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电影巨匠 > 第148章 广泛撒网

电影巨匠 第148章 广泛撒网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29 12:50:59 来源:书海阁

2003年九月十八日,一件与娱乐圈没有任何关系的新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美国学术期刊“气候研究”的编辑克里斯-德弗莱塔斯(chris-de-freitas)博士大胆地刊登了一篇不符合政治导向——但是符合事实——的同行评审文章,文章的结论是:如果以过去一千年的气候变化为背景,那么近期气候变暖并非异常现象。

这篇文章发布之后,掀起了轩然大波,国际上的全球变暖论者很快针对德弗莱塔斯博士发起了攻击,要求撤销他的编辑职位和大学教职。

世界气象组织随即公布了相关数据,2003年目前为止,世界各地不少地方都迎来了历史上最炎热的夏天。瑞士格罗诺镇最高温度达到了四十一点五摄氏度,打破了一百三十九年来的记录;英国伦敦的温度达到了三十八点一摄氏度,打破了1990年的记录;同样,法国巴黎晚上的最低温度为二十五点五摄氏度,这也打破了1873年以来的记录;再加上中/国的台/北、上/海、武/汉、福/州等地都打破了当地最高温记录……温室效应的影响已经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全球各地。

英国的“卫报”刊登了气候变化经济学报告,在报告中显示,如果持续按照2003年的生活方式,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会上升四摄氏度。而气温一旦升高的话,这将会打乱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甚至是全球的生态平衡,最终导致全球发生大规模的迁徙和冲突。

一时间,克里斯-德弗莱塔斯犹如过街老鼠,几乎遭受到了全方位的打击。美国本土更是喧嚣不已。

包括“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西雅图邮报”在内的各大报纸都纷纷针对这件事情进行了讨论。温室效应的问题在这一场争论之中再次成为了焦点。

作为北美地区影响最大的报纸,“纽约时报”自然也不会错过。不过,“纽约时报”并没有第一时间发表观点。而是经过了一系列调查之后,在十月十八日。也就是克里斯-德弗莱塔斯博士的争议暂时回落的一个月之后,以“温室效应真的那么危险吗”为标题,刊登了专业评论。

从标题来看,这篇由哈维尔-尤利尔撰写的文章,居然在为克里斯辩护,站到了克里斯这一边,而“纽约时报”居然也大胆地刊登了,这着实引起了轩然大波。

哈维尔的这篇文章提出了质疑论。“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已经十多年没有呈现变暖趋势了。”

气候科学家凯文-特伦伯斯(kevin-trenberth)表示,“事实上,我们现在也无法解释为什么没有出现变暖现象,这无疑是一种讽刺。”不过,凯文同时也表示,只有在人们相信那些计算机模型的前提下,才可以说气候没有如期变暖。

换而言之,全球气候的确在变暖,但计算机模型显着夸大了二氧化碳增加对气候变暖的影响。正如克里斯的文章所述:现在的变暖是过去一千年发展以来的自然现象。并不是所谓的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

“纽约时报”的这一篇文章刊登之后,彻底引爆了炸弹。

只有真正的业内人士才知道,气候变暖威胁论让许多人捞到了大量好处。它使政/府资金流入了相关学术研究项目,成为政/府扩大官僚机构的路由。这种论调是政/府增加税收,让纳税人为企业补贴埋单的借口,同时还是吸引巨额捐款流入许诺拯救地球的慈善基金会的诱饵。更进一步,温室效应还是西方国家用来谴责、制裁中/国的重要借口之一。

可以想象,一个简单的温室效应,却牵扯到了太多太多的利益。如果说克里斯的期刊文章,仅仅只是引发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而已,那么“纽约时报”的文章就直接戳到了马蜂窝。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全部都彻底炸锅了。

从十月十八日开始。连续一周时间之内,从气象学家到政/府官员。从世界气象组织到联合国气象变化委员会,从北美洲到非洲,从亚洲到南美洲,全部都展开了密切的讨论、

处于暴风眼的“纽约时报”不得不在十月二十四日,刊登了第一篇报道的续篇,同样由哈维尔撰写,“温室效应到底戳中了谁的利益?”

在这篇文章之中,哈维尔更近一步的对全世界的温室效应研究进行了剖析。不同于第一篇报道,哈维尔强调,温室效应的确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是不容忽视的。哈维尔引用了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温室效应研究作为证据。

研究指出,亚马逊雨林正在渐渐消失,让危机雪上加霜。号称地球之肺的亚马逊雨林覆盖了地球表面百分之五的面积,制造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的氧气以及百分之三十的生物物种,由于遭受到盗伐和滥垦,亚马逊雨林在过去四十年之中已经消失了两成。这将会加剧全球温暖化,同时还有许多只能够生存在雨林里的生物,也将会面临灭绝的危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但同时,哈维尔也表示,温室效应必须得到相对应的重视,可是人们却盲目地相信科学家的研究和计算机的运算,以至于盲目地对温室效应研究进行投资,殊不知他们正在滋长**的蔓延。

话题到这里,哈维尔的话锋一转,直接把矛头对准了诸多立志于“拯救地球”的基金会,基金会的相关资金并没有投入到相对应的研究,同时也没有投入到拯救地球的真正行动之中。不管温室效应的发展严重与否,可持续发展都是必须得到重视的课题,而这些基金会正在消费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纽约时报”的这一篇评论刊登之后,整个社会一片哗然。不得不承认,作为北美第一大报,“纽约时报”的视角和立意确实令人侧目,那些基金会利用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牟取福利,贪污受贿的**正在不可抑制的滋生,拯救地球的行动已经刻不容缓了,这些人居然还在拿全人类的未来冒险。

与此同时,克里斯-德弗莱塔斯也在公开场合表示,这就是他撰写那篇文章的初衷,因为2004年总统大选邻近,温室效应的问题成为了候选人们博取公众支持的权柄,但真正愿意投入科学研究的却凤毛麟角。

这彻底激发了环境保护者的怒火。

没有人注意到一名普通的冷面律师前后拜访了克里斯三次之后,克里斯发表了这番言论;也没有人注意到,克里斯发表这番言论之后,关于他的指控都撤销了,他在大学的职位和“气候研究”的总编位置都保留了下来。

因为此时人们正在专注于示威游行之中!

环境保护者们策划着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十一月一日,纽约市政府门口;十一月八日,游行者们来到了华盛顿白宫门口,出人意料的是,绿湾包装工的当家球星高文-施特雷洛也来到了华盛顿给予支持,不仅仅高文抵达了现场,他的队友们和教练也都全部抵达了现场,绿湾包装工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克-墨菲(mark-murphy)也给予了支持。

由于知名人物的抵达现场,这使得游行的规模立刻上了一个台阶。十一月九日,nfl联盟新闻发布人也对游行示威表示了支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管温室效应导致的灾难什么时候会爆发,这都是属于我们的地球。”随后,包括佩顿-曼宁(-manning)、汤姆-布雷迪(tom-brady)在内的当家球星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支持。

事情在全美第一运动的支持下,逐渐开始发酵出更加强大的力量。

当游行队伍十一月十五日来到洛杉矶市政府门口时,爱德华-诺顿(edward-)、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dicaprio)、茱莉亚-罗伯茨(julia-rpberts)、凯文-史派西(kevin-y)等人所领衔的演员阵容,集体加入了示威游行,整个好莱坞都轰动了起来,整整动员了八千多名游行者,将这一场争论推向了最高峰。

伴随着游行的推进,新闻媒体的关注也在逐渐升温,不仅仅是各位总统竞选候补人都纷纷站出来义正言辞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在环境保护方面,没有其他的选择;同时关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调查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一位匿名举报者率先揭发了一家位于硅谷的慈善基金会的内部秘辛,他们打着“保护环境”的名头进行敛财,事实上所有的慈善捐款都被他们用来享乐。这一扯就扯出了长长的一条藤蔓,藤蔓上挂着一连串的小葫芦,基金会**的内幕曝光于天下,一时间声名狼藉。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游行进一步升级,十二月五日,马里兰州银泉的美国国家气象局,这一次游行足足持续了三天,召集了超过六千名示威者,声势浩大;十二月十二日,示威再次回到了华盛顿白宫门口,超过一万名示威者席地而坐,希望政/府能够对郑重其事地面对环境保护问题。

从九月份到十二月,谁都没有能够预料到,由来已久的温室效应居然成为了总统选举开启征程之后的最火热问题,要不是伊拉克战争问题始终如鲠在喉,只怕温室效应的讨论热度还会再次攀升。(未完待续。)

ps:今天第三更,正常更新送上!恳求订阅!

喜欢电影巨匠请大家收藏:(wuxia.one)电影巨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