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 第三百零一章 只剩青州了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第三百零一章 只剩青州了

作者:汉风雄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0:12:16 来源:88小说

童子军的生活水平足以羡慕死中原、北直隶等省的千万百姓。

鱼肉都不愿意吃,他们连肚子都填不饱呢。

所以秦朗还要继续努力啊。

努力的去解放更多的土地,才能让更多的老百姓更早的过上好日子啊。

这不,随着时间进入到四月中旬,济南城就彻底遭不住了。

李率泰早已经不在济南城里待了。

随着滋阳的王英东军与泰安的夏全兴部汇合,李率泰就知道济南危险了。

他手下本来屯驻泰安的六千兵损失惨重,从泰安败逃回济南时候手下只剩了一千多残兵败将,也就是阿巴泰紧急火燎的把唐通、高第两军通通派了过去支援,这才稳住了济南的局势,不然济南城早就丢了。

哪怕夏全兴军严重缺乏重火力。

唐通、高第都是朱明降将,两人手下兵马合计有一万多人,但他们也同样缺乏重型火力,想要趁着滋阳明军不能动弹的时候去反扑泰安,那是想也甭想。

双方一直就这么僵持着。

直到滋阳兵变,而后勒克德浑丢了绿旗兵狼狈逃出,王英东和夏全兴会师一处,这下子济南的均衡局势就彻底被打破了。

勒克德浑领着满蒙兵也与屯齐汇合一处,骑兵不断的骚扰兖州西南州县,以及长达数百里的运河沿线,很是减轻了阿巴泰的压力。

后者便也抽调了小部分八旗兵送到了李率泰的手中。

可这根本于事无补。

滋阳的局面被秦朗盘活了,那是一万多生力军的入场,而且这东昌府早已经被秦朗拿下,水路运输直抵济南。

那夏全兴部本身就缺乏重火力,而王英东部显然也火力不足,有那么多清兵囤积在济南,王英东和夏全兴本来也是完全啃不动的。

可现在秦朗能把手里的重型火炮一点点的调到济南城下,大清河从东昌抵到济南的水路畅通着呢,所以这济南城注定的守不住的。

李率泰先从济南熘了,留守城池的唐通在最后时刻也狼狈的逃出城去。之后夏全兴引着大军杀过大清河,一直打到了平原、恩县才止住步。因为再向前就是德州了。

阿巴泰领着相当一部分残兵守在德州,又有北直隶紧急支援来的白广恩、李率泰两部,兵力相当不俗,可不是夏全兴能撩拨的。

德州的阿巴泰军,和根脚落在大名府、归德府的屯齐、勒克德浑军,那是清军辖制秦朗西线主力部队的俩个大钳子。

夏全兴军又不是个软柿子,阿巴泰的目光在平原、恩县上流连了好几番,最终还是没有出兵。

而同一时间,王英东则就带着上万大军正围着济阳狂攻勐打。

济阳城是大清河沿线的一座城池,就在济南东部。

本来是半点战略意义都没有的。

可当李率泰见到秦朗的船只沿着大清河把火炮弹药等物资源源不断的送到济南城下时候,他陡然想到了利津。

那是距离大清河入海口最近的一座城市,也是齐鲁大战开启后,战火始终不绝的一座城市。

秦朗的水师船队一直想要进入大清河,不说把大清河以南的清军和北岸的清军彻底切开,至少也要给他们天天堵。

何况随着济宁之战结束,整个齐鲁战局都豁然开朗,在秦朗计划里,青州鞑子根本守不住。

而既然青州谭泰守不住,秦朗又没指望着能在青州全歼守军,那青州败兵自然只能往北逃了。

如果大清河里有秦朗军的水师战船游弋,那是不是就能把谭泰部给全歼在大清河畔了?

所以谭泰十分重视利津的防御,大量的船只被沉入水中,堵塞河道,再加上布置的火炮火箭,以至于水师部队至今都没能得手。

可是,东方不亮西方亮。

利津这儿的外海水师清军是抵挡住了,但从西面杀来的内河战船呢?

秦朗军拿下了济南之后,大清河上哪里还有抵挡的住秦朗军的地方?到时候秦朗的内河战船可不就能沿着大清河直杀到利津背后了么?

李率泰非常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你可以说他贪生怕死,但你绝对不能说他没有眼光。

感觉到厉害的李率泰,紧忙分兵一部分赶到了济阳驻守,凿沉舟船,排布暗桩,堵塞河道,是无所不用其极。

现在李率泰人还在济阳呢。

领着几千残兵败将,所在济阳只等着挨打。

阿巴泰之所以不对夏全兴大动干戈,那未尝没有急着去救济阳的缘故。

可惜王英东带领的万多滋阳军也不是吃干饭的。

济阳城下人喊马嘶,炮火连天。

一支从商河方向赶来增援的清军步骑兵在大炮轰击下支持不住,五千余兵抱头逃窜,向着远处溃散去。

身后两支千人数量的滋阳军,举着大刀长矛,气势盎然的奋力追击着败兵。

滋阳军不是秦朗练出的大军,不会一直这么追下去的,所以就也无须节省体力,大踏步的奋力向前,抓着落到后头的败兵了就一刀砍杀上去。

李率泰闭上了眼睛,这支部队完了,去庆幸秦朗手中无铁骑吧,否则这些人非全军覆没不可。

不过现在可不是他为城外那些败兵们的命运担心的时候了,李率泰更应该为自己的小命以及麾下这三四千人马的前途生死。

王英东除去追击的两队人马外,大部队还依旧严整地立在城外,他们的炮队则正在将火炮拉回到之前城下的位置。

济阳城内根本就没火炮,王英东军之所以到现在也没能把济阳拿下,不过是戒惧城内的火箭而已。那玩意儿铺天盖地的射过来,谁挡得住?

但今天王英东得到了一信报,那就是城内清军的火箭已经近乎告竭,最多只剩下百八十发。

所以王英东这才敢真正的把炮队拉近了抵近射击了。

李率泰在城头上看的清清楚楚,可偏偏他现在连出城一战的勇气都没有,只能困守在这座小县城里不知如何是好。

“二哥,秦贼兵马已分出部分去追巴颜了,咱们是不是速速从东门撤退啊?”说话的是李率泰的三弟刚阿泰。

这是一个绝对满人的名字,可惜他的身体里并没有流淌着鞑子的鲜血,只是被老大李延庚的死给吓坏了,自己长大后就改了个鞑子的名字。

老五巴颜才是李永芳跟阿巴泰闺女的亲儿子,所以年纪轻轻的巴颜十五岁就做了三等昂邦章京(子爵)二十四岁的时候就成为了汉军正蓝旗的固山额真。

刚阿泰见附近除了李率泰的几个亲兵外再无他人,立刻小心地建议道。

李率泰的眼皮跳了跳,没说什么,但看得出来的他的内心在做着激烈的挣扎。阿巴泰这个名义上的外祖父已经几次派兵增援济阳了,带兵的还是巴颜这个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他们兄弟之间可没有啥龌龊,因为几个人之间根本就不存在冲突。

巴颜身体里流的有爱新觉罗家的血,李永芳的爵位铁定就是他的,二十四岁的汉军旗固山额真是什么概念啊?想想,只要脑子没进水就都能明白。

所以巴颜一点都不会希望李率泰和刚阿泰俩兄长去死的,他们活着就是他最好的羽翼和帮衬,巴颜领兵来救真的很卖力很全力以赴的。

可惜,就是没能成功。

“二哥,走吧。咱们已经在这儿顶了十日还多,若齐东等地还没做好防备,那就活该谭泰要死在齐地。”

济阳这儿的布置很匆忙,除了堵塞了河道之外,李率泰这几千号人几乎没什么用。甚至要不是刚阿泰领着几百八旗兵跑了过来,给李率泰压住了场子,济阳的这几千绿旗早就一哄而散了呢。

可是阿巴泰派刚阿泰来支援李率泰,那也不是要刚阿泰死的啊。更没想要李率泰一起去死。

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么。

打败仗怕什么?本来济南府就没多少八旗兵,都是投降的明军、顺军,绿旗兵死就死了么。

败得再凄惨又如何?

不看阿济格长江一战大败而输,但现在人家不也东山再起了么?

即便紧接着就又在齐鲁打了大败仗,可这败仗的责任更多在阿巴泰,而不是阿济格。后者依旧能安然无事。

保不准再立下点功劳,这英亲王的爵位就又回来了呢。

“走!”

李率泰同意了自己兄弟的意见,是不能再坚持下去了,外头的敌军都已经要把大炮拉近了抵近射击了,不看那些民壮民丁都在城墙不远处修筑炮兵阵地的么。

就济阳这样的小城,真要是被一批大炮抵近了射击,哪怕那些大炮的炮口并不粗,那也一样是济阳城承受不住的。

到时候王英东再跟之前那样分兵把住其他去路,到时候情况更糟糕。

还不如趁着机会突走呢。

之前来援的巴颜部还是很大程度上牵制了王英东军的,要不然王英东怎么会把所有队伍都拉到城北?

“师长,李率泰跑了!”

王英东刚打了一胜仗,正是高兴时候,闻报脸色顿时难堪起来。

这些天李率泰领着人马死守济阳,王英东都把之当成嘴里的肉了,这煮熟的鸭子竟然要飞走?

当然,心里头他是知道自己大意了。

只看李率泰这些天来始终龟缩着不动,就下意识的以为他不会突围,要死守济阳呢。

真大意了。

当然,李率泰人是跑了。但唐通、高第的残部也算是被葬送了七七八八。

李联芳点头哈腰的看着眼前的王英东,他这次运气没那么好,没能再逃过一劫。

而之前在泰安,在济南,人家可是凭着自己的真本事从战场上逃出性命的。

“站直了说话。”王英东有点看不惯李联芳的姿态。

秦朗军中最讲军姿军容,这种点头哈腰的谄媚姿态是决不允许有的。

“你是我军的功臣,有功之臣如此惺惺作态干甚?”

“别说是对着我王英东,就是在齐国公面前,你也能挺直腰板做人。”

李联芳脸上的舔笑全都僵在了脸上,他这一刻真想挖一挖耳朵眼,他觉得自己是听错了。

之前不管是在锦衣卫还是跟着鞑子,那可都是当狗当下人的。

“你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回归军中,可以进军情处做事,也能去地方上的镇抚司,完全可以当个警局局长么。

第二就是继续回清军队伍里去。放心,我们绝对会给你安排的妥妥当当,不会引起他人的半点怀疑。”

李联芳听到镇抚司警局局长的字眼时候眼睛都亮了。

他都多少次死里逃生啦?

这种生活谁愿意去过啊。

而镇抚司的警局局长的位置,他也早就有听过。哪怕只是一个县警局局长的位置都不差的。

更别说他现在的功劳,怎么看都不止是县警局。

可是……

李联芳想到了自己另外一个身份,他还是个锦衣卫啊。

“王师长,不是我李联芳不识抬举,而实在是身不由己。俺还有个身份是锦衣卫!”

“咳咳咳!”

王英东旁边的一个人忍不住咳嗽了起来。这是个很没存在感的人,然而王英东见李联芳这种存在却必须要这人跟在身边。

王英东听到咳嗽声立马回头去看了一眼,俩人四目相对,全都是非一般的感觉。

他俩都不知道李联芳到底是走了谁的门路跟军情处搭上了关系,可锦衣卫这事儿一出,那就肯定有人要倒霉了。

尤其是在听李联芳说自己直接听骆养志的领导时候,那个念头就更加坚定在王英东二人心中。

因为骆养志可是骆养性的弟弟。

这充分说明了李联芳在锦衣卫中的份量。

作为一个仅仅是中层武官的李联芳,那还真出人意料呢。

“王师长,我看我还是回鞑子那吧。”

一旦李联芳在秦朗这边任职,那锦衣卫肯定能判断出他背叛了。不然李联芳凭什么当局长呢?他可没有向锦衣卫报告自己跟秦朗这边的军情处有过接触啊。

虽然军情处并不怕锦衣卫,秦安一点都不**骆养性。但李联芳却心有顾虑,因为他兄弟张成轩还有几个亲族都还在锦衣卫呢。而且有明一朝二百多年,厂卫的名头还是有点唬人的。

李联芳想了又想,那还是回清军继续潜伏的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