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 第二百六十四章 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暴雨来的很突然,去的也很突然。

当江山城下的这场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雨停了。

太阳重新升起,远处还挂起了一道彩虹。

视线恢复了正常,漫山遍野奔逃的乡兵民勇们停下了脚步,然后向着朱大典立旗处汇集。

等到江山县城打开城门,大批的百姓涌出城来,

帮衬着秦朗军打扫战场的时候,这里已经彻底见不到一个还活着的鞑子了。

战场上一片狼藉,殷红的血色真的染红了大地。密密麻麻的铺满大地两军士卒的尸体,每一个都是‘殷红’的制造源泉。

恐怕这片土地在今后挺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染着血红的。

江山县响起了震天的欢呼声,传闻中厉害的不能再厉害的鞑子,现在已经一个个躺在泥泞中死的不能再死了。

这让他们震惊之余,更是欣喜若狂。

这些狗东西可算是死了。

要不是这些鞑子,他们的小日子还安安稳稳的呢,何至于纷纷拖家带口的逃入县城中?现在都还不知道自己的小家怎么样了呢。

秦朗已经更换了一身干燥的新衣,但他没有回县城歇息。他想第一时间里就得知战果和己军的伤亡数字。

此战战果卓着,可显然秦朗军的伤亡也会十分重大。

不过将士们的士气却依旧鼎沸。

战场上时不时的就有士兵爆发出欢呼声,然后一具具鞑子军将的尸体和一枚枚信印就被送到了秦朗跟前。

从牛录章京到甲喇章京,然后是一二三等梅勒章京,乃至固山章京,都有。

还有鞑子的总兵官官印。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朱万化竟然擒获了博勒赫,也就是阿济格的儿子。

这家伙逃的慌不择路,跟朱万化(逃)走了同一个方向,被掉头回来的朱万化拿个正着。

这对朱万化来说纯粹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

而对于博勒赫可就是一场十足的悲剧了。

说起来也好笑,这俩货都是跟着亲爹上战场的,也都是在乱军中与自己亲爹失散的,甚至在逃跑的时候都选择了同一个方向,结果双方的下场却是大相径庭。

之前的战斗里,

秦朗两次领着骑兵冲击阿济格本阵,

嗯,就是人群最多最密集的地方,结果都没能抓到这人。

但从博勒赫被朱万化带着人给擒获看,就也知道阿济格实际上也很狼狈的。

丁进非常的不爽。

他头上挨了一刀,差点人都没了,也没能拿下一个重量级人物,结果博勒赫反而被朱万化这种人给拿到。

鼻子都差点气歪了。

秦朗军的死伤超过了三千人,阵亡官兵数字操千人,并且在随后的日子里,这个数字还会有进一步的增长。

江山城外,明清两军将士阵亡遗体被火化的时候,整个江山县的百姓们都几乎到场了。

上千秦朗军阵亡官兵被一一火化,而后骨灰装入坛中。这是要一一送回郁洲山岛安置的。

而清军的尸首么,就是另一幅样子了。

所有的首级都被砍下,数一数数量,不下七千人。

然后秦朗军主力和大量的民勇乡兵追着清军败兵一路杀到了赣西。

清军到底没能在此之前就拿下抚州,所以江山一战后败逃的近万八旗鞑子,就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绝境之下,近万八旗最终逃到抚州与清军接应部队汇合时候,只剩下了寥寥千把人。

当然,

后续时候也有一些残兵败将陆陆续续的赶到,但最终清点人数也不到三千。

这对阿济格军团言不算是全歼,但又与全歼有何异呢?

横竖这一战过后,秦朗是彻底的名震天下了。

那么多八旗兵和这左军精锐杀入江南,兵锋一度都杀进了应天府,距离金陵近在咫尺。

可随后的两月时间里,兵力且处于弱势的明军水陆,在秦朗在指挥调度下,先是水战大胜一举奠定了整场战役的基调,再是陆上沿途阻截,使得清军一再调转方向,最终浙中之战大获全胜。

然后追杀到赣西的广信府,三四万清军八旗连同数万左军精锐,竟然就只剩下了不足三千人逃脱生天。

清军的这一败可以说是败出了新天地,败出了新高度。

不提左军,只说三万多满汉蒙八旗和外藩蒙古兵马的死难,那就是砍断了鞑清的一条胳膊啊。

虽然反复的厮杀中秦朗军也损失不小,前后至少付出了五千人的伤亡,但比起鞑子的损失,那是不值一提。

虽然复盘整个战局,这样的战斗绝非是一个经典的正面角逐,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小规模战斗,才导致了最终这样的一个战果。

这并不能彻底粉碎八旗兵的骁勇声名。只能说把‘无敌’这两个字从他们头上去掉了而已。

然秦朗在整场大战中所表现出的指挥才能,却显然是得到了一个极佳的验证。

可不是谁都能一步步的把大几万清军比如绝境的。

所以,这一战秦朗获得的好处比当初徐州大捷和胶东大捷来的尤多。

今后谁还敢不正视秦朗的帅才呢?

如此配合着秦朗军的英勇敢战,配合着秦朗本身的多财多亿,这简直是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抚州清军很快就退回了临江,秦朗也没有继续提兵追击清军,而是汇集大军,乘坐船只走水路进到了鄱阳休整。

虽然秦朗军还远称不上筋疲力尽,虽然秦朗之初也有过趁机拿下九江,帮助明军巩固长江中游防线的念头,可现在他已经不怎么这么做了。

哪怕大军从鄱阳出发,杀到九江很是容易,因为鄱阳湖面已经全被明军掌控。

可不想再给老丈人卖力气了,那就是不想了。

处理还不讨好,何必呢?

横竖秦朗大军屯驻鄱阳,啥都没干就已经让清军自觉的收缩兵力了,极大的改善了赣西明军的境地,那还有啥好说秦朗的?

同样是至此,秦朗军此战的伤亡和损耗报表也彻底交到了他的手上。

六千人的伤亡,两千三百五十七人的阵亡,上千军兵伤愈后的退役,这都让秦朗的心揪疼的。而至于期间的物资损耗啥的,秦朗就不在意了。

大底儿保平。

追击清军的缴获和战争支出大体平衡,可是两千多人的阵亡抚恤,还有上千伤兵退伍后的安置费用,可全都要秦朗自掏腰包。

秦大驸马当然不会吝惜这些钱财,他只是为三千多军兵感到痛惜。

江山一战太不凑巧了。

如果不是那场该死的大雨,秦朗军的伤亡不说能减小多少,只阵亡官兵的数字减小一半,那都不在话下。

自从秦朗拉起队伍至今,两三年时间了,他还是第一次损失这般惨重的呢。

不过好处也不能忽略掉。军中的精气神更上一层楼了,在江山之战后,秦朗军损失虽然惨重,可也练出了一支无敌精兵来。

这一战让秦朗军上上下下彻底放心了手中的刺刀,这玩意儿真的不比刀枪差。

损失不小,可秦朗很快的就整理好了心情。

穿越以来,他对人命看的真心越来越淡了。

怪不得说帝王一怒流血千里呢。

你处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见多了人命的丧失,久而久之了你就会越来越不把人命当回事,而只觉得是一个数字。

再有就是‘慈不掌兵’的这句话,现实也逼的你越来越理解的深刻它。每次战后,看着长长的阵亡名录,你要是稍有慈悲情怀,那也就不用活了。

所以,爱兵如子真心是一个极好的品质。

而作为一个合格的上位者,每场大战后,你要考量的绝对不是如何如何对不住这些阵亡将士,而是先要思量一下这对自己所率领的大军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付出这样的代价又值不值得。

上三万的八旗鞑子和数万左军精锐与六千伤亡军兵的数字作比较时,那是再值得不过了。

……

崇祯十八年八月中,秦朗率军近乎全灭阿济格军,杀准塔、马喇希、拜音图等八旗大将多人,擒阿济格之次子博勒赫,斩获巨大。

这消息传开之后,真的是天下震动。

不说赣西的清军诸地兵马,纷纷固城自保,连九江城内的守军都战战兢兢。

与此同时,精神大振的李自成率先自岳阳击退了吴三桂部,占据了归州的张定国也率军再度向着夷陵发起猛攻。

就连江北的黄州府境内都暴起了抗清起义。

王光淑、易道三、周从匡、刘时叙等聚义于英山、霍山之中,蕲黄四十八寨打起了抗清大旗,推举逃到山寨的明朝兵部尚书张缙彦为首,并联合商城、固始义师,又有时不时越过九江杀入湖广江面的明军水师做呼应,一时间声势大涨。

多铎既要收拾阿济格惨败后的烂摊子,还要对出川的张定国坚决回击,然后还要给老李以极大的压制,同时他还要面临着郧阳府的骚扰,以及江上明军水师的骚扰……

多铎就猛然发现,自己手中虽然握着重兵,可似乎还不够用啊。

反正阿济格的惨败给鞑清带来的击打震动,至少多铎这儿,所有的对外攻势都停了下来,麻溜的布置起了防御圈儿。

这叫多铎很难受。

这种被动的局面,鞑清多少年可都没有经历过了。

要知道,阿济格大败之后,秦朗的兵马可都空闲出来了,那两万多兵要是合着明军水师一股脑的攻杀九江,或是沿江的任何一个地方,湖广清军可如何抵挡的住啊。

如此的,多铎就只能向燕京摇人了。

而这就是信息上的差异了,假如多铎现在就知道此时金陵城内的朝堂是多么的热闹非凡的话,他就绝不会去担心秦朗再有下一步动作了。

多铎的求援信送到燕京后,此前被阿济格史无前例的大惨败气的差点背过气去的多尔衮,根本就没有理会。

鞑清在金陵的细作早就发回了南明朝堂的变动。

自从清军衢州大败,被追着逃去赣西之后,朝堂上骂秦朗的声音就又零星的响起了。

但这不是主要矛盾。

最主要的矛盾而是有人要想拿秦朗当枪使。

一本本奏折都要把秦朗和他手下的军队夸出花来了,什么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这都已经不是吹捧了,真正的吹捧是把秦朗奉为天下第一名将,把秦朗军奉为天下第一强军。

反正是远超徐常,吊打俞戚,放个屁都能崩是老奴皇太极,不在话下。

于是啊,秦朗打败阿济格后顺势恢复赣西,夺取九江,反攻湖广,擒杀老李,就也是十拿九稳小菜一碟了。

也不知道崇祯帝的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还是他真心被说动了,竟然使人送来了一封信,问秦朗能不能把湖广给夺回来,还说给他封国公。

而至于助阵的大军是一个字没提,钱粮上的耗费也一个字没说,就只说湖广荆襄了。

秦朗看了信后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金陵城那些个上折子起哄的人,不是蠢就是坏,或者是又蠢又坏。

而这一封封奏折在送到崇祯帝面前的同时,金陵城内,也就是朝堂之外,大量的读书人也开始无底线的吹捧起了秦朗。

作为一个有着实打实的战绩摆在那儿的人,秦朗被吹一吹是拉不了跨的。

大明朝这些年来面对清军屡战屡败,难得出现一个秦朗这样的人物。

民间百姓也很迫切需要这份力量来安慰自己啊。

尤其是在金陵刚刚历经了一次‘有惊无险’之后,兵锋距离金陵城就只剩下几十里了,合着这次清军进入浙中府县后的行径,江南的百姓们更迫切需要出现一名当代的岳少保岳王爷了。

这里指得可不是岳王爷最后的悲剧下场,而是岳王爷能屡屡打败金兵打败外敌。

要不是四百年前的岳王爷下场太悲剧了,金陵朝野早就有人把秦朗吹捧为当代岳鹏举了。

不管怎么说,在现如今的这个大环境下,秦朗的出现,让他完美的融入了这个期望之中。

岛上在金陵潜伏的人手明显察觉到了舆论风头的不对,立马就飞报于秦朗了。

而秦朗看了消息后自然也觉得不对。

这一对号入座,可就又给他带上了一层枷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