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 第二百三十八章 九江之变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第二百三十八章 九江之变

作者:汉风雄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0:12:16 来源:88小说

左良玉他本还指望着李自成在武昌多扛扛清军,这样一来两强相向,他左良玉,以及背后的大明朝就也能坐收渔翁之利。可谁能想到渡江的那点清军稀里哗啦的一冲,老李二十万大军就兵败如山倒了。如此清军势如破竹,一路上八战八捷,大败李自成主力,

直冲到左军面前,这叫左良玉能怎么办?

鼓起余勇与之大战一通吗?

他是垂垂老朽,时日不多,可他儿子孙子还要活啊。

所以他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只要自己在死之前还打着大明的旗号就成,接下来儿孙自有儿孙福吧。

都可以说,李自成的这一败涂地,直接让左良玉对大明的未来绝望了。他不认为大明还有跟鞑清划江而治的可能了。

因为鞑清这次兵入湖广,席卷州府,其局势虽与南宋末年忽必烈灭宋之战有所不同,

却也真的很相似很相似。

所以儿子要富贵,那就让他富贵去吧。

只要自己还保着‘明’字就好。

左良玉这明显是在掩耳盗铃,但这也正好说明了他的绝望不是?

李自成的二十万大军就不堪一击,这叫左良玉如何抵挡?

可他这辈子饱受明廷恩德,现如今却要背弃大明,左良玉心中要说没一点触动怎么可能?也正是这样的心理,这几天左良玉的病情猛地加重了许多,似乎是真的时日无多了。

他又不用药。

因为左良玉知道这事儿拖不得,他死的越早,对他儿子孙子越好。

左梦庚天天在老头跟前当孝子,左良玉已经懒得去理真假了。

因为他就要死了。

……

王世忠的几个奴仆和长随,牵着马立在富池口外一个小山丘上已经等候两天了。

本来按照约定,两天前王世忠就该再来富池口的,结果他们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人啊。

现在别说他们焦急万分了,阿济格都紧张起来了。

他可刚收到京城传来的消息,对于阿济格的选择,

多尔衮并没多说什么。毕竟左梦庚的影响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而对左梦庚和王世忠等的封赏,

多尔衮更没有驳阿济格的颜面,左梦庚真投降了,封公绝对是理所应当。王世忠不说本身的身份,只说这等大功,入八旗,封个一等精奇尼哈番(子)也不在话下。

阿济格很是满意这些。

不过一个大前提就是把事儿做成,这万一出现个好歹,叫全盘的谋划落了空,他也要坐蜡的。

所以阿济格这两天也坐卧不安。

富池口的清军也纷纷秣兵历马。

当然,阿济格再是发愁他心里对王世忠的担忧也比不上王世忠的这些家奴。

后者可是把一切都寄托在王世忠身上的。

万一招抚左军事败,那固然对阿济格影响重大,可多尔衮还能把自己亲哥怎么着?而对于王世忠呢?十有**就是一个死。

其家奴在王世忠被阿济格看重的时候,在富池口也过得如意,这些人都能想到日后的好生活了——主家入八旗,他们进包衣。

在眼下这当口儿里,能当个包衣,似乎都比平头百姓强。

何况王世忠的家仆中很有一些是西海女真的血脉,保不准他们也能进八旗呢。

但这都建立在王世忠还活的时候,建立在王世忠为鞑清立下了大功的情况下,他要是死了,那就一切都成虚妄了。

这几个人两天了都没下土丘,甚至一些人这两天里都没合眼。

只要眼睛一闭上他们似就能看到王世忠人头落地的一幕。这叫他们这些人还怎么睡得着?

反正,人吓人吓死人,他们是愈等愈焦急,愈等愈害怕,以为王世忠真在九江坏了事,凶多吉少了。

直到今天,这几个人才望见有快马从九江方向奔来,那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们的主子。

“是老爷,真是老爷!”

快马越行越近,越来越近,土丘上的人是真认出王世忠来了。

一个个高兴的都要忘乎所以了。

简直是从十八层地狱骤然直接升上天堂。

王世忠看着家奴们一个个焦急欣喜的模样也很是开心,他不可能不开心啊,左老头终于走了,大事终是成也。

他老王很快就要恢复老姓,然后进京城安享富贵了。

阿济格对他说了,一等精奇尼哈番啊,王世忠已经心满意足了。

被留在富池口的人都是王世忠最信得过的家仆,这时候把他包围起来,向他纷纷表起忠心来。

王世忠现在形象很差劲,就跟长久没睡,黑眼圈浓郁的很。

就有人说:“老爷现在看着就困,还是快点进镇子,安歇休息的好!”

富池口,也就是富池镇,这里东邻江西九江,西接黄颡口镇,可是荆湖东部的商业重镇。

王世忠变色厉喝:“胡说!我身负重责,王命在身,岂能先回馆子休息!”那不是白瞎了他两天没合眼,又饿了一路子,肚子咕咕响了吗?这时候不去阿济格跟前刷好感,更待何时?“走,先到大营面奏王爷,再回去歇息不迟!”

王世忠的手下人听了他说的冠冕堂皇,不敢再说二话,纷纷随他上马。

而就在这时候的九江城内,袁继咸仅仅抓住公馆内一小厮的手,“你说的可当真?”左昆山真就死了?

“这等大事上,俺家千户如何敢弄假?”

从两天前起势头就有不对了。

左良玉最亲信的前五营诸将纷纷有所行动,一个个军将被招入觐见,虽然对外打的名义是布防九江,但怎么看都有不对。

不过锦衣卫的人一开始倒是没想到左良玉会死,也一直到现在才确定消息。

袁继咸颓废的倒在椅子里,锦衣卫之人告诉他,左良玉死了,然后左梦庚秘不发丧,反而一点调动兵马,一边让王世忠带人往西去了。

他想干什么?这不是显而易见了吗?

袁继咸不是傻子,怎么会不知道局势已经走到千钧一发之际了?

左梦庚要降鞑子,可他袁继咸是万万不会降的。

左梦庚这里很快就收到了一个叫他大感意外的消息,湖广总督袁继咸中毒了!

“中毒?”

左梦庚失声惊叫。这什么人胆敢如此妄为?对袁继咸这样的天下重臣下黑手?

这不是坏他的好事吗?一个活生生的大明湖广总督可比一具尸体强的多了。

黄澍也很觉得荒唐,左良玉病逝的消息可还没有发出去呢,军中就有人胆敢不听招呼,擅自动手了吗?

他跟左梦庚都很清楚袁继咸不得军心。

他要求左良玉严肃军纪,甚至提出了要杀几个人头警示众人,就大大得罪了左军诸将了。

但黄澍万没有想到竟会有人如何胆大妄为。

毒杀湖广总督,这是什么概念,那群丘八们知不知道?

这也就是左军易帜在即,要不然左良玉非要摘下几颗人头向金陵请罪不可。

崇祯帝别看丢了大半江山,可现在的崇祯帝比之前的崇祯帝更牛了。

数万京营在手,江南财税重地在握,有病有钱有粮食,那说出的话比两年前还更管用呢。

而且又数万水师在握,对左军的压力可不能当看不见。

“走吧,咱们去看一看,这老头……,死不死也都无关大碍了。”反正他是要降了,多带上一个大明的湖广总督,也只是锦上添花。

黄澍无话可说。

二人就这么的进了袁继咸下脚的公馆,然后齐齐把性命丢在了这里。

那是锦衣卫和东厂联手坐下的大事。

在左梦庚、黄澍看望袁继咸的时候,趁机劫持了二人,这变动不次于石破天惊,一时间整个左军都被惊动了。

袁继咸劫持左梦庚,总想着十室之内必有忠信。左军十几万人,总要有大明忠臣的。

像那金声桓,不就在徐州干的很不错吗?

只要这些人应声而起,他就有把握控制着大局。

谁知道左良玉的死讯一经公布,整个左军就纷纷大乱起来。

前五营的人还关心关心左梦庚,而后五营的人马——都说左良玉手下有三十六营,哦,去了金声桓后还有三十五营,但事实上这些人在建制之中被分编入前五营和后五营内。

前五营多是左良玉的嫡系人马,后五营就是外系和杂牌了。

比如惠登相。

关中农民军头领出身,与明军缠斗厮杀足有十年之久,一度与曹操罗汝才齐名,在农民军中名头仅次于李张。

崇祯十四年时方被左良玉击败,势穷而降。

从崇祯十五年起就受命与李自成厮杀,数败老李兵马。

罗汝才被杀后他还大肆招揽过罗汝才的旧部,手中兵力暴涨过万人。是左营军兵中最为不受左良玉控制的营头。

这左良玉死讯一经入耳,惠登相就立马点起兵马从城外进入了九江城内,但并没有去声援左梦庚等,而是径直闯入了城内富户豪门,大肆的掳掠烧杀起来。

有了他这个好例子,城外后五营的左军人马立刻有样学样起来,

以至于引带的前五营也都不稳了起来。

反正最后九江遭到了前所未有之大劫,乱军中也不知道是谁叫嚣了一声公馆内金银满栋,以至于不少乱兵都对公馆发起攻势,他们才不在乎左梦庚的死活呢。

袁继咸怎么也没想到这事儿竟然变成了眼下这般模样?

说白了还是左梦庚在军中根本就没有半点声望,卢光祖、李国英、张应祥、徐恩盛等大将还认得左梦庚,也看重一分左梦庚的身份,其他低层军兵只认的左良玉,可不知道左梦庚是谁。

袁继咸亲手杀了左梦庚和黄澍,然后自己在乱兵涌入前,横剑自刎。

九江城内也不知道何时燃起了大火,火光冲天,连富池口清军往九江派去的探马都能看到。

消息急报阿济格。

让那正开怀大笑的阿济格愕然之余,是立马提兵东向,沿着长江疾驰九江城下……

……

郁洲山岛,秦朗看着湖广送递的消息,整个人是心情波荡起伏,久久不能安定。

历史又一次被改变了。

李自成没有死,人家现在于通城活的好好的。正要汇聚人马往湘南方向转进!

但左良玉死了,左军投降了,不过左梦庚也死了。

九江城头内还真的是上演了一处跌宕起伏的好戏。

袁继咸这是一命换一命啊。

可惜大部分左军还是投降给了阿济格,只有少部分继续打着大明的旗号。

其中王允成、卢鼎部沿江退往了湖口、彭泽。

马进忠则率部南下洪都。

清军肯定要在九江大肆的整顿一番左良玉军,裁减老弱乌合,整顿精锐,而这也是清军绿旗兵在历史上那般能打的关键因素。

十几万左良玉军还不知道会被裁减的剩下多少人,但无论如何,这般一来清军实力大增则是一必然,湖广,至少是荆湖一带,那是真的要丢了。

还有这接下来的战局,金陵朝堂上头又要怎么议呢?

左良玉与东林党关系之密切人尽皆知,要不是袁继咸用自己的命为东林党洗了一把,那马士英可真就要小母牛练倒立,牛b冲天了!

现在金陵倒是急掉水师赶去湖口增援,但阿济格拿到了左良玉的水面船队,狭窄的湖口未必能真挡得住清军。

更重要的是,阿济格这儿的清军还只是一个先头。

等到关中西北的主力部队陆陆续续的南下了,那可就不是一般的麻烦了。

“先下令水陆军动员起来,粮草后勤运输也都做好准备。”

“秘书处再替我拟写一文发给淮安。”

而至于金陵,那就要劳烦长平写封信去了。

秦朗的神态并不见沉重,眼下的情形看似很坏,可比起历史上不堪一击的南明小朝廷来,已经好了很多很多了。

至少他有把握能保住江南。

郁洲山岛现在有三万陆军,还有六七千水师,甚至再东远动员,五万水陆军都是小的。

哪怕清军能直接杀到金陵城下,靠着长江水陆,秦朗也有把握把清军反推回去。

不过他只是做好了准备,至于什么时候能真正的出兵长江一线,那还要看金陵方面的态度,还要看崇祯的态度。

秦朗是不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