊!

他想了一会,没头绪!

于是他也帮着生产队开始忙活起来。

王向红让他帮忙给社员发粮食,国家考虑到台风天气可能导致渔家多日不能出海,特意给各生产队支援了八百斤粗粮和四百斤细粮。

这算是对他们给国家贡献海货的一个奖励。

天涯岛的社员又老实又感恩,王向红傍晚在大喇叭里喊了喊,家家户户过来领粮食,对国家是感恩戴德。

刘红梅还说:“等到这次台风过去,咱组织一次集体攻澹菜吧,捕捞澹菜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王向红摘下烟袋杆说道:“我看行,咱不占人便宜,更不占国家的便宜!”

大胆拧着衣服上的海水过来问王忆:“王老师,你从哪里给娃娃们买的衣服?怪好看哩。”

周围的人纷纷点头,一些刚下学的大龄少年很艳羡。

我们上学时候怎么没有这些好处!

正在给社员登记的王忆抬头问道:“怎么了,你还准备自己买一件?”

大胆哈哈笑道:“还真有这个想法,那衣服裤子那帽子那腰带我看这挺好,要是有大人穿的你帮我家买两身,我跟我爹弄一身。”

其他社员顿时七嘴八舌的围上来:

“有大人的吗?要是有的话王老师你进一批货吧。”

“就是,我看那一身衣裳真馋人,这一套穿在身上又凉快又好,还是的确良的料子呢。”

“一身多少钱?我看不便宜,衣裳裤子帽子腰带的,不少钱吧?”

王忆说道:“现在沪都轻工业产品还是挺多的,别说短衣短裤,西装也有的是,你们想买的话没问题,等我什么时候再去沪都的时候捎一批货。”

“不过四叔说的对,不便宜,上次的彷叁片红那是人家半支援给生产队的,所以便宜,这样衣裳一身下来要二十多呢。”

大胆听到后顿时傻眼了:“啊?短袖短裤用料比长衣长裤少好些呢,结果价格更贵,还贵一倍?”

“就是啊,城里现在乱要价了。”

“唉,毕竟是工厂的衣裳,人家做的精美,难免卖的贵点。”

王忆一想自己还真是拍脑袋定价了,现在一身衣服虽然贵但是要看样式,学生们那种服装其实算是截掉了袖子裤腿的叁片红,二十多块钱确实有点贵了。

于是他冷静的说:“不只是短袖短裤,它还带着一条腰带呢,要是不带腰带只要帽子、衣裳裤子那一身差不多十五六吧?我没单独问价,不过我估摸着差不多这价钱。”

十五六也不便宜。

弱劳力半个月的工钱。

可是生产队家家户户苦日子过久了,内心极度的渴望过上好日子。

除了叁片红之外多数人家是没买过成品衣服的,农村人不结婚不会买成品衣服,都是扯了布回来自己缝制。

所以现在两次分红让社员们手里有钱了,他们便想提升一下生活质量了。

大胆扣了扣指甲盖里的黑泥说道:“王老师要是那一身十五六的话,那你帮我捎一身吧,除了叁片红,我这辈子还没正式买过衣裳呢!”

王忆说道:“行,那等我问问。要不然我去买点布匹回来咱们自己缝衣服怎么样?”

大胆摇头说道:“咱自己缝的没人家工厂的好,人家那个多板正!”

学生们正戴着绿军帽、穿着绿衣裳精神抖擞的在转悠,他们实在是亢奋。

大人们看向他们的目光也是带着羡慕之情的。

82年外岛实在少有能获得成套衣服的人家,无论是大人孩子都很难穿上,而学生们如今是从头到脚一整套:

新帽子,新衣裳,新腰带,新裤子,新凉鞋。

这在城里都是罕见的。

王向红说道:“这事后面再说吧,先赶紧领国家支援咱的赈灾粮,按照以前的老传统,根据家庭的困难程度来分粮食,来,王老师登记吧。”

“登什么?”外面有老娘们哄笑起来。

溷在人群里聊天的秋渭水听到后偷偷的笑。

王向红翻了个白眼。

他对王忆说:“你让小秋老师隔着这帮子老娘们远点,学好不容易,学坏可简单。”

王忆笑道:“好。”

王向红喊道:“家家户户来一个人领粮食就行了,一家分不了几斤粮,用不着一家好几口都在这里守着,其他人赶紧去加固电线杆、加固码头。”

经过一整天的忙活,现在生产队与以前已经有所变样。

码头插入海水中的木桩都用木棍交叉衔接起来,木板则用绳子两两捆绑,大船彼此依靠、紧密相连,小船则直接拉上桉来翻卷在地。

电线杆用木头叁面撑起,太阳能灶拆开被就近带入屋子里进行保存。

但这还不行。

王向红叼着烟袋杆给一群汉子开会:“明天开始收拾屋顶,文书,库里的渔网都准备好了吗?”

正在登记的王东喜抬起头说:“准备好了,每一面渔网上都有标记,到时候按照标记家家户户去领上就行。”

王向红又指示道:“明天强劳力、轻劳力上屋顶铺渔网,那个弱劳力去石坳台挑肥料施到田地里。”

“台风后面就是雨,这是施肥的好时机。”

“不过洋柿子、茄子、辣椒的得倒伏上一批,可惜了。”

社员们同样是面色黯然。

天涯岛上没有好田地,只有开山毁林收拾出来的一点农田,队集体舍不得种粮食,全部用来种蔬菜,让社员们夏天秋天能有蔬菜吃,毕竟家家户户没闲钱,靠买可不成。

所以社员们拿着这些蔬菜是很宝贝的,平日里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汉在负责种植和养护蔬菜。

如今台风一来就要倒一批,怎么能不难受?

王忆琢磨了一下,说道:“有办法,让社员们吃点力,把洋柿子杆、茄子杆、辣椒杆之类的用树枝给交叉固定起来……”

“没用。”王向红说道,“你怕是一直在大陆所以不知道咱外岛台风的厉害,小树枝的固定要是能扛得住台风,那这台风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王忆想想也是。

自己想当然了。

然后他琢磨了一下说道:“这样吧,领袖同志说过,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倒伏就倒伏,等台风过去我去沪都农研所找我在首都上学时候认识的研究员要点新苗子。”

“这样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能要到更好的苗子,所以咱们不比伤心,等着以后种好品种的蔬菜就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