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玄幻 > 明末中兴大帝 > 第三百二十七章 慧眼独识(2)

明末中兴大帝 第三百二十七章 慧眼独识(2)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12-27 15:54:35 来源:88小说

朱慈烺看向了户部尚书邱祖德。

“邱大人,淮安的情况如何了。”

邱祖德楞了一下,差点没有明白皇上问话的意思,不过他反应很快,马上明白皇上提及淮安,肯定是说钱庄的事宜。

筹建淮安钱庄,这是皇上亲自安排的事宜,而且由户部右侍郎、漕运总督、淮安巡抚袁继咸大人直接负责,有任何的问题都是直接联系内阁,甚至可以直接联系皇上。

“启禀皇上,淮安钱庄已经筹建起来了,情形还不错,往钱庄里面存钱财的商贾很多,袁继咸大人专门写来了奏折,内阁已经就此事回复了袁大人,要求袁大人时刻关注钱庄的运行情况,时刻向内阁禀报。”

朱慈烺有些无奈,内阁与袁继咸都不大可能明白钱庄的重要性,这也怪不得,如果朱慈烺不是穿越之人,也不大可能知晓银行的决定性作用,当然银行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真正能够推动银行大规模发展的还是商业经济,农业经济时期,银行一般都需要政府直接掌控,多数时候服务于政府。

这就需要政府有足够的诚信,取得商贾的信任。

说的直白一些,当下的钱庄,主要作用就是为朝廷筹集到足够的钱财,一旦爆发大规模的战斗,朝廷需要挪用钱庄的钱财来维持战斗,尔后用朝廷赋税方面的收入来填补。

这里面还牵涉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征收商贸赋税的事宜。

朝廷仅仅依靠农业赋税的收入,根本无法维持下去,土地被兼并,士绅富户可以想方设法的逃避赋税,活不下去的农户承担绝大部分的农业赋税,这样的情形继续下去,更多的李自成和张献忠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

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个最为关键的问题,不是很现实,朱慈烺只能另辟蹊径,开设钱庄就是较为稳妥的办法。

朱慈烺耗尽气力打压东林党与复社,其实就是在做铺垫,待到南方的局势更加稳定之后,他就会在赋税上面做文章,彻底改变大明朝廷目前的赋税结构。

朱慈烺肯定会逼迫大明的士绅富户掏钱,逼迫他们缴纳赋税。

有些话,朱慈烺还不能够明说,因为这些话朝中的文武大臣都不可能明白其中道理,或者说大都明白,却不会明确表示支持,人都是这样,一旦朝廷决策侵害到自身的利益,就必定有人站出来反对。

时机还没有到,朱慈烺虽然有了绝对的权威,但内阁首辅朱聿键等人还没有足够的魄力。

“邱大人,说一说户部开销的事宜吧。”

邱祖德点点头,对着朱慈烺抱拳稽首行礼,看了看内阁首辅朱聿键。

“启禀皇上,近段时间以来户部的开销有些大,山东、湖广与河南三地的开销,耗费白银近五百万两,其中湖广的开销最大,兵器局的开销已经超过二百万两白银,工部整修池塘沟渠的开销一共是二百五十万两白银,加上朝廷与地方其他方面的开销,耗费白银共一千二百七十万两白银,秋收之后,算上朝廷免去的诸多赋税,田赋收入仅有三百余万两白银,两相抵消,缺额近千万两白银。。。”

大殿里面很安静,包括朱聿键都没有抬头。

户部绝大部分的开销,都是朱慈烺拿出来的,这里面包括其外公周奎给予的一百六十万白银,如果朝廷不能够增加赋税收入,往后去根本无法维持。

不过增加赋税收入,绝非嘴上说说那么简单,一旦朱慈烺动手,触及到的是官僚士绅的根本利益,但如果不动手,朝廷拿不出来足够的钱财去打仗。

当下主要的开销还是军队,山东、湖广、河南以及南直隶等地的军队,全部都是朝廷直接掌控,数量接近三十万人,这三十万人以及战马的吃喝拉撒,需要太多的钱财。

这是朱慈烺最为头疼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穿越的他就算是有着通天的本事,如果没有足够的钱财,也无法与后金朝廷抗衡。

有些事情短时间之内根本无法平衡,譬如说田赋的事宜,南方土地兼并很严重,朝廷获得的田赋全部都是普通的农户承担,士绅富户不需要缴纳一钱银子,当初崇祯皇帝朱由检号召朝中官吏捐献白银,也是无奈之举,让人心寒的是,崇祯皇帝无法募集到白银,李自成占领京城之后,一道追饷令,从诸多官吏的身上得到了三千多万两白银。

朱慈烺不可能向李自成学习,不可能逼迫朝中官吏拿出来银子,不过他必须要设立制度,通过这些制度,让南方的士绅富户通过缴纳赋税的方式,拿出来银子。

朱慈烺知道不能够继续逼迫农户了,连年的灾荒,让很多的农户都活不下去了,饭都吃不饱的农户,怎么来承担田赋,怎么来养活朝廷。

朝廷需要抗击和打败后金鞑子,需要彻底剿灭李自成与张献忠,这样天下才有可能太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钱财。

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朱慈烺从御案上面拿起一份文书,让身边的邱致中递给了邱祖德。

“有关淮安钱庄的事宜,朕在这份文书里面说的很清楚了,邱大人,这份文书你也好好看看,接下来代朕好好的督促袁大人,让他重视钱庄的运行情况。”

“今年的气候尚可,南方各地整修了河塘沟渠,冬耕和春耕一定要抓紧了,来年有了足够的粮食,朝廷才有足够的底气,老百姓也能够吃饱肚子,这件事情户部要关心,内阁更是要重视,务必督促地方,万万不要忽视了。”

“民以食为天,地方官府在考虑田赋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百姓的生活,你们都是朕的肱骨之臣,在你们面前,有些话朕还是要说一说的,南方的士绅富户很多,他们给朝廷缴纳了田赋吗,好像没有,大量的田赋都是百姓承担,连年的在华,导致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李自成造反,张献忠造反,为什么能够一呼百应,还不是很多的百姓活不下去了,要么等着饿死,要么就是造反。”

“当年父皇在朝中提及商贸赋税的时候,有些官吏马上跳出来,说朝廷征收商贸赋税是与民争利,朕后来才明白,那些官吏哪里是为了百姓之利益,完全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因为他们的家族就是大商贾,朝廷征收商贸赋税就等同于割他们的肉。”

“李自成的一道追饷令,仅仅在京城,就掠夺了三千多万两白银,这些白银全部都是朝中的官吏拿出来的,一边是官吏富得流油,一边是百姓活不下去了,如果这等的情形长期持续下去,朝廷还有什么希望。”

朱慈烺说到这里的时候,所有人都低下头,没有谁开口说话,也没有谁敢抬头看。

朱慈烺再次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有关赋税的事宜,朕亲自来解决,内阁按照朕说的去做就是了,朕可以告诉你们,一旦朕下定了决心,不管牵涉到谁,朕都不会客气,朕要保住这大明的江山,要保证天下百姓都安居乐业。”

“朕思考了很久,在你们面前说出来这些话语,希望你们好好想一想,朕还是希望你们能够带头,该要怎么做,你们琢磨琢磨。”

说到这里,朱慈烺重重的咳嗽了一声。

除开龙祖山,其余人的身体都禁不住颤抖了一下。

站起身来的朱慈烺,走下御辇。

“沐天波和郑芝龙的奏折朕都看了,沐天波愿意拿出来三百万两白银,捐献给朝廷,郑芝龙愿意拿出来五百万两白银,捐献给朝廷,那就让沐天波到南京来,朕见一见他,叔父,内阁马上给沐天波回复。”

“沐天波拿出来三百万白银,已经很不错了,算是用力了,朕总不能让沐天波拿出来全部的家产,去过穷日子,至于说郑芝龙,五百万白银算什么啊,九牛一毛,郑芝龙长期控制海外交易,富可敌国,仅仅拿出来五百万两银子,凭着五百万两白银,也想到南京来,以为朕会给他好脸色吗。”

“内阁给郑芝龙写信,明确说朝廷很困难,缺钱缺粮,看看郑芝龙愿意拿出来多少的银子,少于一千万两白银,朝廷就不要了,朕还不至于求着他郑芝龙。”

“诸位,今年和明年的开销,朕想方设法维持,竭尽全力维持,当下朝廷需要彻底剿灭后金朝廷,彻底剿灭八旗军,有些事情不可能马上着手去做,不过内阁需要思索,诸位更是要好好的考虑考虑。”

朱慈烺在每个人面前都停留了一下,转身走到御辇上坐下了。

过了好一会,内阁首辅朱聿键抱拳开口了。

“皇上,臣一定与内阁诸位同僚仔细商议,力求彻底解决赋税之问题。”

朱慈烺微微点头,算是认可了朱聿键的态度,此刻的他很清醒,官绅一体纳粮这个办法,早就在他的脑海里面,这不过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政策要一步步的推行开来,应该说军事上面的胜利只是第一步,唯有彻底改革,才能够挽救垂死的大明王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