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丧萌世子燃萌妃 > 第307章 错过。

丧萌世子燃萌妃 第307章 错过。

作者:羽且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6 09:21:20 来源:书海阁

于允文十二岁之前,过的是衣食无忧的生活。父亲在汴梁做小生意,刚好能养着一家七口人。

十二岁那年的灾祸,让他失去了所有。

从此远走他乡。

不但要活下去,还要活得强大。

曾经胆小怯懦的人,走南闯北,烧杀偷抢什么都干过。直到五年前,在仁寿县遇到那个叫“于允文”的书生。

他告诉他:真正的力量,从来依靠的都不是自身的蛮力。要让自己的思想,影响到其他人,让更多的人追随你,听你的指挥。那他们的力量,就是你的力量。这样才会更强大。

当时他说:我有三十八个生死弟兄了,以后还会更多。

那个于允文笑道:乌合之众罢了,你装病躺倒试试,两个月不给他们寻活路,看他们还有谁愿意留下来追随你。更何况在有些时候,三千名金甲勇士顶不上一名文弱书生。

于允文是个聪明的人,只是在过去的十一年里仇恨和奔波,令他无法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最终于允文被说服了。

他决定重新读书,参加科考。

五湖四海茶楼里,大理寺官员一脸不善的问他名字,他以为之前做过的哪件事败露了。

十二岁的时候,他是见过徐忠厚的,那时候的徐忠厚是个瘦长的街混子。他就是长三只眼睛也看不出来,眼前这个大胖子官员是曾经谋划要救他的人啊。

再被官府逮去,数罪并罚,就等着蹲牢狱吧。

此时不走,那是傻子。

于允文头戴一顶破旧的大斗笠,走到康乐大道时,正看到赵瑗一行人打马疾驰而过。

这条路上的人原本就多,官兵们拉的绳子,把人都赶到了路两边,再加上从别外过来看热闹的人。那叫一个前胸贴后背的拥挤。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小了,彼此的说话声,听的清清楚楚。

这时候的话题,肯定都是有关大皇子、皇子妃和状元郎的。在大热闹面前,谁还去议论鸡毛蒜皮的小事。

突然一个响亮的声音说:“见到一品皇妃的马车不下马避让,那都算是有罪的。他这冲撞马车,是死罪。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新科状元算个啥,能跟王子比吗?等着瞧,死罪无疑了。”

另一人接话:“死定了。看大皇子急着往家里赶的模样,就知道他有多重视皇子妃。国法饶得了新科状元,大皇子饶不了他。”

又一人接话:“你说会当时斩首,还是来个秋后问斩啊?”

自古以来,看热闹的,非但不嫌事大,还都盼着事更大。新科状元被斩首了,想想都兴奋无比。

于允文没再往下听。

他改变了主意。

不出城了,赌一把。

他压了压头上了帽子,扒着人群,朝府衙的方向急步而去。

年轻人腿长跑的快,不一会儿就到了府衙附近,远远的看到一个肥硕的身体撑着青色的官袍。

大理寺寺正。让他不许动的那个人。

于允文吓得不由自主的后退了两步。

刚准备掉头走,眼稍的余光,撇见了徐忠厚陪笑讨好的表情。

这幅模样像是求人。

再看衙役的冰冷的神态。

估计他的事求不成。

于允文背靠着一棵大槐树等。约摸等了一刻多钟的样子,看到徐忠厚滚动着离去。他把破斗笠挂在树枝上,整了整衣服头发,不慌不忙从树后面闪身出来,朝衙役走去。

“我是陈正献的同窗,想去看看他。麻烦大人给我指个路。”

于允文的声音压得低,但态度不亢不卑。

衙役觉得眼前这个粗布衣的人,有点脸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他想的是在哪条街上见过。

杭州府衙的客人,非富则贵,哪里有这样的平头草民。有草民,那是犯事的。犯过事又能走出去的,没人愿意再来第二次。

衙役阴寒着脸问:“谁让你来的?”

“我自己来的,大人。我进去不胡乱看,出去也不胡乱说,保证不给你们添麻烦。”

全杭州的人都知道状元郎被抓了,在府衙里当差的人不但知道,还知道状元郎的名字。亲戚朋友爱打听么,为了显示自己有身份知道的多,当然会对眼下这个最当红的人多了解。

府门前的衙役小头领,比一般的官差知道的消息更多,状元郎缉押来此以后,还没人来看过他呢。见多了世态炎凉的人,容易被一点特别的小温暖打动。衙役想满足眼前这个人的请求,可又一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冷声说:“不行。”

有难就退,啥事都办不事。于允文低声说:“我知道大人是好意,不想让小民趟这浑水。人生在世,旦夕祸福,谁没落难的时候呢。”敛眉揖手,“我就跟他说几句话,望大人成全。”

于允文看到衙役粗重的眉毛微动了一下。这表明他动摇了。正要继续说服他,看到自衙内快步走出来一个锦衣年轻人。

王知府的本家侄子,亲随。

衙役上前答话:“王公子,这位要见东牢房的陈家公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衙役话说的很巧妙,押在牢房里的公子,又姓陈。随从一听便知是谁。

同时也认出来了眼前这位。

冒名顶替的学子,打了二十杖,叫于允文。

王知府这个随从最大的特点是,对人过目不忘。在街上遇着个卖糖葫芦的,即使没买过他的糖葫芦,没跟他搭过话,只要是瞄过他一眼。明年再来卖糖葫芦,不但认得出来,还能记得他去年是在哪条街上卖的。

王知府正是因为他这个特点,让他做了自己的亲随,过公堂的大小犯人,都要过一遍他的眼。

随从不但认识于允文,还清楚他这件案子里的弯弯绕。

户部李侍郎来为他求过情,王知府没见。

审案办案这种事,想救一个人有许多理由。不想救,用犯了国法,这一个理由就足够了。

为这个案子,还有一个人找过王知府。

陈正献。

陈正献说,要坚决杜绝科考舞弊之风,给广大学子一个清明朗朗的竞争环境。一个投机钻营的人,待他日入仕定会危害他人,搅浑官场。

王知府大大小小经历过上万件案子,更是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思想、眼光以及判断,非寻常人可比。

人们永远是对站在最顶端的人,印象深刻。十年二十年以后,提到哪期科考,不但能记得状元是谁,还能记得他是哪里人。就连戏文里公主选附马,都是在新科状元里选。

自小就被众人称赞为“状元郎”的陈正献,人生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登大殿,被皇帝钦点为状元,然后戴红花骑大马,春风得意马蹄疾,看遍杭州花。

少一名强有力的竞争者,就意味着离那个目标更近一步。

王知府虽不赞同他这种,为了一个华而不实的状元称号,费尽心机的行为。但愿意助他一臂之力。自小看大的孩子嘛。

于允文这个案子,依着王知府最初的想法是,打他个后半辈子站不起来,或是判个十年八年的牢狱。彻底断了他的前程。

王知府对李侍郎避而不见,但不等于无视他。

最终判的是取消科考资格,苔刑二十杖,轻打。

重打的话,二十杖就能要人半条命。

这样的结果,就是哪天皇帝知晓了,他的做法也是无可厚非。这里面已经包含了对读书人的怜悯偏爱之心了嘛。

“表面上无视一切求情之人;实际上对所有人都重视。”这是王知府的为官之道,也是他能稳坐杭州知府这个难坐位置的制胜法宝。

王知府的随从在于允文前方两步远的地方收着了脚步。

落井下石来了?看表情不像。

但人不可貌相,敢冒名顶替别人又张扬,这不是一般人做出来的事。

这人跟李侍郎有关系,李侍郎跟大皇子关系不错。

也就是在一眨眼之间,几个念头在随从脑海里蹦哒。

算了,管他干什么来了,人都要死了,死前能有人陪着说说话,哪怕是难听话也是好的。总比做个孤独寂寞的鬼强。

随从没什么表情地说:“随我来。”

杭州府东牢区一间普通的牢房里,陈正献直挺挺地躺在一张破草席上。曾经雪白的中衣,此时又脏又皱;曾经一丝不乱的头发,像窝黑色的杂草。

《论语》有云: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陈正献是个极为重视仪表之人。新田书房的学子们不准带随从,为了衣服干净整洁,他学会了洗衣叠衣。自前日中午他被王知府带到这个牢房里,至到当晚家里没一人探望他,他就知道这祸闯大了。

陈正献有一般优秀学子的骄傲,也有读书人的清高。

官场上有个成文的规定,遇到比自己品阶高的官员,武官下马,文官下轿。

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状元游街时,不是特殊情况,可以不下马。之前的状元,遇着高官,有下马的,也有不下马的。不下马的状元,顶多是在官场上得个不懂人情事故的评论。

这些明明暗暗的规矩,身在官宦之家的陈正献是懂的。

骑着高大的蒙古马,他远远的就看到了普安王府徽记的马车。

对朝政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大皇子在南岸视察军务,不在杭州城里。很明显车里面坐的是家眷,马车已经避让了嘛。

陈正献自认为自己不是趋炎附势之辈。新科状元面对家眷都要低头,他辛苦十几年读书,要的可不是这样的结果。他准备快速的打马而过。

闭眼躺在地上的陈正献长长的叹了口气,头顶三尺有神明,也许这是上天对他做恶事的惩罚。

茶楼里,在他的步步紧逼之下,于允文说出了冒名顶替的原因,并表示自愿放弃科考,恳请各位同期莫要把此事传出去。

他口头应下,转脸却暗示一个同期去报官。报官后,他又跑去跟知府说要重罚。

这个惩罚真重啊!方才王公子来跟他说了一堆莫名其妙,不着边际的话,又问他还有什么心愿,有什么想要的,想吃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是要送他上路了么?

陈正献仿佛闻到了西市菜场口,污秽的腥臭味。

“陈兄,醒醒。”

自己果然还在纠结那件事么?耳边竟然飘着他的声音。

“陈兄醒醒,我是你同期......来救你来了。”

自报家门,说到自己名字的时候,于允文有些不好意思,就把名字给跳过去了。

他这句话,让陈正献回过神来,知道自己不是幻听,一骨碌坐了起来。也引得牢门口正准备走的随从,扭转身诧异地望着他。

救?

不是来骂人的?

时间紧迫,没时间嘘寒问暖的说闲话。于允文低声快速:“听说你父亲当的是大官,官场上他肯定有很多朋友,让他想办法,把我送到大皇子面前。只要我有机会跟大皇子说上话,我就有办法救你。”

陈正献望着蹲在门栏外面的人,灰黄色的粗布衣,晶亮的眼神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他已经落到这般境地了,还有什么比这更差的?人在生死存亡之际,一根稻草都想紧抓住。他咬了两下干干嘴唇,强行抑制着内心的汹涌澎湃起伏,平声问道:“你为何如此?”

于允文咧嘴一笑:“为我自己。”

时间决定生死。

徐忠厚估摸着街上的人差不多该散了,就没再跟衙役纠缠,疾步快跑的走了。在去王知府家的路上时,他想好了说词。到了府门口,气喘吁吁的对府卫说:“我有要命的急事找王大人,快带我见他,耽误了事,可不是你能承担得了的。”

府卫温和地说:“王大人不在府里,要不您去府衙看看?”

这是真不在府里。

无头苍蝇一样的,也不好找人呐。去陈家吧,陈家当家的肯定在。传说是病倒了。

徐忠厚对陈府的府卫说:“王大人让我来见陈大人的。”

一脸肃穆的府卫问:“哪个王大人?”

“杭州知府。”

王大人就在府里呢,很好验正。府卫问:“您怎么称呼?”

“大理寺寺正徐忠厚。”

“您稍等。”

在德清的时候,自报家门,我是县令,那叫一个趾高气扬。如今升了品阶,升了职。在繁华的京城里,六品的寺正,报出来着实底气不足啊。也不知道能不能入得了此门。

徐忠厚又急又郁闷,圆滚滚的身子在陈府前面,团团转。

喜欢丧萌世子燃萌妃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丧萌世子燃萌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