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丧萌世子燃萌妃 > 第305章 美丽的故事。

丧萌世子燃萌妃 第305章 美丽的故事。

作者:羽且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6 09:21:20 来源:书海阁

官道上一队键马奔驰而过,激起黄尘滚滚,沙土扬起一丈多高。远远望去,像一团黄雾笼罩在地面上,久久不能消散。

主子的速度太快,暗卫们不能藏头缩尾的了,分散在左右两侧和后方,拼命跟着跑。

眼看着快要到纱草驿站,夜飞高喊道:“主子,在前面换马吧?您顺便喝口水,再洗个脸。”从子时跨上马,到现在一口水都没喝呢。每次都是到了驿站换马就走。

赵瑗哑着声音说:“不换了,到杭州还有不足四十里,马能撑到地方。”

夜飞还想说服他。

他主子像是一根拉满弓放出去的箭。

紧崩崩在官道上穿行。

这样子怎么能行!!

官道上没什么人,狂乱的马蹄声奔响在四野里,前方人听到,回头一看滚滚黄尘前面,风驰电掣般的一伙子人,远远的就知道避让。

入城可就不一样了,马的速度减下来,动静也就跟着降下来。城内嘈杂,万一有些人听不见,避闪不及,是要被踩着的。

夜飞仿佛看到了主子的马蹄所经之处,一路的残肢断臂,紧接着入耳不同声音的惨叫怒骂声。

不行不行。

要让这根箭缓缓神。

夜飞蓄了蓄的情绪,撑着一张五官模糊的脸,笑嘻嘻道:“主子殿下,您不用冲澡,换身衣服?这个样子入杭州城,让人看到,会被笑话的。见媳妇孩子的心情也太迫切了些,不够男人气概啊。”

衣服和头脸裹着一层黄土,一向风度翩翩、清风朗月的普安世子,像是刚从哪个土窝里刨出来似的。

不知内情的人看到了会怎么想?后面有人举着大刀跟着屁股追呢?

那他这个暗卫首领也没太面子了。

不是普安世子,是大皇子。人一急,容易晕头。还想着世子呢。

夜飞偶尔敢反驳赵瑗的话,甚至顶嘴,但从不敢调侃他。这是实在没办法了,不说点出格的话,引起不了他的注意。

每一声马蹄响,就意味着离热闹的杭州城更近一步。

夜飞在急慌慌中左等右等,也没等到赵瑗应他的话。

夜飞今年二十七岁,十九岁做了皇帝的暗卫,半年后,皇帝就在众人里发现了他。六年前,让他跟了赵瑗。

这个人简直就是为护卫而生的。反应快,又有主意。他这个特点,日常生活中表现的不怎么明显,但在意外来临时,能在死气沉沉的环境里,迅速找出一条生路。

夜飞扭头对骑术最好的暗卫喊:“阿七,你先走。到城门处,跟今日值守的校尉说,大殿下急入城,让他把城门内外的场子都清清,再把城门到王府的道路肃清,府门口到揽月阁的路,也别让闲杂人等在那里瞎晃悠。再......没了,张伯知道殿下回来,别的事他会安排。”

“得令。”被称为阿七的暗卫应声过后,扬鞭打马一溜烟的跑前面去了。

春风拂柳枝,朵朵桃花红。

城门校尉李现年虽然是个武官,却有一颗吟诗弄月的心,他正坐在城门值房里,构思一首词牌为《蝶恋花》的咏春词。正想到美妙处,房门被拍得“咚咚咚”震天响。

“大人,大人,大皇子有令,他马上要入城,让从北城门到普安王府,开出一条干净的道来。”

李校尉把笔扔在桌案上,拉开门,急声问他的属下:“手令呢?”

“没有。来人说他是大皇子身边的侍卫,跑的太急,忘要了。大皇子就在后面,一会儿就到。”

李校尉听到这个答案,有些意外。他心中猛一喜后,帽子没戴就大步跨出了门,“把所有的人都叫上,拿上值更的铜锣净街。”

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皇子妃的马车被新科状元冲撞的消息,京城有耳朵的人都知道,包括李校尉。

城门值守掌城门屯兵,带着手下的一帮官兵守护城门,虽然只是个六品官,在京城中却是个威风的官职。

跟城门校尉同级别,相互辖制的是负责城内巡查的执金吾。

前前朝的一个皇帝在未当皇帝前曾说过,当官就当执金吾,娶妻子就娶阴丽华。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执金吾比城门校尉更体面更威风。

李校尉是很不服气的。

此时听了属下来报,立马就意识到,表现自己的时候到了。你执金吾能干的活,我比你干的更好。而且这件事将会和新科状元冲撞皇妃娘娘的事,放在一起,被人口口相传,被人称道。

口口相传的是新科状元干的蠢事,称道的是城门校尉的贴心举动。

得志就猖狂,看到皇子妃的车辇不早些下马,不是蠢是什么?那是蠢死了。

皮影戏里多是英雄救美,才子佳人等等跟美人有关的故事;其中最触动人心的是爱江山更爱美人的传说。

好儿郎浑身是胆,侠骨丹心却又柔情似水。

能千里奔袭,取敌人的首级;更能为早一点看到家中受伤的爱妃,而马不停蹄。

这样的故事,美丽得就像是春日枝头,一树带着晨露的桃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曙光揭去夜幕的轻纱,灿烂的阳光悄悄探出了头,温温柔柔的与桃花相见了。

清风荡漾,晶莹透亮的露珠顺着花瓣滑下来,欢快地跳跃着。

刹那间,热闹了整个世间。

既使没有亲见,但听听,就能感受到它颤人心尖的美。

故事里有主角,也得有配角。

李校尉决定自己去做拂晓晨光中的那一缕清风。

他骑马敲铜开路,后面的官兵每隔五丈远在路两边站一个人,人与人之间拉着绳,把行人隔在路外。

春暖花开,不热不冷的季节,人们喜欢在外面溜达,京城每条街道上都是人头攒动。从北城门到普安王府是主干道,人更多。

大家相互打听:发生什么事了?谁要来了?

上次遇到类似的事,是八年前,安国公领兵凯旋入城。经历过此事的人,以为是哪个将军凯旋呢。但片刻后,就知道了真相:大皇子从千里之外回城了。

一个人知道,片刻就能两个人知道,两个人知道就能至少四个人知道......大家感兴趣的事,传递速度惊人的快。

李校尉跑到普安王府门口的时候,差不多半个杭州城的人都知道了。

张伯得到赵瑗已经回城的消息,有点不敢置信,这时候传喜讯的的小厮还没到采石矶的吧?殿下飞回来了?

不管怎么回来,这都是大喜的事。

福祸相连,喜忧相隔的距离并不遥远。这边有人大喜,那边就有人巨忧。

王知府坐在普安王府斜对面的树荫里,正在心急火燎的喝凉茶等人。不久前,他听到安排在郭俭那里的小厮说郭俭去了普安王府。

立即从关押陈正献的地方,赶了过来,准备来个守株逮兔。只要郭俭从王府里出来,就上前去搭话。不能顾忌那么多,考虑他有没有吃饭的问题了。

时间就是陈正献的生命,就是自己的脸面。再等下去,大皇子就要回来了。这条路若是不通,还要另寻它路呢。在官场上沉浮将近三十年的王大人,不是轻易会认输的人。

听到赵瑗马上入城的消息,王知府有点不能相信,更不能相信的是眼前的这副阵仗。

一个小小的城门校尉都知道大皇子对皇子妃重视,都知道在这个时候逢迎拍马。他这个杭州知府在这之前,竟然认为皇子妃不得宠。

这是在梦里吗?

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现这样荒唐的事情。

春眠不觉晓。人在春天里容易犯困,尤其是午时。

王知府狠拧了一把自己的大腿。

疼。

他一跃而起,对旁边的随从狠吐了一个字:“走。”

“去哪儿呀?大人。”

“陈府。”

“啊?”

“准备后事。”

王知府既是个百折不回,又是个大开大合之人。有一丝希望的时候,就不会放弃;没有希望的时候,又能果断的放下。

他知道,现在没有希望了。希望是需要时间去创造的,没时间就等于没希望。

“你不用跟了,回去跟陈公子弄点好吃的。我自己去陈府。”

“嗯。”

清秀的随从垂头低应了一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一件事出错,命就丢了。满腹经纶,又如何呢?只能带到棺材里。

随从是王知府的本家侄子,王知府经手的事,一般都会跟他讲。防的是万一自己有个差池,有人知道他做了什么,好知道怎么帮他。

特殊的事是例外的。

比如眼前这件,王知府是想悄悄的来个置死地而后生。

一定要救陈正献,这个念头,是不久前王知府和陈正献聊天后才生出的。

二十二岁的陈正献是个骄傲的人。他有骄傲的资本,祖父曾官拜尚书,父亲是御史中丞,他本人自小天资聪颖。身为一个世家少爷,却能离开家中那个温暖的富贵窝,只身前往外地求学。

年轻人谁没个缺点呢?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有药可救,就值得自己为他去冒险。

王知府的计划是,让陈父把陈正献逐出家门,清出族谱。陈正献悬梁自尽于牢中。当然不是真自尽,找个跟他相似的身材相似的人顶替。然后让陈正献离开杭州,隐名埋姓另寻活路。

天还不知道怎么变呢。说不定,过些年能回来。

只要人活着,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大皇子入城回府还有一段时间,回府里叙叙家常,看看孩子,歇口气。这么算来,他至少有半日的时间来安排此事。

此时此刻,徐忠厚徐大人刚下值,走出大理寺门口。一个同僚快步跟了上来,笑容满面地搭话:“徐大人,去沁园春用午饭吧,我请客。”

徐忠厚这个人亦正亦邪,大家对他的评价,好坏都有。但有一点比较一致,那就是这个人比较好打交道。他没读多少书,从最底层跌打滚爬上来,吃多了苦,知道活着的艰辛,基本见谁都会给几分面子。

徐忠厚愉快地应了同僚的话。

他心里明白的很,同僚是看王知府这几日再三上门找他,才得的这个情面。以前都不怎么搭理他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一般情况下的大多数人,都会看不起靠关系走后门进来的同僚。

当然也有二般情况。

那就是他的关系人位高权重。

杭州知府亲自登门见他,态度还相当的好。这个从县令的位置蹿上来的人,背景不一般啊。

人往往嫉妒或是小瞧跟他身份不相上下的人,若是差的太远,就是仰视或是无视了。

王知府给徐大人带来的影响,徐忠厚是料得到的。但并不是因为这个,才去给他指路。

徐忠厚是真想帮他。

徐忠厚虽然不厚道,对他的朋友却极为忠诚,掏心掏肺。他欣赏那种为了朋友,舍生忘死,两肋插刀的大义之人。再加上王知府是个会说话的,三五句话,徐忠厚就被他的行为深深感动。

从大理寺去沁园春,路过五湖四海茶楼。

到茶楼门前时,徐忠厚扭头看了眼未坐满人的堂厅,改变了主意,对同僚说:“我们在这里用饭吧,这里的老板算是我的小友,给他添点人气。”

应酬吃饭,重点不在于吃什么。同僚连连应声,并表示今日必须由他请客。

李秋萍看到徐忠厚二人就热情的迎了上来。在对待徐忠厚的态度上,她和宫七截然不同。宫七不喜欢徐忠厚,李秋萍却很喜欢他。宴席上随口几句交谈,德清县的学子,还真住进茶楼来了。

李秋萍认为这人虽是油滑,但能办实事。再说油滑也没什么不好啊,见人就咪咪笑,总比冷着脸子强。

她把二人安排好坐位,就冲远处的于允文招呼:“把我的私人好茶给徐大人泡上。”

科考结束,应考的学子们无论是中榜还是落榜,大多数都离开了这个曾经热闹一时的地方。正值饭点,吃饭的多半是流动客人。

人声嗡嗡的堂厅里,仔细一听,状元、皇子和皇子妃这些称呼,时不时的从不同的嘴巴里蹦出来。

“徐大人,您的茶来了。是我们总管都不舍得多喝的好茶。”于允文先把白底蓝釉的瓷碗,摆在了徐忠厚和他同僚面前,接着执壶冲水。清甜的茶香,瞬间荡漾开来。

“祝二位用餐愉快,有事您叫我。”

他转身走后,同僚望着茶碗中光莹如银丝的茶叶,低头轻嗅了一下,对徐忠厚感叹道:

“这个茶楼不一般呐,这是银丝水茶,也叫龙团胜雪。采摘早春的芽茶,剔去苞片抽心叶,用泉水浸泡,再制成茶砖。我曾在我老师家里喝过一次,听我老师讲的。一个茶楼的管事,竟能拿出如此的好茶……”

此时徐厚忠的心思没在茶上,他的目光在于允文的身上盘旋。

若是在别的时候见到仿佛有点面熟的人,可能不会有什么想法。见的人多了,难免会有那么一两个相似的。

这两日,徐忠厚一直在琢磨除了郭俭之外,什么人对皇子妃来说,很重要,重要到能影响到她的决定。

翻来覆去的想。

郭俭是能影响到她。但以徐忠厚对郭俭的了解,王知府不一定能说服他。

徐忠厚想到了一个人,也是赵瑗一直在找的人,皇子妃第一任养父母家的二儿子。

但这个希望渺茫,不知道是不是活着呢。

突然的,看到一个人,又想起了那家的二儿子崔云浩。

徐忠厚见过崔云浩两次。是受郭俭之托,看能不能救救那家人。那时候的徐忠厚是个街头混混,鬼主意多。但面临大祸事,不是一个小混混的智慧和能力能挽救得了的。

不琢磨了,直接问吧。

“跑堂伙计,过来一下。”

于允文在李秋萍那里得知,这两位是大理寺寺正。大理寺对普通人来讲,那是阴森森的衙门,里面的人都是凶恶的爪牙。落到他们手里,不死也得脱层皮。

于允文感觉到徐忠厚的目光一直盯着他看,而且神色凝重。

他趋步走过去,恭敬地问:“大人,有何吩咐?”

“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家是哪里的?”那时候的崔云浩应该是十一二岁左右,现二十七八岁。年龄上也差不多少。徐忠厚越想越激动,急等着他的回答。

“崔允文,今年二十八岁。”大家仍管他叫允文兄,但不能再叫于允文了。于允文不安地问:“大人,有事吗?”

徐忠厚瞬间瞪大了眼睛,“不许离开这里,等我回来。”他的语速很快,听起来有些严厉。还未等于允文反应过来,肥胖的身子就箭一般的蹿出了门。

于允文怔了片刻,快步走到后堂,对李秋萍说:“李总管,一个老乡家里出了点事,想让我陪去回去一趟。”

“你准备什么时候走?”

“现在。”

喜欢丧萌世子燃萌妃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丧萌世子燃萌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