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 第214章 世外天堂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第214章 世外天堂

作者:汉风雄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0:12:16 来源:88小说

在登州,安义飞能够商量的人只有沈懋爵。

后者作为沈廷扬的堂弟,实际上在秦朗军中是颇显另类的。

很多与明廷有联系的事,别人能插嘴能赞同,沈懋爵却需要避嫌。

这是一种无形中的默契。

并没有被显摆于所有人的眼前,更没有什么明文规定,但双方却都很心知肚明。

所以看着安义飞,沈懋爵脸皮都是扭曲的。“老安啊,你这难为我吗?”

“这有啥难为的?屋里又没其他人,我就让你分析分析,又不要你表态?”安义飞笑的有点小狡诈。

沈懋爵哭笑不得的点着安义飞,这还真是个避嫌的好法子。

“行,那我就姑且一说,听不听随你。”

沈懋爵脑子转了转,道:“这事儿咱们要分两个方面来看,先说公,先说出兵,一两千治安兵不算什么,但与登莱言却无疑是雪中送炭。曾化龙必对我等大感满意,少不得还要上书金陵。这对驸马爷都是甚为有利的。而具体的不利之处在于,一旦登莱局势危机,曾化龙必然还会再打上咱们的主意。”

“那时候我们若依旧答应,则浮山城守卫将会锐减,危害重大。”

“而若不答应,之前积累的好感尽数败坏不提,反更会为曾化龙、周亮工憎恨。”

“再来说不出兵,那先就要得罪了曾化龙、周亮工,继而就也得罪了朝廷。金陵与驸马爷之间本就有些微妙,眼下驸马爷徐州报捷,声名大振,朝廷面上是称赞连连,实则怎么想的……”

沈懋爵咳咳了两声咽下了接下的话,但言语里的意思却再明白不过。安义飞连连点头,的确是这么个理儿。

“现在咱们不出兵,很可能就会给朝廷一借口,或是说把本已经有的裂痕……别的更大。”

安义飞沉吟了半响,沈懋爵的这几句话一点都没涉及到战术战略,但只是如此就很难叫人做出决断了。

“然后咱们再说私。民间对我军印象如何,那是无需多言的,完全不在于这次出兵与否。可官就是官,不是所有人都跟海州的刘知州那么乖觉知趣的,在大明州府县各级衙门秩序还没有被彻底摧毁的情况下,我军很难真正做到取而代之。除非驸马爷要与金陵彻底撕破脸皮。”

“那么要怎么才能在不跟金陵撕破脸皮的情况下,逐步夺取齐鲁夺取胶东的实权呢?我且以为眼下清军东进之举,至关重要。”

再接下去,有些话沈懋爵实在不好说了,比如说借刀杀人什么的。但沈懋爵不说这话,安义飞就想不到吗?

于是,思索了一番后安义飞答应出兵。

“周亮工,周亮工才是关键啊。”

不管是借刀杀人还是反客为主,莱州知府周亮工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

这人在胶东的声望很高隆,两年前的潍县之战,九成九的名头都被他得去了。

所以只要有这个周亮工在,登莱的局面就不可能被当地军民完全把希望寄托在秦朗军的身上,这人就代表着登莱官府最后的希望。

但这人的成色具体如何,安义飞却又怎么都看不透。

两年前的潍县之战,说是对战三个月,实则这三个月中是有很大的水分的。

这不是说安义飞在有意的贬低周亮工,而是实事求是的说话。

他要真的对周亮工瞧不上眼,就不会把之当成一块很硬很硬的绊脚石了。

而是对周亮工的真实能力打上了问号。

从而就引出了一种可能——如果这次周亮工在潍县,乃至是青州,撑不住架儿了呢?

青州告急,登莱囤兵潍县这是第一步。毕竟这地方是登莱的西大门,是登莱整个官道的起点。

胶东的官道,北线是由潍县向东,沿途穿过昌邑、掖县(莱州府城)进入登州地界,然后过黄县抵到蓬莱,蓬莱就也是登州府的府城。

南线则是从潍县往东南方延伸,经高密抵到胶州。然后掉头向东,进入登州府,穿过莱阳县,进抵福山。

如果说登莱两府的官道是个长方形,那么到此,这个长方形的四个点就全都出来了。

西边是潍县和交州,东面是蓬莱和福山。

官道从蓬莱向南到福山,与南线官道交汇,然后再沿着半岛东部的海岸线向南延伸到宁海州。

这就是整个胶东半岛上的官道。

说真的,很简陋,连一些个县城都没有通通的串联到。

可即便如此它也是整个胶东最为重要的交通干道。

也是大部队行进必先追求的路线。

当年清军前后费时三个月都没能拿下潍县,这大大影响了其军对登莱两府的攻略。越过潍县向东的清军不是没有,却很难有大的收获。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

而这就是潍县之战的意义。

现在潍县再度成为了焦点,那不是登莱兵屯驻潍县不动,便能让清兵却步登莱的。

清兵如果无论拿得下拿不下益都城,他们都会对潍县发起进攻的。

不提潍县的战略意义,单是大批的明军汇聚潍县,这本身对青州清军就是极大威胁。

如果周亮工有真才实学,面对这一局势,他保不定能玩出什么新花样来呢。一两千治安兵固然重要,却也不是必须。

可要是他名不符其实,那给他一两千兵就更是无关大碍了。

反而会叫秦朗军落个好名声。

还有就是秦朗与金陵朝廷的裂痕,作为一个下属,安义飞实在承担不去‘离间’君臣的罪名。

他把自己想的一切通通写进了密信里,然后使人迅速飞报徐州。

在里头他甚至有些露骨的写到,即便要借刀杀人,潍县里头有了他们的人,那也比没人要更加的方便。

在关系到整个登莱局势的前提下,小小一个周亮工在安义飞眼中,着实是无关紧要的。

……

周云深至今都有些不真实感,只觉得是人飘在云里雾里,沉不下去。

登州来消息,竟然是命他引两千治安兵赶赴潍县,这是不是有些荒诞啊?

他从投奔了秦朗军之后,可从没奢望过谋求兵权啊。

结果两千治安兵就这么的飞到了他手中。

真的是太不真实了。

当然,周云深也更加的感激肺腑。

这家这是真的拿他当自己人啊,要不怎么会把这种重任交给他呢?

光是这么个感悟就能叫周云深飘飘若仙。

……

从浮山城赶往潍县,总路程三百里少了些,周云深带人六天就赶到了地儿。

队伍抵到时,莱州兵也不过才赶到了千把人。

为首的是登州镇总兵黄廕恩之侄黄国齐。

黄廕恩本是齐鲁的副总兵么,被刘泽清排挤的不成样子,便乖觉的退避三舍,上书告老了。

只不过人去官之后没有真的回老家洛阳,而是留在了济南。

等到崇祯帝跑路到登州时,就想起了黄廕恩了,也不管他是不是真老了,就下了一道旨意调他来登州任上。

虽然这登州镇早就是个空架子了。

崇祯十一年,多尔衮率军南略,围攻济南时,账面上的六千登莱兵就全报销掉了。

黄廕恩到了登州之后,是什么事也干不了。

还是周亮工再回登莱,利用自己的名望和曾化龙的鼎力支持,多方筹措钱粮,才召集了三四千人马。这些人名义上可都是登州镇建制,黄廕恩非常知趣的撒手不管,而把自己的侄子黄国齐塞了进去。

周亮工自然无不应允,以至于黄国齐更上一步,直接坐上了参将位置。

潍县城外,黑压压的的难民围在秦朗军的营地按照着吩咐乖乖的排起队来,他们都在等待秦朗军的施粥,有很多难民甚至是从济南府一路逃过来的。

不少人本已经在青州落了脚了,可谁想再度复来的清军那么凶残,不少杀人越货,更一把火烧了临淄城,那穷凶极恶的模样真不知道吓傻了多少人。

于是很多的青州百姓,都纷纷往东逃来。

潍县只是他们的一个暂时落脚地,下一步他们还要去登州,或是去交州浮山。

后者在齐鲁境内的名气也不小呢,很多百姓都知道那里是秦朗军的一据点。

几十名治安兵架起大锅,在几个简易窝棚下熬粥,香气一出来,人群都骚动起来,上百名士兵站到人群边缘,维持着秩序。

几名军官也在人群中不住的走动着,他们语气柔和,态度可亲,没一点的架子,让难民们保持安定,很是最受难民尊敬。

因为这种形象的军官与他们记忆里的大明军官,那是完完全全的两个“人”。

赵应元(一百六十五、六十六两章,搞不清楚,怎么名字都弄错了?赵应元变成赵启元,再从赵启元变成了徐启元,实在很晕)一边走一边对难民们喊道:“大家都别挤,都别急,都有粥喝,俺们驸马爷早就说了,就是俺们自己没吃的也要你们有吃的,现在俺们的周统领已经去找城里的官儿们解决粮米问题了,一旦要来米粮,就立刻派人护送你们去浮山城,无论如何都要给大家找一条活路。”

如今的登莱两府,唯一能敞开了口子接受难民的地方就是浮山城。

因为那地方直接能连通郁洲山岛,来再多的难民也不用怕。

这都二月里了,冰雪都快消融了,海上的通道也即将恢复,浮山城怕个毛线啊。

一对带着两个孩子的小夫妻猛地跪到赵应元身旁,满脸感激的大喊着:“驸马爷的大恩大德小的们一辈子都不敢忘啊。”说罢就一拉还有些发懵的俩儿子,“快磕头,给驸马爷磕头。”

这表情实在有点浮夸了。

可是放在眼下这个环境里头,难民们谁又会去分辨这点浮夸不浮夸呢?

而是想也不想就纷纷响应起,“驸马爷可救了俺们所有人了,这大恩大德,一辈子,下辈子,永生永世也不敢忘啊。”

齐鲁这些年历经了太多的乱搅了,这些人兵也见的多了,他们原本以为,只抢东西不杀人不女干淫的兵就算是好兵了,可这支秦大驸马爷手下的兵却完全给他们打开了新世界,别说抢东西了,那就是连随意打骂人的都没有。

虽然不叫人喝生水,不叫人随地大小便这些条例很古怪,可人家一根毫毛不伤你的,也不拉民夫,而是设立粥棚施粥,你还想要啥啊?

说真的,从秦朗军的身上,这些难民才算自绝望中真正的看到一丝活的希望。

赵应元伸手让所有人安静,他性情上本就同情小民,否则当初也不会因为跟农民军通风报信而被王鳌永训斥,然后就此走人,投奔了李自成。

仇恨富贵权势之人,同情弱小寡民,这是刻进了赵应元骨子里的基因,所以他对于眼前的难民不知道有多么和蔼呢。

“大伙都听好了,俺们驸马爷手下的队伍,说话算话,只要有咱们自己吃的,就绝少不了你们吃的。”

难民们再是一片欢呼雀跃。

赵应元就趁机叫军中的教习教员之流开始宣讲起浮山城的好处来。

在那个地方你不缺吃的,不缺穿的,没人任意打骂你,更不会有人随随便便的欺辱人,只要你乖乖的遵守一些条例,就跟遵守朝廷的法度法规一样,你就能活的安居乐业。

这种说法哪怕有眼前的治安兵们做示范,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取信所有人,可是谁敢说难民们没有听在心里?

只要一遍遍的去重复,浮山城就很快会在他们心底里生根。

因为他们是难民,是生活没有着落,人也没有了根的难民。

而只要他们这些人来到了浮山城,感受到浮山城内的一切与宣讲的真心没啥不同,那认同感立马就会水涌一样卷来。

赵应元本身不就是这么的吗?

他最早也只是为寻一个活路,但很快的,整个人就被浮山城收拢到手中了。

就是因为他这么多年来从未见过一个如浮山城这般让人着迷的地方。

只要规规矩矩做事,就能吃得饱穿得暖,更可以成家立业,没有达官显贵的压迫,没有随随便便的欺辱,对于明末时候的百姓们言,浮山城就是一片天堂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