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胭脂斗 > 第153章 禁宫乱

胭脂斗 第153章 禁宫乱

作者:九尾窈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7:19:40 来源:书海阁

按着皇帝的旨意,永寿宫鼠疫严重,为免祸及宫中其他各处,患了病的宫人一律处置,因此那一天的永寿宫,在一片厮杀声、叫喊声中,映着残阳如血,一具具尸体倒在地上,触目惊心。而且太后也因鼠疫殁了,这些奴仆,就当为太后陪葬,以免太后地下‘无人照顾’。

天气又热又闷,地上满满的血迹,浓郁又粘腻的血腥味久久挥之不去。

次日清晨,专程派了宫人去清洗永寿宫,据说场景差点没把人给吓疯,后来还是老天爷开恩,飘了一阵细细的小雨,总算冲淡了这场戾气。

太后的丧仪也比想象中的隆重而浩大,梓宫停在永寿宫偏殿,皇帝率众成服,初祭、大祭、月祭、百日祭,王公大臣二次番哭,并停嫁娶,辍音乐,军民摘冠缨,命妇去装饰,只是君臣上下皆不截发,并再追谥太皇太后为孝庄仁恭敦肃太皇太后,而太后,则依旧是慈恩太后,以致于后世史书上很多人都觉得这一段颇值得玩味。且因先帝在世时,太后并不是皇后,故而太后的棺椁没有入昭陵主大殿的道理,方便起见,只象征性的在昭陵旁边侧路上的一个陪陵里,建了一座看似华丽的宝冢。

其他时候,宫里宫外也做足了表面功夫,一直为太后守丧到除夕,直到翌日元旦,才算是揭过了。

人有七情六欲,自然就有喜怒哀乐。人吃五谷杂粮,自然就会有病痛损伤。

太后的死其实算不上特别的事,但是宫里接二连三的死人,难免风声鹤唳。更何况连太后都难逃鼠疫噩运,民间就更不用说了。

自太后封宫之日起,全国各地就相继爆发时疫,时疫是跟着洪涝而来的,时疫之后就是旱灾,大旱之后,便是饥荒。

眼下四处都是流民,都跑到了京城来。天子脚下,乱象横生,皇帝只得下了罪己诏,可也免不了妖后一说再度风行。

毕竟连太后都能克死的妖后,绝对不是一般的妖后。

茶楼里的人最爱评头论足,将时事拆解开来,又合起来,得出一个结论:“从前大旱,皇后为百姓祈雨,天降甘露,五谷丰登,而今皇后不闻不问,只怕宫里传出的流言并非空穴来风,此皇后非彼皇后。”

一长须老头儿叹道:“看来陛下是把鱼眼睛当成珍珠了。唉。”

李永定坐在靠窗的位置,将杯盏一搁,起身走人。

时局不稳,人心一动,就会有人趁机闹事。

这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破的真理。

于是全国各地零零碎碎的有一些哗变,说大不大,李永定奉召赶过去,稍加安抚马上便平息,也要个别地区异常激愤的,镇压之后亦不再起涟漪。唯独一件事,让李永定比较在意,就是突然凭空冒出来一个清莲教,广收门徒,说是喝了他们的符水便可消除百病。

如果说相对蒙昧的百姓盲目风从也就罢了,但这清莲教不知通过何种手段竟渗透到了京城里,京城的很多女眷,尤以达官贵人家的夫人、小姐也信以为真,固执的跑去求平安。

如此,便不能再掉以轻心了。

李永定装作香客亲自去喝过,不过就是加了黄连、柴胡等中药熬制的汤剂,吃不坏,也吃不好,拉拉肚子,泻火排毒什么的,要说有神奇疗效,可治百病,那绝对是胡扯。

情势的好转还是在于朝廷一直不断的投入人力物力在赈灾,又是施药,又是放粥,谁知功劳最后却被这个所谓的清莲教给截去,偏偏清莲教又没有作奸犯科,只是收一些门徒念经,朝廷也无可奈何。

朝中的部分大臣也认为清莲教不具规模,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淳亲王却不同意:“不具规模?等到清莲教真的坐大,那时候再酌情想法子,岂不难以应付?只有将苗子扼死在萌芽里,才不至于酿成大祸。”

李永邦表面上不置可否,暗地里却叮嘱李永定继续调查,然而等永定带兵和清莲教几个周旋下来,发现他们不但私下里拥兵,而且还懂得战术,一直跟他打游击。一会儿出现在晏州,一会儿又出现在漳州,还有同党在青州……李永定疲于奔命,一时间也找不到彻底剿灭的法子,只得无功而返。

李永邦得知后,疏懒道:“哼,散兵游勇,终归难成气候。我大覃江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业,他们想要颠覆,也不是那么容易。且再看看吧。”

转眼又是一年的盛夏,御花园的石榴开的如火如荼,橘红色的凌霄花借气生根,从墙上蔓下来,金灿灿的蝶盏兰吐出中间的蕊,万物丰盛而美丽,唯独酷热难当,热的人快要背过去,连湖里的鱼也争先恐后的浮出水面,张大了嘴想要透一口气。

皇帝午后用了一碗莲子芡实汤,正在批阅奏章,骤然听闻外间喧哗,烦躁的用手捏了捏眼头,随意的问:“外头闹什么呢?”

多闻亟亟踏出宫门想要一探究竟,但一个身穿城门护军衣裳的人赶到了廊下,禀告道:“陛下!不好了,反贼!反贼冲进宫里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皇帝莫名:“反贼?哪里来的反贼?”

侍卫回道:“就是清莲教!他们带着几千门徒正在闯宫门。”

“几千?”李永邦蹙眉,颇感意外。

几千人就敢闯禁宫,这个清莲教的首领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先不说数千禁军各个骁勇善战,撇开宫里的禁军不谈,皇城里的兵马司数十万,收到风声也会很快赶到过来勤王,到时候清莲教被一网打尽是肯定的事,那这个清莲教主到底图什么?

大覃皇宫一日游之后午门斩首?

皇帝问道:“城门戒备森严,他们是怎么闯进来的?”

侍卫道:“角楼上的五凤楼彩漆斑驳,陛下不是嘱咐造办处与钦安殿一道修缮嘛,那清莲教中的几个人便趁着这当口冒名顶替混了进来,然后里应外合,杀了我们几个弟兄,现在城门那里一团乱,大统领恐怕分身乏术,没那么快过来护驾,所以属下赶紧过来通禀,请陛下速速撤离……”

李永邦没待他把最后的话说完,便伸手打住:“朕哪儿也不去。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老祖宗的规矩。”说着,转头问:“皇后呢?皇后人在哪里?”心急之情,溢于言表。

多闻是永乐宫出来的,忙道:“娘娘现时应该是去了绘意堂,听说想挑几幅字画。”

绘意堂在天街景运门的边上,地处内宫与外朝的接壤处,他悬着的心稍稍松了一些:“城门那里没那么容易攻破,就算赵琣琨再不济,也还有其他人,一时半会的乱不到眼前来。只一件事最要紧,必须抓住那几个躲在宫里的奸细……”

像是为了讽刺他似的,他才说乱不到眼前,便听见‘嗡’一声暗响,带着绵长的尾音,一支箭直直的钉在书有‘未央宫’三个大字的牌匾上,宫人们立时都慌了,嚷道:“陛下,不好了,贼人们真的闯进来了,快撤吧。”

李永邦诧异道:“怎么可能?!”

禁军们围着未央宫,各个把手按在刀上,随时随地拔刀拼杀。

面对的,是一群身穿道袍的人,其中还夹杂了一些光膀子的彪悍之人,像是屠夫,有的则是衣衫褴褛,多半是乞丐。

他们越过金水桥,冲过太和广场,朝未央宫蜂拥过来,禁军不得不步步后退,反贼中有人高声喊道:“擒贼擒王,谁砍了皇帝老儿的人头,回头教主有赏。”

一言既出,群情奋勇。

李永邦提刀要战,被多闻死死的抱住大腿,哭求道:“陛下,寡不敌众啊,宫里虽然有禁军,可此刻都四散在宫里各个角落,要赶来需要一定的时间,皇城兵马司更是要从外头过来,眼下守着未央宫的护卫就那么多,陛下您切以龙体为上,而且……而且我们还要找到娘娘啊,宫里那么乱……”

这话戳中了他的死穴。

李永邦心中一凛,手腕一转,刀背灵活的抵在身后,带着一群近侍从侧门匆忙往绘意堂去。

侍卫中的几个人眼见李永邦身影一闪而过,其中一个对另外几个的道:“走吧,不要忘记主上吩咐,办正事要紧。”

几人对视一眼,重重点头,紧追着李永邦的脚步,企图赶在他之前到达绘意堂。

李永邦出勤政殿的时候,看到与尚书房比邻的庆祥宫,尚书房里文渊阁和文华阁的大学士们都是文臣,只怕死伤惨重,至于庆祥宫……他忍不住问道:“小殿下可在庆祥宫?情况如何了?”

后来赶到的宝柱接口道:“裕王殿下勇猛,拿匕首刺死了两个歹人,之后跟着飞鹰队撤离。”

知道皇帝担心大殿下,宝柱又补充道:“今日是太皇太后的生忌,敬王殿下在慈宁宫祭奠老祖宗。陛下您放心,怎么打也打不到那儿。”就算是真的打到那儿了,李明宣也有足够的时间从神武门逃走。溜之大吉。

“让人锁紧了顺贞门。”李永邦紧着嗓子道,顺贞门是通往内廷的大门,里头都是孩子和女眷,要是贼人进去了,后果不堪设想,他心急如焚,脚下不由飞快,得赶紧找到上官露。

与此同时,绘意堂的火自角落里蹿起来,很快蔓延到四周的每一扇门,堵住了逃出绘意堂的任何一个出口。

那两人只比李永邦早一步抵达,他们是趁着李永邦担心明翔,在庆祥宫门前逗留的那须臾的瞬间,反超过去,径直来到绘意堂前。

皇后正在绘意堂内坐着,垂首看着手上的卷轴,看到他们来了,只静静抬眸望了一眼,神态镇定自若。

绘意堂里的宫人已被她全部遣散。

那两个侍卫到的时候,绘意堂里除了皇后,空无一人,偌大的书画馆,她身在其中,就像画中的女人,一动不动的定格在那里。

要不是那一双眼睛,在看到他们的时候,迸发出一种摄人的光芒,他们几乎从她身上感受不到一丝活气。

那两个人三下五除二的脱掉身上的侍卫服,露出里面的道袍。

接着,朝绘意堂里的皇后神情复杂的望去,上官露竟还朝他们淡淡一笑,起身朝他们福了一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那两人眼睛一红,猛的跪倒在地,冲里面的人磕了三个响头。随后把心一横,明火执仗的点燃了绘意堂四处角落。

夏日天干物燥,绘意堂没多久便火光冲天,上官露一个人站在火场里,望着火苗从地底顺着柱子爬到房顶,眼底竟有一丝欣慰,她阖了阖眼,脸上是认命而解脱的表情。

李永邦到的时候就看到那二人行凶,他身边带着武曲、七杀、贪狼、破军共四组亲卫,每一组四人,共十六人,尽管那两人负隅顽抗,口中着了魔似的不断嚷嚷着‘清莲教万岁,清尘世,除妖后,还天下太平’的口号,但很快,还是被七杀队的人砍成了血窟窿。

李永邦心如刀绞的站在与她一墙之隔的火场外,悲痛的与她面对面,他终于明白过来,几千人怎么能闯得了禁宫?

赵琣琨是她的人,只有她的命令,赵琣琨才会不抵抗,亲自开了城门把这群所谓的暴民放进来。

他冲着她大喊:“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总想着离开我,我还有哪里做的不好?——他是真的迷惘了,不知道该拿她怎么办。

她站在那里没有动,眼睛看着脚尖,固执、倔强,还有当年初入府时的任性。

她一直都是任性的,是他把她的性情磨得像块河底的鹅卵石,每天无悲无喜,日子得过且过。

他想起那一年也是这个时节,她刚刚嫁过来,初来乍到,每天看什么都新鲜,蹦蹦跳跳的,活泼的像只小喜鹊。

京城里办簪花大会,她吵着要去,他便给她簪花,可别人家夫人、小姐簪的蔷薇、芍药和月季,只有他,故意戏耍她,知道她不懂京城风物,让她顶了一头丝瓜花出去。被人好一通嘲笑。

大火侵蚀了樑柱,她可以容身的空间越来越小,她只得缩成一团,坐在地上,他的眼睛湿润,不死心的朝她大喊:“你还记不记得?”

“我答应过你。”他的嗓子哑然,“我答应过你,要给你簪花!牡丹花!”

“我要替你簪牡丹花……”说到这里,他自己都哽咽了。

因为他食言了。

他看到上官露的肩膀抖了一抖,然后站起来,背过身去,热浪吹起她的裙角,火焰将要向她扑过去。

“派人调了水龙过来没有?”李永邦急的声音都变了调。

“回陛下,已经在来的路上了。”多闻的掌心都是汗。

和其他人一起,拿就近的水缸拼命往绘意堂上浇,可惜杯水车薪,起不到任何作用。

“好。”李永邦决绝道,一边命人取了披风来,把披风全部浸入到水桶里,湿透了之后,顶在头上。

周围的人见势,忙围住他道:“陛下,使不得啊!使不得!”

“滚开!”李永邦怒喝着推开他们。

贪狼一把抢过披风道:“陛下,臣等有责任保护娘娘,陛下龙体要紧,还是由臣去……”

话没说完,李永邦一掌打在七杀的心口,将他生生推出去两步远,沉声道:“我的女人,我自己救。”

他目光直直的盯着火场,脸上也露出了释然的表情,无谓道:“你们只记得,如果朕出不来了,让淳亲王到建章宫取了玉玺便是。”

说完,湿的披风裹在身上,飞一般的撞到绘意堂岌岌可危的门上,‘哐当’一声,火星四溅,皇帝扑倒在上官露脚下,抬起头,看到她眼里闪过的那一抹惊诧,他来不及擦脸上的灰,只冲她潇洒一笑,一如当年坐在她窗下凭栏喝酒。

三分不羁,七分洒脱,随口问道:今日月朗清风,对岸有一树白琼枝,脚下有一汪星辰水,姑娘何故那么想不开要轻生啊?不如下来同饮一杯,畅谈人生?”

喜欢胭脂斗请大家收藏:(wuxia.one)胭脂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