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 第217章 扩张之路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第217章 扩张之路

作者:汉风雄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0:12:16 来源:88小说

昌乐。

周云深张大嘴巴看着眼前两名狼狈不堪的明军败将,这俩人是好不容易才逃到昌乐来的,报告了他一个绝坏的坏消息——益都失守了。

可是城高池深,兵马众多的益都城怎么可能陷落呢?

那里头可是有两万人呐。

“小的位卑职轻,实在是不清楚怎么一回事。只知道夜间正在值守,南门处忽然起了喊杀声,很快大队清兵就冲进了城中,两万人马一败涂地。”

他跟身边那人都是混乱中带人冲出了益都城,又侥幸脱离了清军的堵拦,这才能逃到昌乐的。

“那两位王爷安危,你等可知晓?”

俩败将纷纷摇头,这他们哪里知道啊。

周云深狠狠地攥紧了拳头,夜里南门突然生起喊杀声,这不用想就知道是人做了鞑子的内应,真是该千刀万剐啊。

两万守军,坚固的益都城,整个青州的局势骤然败坏,“可恨,可恨!”

但回过头来他却还是要派人立刻探明益都敌情,一旦发现清军有东进迹象,那他就立马要撤。

当然,周云深也飞快的使人报向登莱。

这个极坏的噩耗必须尽快告知周亮工,叫他们那些人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益都这么一失守,登莱门户就已经洞开,他们要面对的可就不是清军的部分兵马进攻了,而是实力更强的清兵进攻。

益都城内的两万守军都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投降清军呢。

而且在此之前衡王大力收拢的诸多钱粮军资,现在也全落入清军的手中了。

周云深简直不敢去细想了。

……

昌乐的消息迅速传到了潍县,然后继续向东传到登州,传到了安义飞、沈懋爵的耳朵中。

俩人面面相觑,是深感蛋疼。

他们本都已经计划着沿大清河往济南赶一赶,看能不能调动一下青州的清军。

至于什么时候再去津门转一转,什么时候在渤海湾和辽海转一转,那都需要把清军的这波攻势给压制了之后再说么。

谁想他们还没去撩拨济南呢,益都先就没了。

鞑子把益都城吃下来,此举可整个改变了齐鲁的战事战局。

明军没有了益都,也就没有了青州,清军就能直面登莱,长时间的扰袭之。

而且有益都这座坚城为后盾,清军就有了一个稳固的前沿基地,有了一个绝对的战略支撑点,这下子他们攻守都变的更从容了。

甭说登莱明军了,就是秦朗军陆军大举登陆,也难一下子再把清兵赶回鲁西了。

就青州那坚固的城防,清军如果安下心来固守城池,秦朗军大炮再多,一时间也难啃的动啊?

而且青州城内还有两个藩王一个巡抚,要是也全都遭了殃……

安义飞和沈懋爵突然的相对一笑,曾化龙这下子怕是要急了。

谁叫朱由棷曾向登莱求援过呢?

如果益都无事儿,曾化龙不理会衡王也就不理会了,相反,他那时要理会了才有事儿呢。

可是现在益都不是失守了么,曾化龙现在的‘不理衡王’可就是另一码事了。

当年被处死的齐鲁巡抚颜继祖了解一下?

姓颜的虽然不能说一点罪过都没有,但济南失守(崇祯十二年),德王朱由枢等宗室被俘杀,这绝对不能把所有的罪过全都加在颜继祖的头上。

但崇祯那时候不还是干脆利索的把颜继祖抓起来杀掉了么?

现在的大明当然不比之前的大明,可曾化龙这个登莱巡抚比之金陵的崇祯帝,与当年的颜继祖比之崇祯也没什么两样。朱由栎、朱由棷两位藩王若是当真失陷,等待曾化龙的命运会如何,可谁都说不准的。

或许不至于再丢性命,但官位呢?

安义飞和沈懋爵想的更深一步,如果曾化龙这个跟周亮工配合默契的巡抚被拿下了,那新上任的巡抚还能萧规曹随的放权给周亮工吗?

整个登莱的权利构架或许都有可能来一次颠覆呢,而在这个当中,安义飞他们代表的秦朗军有利可图吗?

答案似乎也不言而喻。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儿了,现在更关键的还是眼前的战事。

也不知道郁洲山岛派来援军的船只什么时候能抵到。

在冰雪消融之后,派遣一部分人北上登州,这是秦朗早就顶好的章程。因为今年登州水师的任务更多更重,期间要频繁扰袭岸上,攻打城池,就少不了用到陆军。

但徐州之战的开启让安义飞心里没了谱,大家都知道秦朗出战必抽调了岛上的主力,那剩下还能有多少人马,他们远在登州,可了解不透。

便是知道岛上有不少人丁,稍加训练,都是一支不弱的力量,但这个‘不弱’到底有多强呢,安义飞也一点都没底儿。

郁洲山岛西港区,总兵衙门大院里正一片紧张,秦朗都是总兵官了,当然要有自己的衙门了,虽然这地方完全就是之前的乡兵局换了块招牌。

但是这总兵衙门总比之前的乡兵局听着好听。

因为兵马主力都出了岛,理论上应该很空虚的郁洲山岛,总兵衙门也该门可罗雀。

但事实上这阵子岛上要评选出最为繁忙的机构,那总兵衙门这儿可一点都不比总务处清闲。

后者要负责辎重运输,这当然繁忙了。

可总兵衙门呢?

人家也在紧张的招募兵勇呢。

两万人的新兵招募编组,那是多大的一个工作量啊。

很多衙门里的文书都三五天不回家一趟。

比如说张凌,他都已经小十天没回家了,作为秘书处在总兵衙门蹲点的组长,他不要太繁忙。

文书像雪片一样朝他飞来,张凌需要了解整个招兵进程的方方面面,然后用最简单的文字把最有用的信息提炼出来,再汇集整合,然后送报徐州前线。

这就等于是把一本三百万字的小说整理出一份几千字的大纲,要不是他手下也有人帮忙,累死张凌他也完不成这样的任务。

所以,吃喝睡卧张凌就全在总兵衙门里了。

而这几日岛上又要抽调出一部分人马北上登莱,这就更给张凌繁忙的工作增添累赘了。

他现在真恨不能学会孙猴子的分身术,是真正的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分身乏术。

所以说,岛上还是要招一些童生秀才上来。

这些人虽然有很大的缺陷,不少人自诩是读书人,放不下身段,更会习惯性的对一些政策评头论足的指指点点,但他们的可塑性很强。

比那些没有功名却又精通庶务的师爷幕僚,以及此前衙门里的差役文书白役,还有管家管事账房先生等等,综合起来都表现更好。

因为前者在世俗权利中混迹的太长太久了,性格上沾染的秉性很难扭转。如江哲这样的人到底是很少见很少见。反而有不少人刚拿到点权柄就想着给自家捞好处。

这种人很多,然后被发现后严厉惩处的也很多,一个个例子不断的摆出来,严刑厉法,总算是抑制住了贪腐舞弊风气的蔓延。

但也叫秦朗有些后怕,他给的待遇可已经很可观了,没想到这些个家伙来了后还照样贪腐。

可见这高薪养廉就是个屁话。

没有严刑厉法的监管,没有一双无情的双眼时刻注视着他们,只想用高薪就想换来官员们的清正廉洁,那是扯淡。

所以治安处自成立以来,人员规模就不断在扩大,比如说悄悄组织起了一部分衙门里的老吏,专门编纂了一本诉说贪腐舞弊的技能书。

这些个老家伙们一个个都是老油子,混在衙门里,什么黑暗的勾当都见过。

那吃了原告吃被告都只是初级手段,草菅人命、颠倒黑白、指鹿为马,通通不在话下。那还是需要一些技术手段的招数,有的根本就是明抢,你也怎么不着他们。

甚至连死囚犯他们都能偷梁换柱,悄悄的把人给弄出来,反正这年头愿意拿命换银子的人多了去了,这手段还美其名曰‘宰白鸭’。

秦朗知道这种书暂时是排不上用场的,但却是一本能开阔培训班学院们眼界的好东西。

大明朝明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男盗女娼的读书人多了,但你不能否认,就人群的整体素质做比较,秀才童生以及一些连童生功名都没有的读书人,他们的平均道德底线还是要超过师爷幕僚、差官白役等等的。

所以秦朗当然是更亲睐于读书人了。

至少在郁洲山岛自我培养的自己人成熟之前,他很是需要读书人。

除了那些衙门老吏外,治安处下属还有一个小组,内里全是通晓刑罚的刑名师爷,以及一些个讼棍,这些人的任务就是整理《明大诰》。

作为朱洪武钦定的刑罚,《明大诰》在朱明一朝的地位很是别扭,明明是祖宗之法,在明初时候都很能普及到家家户户民有一本的地步,但到了明中期时候就已经几乎看不到了。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东西几乎是全针对贪官污吏的。

甚至里头还记录了很多‘大逆不道’的条例,比如“市民不许为吏卒”、“严禁官吏下乡”、“民拿害民官吏”、“寰中士夫不为君用”等,你叫读书人如何去想这玩意儿?

而且“大诰”的打击矛头总的说来就是针对全体官吏们的,惩治贪官污吏是重中之重,什么族诛、凌迟、枭首、腰斩、墨面文身、挑筋去指、挑筋去膝、断手、斩趾、刖足、枷令、常号枷令、枷项游历、重刑迁、充军、阉割为奴等几十种,其条目80%以上是属于治吏的。

这叫大明的读书人如何能忍?

所以到了明中期,天下就只闻《大明律》而不闻《明大诰》了。

现在秦朗使人暗中整理《明大诰》,并不是要学朱洪武族诛、凌迟、枭首、腰斩等等,而是去终结内里的无数案例。然后再叫这些通晓刑罚的人自己掂量着编纂一套新法。

这当然是一个很浩大的工程,不说这些个人能不能编好,光是巨大的工作量就能叫这几十号人彻底压垮。

所以新法是以《明大诰》和《大明律》为蓝本的。

他们这些人只是做个补充。

把有些不合时宜的刑罚给换掉。

诛族这罪名秦朗日后是要废掉的,凌迟、腰斩也罢了,死罪就是斩首绞刑,而其他罪名,那些肉刑之类的,如墨面文身、挑筋去指、挑筋去膝、断手、斩趾、刖足等等,就都废了。

觉得这人罪重,就判无期么,让他劳动改造一辈子。

反正这些人也整日里忙活个不停。

闲话不多说,把视线再转回来。

说说岛上缺人的事儿。

这事儿实际上与秦朗的处境是息息相关的。自从秦朗打金陵城内蛟龙脱柙,‘重获自由’后,郁洲山岛能够招揽的读书人就大幅度减少了。

如果说在此之前,上岛的读书人是十个,那之后不说掉到三瓜俩枣了,也只多还剩三四个。

这内中的缘由不需要细说,你只需要知道现在还来岛的读书人,实则是在大明朝和郁洲山岛之间已经选队站到秦朗这边了,那就行了。

而岛上的人口也持续的激增。

清军南下,让无数百姓涌入了郁洲山岛,说真的,郁洲山岛虽然面积很不小,可现在却真已经有些满员了。

就那么大地方,已经撞了小三十万人了,你还想再装进去三十万吗?

所以,岛上本身的局势也迫使着他们走上了对外扩张路线。

这也算是另类的人口与土地矛盾了。

齐鲁就是下一步的关键,浮山城这几个月时间里发展迅速,很大原因就是郁洲山岛上不少老人被抽调了过去。

这也是岛上出现‘人力资源’紧缺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想要解决这一难题,光凭嘴上说开源,那根本没戏。

岛上给的待遇已经够好了,这样还不来的人,你再用高待遇去诱惑他们,意义也不大了。而且你这边提升了新人的待遇,那打破的是整个秦朗军财政体系的构架啊。

这可不是说提升就提升的问题。

所以想要解决岛上的难题,就只有一个办法——扩张。

等秦朗军在齐鲁占据了更多地盘之后,那一切就都迎刃而解。包括‘人力资源危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