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宋道 > 第六十四章 【联手】

宋道 第六十四章 【联手】

作者:隔壁老黄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9:09:23 来源:书海阁

这苏澈的大兄苏轼到底是不是因为悟不透这三关两明白而吃了大亏,黄大郎并不知道,不过根据他最近读的黄州县府志上记载,苏轼被贬来黄州,并在黄州居住的过程还真是惨得可以。

元丰二年(1079年),当时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抓了辫子,说他是“愚弄朝庭,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简单点说就是他写的这个东西讽刺朝廷,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

于是,倒苏党迅速成立,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要置他于死地。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同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后来……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后,苏轼从原本的湖州知州(等同地级市的市长)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地级武装部副部长)。而在当时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初到黄州时,开始寄住在黄州东南的定慧院,生活十分寂寞。这时的人生处境使得苏轼一下子跌入到了人生的低谷,别说致君尧舜治国安邦的抱负化成了泡影,就连保全自身,养家糊口都很困难。

这个时期他写下了著名的《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醒。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被贬黄州,没有官俸的苏轼,没有怨天尤人,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属于团练营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元丰五年三月,东坡到黄州东南三十里的沙湖买田,途中遇雨,“同行皆狼狈”,独东坡杖藜徐步,心定气闲,并引以为乐,写下了《定风波》一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所以,要说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经历,大概可以用他词中的两句来概述:寂寞沙洲冷,也无风雨也无晴。

别说黄大郎自己了,就是姚政也没想到这看似胡诌一般的三关两明白,居然引出了苏澈的这般感叹,要知道当时视死者为大,对已经故去的亲朋长辈,对着外人是不便去编排和品评的。

苏澈感慨了一番,却是来看黄大郎道:“大郎言辞犀利,听闻曾经师从异人,倒叫老夫猜上一猜,你家师尊……可是姓朱?”

黄大郎表情微微一愕,只能点头,他跟在朱桃椎身边经年,当然知道这苏轼曾经是师尊的好友,所以苏澈猜出让师尊是谁也就不奇怪了。

苏澈却是抚须一笑道:“罢了!绝对之事,就此揭过。老夫适才本已放舟下江,却是被大郎这心里明白给引了回来,大郎可否将这秘制东坡肉的方子送一份与老夫?”

黄大郎还没开口,姚政倒是惊讶了,却来看黄大郎道:“秘制东坡肉是何物?”

“不过是一道吃食的方子,就不知道苏老大人是自用,还是要做他图?”黄大郎的秘制东坡肉做法,自然是在奇梦中学来,而他拿这道吃食去引苏澈,也是别有用心,所以当然要问个明白。

苏澈抚须思索了一下,便问:“自用如何?他图,又如何?”

黄大郎在奇梦里知道了有关东坡肉的来龙去脉,自然也就知道如今天下各地的所谓东坡肉,也都是原味的做法,并不怎么受人喜爱。而这秘制的东坡肉却是后世经过多番改良得来,以奇梦中的提示,这道吃食对别人也不过就是美味而已,可对苏家人的意义就大为不同了。

因此,他也不做沉吟,便道:“若是苏老大人自用,学生马上就写出方子,还可以手把手教会苏老大人家中的厨子。可若是他图,就要另当别论了!”

苏澈原本稍微有些浑浊的双眼顿时亮了,笑问:“如何另当别论?”

黄大郎也不废话,便道:“天下熙攘,皆为名利。苏老大人清誉天下皆知,所以自然不会是为了牟利,那就是为名了。学生记得苏轼老大人所做《猪肉颂》里有云: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所以学生料定,苏老大人要了方子,必然广传天下,用心便是想让圈养猪豕的百姓得利,也为兄长买一个好名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黄大郎说完,苏澈的眼睛更亮了,抚须的频率也加快了一个拍子,只见他大点其头道:“不错!不错!果然是朱老怪教养出来的好徒弟,老夫认栽!说吧!为这方子,老夫要付出何等代价?”

别人只当朱桃椎是个传说中的神仙人物,可苏澈却是知道朱桃椎这一门的许多典故,就比如说朱桃椎轻易不会帮人,帮了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就拿当年他帮黄老倌治病,要了黄大郎去做道童便是遵循的这条规矩,所以苏澈知道黄大郎既然是朱桃椎的徒弟,那么这事就好谈了。

黄大郎沉吟了一下,便道:“其一、黄州盛产茶叶,学生的舅父一直以来想请朝廷在黄州开设茶榷,只是人微言轻,朝中无人,所以此事不知苏老大人可愿相助。”

苏澈想了想,便道:“开设茶榷,与民牟利,自是好事。老夫虽然致仕多年,远离朝堂,但递上两封书信也不算大事,允了!”

黄大郎又道:“方子给了苏老大人,所谓外传也不过就是通过亲朋好友散发出去,掀起一股吃豕肉的潮流,如此做法见效甚慢,还不如苏老大人与学生联手,换一种方式推而广之,学生担保三年之内,东坡肉可行销大宋域内,五年后豕肉可上得大宋万千酒楼的正席!”

苏澈的眼神更亮了,道:“哦!你真有如此把握?却是什么办法?”

喜欢宋道请大家收藏:(wuxia.one)宋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