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 第219章 迷惑人心的胡言乱语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第219章 迷惑人心的胡言乱语

作者:汉风雄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0:12:16 来源:88小说

一张长平从未见过的巨大地图摆在她的眼前。

世界那么大,大明却那么小!

“不说这将来天下大势如何,便是有朝一日,我等真能驱除鞑虏,剿灭逆寇,重造大明,为夫也没必要非与朝廷刀兵相见,拼个你死我活啊?”

“不是你夫君我淡泊名利,连生死富贵,子孙后人都通通不在乎了,而是天下之大,多的是我们的容身之地。”

“你比如说南洋。”

“自朝廷罢宝船,废旧港宣慰司之后,小二百年,南洋已不为大明所属。日后我雄兵上十万,战船千百艘,席卷南洋吞并诸国,这又何尝不是一番新天地?”

“况且除了这南洋之外,此地系天竺也,即唐三藏取经之地,佛教诞生之所……”

秦朗又絮絮叨叨的为长平介绍起了阿三哥家的丰富被征服史,“这西域之外的蛮子能征服之,天方之地的信徒亦能征服之,蒙古突厥后裔还能征服之,本侯便就不能吗?”

“此地人口亿万不下大明,又平原沃土,物产富饶。更因为数千年以降的种姓制度深入人心,底层数以千万计的贱民和首陀罗蠢笨如猪,懦弱恭顺以至不可思议之境地,一旦征服之,那……”

秦朗笑了又笑,当阿三哥的征服者,那真不要太爽了。

“还有这美洲,更是天选之地。其北部大陆,平原沃土远胜中原,纵然因为缺少南北走向的高山峻岭,而使得冬季里的寒流,往往能从北向南,一通到底,但也依旧是天选之国。且水源丰富,从被向南先天就有一条大河贯穿万里平原,本土原住民又愚昧落后,都还是部族之态势,用的是木棒石器,不堪一击。”

“欧洲的大吕宋(西班牙)在百多年前,曾以小小百人队就击垮了其南大陆的第一帝国,然后一路跑马圈地,至今不过少少百年光景,从南大陆到北大陆,已然扩土万里,辖制了数百万土着之民,为其种田开矿。每年收益之丰富不下千万两白银。”

“这是他们每年从美洲运送回本土的真金白银珍珠宝石。”

“大吕宋不过一介西夷也,彼可往,我亦可往。即使这美洲距离中原远超南洋天竺,然彼处却是为夫我最欲所取之地……”

长平呆呆的看着眼前的地图,突然的,她觉得自己内心里的担忧消散了,迅速的消散了。

她从秦朗刚才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一股再真挚不过的渴望!

天下那么大,的确要出门多看看,光纠结于中原一地又何必呢?

很快金陵的崇祯皇帝就收到了自己闺女递来的一封密信,看了信上的内容,说真的,崇祯帝的确有一刹那的震惊。

《坤舆万国全图》,这幅由当年利玛窦敬献的地图,他从前还在宫里头见过。

但是崇祯帝的脑子里的‘天下’,依旧是中原这一亩三分地,他从没想过再去夺回南洋,亦或征服天竺,夺取美洲。

秦朗的那些话让他一瞬间里也大感震动。

不过性格上的多疑让崇祯很快就冷笑了起来,他料定这是秦朗在耍花招。

给长平说这么多,然后通过长平的口来传进自己的耳中,那既是在打消朝廷对他的猜疑之心,又是在另类的表忠心。

这个叫他感情复杂的女婿,肯定是感受到了这段时间金陵朝堂上的变化了。

他这是在喊冤呢!

没看他说了‘天下大势’这四个字了么。

什么是天下大势?

天下大势就是大明现在还依旧很危险,还远没有彻底安全。

北方的鞑虏,西面的张献忠和西北的李自成,还有湖广赣西的左良玉,这些都是远超他的危害隐患。

对比那些存在,他小小的郁洲山岛远不是大明朝的心腹大患。

“传太子诸王来见。”

崇祯帝找了个舒服的姿势,心中则已经在后悔当初移宫南下的时候,怎么把《坤舆万国全图》给落下了。

要不然现在把《坤舆万国全图》摆上,那一切就更明了直观了。

朱慈烺最先来到了暖阁。

然后定王朱慈炯和永王朱慈炤也飞快的赶到。

三人都细细看了长平的来信,一个个都觉得不可思议,又感觉自己眼界陡然开阔了来。

“父皇,这天下果真有那么大吗?”

朱慈炤才十二岁,生母田贵妃已经没了,母家又不靠谱,周皇后虽然没有拿捏他的意思,但朱慈炤显然是崇祯眼下三个儿子中最活的小心翼翼的那个。

他也一直没什么大的野望,只想着平平安安的熬到成亲出宫,去地方上当个藩王。

谁知道竟就遭遇了那场大劫难,险些大明朝都要翻船。

这场际遇虽然没有改变朱慈炤本本分分的心思,跟朱慈烺去争夺太子位,他差的太多太多了。但也叫他深切感受到了什么叫“身不由己”的痛苦。

那么他今后要怎么去掌控住自己的命运呢?

对比在中原当藩王当猪,显然秦朗这种去海外开疆扩土,称藩建国,另成基业的做法,更合他心思胃口。

朱慈烺和朱慈炯没有说话,但兄弟俩也眼神炯炯的望着崇祯。

“天下的确远非中原一地,昔日利玛窦向你们曾祖爷爷神宗皇帝敬献的万国图上,南洋、天竺和美洲等地就历历在目。”

“可惜那副《坤舆万国全图》被落在了紫禁城,不然今天就能让你们见识见识。”

崇祯帝话音落后,朱慈烺点头接着说:“父皇说的极是。儿臣读元史,蒙古的三次西征,远飙万里,马蹄踏遍数十国山河。而我大明太宗永乐皇帝时,使郑和下西洋,浩荡船队亦震动四方,万国来朝,让我大明威仪远播四海……”

“只是太祖皇帝仁义为先,滔滔大国风范,使万国敬服。而非西洋蛮夷之国,行烧杀掠夺之策……”

朱慈烺一边给大明贴着金,一边鄙视着西班牙,但如果他眼睛里没有闪烁着那满是金灿灿的渴望眼神,他这话就更有说服力了。

这段日子,金钱的力量已经让朱慈烺体会的再淋淋尽致不过了。

有了银子就能拉起一支战斗力不弱的军队——南都禁军;

而有了充足的银子就能拉起一支战斗力超强的军队——郁洲山岛上的兵马。

从普通明军到南都京营再到郁洲山岛的秦朗军,金钱的力量在战斗力上得到了充分的反应。

所以只要一想到每年都有点千万两真金白银,朱慈烺要是还能不收震动,他都成神成仙了。

就是崇祯帝又何尝不羡慕的眼睛发红呢?

看那大吕宋得的好处。

占据了那么大的地盘,每年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银收着,还能把国内的穷人罪犯通通扔到美洲,这简直就是一完美的循环。

如果大明也有这样的海外之地,在西北起乱的时候,就通通把那些乱民穷鬼都扔去海外,整个大明境内都没有穷人了,那百姓自然就不会再造反。

他又岂能被李自成张献忠等弄得焦头烂额?

而且朝廷国库充裕,他就有大把的银子来编练新军,每年都上千万两的真金白银,他就是用钱去砸建虏,一个人头真真就给出五十两的赏银,一千万两真金白银也足足买下二十万颗鞑子头颅。整个建虏又有多少人头顶得住这样收割啊?

崇祯帝羡慕的骨子里都发酸,然后他心底里竟然隐隐的对自己的老祖宗起了怨恨。

你说你当年那么大的优势怎么就不把南洋真正的给打下来呢?

把朝鲜把日本也都打下来呢?

这样能帮后世子孙造多大的福气啊?

欧洲那帮子蛮夷,两三条小船都敢往大洋深处里去寻找新大陆,怎么偏你就不能呢?

是没看到海里的利益吗?

没看到你还怎么去组织郑和一次次的下西洋?没利益你又凭什么组织数十万大军五征蒙古?

崇祯觉得自己那不省心的女婿说的很对,郑和下西洋肯定是赚大钱了,海洋上赚的银子,再配合着明初时候国家的钱粮税收,才是成祖皇帝一边用兵一边又大工程不断,还能成就永乐盛世的根本原因。

永乐年间大明朝廷的耗费肯定不全是海上所得,肯定也有国家丰盈的财税,甚至前者只能做一个补充。但海上的银子全都是收入国库收为国有的,凭白得了那么多的银子对朝廷财政税收有多大的助益,崇祯可是清楚的很。否则光靠那些正常的年入财税,崇祯帝是一万个也不相信自己的老祖宗能连续组织那么浩大的远征去扫荡蒙古的。

看看历史上的汉武帝。

他可是有自己爸爸自己爷爷文景两代明君,数十年积累的财富做后盾,才频频攻伐匈奴,可最终也搞得民生凋零,朝野动荡,险些败坏了大汉的国祚的。

可成祖皇帝呢?

他接的是什么样的摊子?

太祖爷打了那么多年仗,立国之后接连大规模北伐,洪武二十年的捕鱼海之战后才彻底清楚了北元的威胁,洪武二十六年朝廷才恢复了对河西走廊的统治,之后才是再没有大的征讨,可洪武年也拢共才三十一年,国库里能给后人留下多少储蓄?而且紧接着还有一个靖难之役打了小四年呢,双方动用军兵过百万,哪怕战场多是在北直隶在中原齐鲁厮杀,并没有大面积的蔓延至全国范围,可财富钱粮的耗费也不会小了吧?

成祖皇帝接手了这样的一副家当,他凭什么从永乐八年开始,不到十五年的时间里,五次大规模的远征漠北?

虽然五十万大军可能有虚假,毕竟这个时代里打仗那都是习惯性的夸大兵力了。

但那么多的兵马深处草原,还并非都是骑兵,而是充斥着大量的步兵,那需要动用多少民夫?总共的钱粮物资耗费可将是一个真正的天文数字。

你说说,永乐皇帝他凭什么拿出那么多钱粮?

况且同时永乐皇帝在大规模用兵的同时,还修建了那么多浩大的工程?

其他的全不说,光是修建紫禁城和疏通京杭大运河的钱粮耗费,那就多的让你无法想象的啊。

想想自己到现在还住在守备府里,可怜巴巴的挤出点银子修复了几个殿堂,也是用来上朝的。崇祯帝是心酸的厉害。

反正他是越想越觉得自己的老祖宗在海上绝对是赚了大钱了。

所以您老人家怎么就不再进一步呢?

还有那宣宗皇帝,说起来仁宣之治,那些个读书人把您捧的那么高,您怎么就把宝船船队给废了呢?

刘大夏该杀啊。

崇祯帝这时候的大脑思维着实太活跃了。从永乐皇帝想到了宣宗皇帝,从郑和想到了刘大夏,那都有些要魔怔了。

定王朱慈炯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声:“父皇,那姐夫所说的话……”是真是假啊?

朱慈炯是真有些迷惑了,真的有几分相信秦朗了。

人家明明白白的说了,他对大明朝的文官集团,对大明朝的士大夫集团,感官很不好。

因为刘大夏烧了航海图之后,大明朝官方的海上贸易几乎没有了,可是南方沿海的私人海贸行业却进行的如火如荼。

海上之利能吸引那么多人投入其中,可见利益之丰厚,由此也在另一个方面证实了郑和船队是能赚大钱的。

刘大夏那伙子士大夫,一边叫嚷着郑和船队劳民伤财,耗费过重,另一边却自己大捞特捞,嘴脸叫人恶心,品行更不堪入目。

秦大驸马表示他对眼下的读书人士大夫,很是有些瞧不上眼。

表示这读书学问好和当好官是两个概念。

如果他来当政,那会把读书和做官完全的划分开来,科举靠的是做官的能耐,不是去靠四书五经的学问的,而如此的主张一旦公开了,肯定会引得天下民意滔滔,强行推动之,血流成河万世骂名那都是可以预见的事儿。

所以他更喜欢去海外另开炉灶,自己成宗做祖,打根子上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这简直太震耳欲聋了。

把速度做学问和当官区分开来……

这是朱家四父子想都没想过的事情。

那么秦朗这个大姐夫说的是真是假呢?

崇祯帝脸皮子抽了抽,“胡言乱语,都是迷惑人心的胡言乱语。”就跟秦朗他想要去海外建国一样,谁能留在中原不去留而远遁海外啊?这都是胡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