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 第二百六十九章 汉八旗新军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第二百六十九章 汉八旗新军

作者:汉风雄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0:12:16 来源:88小说

十一月,鹅毛大雪覆盖了整个燕京,这是一个滴水成冰的时节。

很多人都瑟瑟发抖的躲在屋里,靠着火炉吸取一丝丝温暖。

但对于来到了这儿的八旗鞑子,这点寒冷比起关外可真的差多了。多尔衮一声令下,数万在京八旗便以最快的速度,最威武雄壮的军姿汇聚了起来。

王安也在此列中。

今天是上万新鲜出炉的汉军八旗第一次公开亮相。

一眼望不到头的仪仗和护卫兵马浩浩荡荡的开来。

最前面开路的,

是葛布什贤超哈兵,也就是巴牙喇兵的前哨兵,每个牛录只选取二人。

这些人一个个铁甲白缨,每人都配着强弓劲矢,尽皆刀甲鲜亮,军容严整,

威风凛凛。

哒哒的马蹄轰隆隆作响,汇成一股钢铁洪流滚滚而来。

之后就是多尔衮的仪仗了,虽然比起皇帝的仪仗来略微逊色了一筹,

可大驾卤簿,行驾仪仗、行幸仪仗等各样仪制,还是明显有僭越。

只不过无人敢明言就是。

阿济格刚刚惨败,这也是多尔衮的一次惨败,受伤的猛兽才是最凶残凶狠的,没人敢在这个时候挑衅多尔衮。那是在找死!

多尔衮的车驾后是浩浩荡荡的鞑清王公重臣,还有官员侍卫等,队伍相当庞大。

毕竟今天的重头戏是检阅新军,这可是朝堂上王公重臣们争论了许久之后才得出的结果。

多尔衮眯起眼睛在细想着什么,比起几个月前,他更消瘦了一些,不过精神状态还算好。

自从敲定了策略之后,多尔衮这小两个月时间里就一直在着手组建火器汉军之事。还通过汤若望等人的关系,从濠镜那地方聘请了一些人手来。

可惜南方还是大明的天下,

葡萄牙人感情上也更倾向于大明。要不是有汤若望等人的关系在,多尔衮谋求的事儿根本就不可能成。

阿济格今天也出现在了王公重臣的队列中,不过他还是个光板,

自从回京后被亲弟弟抹了顶戴爵位后,

他就一直在自家府里闭门思过,圈禁起来了么。

哪怕今天被多尔衮提溜了出来,他身上的惩罚也一点没有减少,只能说他头上的阴云淡化了一丢丢。

或许这也是多尔衮在试探一下众人的反应。

王安可谓是一步登天了,不但被抬入八旗,还当了官。他现在头上顶着一个拨什库的职,也就是六品的骁骑校。

比起他在绿旗时候的官来可差远了,但含金量则搞得太多了。

所以按照道理他应该十分高兴的,就是心思太多,叫王安着实高兴不起来。可一脸严肃的他放在眼下这个环境里,倒也正恰当。

用这上万八旗新军与传统八旗马步一比,那是明显的有差距在,即便是跟传统的八旗汉军比,从队列到军容似乎也差了一截。

不过一个个的精气神都是挺旺!

多尔衮等人看在眼里却觉得很是正常,要是这些个包衣出身的家伙一被集结起来,就立马能从气势军威上压倒老八旗,那还出大事了呢。

尚可喜、耿精忠还有孔廷训和沈永忠四个人看着底下排列的上万汉八旗新军,一个个全都踌躇满志。

从齐鲁到江南,

短短一年时间里,

三顺王一顺公这四个大汉奸死了俩,然后还有俩几乎变成了光棍。

可现在他们就又抖起来了。

有了这上万汉八旗新军在,他们就又能东山再起了。

虽然这样一来让他们很是被汉八旗的固山额真们看不顺眼,但那点不顺眼比起正儿八经的兵权来算什么?

何况他们这支队伍注定是要跟秦朗军对上的。

满蒙八旗可没什么表态。

这些人不吭声,只是汉八旗的固山额真,可构不成什么威胁。

因为这汉八旗从组建之初,它们就是先天残疾的。

早在老奴时期,鞑子里就已经有频频投降来的汉军了,他们也是建虏的第一批火器部队。

但那个时候的汉军军将全是隶属于八旗诸王公贝勒的。

哪怕是有纯降兵编组的牛录甲喇,那牛录甲喇也是被分编进八旗的,也就是他们都有主子的。

虽然老奴规定了汉人出兵比例(二十人口出一兵),习练枪炮者为兵额一半。同时还要求作战期间,火器兵与其余军士分开归属,单独调遣使用。

就是火器兵会被老奴亲自把握在手心中,而余下的另一半人就各归各旗的旗主掌控。

某种程度上这就损坏了各旗旗主的利益——他们手中的力量不能完全被自己掌控了。

换句话说,就是上头的老大把手已经伸进了他们自家里头。

如此就是汉军八旗地位尴尬的由来。

他们被双重领导了。

虽然从老奴时期的建虏,他们行的也不是西方的那一套我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

可八旗旗主在老奴起家之时就各自掌控着本旗极大的权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任何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去给自己争取更大的权柄,老奴是如此,到了皇太极时代就更是如此。

济尔哈朗的老爹舒尔哈齐的死,和阿敏、莽古尔泰的死,代善的退居二线,这都是鞑子中央集权化的标志。

就像一个股份制公司里的董事长,我不去剥夺你小股东的股份,我只拿走你的表决权。

所以从老奴到皇太极,数十年里满清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就决定了汉八旗一直尴尬到底的这一结果。

当然,汉军旗一半习练枪炮,一半习练弓马的传统一直没有半分改变。入关前的清军里,有也仅限于三顺王一顺公所部是全员的火器军。

皇太极当了老大后,为了制衡八旗旗主诸贝勒的军事势力,也是为了加强清军的火力,以汉人精于火器,拨出汉人别置一军,名“乌真超哈”。

这就是皇太极中央集(兵)权的第一步。因为他这个时候已经把阿敏搞掉了,廷议阿敏死罪,改为幽禁,仅留庄六所、园二所、奴仆二十,其余财产归济尔哈朗。

之后两年里他又打掉了莽古尔泰,所以编汉军为为二旗,旗纛为青色,这就是把一部分汉军从八旗旗主的手中给抠出来了。

两个汉军旗的统率、指挥体系完全由皇太极负责确立。上至各旗的固山额真,下至各旗的牛录额真,皆系由皇太极派人选拔任命组成,这些官员全部对皇太极个人负责,且只需要对皇太极个人负责,无论是平时还是在战时,都唯皇太极马首是瞻,使得皇太极更为深切地感受到所谓的随心所欲是如此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从而更加重视、信赖汉军旗。如此以来,也在无形之中贬低了满洲八旗以及诸王贝勒的实际地位,极有利于皇太极压制诸王贝勒以加强个人集权的目标。

汉军旗从两旗变四旗,从四旗变八旗。

松锦大战的辉煌胜利代表着皇太极个人威望的最巅峰,所以他就彻底压制着诸王、贝勒所有,将其所属汉人丁壮选拔出来,重新组旗,彻底摆脱与原有各旗旗主的隶属关系,这无疑是很直接地削弱了作为各旗旗主的诸王、贝勒的势力。

可是皇太极死的太不巧了。

汉军八旗刚彻底编组起来,他就一命呜呼了。现在掌控大权的多尔衮,反倒成为了八旗王公贝勒权势的代表。要不是多尔衮心里头也想着那张皇位宝座,并没有一一废除皇太极中央集权的那些政策,反而多加维护之,八旗王公早已经把汉军八旗给彻底的吞吃了。

如是,鞑清入关后,汉军八旗虽然实力不停增长,人数不断增长,但要论真正的话语权,反倒不如三年前它们刚被组建的时候。

现在多尔衮以三顺王一顺公来直接率领这上万汉军旗新军,彻底的绕过了汉八旗的固山额真,更是给了他们极大的难堪。

可汉军旗的固山额真们多是官场里打滚早就黑了心的蛆,谁还看不出多尔衮这是感觉到自身权威声望有了一丝动摇,有了紧迫感,而学起他哥(皇太极),另外搞武装力量加强自我?

眼前这支全火器化的汉八旗兵马,与皇太极当日组建乌真超哈营何其相似?

看似将官指挥都操于三顺王一顺公手中,但到底不还是在多尔衮的手中吗?

祖泽润、刘之源、吴守进等等才不会在这个时候当出头鸟呢。这些人而只会在内心里感叹多尔衮的好手段,然后感叹小皇帝的命途多舛。

有这么个手段了得的摄政王叔给压着,小皇帝真的就能出头吗?

汤若望此时此刻也在现场,他身后是几个从濠镜来的葡萄牙人。这些人看着眼前的八旗清军,就像是在看着一支从历史的长河中走出来的古老军队一样。

清军的马步甲兵很威武不假,但17世纪的葡萄牙人早已经习惯了枪炮。或者说在现如今的时代里,西方正在爆发的三十年战争中,冷兵器已经彻底退居了二线。

不管是西班牙人还是荷兰人,全都在不停的增强军队里火枪手的数量。如满蒙八旗这种纯粹的冷兵器军队,在欧洲真的是再也看不到了。

但同样的,这些荷兰人又对新亮相的汉八旗军队感到好奇。

这是一支上万人的军队,赫然全部都是火器部队。

除了火枪就是火炮。这在现如今的欧洲同样是绝无仅有的。

这些葡萄牙人现在都知道,鞑靼人的对手,大明驸马爷训练出的那只军队,也几乎是一支纯火器部队,且它的规模更大。

步兵数量超过三万人,装备有大量的火炮,而且所有的火枪都是燧发枪。

刚刚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葡萄牙人都是不相信的。

超过三万人的纯燧发枪军队,这怎么可能呢?

就是他们在=欧洲,各**队也是近些年才陆陆续续的淘汰的火绳枪。

东方的大明王朝虽然强大,可在他们的记忆里,火器方面那是要落后于他们葡萄牙的啊。

从十多年前开始他们就向濠镜购买大炮和聘请教官,现在的鞑靼人依旧向他们购买火器和聘请教官。

不能否认中国人的火炮造的不错,但这不意味着这里就能出现一支三万人的纯燧发枪部队啊。天知道他们濠镜的士兵都还有不少人拿着火绳枪呢。

但是这些人不相信也只能相信,因为就在刚刚结束不久的那场战役中,那只军队击败了鞑靼人近十万大军,给了鞑靼人一个痛到极点的记忆。

而且鞑靼人还给他们看了卡榫刺刀,这可比高卢公鸡发明的塞入式刺刀优秀多了。

现在的鞑靼人火枪手虽然还没做到人人都有一把刺刀,但鞑靼人的政府长在驱使着大量的工匠来打造它们,想必眼前的这些火枪手很快就能人手一把。

那么有了刺刀之后的火枪手,似乎还真的可以抛弃掉那些笨重的长枪兵。

鞑靼人除了给他们介绍了那只军队的规模,还给他们介绍了那只军队的作战模式……

不少葡萄牙人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亲自体验一把了。

单薄的兵线加虎蹲炮和投弹兵,这可真的超乎了他们想想,是欧洲战场上全然没有的一幕。

在燕京城外,大量的工匠聚集在这里,这儿就是鞑清的王恭厂,就是鞑清的兵仗局药粉局。

多尔衮以佟图赖为工部尚书,总领军器造物。

佟图赖还是汉军正蓝旗的固山额真,是佟养正次子,历史上康麻子的外祖父。

多尔衮汇聚大军之后,本人还来这儿特意探看一番,亲自询问匠作坊火炮与火枪的打制情况,对于领头的大师傅多加宽慰,以表示他对火器的重视之意。

酷寒的天气里,这地方依旧温暖如盛夏,火炉边到处都能看到光着膀子的大汉。

对比大明时候,这些人可不敢有丝毫的偷懒,因为鞑子的枪炮兵甲打造,都是直接责任到人。枪炮兵甲上都刻着相关的人员名衔。

出了问题你想跑都跑不掉,可同样要是技艺精湛就也能得到赏赐恩赐。

鞑子历来就重视工匠,尤其是铸炮的匠人言,很多大师傅现在都已经是官儿了。

所以这儿的匠人倒不排斥给鞑子效力。

因为鞑子给他们饭吃啊,对比大明时候他们这些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惨样,现在的鞑子每个月钱粮给足,一些技艺优秀的,还有房屋、地亩恩赐。

在吃饱穿暖面前,再多的国恨家仇也随风飘散了。

“好炮,好枪。”多尔衮看着库房里摆放的一门门火炮和一排排火枪很是满意。这些都是他们跟秦朗沙场争锋的利器。

“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