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宋道 > 第十八章 【银钱】

宋道 第十八章 【银钱】

作者:隔壁老黄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9:09:23 来源:书海阁

当即姚二娘把从家里带来的面头子与蓬灰水一起又和了二升面,和好之后却是没有直接就拉,反而是取了一只铜盆洗净盛了面,就放在了一旁。

然后将盐放入羊汤,冷凉切好的羊杂和羊肉放入小锅里炖着,又在另一灶生火烧水,待水开时这才开始拉面。因为早上做时二娘已经找着了窍门,又用的是发过的面头子饧面,所以这一次上手极快,眨眼便拉出了一碗五折的细面来。黄牛儿取来海碗,从清水锅里捞出煮好的面条,然后浇上油亮亮的羊汤,搁上炖烂的萝卜块、羊肉羊杂、切碎的新鲜蒜苗和辛辣的山茱萸粉,又撒上舅父家里的胡椒粉,一碗喷香扑鼻的,鲜辣美味的清汤羊肉拉面便成了。

可这第一碗拉面却是没给舅父姚政,黄牛儿直接端到了表妹的面前道:“表妹,尝尝可好?”

玉儿看着脸大的海碗,面色有些难看,可瞧着碗里白色的萝卜、青色的蒜苗、粉色的羊肉片和浅黄色的面条儿,还有透亮浓香的汤水,闻着诱人的喷香味儿,还是忍不住接了过来,拌了一下便夹起一大筷吹了吹塞进嘴里,随后双眼一愣,鼓囊着嘴道:“唔!好……这面,好……好……好脆!”

“好脆?”姚政听了好奇,忙催促道:“快!杰儿,快给舅父盛上一碗来。”

这母子配合得好,很快又盛了一碗给舅父,黄牛儿想来姚政吃了面自然不会像表妹这样只会说好脆,却不想他根本就没空说话,将一碗面吃得稀里哗啦,也是眨眼的功夫就连汤带面全倒进了肚子里。

吃完姚政却是抱着碗道:“好!好美味,汤鲜味美,面也好吃,说不出的筋道,怕只有汴梁的河漏汤面可媲美之。来,再来一碗,辣不够且多放茱萸!”

这宋时无辣椒,民间食辣无非姜辣、蒜辣、芥辣和茱萸辣,姚政这么一提倒是让黄牛儿想起这拉面不可或缺的一味主料红辣椒油,再一想却是苦笑,似乎后世的知识里说过这红辣椒的种子就在什么南美洲,却在地球的另一边。

等等,地球又是什么鬼?

正愣神的时候,倒是二娘唤了一声,黄牛儿忙醒过来盛面。

前后忙了一刻多时辰,终于算是把舅父一家上下十几口全喂饱了,等姚二娘和黄牛儿各自端着一碗羊肉拉面开吃时,表妹玉儿竟也把她那大碗的拉面给吃完了,而后鼓着肚子喘着粗气,瞧着黄牛儿手中海碗恋恋不舍的回后院去了。

看不出姚政饭量也大,前后吃了三碗,也是撑着了。只能在灶房门口慢走消食,姚二娘端着碗靠着门扉,边吃边笑道:“三郎,如何?要是将黄家的脚店赎回,卖这羊汤拉面,可有利市?”

“大好!”姚政直点头,回忆道:“记得姐夫祖上也是靠一碗羊汤捞面起家,挣下了偌大家业。当年若非如此,爹娘岂能许了这门亲事,谁知却让姐姐受苦了。”

“命数如此,怪得谁来?”姚二娘轻轻一叹,却话头一转:“三郎若觉得大好,可拿得出一百五十贯钱来?”

姚政一听,却是一拍大腿道:“是了!这等好吃食,定要拿回脚店才好做。姚伯,快去昌隆号支两百贯银钱来。”

正蹲在灶房一角吃面的姚伯忙站了起来,可姚二娘却笑道:“莫急,吃了面再说!”

昌隆号是姚家的产业,主要做些南北货生意,也因为姚政身为主薄的关系,拿了官牌做银钱兑换的钱引生意,所以家里并不会放许多现金。

虽说不急,可姚伯却是三两口吃光了面,急急忙忙就奔了出去,姚政也说下午公门里还有杂事,自便去了。

没多久便拿了一口布袋回来,打开一看五两一枚新崭崭的银判子怕有三、四十个,解释道:“本想拿些散碎银子好给二娘花销,可赶巧今日里有北来的客商要走飞钱,号里的管事也就干脆将积存的碎银子一炉炼了。”

姚二娘接过来也不客气,一五一十的数了起来,足足四十枚银判,也就是二百两银子,便愕然来看姚伯,姚伯却是笑道:“可对数,老奴记得当初那牛家盘下黄家老店可是花了一百五十贯钱,又听三爷说姑爷已经将搬回来住的事情应承下来,这二百两怕是也够了。”

此时黄州的官价是一两官银可换九百五十文钱,七百七十文做一贯,可民间的市价则是视铜钱的新旧和银子的成色上下浮动,手上这新崭崭刚刚出炉的银判,兑换个一千又六、七十文也是简单。

此时的低温火炼银因为杂质较多,容易锈蚀起银霜,损耗颇大,平均十两足银要是放在地窖里存上一年,而后将银子表面生出的银霜用药水洗去,要损耗至少一钱的分量。因此,这姚伯拿来的银子要是兑换成铜钱,可就不止两百贯了,粗略算下来换个两百五十余贯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见姚二娘面色有些难看,一直在旁作陪的舅母便笑道:“姚伯说的是,官人只怕都未想到此节,姐姐只管拿去花销便是。”

姚二娘见舅母都如此说话,也就不再多说,将银子收好后便道:“予也不多说了,黄牛儿可要记得,日后定要好好孝敬你舅爷舅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俺理会的!”舅爷家这钱给的痛快,黄牛儿自然也答得痛快。

当下也不闲话,姚二娘就让黄牛儿跑回家中去唤老倌,待老倌来了一家三口便向城南门的祖传老店行去,沿着南北向的主街不过百余步就到了地头。

脚店乃是一栋三脸开间的砖木通屋,一水的青瓦白檐,梁柱用的都是上好柏木,北向的第一间三面无墙,挂着遮阳竹帘,里面摆着大小十二张方桌;第二间乃是脚店正门,屋内摆着柜台、四眼的灶台和摆酒的架子;至于第三间却是住人的里屋。

走到脚店门口抬头望去,就见门脸上挑头的大旗上写着“牛家店”三字,下面两个小招旗分别写着“烧酒”、“捞面”,这便是老黄家当年让出去的祖传老店了。

这黄州城其实说大不大,虽然苏东坡在《送任伋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中诗云:“黄州小郡夹溪谷,茅屋数家依竹苇。”

又有苏门四学士张耒也在《明道杂志》中记述说:“黄名为州,而无城郭,西以江为固,其三隅略有垣壁,间有藩篱,城中居民才十二三,余皆积水荒田,民耕渔其中。”

但实际上作为淮南路的通衢大城,城中居民虽然不足万余,可因为有了临江水市的便利,这是四乡八里往来贸易非得入黄州城不可,因此在这车水马龙城门之畔的小小脚店,转让费值个一百五十贯钱也就理所当然了。

喜欢宋道请大家收藏:(wuxia.one)宋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